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文浩替朝廷交換來的東西,他個人認為是朝廷最需要的,所以是賺了。而且他有很大把握說服理宗皇帝和朝中大臣接受這份談判結果,因為這些讓步不是他一個人的意誌,全在理宗皇帝給他的授權當中,甚至還替朝廷挽迴了更多損失。要是這樣的結果還不能通過,那就誰有本事誰去談吧,問題是誰有這個本事?文浩不由自主的左右看了看,還真沒有!
向大宋開放港口,這是文浩為大宋朝廷力爭下來的第一個大收獲,同時也是他自己計劃中的重要一環。金河國長期以來都隱藏得很深,就連海峽公司的股東們也不清楚這個國家到底在哪兒。這對大宋朝廷、對自己的計劃都是很不利的。文浩一直習慣於躲在暗處謀劃別人,所以他最忌憚自己的同行。
現在好了,隻要金河國把港口一開放,文浩覺得自己就有把握把影響力擴展到對方的地盤裏去,他覺得自己已經摸透了金河國的脈絡,或者說是把那位洪皇帝研究透徹了。要說文浩還得感謝這位洪皇帝,如果沒有他的那兩本書啟迪,自己還走不到這一步。無論如何,這位洪皇帝肚子裏確實有貨,他的很多主張、思想都是很具蠱惑性的,非常適合忽悠別人為自己的理想賣力。
不過文浩並不領這份情,因為那位皇帝並沒有重用自己這樣的治世大才,反而把他那位平庸的表哥捧了起來,還在辦報的問題上對自己橫加幹涉,這簡直就是對自己的極大侮辱。至於說是誰把自己挖掘出來的、是誰讓自己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這些問題都被他自動過濾了。
像他這種人,不會考慮別人對自己的好處,隻要有一個地方讓自己不滿意了,那你就是壞人!如果你擋住了他前進的路,那你就是他的死敵!必須除之而後快。
讓金河國幫助大宋建造彈藥工廠,這又是文浩的第二大收獲。金河國一直以堅船利炮立國,同時也靠這個影響並威懾著大宋極其周邊國家。隻要這個工廠開到了大宋地盤上,文浩就有辦法把金河國一直保密的火\藥配方給弄到手。到時候大宋水師的大炮也一樣能糜爛好幾裏了,金河國還不是想怎麽捏就怎麽捏?
除此之外,大宋商船終於可以直航卡蘭巴港了,做為交換條件,金河國也把這條航線也交了出來。沒有了火器之利和航線專屬權,金河國簡直就是一個欲拒還迎的當紅歌姬,隻要你有本事,想怎麽上就怎麽上,文浩認為自己就屬於有本事那一類人裏的。
至於說賣給大宋新軍的火槍便宜點、賣給大宋可以在荒地種植的玉米種子之類的好處,文浩都不往心裏去。這些全算是搭頭,真正有用處的東西就是上麵三點。
當然了,既然是做買賣,不管是虧還是賺,你都得拿出東西去和人家交換。文浩拿出了什麽呢?或者說南宋朝廷讓出了什麽利益。其實也不少,隻是文浩和理宗皇帝都認為這些付出不太重要,是他們賺了。可洪濤不這麽看,他認為這些東西是一個國家不能拿出來交換的,屬於非賣品。
首先就是廣州、泉州、瓊州三座城市的商人參政會正式成立。這個由海商們選舉出來的十五人集團,將代表所在城市全體海商的利益,可以行商會的職權,也可以監管、彈劾當地官員,但不能提名和任命。
沒有參政會的批準,海商們可以拒絕執行官府發布的行政命令。也就是說以後官府再有什麽涉及到海商利益的規定,必須要先和參政會商議,達到共識之後才能執行。
這玩意意味著什麽?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還意識不到它的嚴重性。
表麵上看來,這隻是少部分海商的一個小團體,和別人沒關係。但有句話說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參政會起到了功效,讓海商們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體也會有樣學樣的。
誰也不是傻子,憑啥你們可以保護自己,我們就不成?既然朝廷答應了你們海商成立參政會,那我們也弄個參政會唄,都是大宋子民,理應一視同仁。宋代朝廷本來就對民間的控製比較寬鬆,對於這樣的要求,隻要開過一個口子、有過一次先例,後來者就很難拒絕了。
一旦參政會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確實有效。海商們的近親、整個貿易活動產業鏈的上下兩端、那些陸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著一起折騰。這個群體更龐大,雖然他們不像海商們一樣可以駕著船、拖家帶口的避難,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鬥爭方式才會更激烈、更殘酷,對大宋朝庭的傷害和影響也會更大。畢竟很多大宋官員家裏就是商人,這等於是在挖他們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陸地上的商人都能保護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業者、工匠們咋辦?他們會不會也想要保護自己?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就連最老實的農民也會有這個訴求,而且越往後朝廷越難以壓製這種唿聲。因為海商參政會、陸商參政會、手工業者參政會都會聯合起來一起幫助和他們有一樣訴求的人,這不是在幫別人,而是在幫他們自己。
