提前選擇江北主帥必然慎之又慎,而選擇李耀絕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李耀從來不伸手軍權,在軍中他的工作是副官部部長,負責機要檔案和協調安排工作,換句話說,李耀的工作就是為了服務王永安。而李耀出身比較低,文化程度不高,讓他貿然主持大局必然力所不及。
當然,李耀能夠暫代江北軍主之位的原因,也在於一種微妙的平衡,江北軍建立之初,他便與王永安一起打天下,他比任何其他人都了解江北軍,王永安更知道這個津門人對他的忠心耿耿。
不過李耀最聰明的一點便是能夠審時度勢,從來不會做出出格的事兒,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所以即便王永安將江北主帥之位交給李耀,李耀也絕不可能承受這份重托,而王永安之“托孤”之舉,更是讓李耀感動不已。不得不說,王永安此舉收買人心多的成分更多,而他之所以不選擇其他人“托孤”,恰恰是因為其他人的能力強於李耀,如是馮衡、方鹹五繼承江北軍,如果王永泰一時半會兒迴不來江北,則三五年後江北則成了他人基業。但如果李耀繼承,他勢必小心翼翼唯恐別人推翻,等待王永泰與王存意的歸來。
所以李耀雖然不是一個能夠帶領江北軍走向輝煌的人,卻絕對是一個對王家忠心耿耿的忠臣,這樣的人,王永安如何不將江北軍托付給他呢。
王永安自己感覺此次京師之行並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危險,也許會遇到一些刁難,但是在全國抗日的氛圍之中,他不會有什麽事兒。可凡是怕萬一,他害怕萬一自己沒了,唯有讓李耀暫代掌握軍隊,才能夠等待王永泰的歸來。
江北王王永安要去京師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被江北眾人得知,於是眾人紛紛前來或勸阻或送行,之所以勸阻是因為江北與北方的那群人有深深的矛盾咧,半年前還打得要死要活,而今王永安居然親赴京師,要是出了點什麽事兒,這江北的精神支柱倒了,大家可怎麽辦咧。
為了協助李耀繼承江北軍,王永安接下來與各位將就一一對話安撫軍心,此時薑登選也從南京返迴,作為江北軍政府陸海軍部副部長,薑登選與李耀共享權力。在與諸位將軍談話之後,王永安馬不停蹄地在軍隊之中視察,並探望退役士兵,叮囑李耀一定要做好退役士兵安撫工作。
而今江北軍最重要的兩件事便是精兵簡政和退役安置,江北軍在戰前各師從一萬五到兩萬二千人不等,九個陸軍師近二十萬人,如此龐大的規模便是為了北伐,但如今江北軍的實力下降,江北的財政困難,無法養活如此龐大的軍隊,江北需要休養生息,因此精兵簡政便迫在眉睫。
此次軍隊精兵簡政由總參謀長馮衡負責,原來的比較混亂的編製需要重新調整,調整之後的江北陸軍師全部為四團三營編製陸軍師,每個陸軍師一萬二千人,江北陸軍總兵力十萬零八千人,並解散了第十師。(因第十師因為由各地支援,已經解散各自返迴家鄉,因此不被算作江北軍中。)江北地區取締了守備團,並將二十個補充團縮減為九個,但每個補充團人數僅為五百人,並分別作為各師之新兵訓練團。取締了江北各地警察部隊,保留各地警察維持治安,整編之後的江北四地警察總人數為八千人。
此次江北軍裁軍近五萬人,所裁撤者皆為江都會戰的傷兵,盡管總兵力少了,戰鬥力卻沒有減少。而王永安計劃之中,江北軍陸軍師的規模還要進一步減少三千人,每一個陸軍師九千五百人,配備一個補充訓練團,江北九個陸軍師總計九萬人,再加上軍部各部一萬人,江北軍保持總數十萬人規模。十萬人的陸軍部隊也是江北軍政府現階段能夠供養的最大極限了,誰讓這一戰江北地方政府與清廷與日本與北洋死磕到底,戰爭便要付出代價。
