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南京之中,張勳統帥的清軍有江防軍步兵、炮兵、騎兵總20個營,王友宏巡防營10個營,趙會鵬巡防營5個營,兩江總督府衛隊1營,江寧將軍鐵良八旗步兵1營、騎兵1營,張勳在南京組建的臨時步兵20個營,總兵力約為三萬人。
而在城外,有南京革命軍徐紹楨部14000餘人,蘇州革命軍劉之潔部的5000餘人,鎮江革命軍林述慶部6000餘人,浙省革命軍朱瑞部4000餘人,江南革命軍徐寶山部3000餘人,滬軍洪承典所部3000餘人(多為上嗨商團與革命青年學生組成),粵軍黎天才部2000餘人,廣西革命軍2000餘人,江西革命軍1800餘人,福建革命軍1500餘人,江北革命軍2000餘人,安徽革命軍3000餘人,雲南革命軍2000餘人,另外還有被陳其美逼走的滬上光複軍章太炎部5000餘人,參與革命的幫會與哥老會等2000餘人,此外尚有民夫等總計約七萬人。
清軍與革命軍實力對比非常明顯,但雙方均對對方的底牌毫不知情,張勳統帥三萬軍隊以為自己軍力強大無人可敵,而革命軍卻連自己軍隊的具體數量都不清楚,各部互不統帥著實麻煩。
但是一旦革命軍下定決心之後,清軍的麻煩就來了。
孫逸仙以黃興作為南方革命聯軍總司令,下達對南京的總攻,雖然黃興作為一個屢戰屢敗的指揮官被大家所詬病,但是黃興身上永遠充滿著昂揚和永不妥協的鬥誌還是感染了大家。而後,革命聯軍兵分三路,南京革命軍(原北洋新軍第九鎮)徐紹楨部與南方革命海軍組成北路軍,攻打烏龍山炮台與幕府山炮台;蘇州革命軍劉之潔部、鎮江革命軍林述慶部做南路軍攻打雨花台,肅清南京外圍陣地。其餘各省聯軍組成主力中路軍,進攻孝陵衛一代清軍陣地,三路合圍南京,再加上海軍在長江上巡視,南京必定一戰而下。
1月2日上午9點,南方革命聯軍與清軍率先在馬群、孝陵衛一線接戰,驕傲自滿的張勳親自率領心腹部隊江防軍出城迎戰。浦一接戰,南方革命聯軍便氣勢如虹如猛虎下山,各部異常驍勇,黃興下令粵軍與浙軍從左側包抄,光複軍從右側包抄,將張勳的自信達成了篩子,清軍長江江防軍全線敗退,張勳為了避免被包了餃子,連忙下令撤退。
在清軍江防軍撤迴南京城內的同時,蘇南革命軍各部開始對烏龍山的總攻,烏龍山炮台位於南京城東北三十公裏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明朝時便開始修建炮台,到了清代更是加固了炮台。抗日戰爭中,烏龍山炮台在阻擊日軍進攻南京中發揮了重要貢獻,後被日軍拆毀,解放後重新修繕並修建了烏龍山公園開放給市民參觀。
革命聯軍海陸兩路齊攻,結果徐紹楨率領的蘇南革命軍剛剛抵達烏龍山,卻見烏龍山上的炮台掛起了白旗。原來守衛烏龍山的清軍眼看敵軍勢大,且他們大多數又都是江蘇本地人組成,對清政府早就不滿,如果不是張勳一直給他們發放軍餉,大家早就參加革命黨了。如今革命黨發起總攻,大家也不必自尋死路為大清朝送葬了,於是掛起了白旗宣告起義。
徐紹楨見烏龍山炮台不戰而降,便一鼓作氣順著長江向上(西)行軍,抵達另一處長江炮台幕府山炮台。幕府山炮台並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在統領的帶領下與蘇南革命軍激戰,雙方激戰一夜之後,蘇南革命軍傷亡兩千餘人,終於攻克了幕府山炮台,清軍餘部撤出炮台逃到了南京城內。
2日晚間,馬群、孝陵衛相繼被革命聯軍占領。