光一個參政會就夠了嗎?就能滿足商人階級日益膨脹的胃口了嗎?要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商人這個群體比任何階級胃口都大,他們幾乎就沒有滿足的時候,就連洪濤都不敢說可以完全控製住他們。除非一點希望也不給他們,否則你隻要讓他們吃到一次甜頭,他們就會終生終世想著這個滋味,隻要有一絲希望,就得再去嚐一嚐,順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沒有這個理解、沒有這種意識,貿然給商人階級鬆綁,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階級妥協,否則這個坑就永遠填不上了。
這也是商人群體的特性,他們比其他群體更懂得討價還價、更知道見好就收、更明白細水長流、更善於琢磨人心。和他們鬥,除非你使用絕對武力強行壓服,否則誰也討不到好,更被說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絕對武力,因為邊上還有一個金河帝國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決這種問題,金河國就會露出本來麵目。它會配合商人們從外部對大宋施加壓力,一邊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邊試圖讓商人和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時候還會對商人群體提供武器援助,讓朝廷看不到輕易獲勝的希望,隻能在談判桌上一點點的對更多覺醒的群體讓利。等它想要奮起一搏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已經被慢慢蠶食的渾身都是窟窿,沒有一搏的能力了。
這就是洪濤的全套打算,使用這種方式能把戰爭的危險降到最低,相對而言可控。
當然了,洪濤也不是真的先知,這玩意別的國家玩過,但難度沒這麽大,他現在玩的是max級別,能不能像他設想的一樣順利,隻有老天知道。
還是那句話,洪濤隻管殺不管埋,火苗他點起來,中途也會時不時的往上澆點油,但是這堆火能不能燒到最後,他不知道。這堆火是否會燒得太旺了,把大家的房子全燒掉,他也不知道。他隻知道這條路別人走通過,也是條可以富國強民的路,那就應該讓自己人也去走一走。
在這場談判裏,金河國還有一個收獲,就是慫恿大宋朝廷決定北伐。這個條件是談判裏的主要條件,海商們的事情屬於附加。
其實這是洪濤放出來的煙霧彈,大宋北伐不北伐他根本就不太關心。蒙古帝國已經完蛋了,光靠兩個互相敵視的準汗國沒有能力南侵。這時候對大宋最有利的不應該是北伐,而是在貴由和蒙哥之間來迴賣好,挑撥他們倆往死裏掐。過上幾年、十幾年,說不定都不用南宋出兵玩命打,北方的地盤自己就會落入南宋朝廷手裏。
但是洪濤在這個問題上實實在在坑了南宋一次,他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經顧不上南宋朝廷的利益了。在他看來,一個進入初級資本主義模式的南宋,比趁火打劫蒙古帝國更重要的多。為了消弱南宋朝廷的實力,他故意借著鄭清之主戰派的願望和理宗皇帝對故土的執念,順水推舟的促成了這次北伐。
別看蒙古帝國已經分崩離析,但隻要南宋朝廷一出兵,還打出了收複故土的旗號,那貴由和蒙哥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馬上會達成短暫的一致,他們會聯合起來一致對付南宋朝廷。所以這場北伐根本不像南宋朝廷預想的那樣容易,搞不好又得讓南宋朝廷吃一個大虧。
當然了,蒙古帝國也好受不了。在成建製的火槍兵麵前,戰爭初期他們會受到很大損失,就算最終守住了北邊的地盤,也得落個損兵折將、國力虛弱的結局。
(~^~)
向大宋開放港口,這是文浩為大宋朝廷力爭下來的第一個大收獲,同時也是他自己計劃中的重要一環。金河國長期以來都隱藏得很深,就連海峽公司的股東們也不清楚這個國家到底在哪兒。這對大宋朝廷、對自己的計劃都是很不利的。文浩一直習慣於躲在暗處謀劃別人,所以他最忌憚自己的同行。
現在好了,隻要金河國把港口一開放,文浩覺得自己就有把握把影響力擴展到對方的地盤裏去,他覺得自己已經摸透了金河國的脈絡,或者說是把那位洪皇帝研究透徹了。要說文浩還得感謝這位洪皇帝,如果沒有他的那兩本書啟迪,自己還走不到這一步。無論如何,這位洪皇帝肚子裏確實有貨,他的很多主張、思想都是很具蠱惑性的,非常適合忽悠別人為自己的理想賣力。
不過文浩並不領這份情,因為那位皇帝並沒有重用自己這樣的治世大才,反而把他那位平庸的表哥捧了起來,還在辦報的問題上對自己橫加幹涉,這簡直就是對自己的極大侮辱。至於說是誰把自己挖掘出來的、是誰讓自己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這些問題都被他自動過濾了。
像他這種人,不會考慮別人對自己的好處,隻要有一個地方讓自己不滿意了,那你就是壞人!如果你擋住了他前進的路,那你就是他的死敵!必須除之而後快。
讓金河國幫助大宋建造彈藥工廠,這又是文浩的第二大收獲。金河國一直以堅船利炮立國,同時也靠這個影響並威懾著大宋極其周邊國家。隻要這個工廠開到了大宋地盤上,文浩就有辦法把金河國一直保密的火\藥配方給弄到手。到時候大宋水師的大炮也一樣能糜爛好幾裏了,金河國還不是想怎麽捏就怎麽捏?