當然裁軍的步子邁得太大,也會引起下麵人的反對,甚至士兵們會覺得自己被拋棄,因此這個裁軍計劃分為五年,以士兵到年齡退役的方式循序推進。
而與裁軍相配套的便是士兵安撫工作,甚至於士兵安撫工作比裁軍更加重要,如果李耀處置不好,軍心不穩,則此次改革將前功盡棄,因此李耀工作事關重大,江北財政不得不向副官部傾斜。
自李耀接受重托之後,每日忙得不見蹤影,但更忙的是魏道風,最近不少人趁火打劫洗劫災民,魏道風的憲兵在四處抓捕趁火打劫者。魏道風將洗劫者全都抓起來組建了苦役營,並押送苦役營進行江北各基建恢複工作,他的舉動無疑讓江北總督張謇嘖嘖稱奇,連忙向王永安提出,能否由魏道風擔任江北總警督,督署江北警務。
王永安微笑著婉拒了,畢竟現在的江北總警督侯幹也是他的人,豈能貿然代替,且侯幹人緣非常好,而魏道風是一個做事的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如果讓魏道風從軍隊離開,極有可能麵臨著不斷的陷害與迫害。
在臨行之前,王永安多次會見了江北士紳們,對於大家的勸誡,王永安耐心解釋,並執意前往京師會將袁世凱。
大家將勸阻不住,隻好依依送別,並且有江北文人開始大造聲勢,讓全天下都知道王永安赴京,也讓袁世凱不敢對他下手。
王永安對大家的舉動感覺到親切和感激,但是著實沒有此必要,在收拾一番之後,他帶著警衛營、秘書白德全、劉通、副官徐陽、以及五夫人李玉秀踏上了北上的行列。這一次的形成安排則是沿著水路一直到徐州,隨後乘坐津浦鐵路趕赴濟南,津門,隨後從津門乘坐津京鐵路到京師。不過在半路之上,王永安還要完成一件囑托,便是將當初在日本照顧他生活的魏念祖的骨灰送還到河北老家。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魏念祖病逝之後,其骨灰一直留在王永安家中,這一次一並送還過去,葬在魏家祖墳之中,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樁遺願。眾人坐上船後,在江北眾人的送別中,船行離開揚州。
當然,李耀能夠暫代江北軍主之位的原因,也在於一種微妙的平衡,江北軍建立之初,他便與王永安一起打天下,他比任何其他人都了解江北軍,王永安更知道這個津門人對他的忠心耿耿。
不過李耀最聰明的一點便是能夠審時度勢,從來不會做出出格的事兒,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所以即便王永安將江北主帥之位交給李耀,李耀也絕不可能承受這份重托,而王永安之“托孤”之舉,更是讓李耀感動不已。不得不說,王永安此舉收買人心多的成分更多,而他之所以不選擇其他人“托孤”,恰恰是因為其他人的能力強於李耀,如是馮衡、方鹹五繼承江北軍,如果王永泰一時半會兒迴不來江北,則三五年後江北則成了他人基業。但如果李耀繼承,他勢必小心翼翼唯恐別人推翻,等待王永泰與王存意的歸來。
所以李耀雖然不是一個能夠帶領江北軍走向輝煌的人,卻絕對是一個對王家忠心耿耿的忠臣,這樣的人,王永安如何不將江北軍托付給他呢。
王永安自己感覺此次京師之行並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危險,也許會遇到一些刁難,但是在全國抗日的氛圍之中,他不會有什麽事兒。可凡是怕萬一,他害怕萬一自己沒了,唯有讓李耀暫代掌握軍隊,才能夠等待王永泰的歸來。
江北王王永安要去京師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被江北眾人得知,於是眾人紛紛前來或勸阻或送行,之所以勸阻是因為江北與北方的那群人有深深的矛盾咧,半年前還打得要死要活,而今王永安居然親赴京師,要是出了點什麽事兒,這江北的精神支柱倒了,大家可怎麽辦咧。