張勳迴到南京城內之後重新集結軍隊,並率軍8000餘人試圖奪迴孝陵衛外圍陣地和炮台,雙方夜間激戰一宿,聯軍傷亡慘重。至天明時分,滬軍洪承典部與廣西革命軍趕到,將張勳所部再次包圍。張勳率軍突圍,再一次返迴南京城內。
此役張勳所部陣亡3000餘人,被俘400餘人,丟棄大炮十幾門,與此同時,革命聯軍傷亡高達8000餘人,其主要原因還是各部互不統屬,被張勳的清軍夜戰襲擊之後亂了陣腳,而後各部混在一起,甚至黑夜之中自相殘殺起來。如果不是天亮,如果不是滬軍和廣西革命軍的到來,恐怕革命聯軍傷亡更加慘重。
由於正麵戰場馬群、孝陵衛一代革命軍傷亡太過慘重,黃興下令暫時休整一天,孫逸仙也來到陣地上慰問傷員,給革命士兵們加油打氣。孫逸仙的到來讓革命士兵們非常感動,紛紛勸他迴到後方,以免被炮火流彈傷到。
孫逸仙大義淩然道:“諸君十幾歲年紀尚且不怕死,孫某人快入土的人了,豈能貪生?”諸將大為感動,劉通在後麵心說孫先生你也太能拉攏人心了。
3日一早,南方革命聯軍總司令部受到了南路軍的消息,劉之潔與林述慶的南路軍已經在昨天連夜攻克雨花台外圍陣地與獅子炮台外圍陣地,現在正在全力攻打獅子山炮台。
張勳知道獅子山炮台的重要性,如果被革命聯軍占領獅子山炮台,他們的大炮就可以直接將炮彈扔進南京城內,雙方在此苦戰不已。
4日,革命聯軍重整旗鼓,對南京城發起總攻,張勳來不及支援獅子山炮台,而劉之潔派遣的原第九鎮的同僚也趁機來到獅子山炮台中拉攏舊僚,希望大家不要再兵戎相見,江蘇人不打江蘇人。眼看朝廷援軍無望,張勳又是一個外省人(江西人),獅子山炮台的守軍也為大清朝盡力了,於是宣布投降。
至此,南京城外圍所有陣地全部落入革命聯軍手中,孫逸仙與黃興大為興奮,他們決定不顧疲勞與傷亡,加緊時間攻克南京。
與此同時,江北揚州,正在舉辦著喜氣洋洋的婚宴,江北護軍使王永安迎娶了第二個夫人,出生於山東的揚州醫學院女教授蕭曉悅。
而在城外,有南京革命軍徐紹楨部14000餘人,蘇州革命軍劉之潔部的5000餘人,鎮江革命軍林述慶部6000餘人,浙省革命軍朱瑞部4000餘人,江南革命軍徐寶山部3000餘人,滬軍洪承典所部3000餘人(多為上嗨商團與革命青年學生組成),粵軍黎天才部2000餘人,廣西革命軍2000餘人,江西革命軍1800餘人,福建革命軍1500餘人,江北革命軍2000餘人,安徽革命軍3000餘人,雲南革命軍2000餘人,另外還有被陳其美逼走的滬上光複軍章太炎部5000餘人,參與革命的幫會與哥老會等2000餘人,此外尚有民夫等總計約七萬人。
清軍與革命軍實力對比非常明顯,但雙方均對對方的底牌毫不知情,張勳統帥三萬軍隊以為自己軍力強大無人可敵,而革命軍卻連自己軍隊的具體數量都不清楚,各部互不統帥著實麻煩。
但是一旦革命軍下定決心之後,清軍的麻煩就來了。
孫逸仙以黃興作為南方革命聯軍總司令,下達對南京的總攻,雖然黃興作為一個屢戰屢敗的指揮官被大家所詬病,但是黃興身上永遠充滿著昂揚和永不妥協的鬥誌還是感染了大家。而後,革命聯軍兵分三路,南京革命軍(原北洋新軍第九鎮)徐紹楨部與南方革命海軍組成北路軍,攻打烏龍山炮台與幕府山炮台;蘇州革命軍劉之潔部、鎮江革命軍林述慶部做南路軍攻打雨花台,肅清南京外圍陣地。其餘各省聯軍組成主力中路軍,進攻孝陵衛一代清軍陣地,三路合圍南京,再加上海軍在長江上巡視,南京必定一戰而下。
1月2日上午9點,南方革命聯軍與清軍率先在馬群、孝陵衛一線接戰,驕傲自滿的張勳親自率領心腹部隊江防軍出城迎戰。浦一接戰,南方革命聯軍便氣勢如虹如猛虎下山,各部異常驍勇,黃興下令粵軍與浙軍從左側包抄,光複軍從右側包抄,將張勳的自信達成了篩子,清軍長江江防軍全線敗退,張勳為了避免被包了餃子,連忙下令撤退。
在清軍江防軍撤迴南京城內的同時,蘇南革命軍各部開始對烏龍山的總攻,烏龍山炮台位於南京城東北三十公裏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明朝時便開始修建炮台,到了清代更是加固了炮台。抗日戰爭中,烏龍山炮台在阻擊日軍進攻南京中發揮了重要貢獻,後被日軍拆毀,解放後重新修繕並修建了烏龍山公園開放給市民參觀。
革命聯軍海陸兩路齊攻,結果徐紹楨率領的蘇南革命軍剛剛抵達烏龍山,卻見烏龍山上的炮台掛起了白旗。原來守衛烏龍山的清軍眼看敵軍勢大,且他們大多數又都是江蘇本地人組成,對清政府早就不滿,如果不是張勳一直給他們發放軍餉,大家早就參加革命黨了。如今革命黨發起總攻,大家也不必自尋死路為大清朝送葬了,於是掛起了白旗宣告起義。
徐紹楨見烏龍山炮台不戰而降,便一鼓作氣順著長江向上(西)行軍,抵達另一處長江炮台幕府山炮台。幕府山炮台並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在統領的帶領下與蘇南革命軍激戰,雙方激戰一夜之後,蘇南革命軍傷亡兩千餘人,終於攻克了幕府山炮台,清軍餘部撤出炮台逃到了南京城內。
2日晚間,馬群、孝陵衛相繼被革命聯軍占領。
張勳迴到南京城內之後重新集結軍隊,並率軍8000餘人試圖奪迴孝陵衛外圍陣地和炮台,雙方夜間激戰一宿,聯軍傷亡慘重。至天明時分,滬軍洪承典部與廣西革命軍趕到,將張勳所部再次包圍。張勳率軍突圍,再一次返迴南京城內。
此役張勳所部陣亡3000餘人,被俘400餘人,丟棄大炮十幾門,與此同時,革命聯軍傷亡高達8000餘人,其主要原因還是各部互不統屬,被張勳的清軍夜戰襲擊之後亂了陣腳,而後各部混在一起,甚至黑夜之中自相殘殺起來。如果不是天亮,如果不是滬軍和廣西革命軍的到來,恐怕革命聯軍傷亡更加慘重。
由於正麵戰場馬群、孝陵衛一代革命軍傷亡太過慘重,黃興下令暫時休整一天,孫逸仙也來到陣地上慰問傷員,給革命士兵們加油打氣。孫逸仙的到來讓革命士兵們非常感動,紛紛勸他迴到後方,以免被炮火流彈傷到。
孫逸仙大義淩然道:“諸君十幾歲年紀尚且不怕死,孫某人快入土的人了,豈能貪生?”諸將大為感動,劉通在後麵心說孫先生你也太能拉攏人心了。
3日一早,南方革命聯軍總司令部受到了南路軍的消息,劉之潔與林述慶的南路軍已經在昨天連夜攻克雨花台外圍陣地與獅子炮台外圍陣地,現在正在全力攻打獅子山炮台。
張勳知道獅子山炮台的重要性,如果被革命聯軍占領獅子山炮台,他們的大炮就可以直接將炮彈扔進南京城內,雙方在此苦戰不已。
4日,革命聯軍重整旗鼓,對南京城發起總攻,張勳來不及支援獅子山炮台,而劉之潔派遣的原第九鎮的同僚也趁機來到獅子山炮台中拉攏舊僚,希望大家不要再兵戎相見,江蘇人不打江蘇人。眼看朝廷援軍無望,張勳又是一個外省人(江西人),獅子山炮台的守軍也為大清朝盡力了,於是宣布投降。
至此,南京城外圍所有陣地全部落入革命聯軍手中,孫逸仙與黃興大為興奮,他們決定不顧疲勞與傷亡,加緊時間攻克南京。
與此同時,江北揚州,正在舉辦著喜氣洋洋的婚宴,江北護軍使王永安迎娶了第二個夫人,出生於山東的揚州醫學院女教授蕭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