為了協助李耀繼承江北軍,王永安接下來與各位將就一一對話安撫軍心,此時薑登選也從南京返迴,作為江北軍政府陸海軍部副部長,薑登選與李耀共享權力。在與諸位將軍談話之後,王永安馬不停蹄地在軍隊之中視察,並探望退役士兵,叮囑李耀一定要做好退役士兵安撫工作。
而今江北軍最重要的兩件事便是精兵簡政和退役安置,江北軍在戰前各師從一萬五到兩萬二千人不等,九個陸軍師近二十萬人,如此龐大的規模便是為了北伐,但如今江北軍的實力下降,江北的財政困難,無法養活如此龐大的軍隊,江北需要休養生息,因此精兵簡政便迫在眉睫。
此次軍隊精兵簡政由總參謀長馮衡負責,原來的比較混亂的編製需要重新調整,調整之後的江北陸軍師全部為四團三營編製陸軍師,每個陸軍師一萬二千人,江北陸軍總兵力十萬零八千人,並解散了第十師。(因第十師因為由各地支援,已經解散各自返迴家鄉,因此不被算作江北軍中。)江北地區取締了守備團,並將二十個補充團縮減為九個,但每個補充團人數僅為五百人,並分別作為各師之新兵訓練團。取締了江北各地警察部隊,保留各地警察維持治安,整編之後的江北四地警察總人數為八千人。
此次江北軍裁軍近五萬人,所裁撤者皆為江都會戰的傷兵,盡管總兵力少了,戰鬥力卻沒有減少。而王永安計劃之中,江北軍陸軍師的規模還要進一步減少三千人,每一個陸軍師九千五百人,配備一個補充訓練團,江北九個陸軍師總計九萬人,再加上軍部各部一萬人,江北軍保持總數十萬人規模。十萬人的陸軍部隊也是江北軍政府現階段能夠供養的最大極限了,誰讓這一戰江北地方政府與清廷與日本與北洋死磕到底,戰爭便要付出代價。
當然裁軍的步子邁得太大,也會引起下麵人的反對,甚至士兵們會覺得自己被拋棄,因此這個裁軍計劃分為五年,以士兵到年齡退役的方式循序推進。
而與裁軍相配套的便是士兵安撫工作,甚至於士兵安撫工作比裁軍更加重要,如果李耀處置不好,軍心不穩,則此次改革將前功盡棄,因此李耀工作事關重大,江北財政不得不向副官部傾斜。
自李耀接受重托之後,每日忙得不見蹤影,但更忙的是魏道風,最近不少人趁火打劫洗劫災民,魏道風的憲兵在四處抓捕趁火打劫者。魏道風將洗劫者全都抓起來組建了苦役營,並押送苦役營進行江北各基建恢複工作,他的舉動無疑讓江北總督張謇嘖嘖稱奇,連忙向王永安提出,能否由魏道風擔任江北總警督,督署江北警務。
王永安微笑著婉拒了,畢竟現在的江北總警督侯幹也是他的人,豈能貿然代替,且侯幹人緣非常好,而魏道風是一個做事的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如果讓魏道風從軍隊離開,極有可能麵臨著不斷的陷害與迫害。
在臨行之前,王永安多次會見了江北士紳們,對於大家的勸誡,王永安耐心解釋,並執意前往京師會將袁世凱。
大家將勸阻不住,隻好依依送別,並且有江北文人開始大造聲勢,讓全天下都知道王永安赴京,也讓袁世凱不敢對他下手。
王永安對大家的舉動感覺到親切和感激,但是著實沒有此必要,在收拾一番之後,他帶著警衛營、秘書白德全、劉通、副官徐陽、以及五夫人李玉秀踏上了北上的行列。這一次的形成安排則是沿著水路一直到徐州,隨後乘坐津浦鐵路趕赴濟南,津門,隨後從津門乘坐津京鐵路到京師。不過在半路之上,王永安還要完成一件囑托,便是將當初在日本照顧他生活的魏念祖的骨灰送還到河北老家。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魏念祖病逝之後,其骨灰一直留在王永安家中,這一次一並送還過去,葬在魏家祖墳之中,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樁遺願。眾人坐上船後,在江北眾人的送別中,船行離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