除此之外,大宋商船終於可以直航卡蘭巴港了,做為交換條件,金河國也把這條航線也交了出來。沒有了火器之利和航線專屬權,金河國簡直就是一個欲拒還迎的當紅歌姬,隻要你有本事,想怎麽上就怎麽上,文浩認為自己就屬於有本事那一類人裏的。
至於說賣給大宋新軍的火槍便宜點、賣給大宋可以在荒地種植的玉米種子之類的好處,文浩都不往心裏去。這些全算是搭頭,真正有用處的東西就是上麵三點。
當然了,既然是做買賣,不管是虧還是賺,你都得拿出東西去和人家交換。文浩拿出了什麽呢?或者說南宋朝廷讓出了什麽利益。其實也不少,隻是文浩和理宗皇帝都認為這些付出不太重要,是他們賺了。可洪濤不這麽看,他認為這些東西是一個國家不能拿出來交換的,屬於非賣品。
首先就是廣州、泉州、瓊州三座城市的商人參政會正式成立。這個由海商們選舉出來的十五人集團,將代表所在城市全體海商的利益,可以行商會的職權,也可以監管、彈劾當地官員,但不能提名和任命。
沒有參政會的批準,海商們可以拒絕執行官府發布的行政命令。也就是說以後官府再有什麽涉及到海商利益的規定,必須要先和參政會商議,達到共識之後才能執行。
這玩意意味著什麽?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還意識不到它的嚴重性。
表麵上看來,這隻是少部分海商的一個小團體,和別人沒關係。但有句話說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參政會起到了功效,讓海商們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體也會有樣學樣的。
誰也不是傻子,憑啥你們可以保護自己,我們就不成?既然朝廷答應了你們海商成立參政會,那我們也弄個參政會唄,都是大宋子民,理應一視同仁。宋代朝廷本來就對民間的控製比較寬鬆,對於這樣的要求,隻要開過一個口子、有過一次先例,後來者就很難拒絕了。
一旦參政會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確實有效。海商們的近親、整個貿易活動產業鏈的上下兩端、那些陸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著一起折騰。這個群體更龐大,雖然他們不像海商們一樣可以駕著船、拖家帶口的避難,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鬥爭方式才會更激烈、更殘酷,對大宋朝庭的傷害和影響也會更大。畢竟很多大宋官員家裏就是商人,這等於是在挖他們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陸地上的商人都能保護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業者、工匠們咋辦?他們會不會也想要保護自己?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就連最老實的農民也會有這個訴求,而且越往後朝廷越難以壓製這種唿聲。因為海商參政會、陸商參政會、手工業者參政會都會聯合起來一起幫助和他們有一樣訴求的人,這不是在幫別人,而是在幫他們自己。
光一個參政會就夠了嗎?就能滿足商人階級日益膨脹的胃口了嗎?要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商人這個群體比任何階級胃口都大,他們幾乎就沒有滿足的時候,就連洪濤都不敢說可以完全控製住他們。除非一點希望也不給他們,否則你隻要讓他們吃到一次甜頭,他們就會終生終世想著這個滋味,隻要有一絲希望,就得再去嚐一嚐,順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沒有這個理解、沒有這種意識,貿然給商人階級鬆綁,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階級妥協,否則這個坑就永遠填不上了。
這也是商人群體的特性,他們比其他群體更懂得討價還價、更知道見好就收、更明白細水長流、更善於琢磨人心。和他們鬥,除非你使用絕對武力強行壓服,否則誰也討不到好,更被說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絕對武力,因為邊上還有一個金河帝國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決這種問題,金河國就會露出本來麵目。它會配合商人們從外部對大宋施加壓力,一邊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邊試圖讓商人和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時候還會對商人群體提供武器援助,讓朝廷看不到輕易獲勝的希望,隻能在談判桌上一點點的對更多覺醒的群體讓利。等它想要奮起一搏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已經被慢慢蠶食的渾身都是窟窿,沒有一搏的能力了。
這就是洪濤的全套打算,使用這種方式能把戰爭的危險降到最低,相對而言可控。
當然了,洪濤也不是真的先知,這玩意別的國家玩過,但難度沒這麽大,他現在玩的是max級別,能不能像他設想的一樣順利,隻有老天知道。
還是那句話,洪濤隻管殺不管埋,火苗他點起來,中途也會時不時的往上澆點油,但是這堆火能不能燒到最後,他不知道。這堆火是否會燒得太旺了,把大家的房子全燒掉,他也不知道。他隻知道這條路別人走通過,也是條可以富國強民的路,那就應該讓自己人也去走一走。
在這場談判裏,金河國還有一個收獲,就是慫恿大宋朝廷決定北伐。這個條件是談判裏的主要條件,海商們的事情屬於附加。
其實這是洪濤放出來的煙霧彈,大宋北伐不北伐他根本就不太關心。蒙古帝國已經完蛋了,光靠兩個互相敵視的準汗國沒有能力南侵。這時候對大宋最有利的不應該是北伐,而是在貴由和蒙哥之間來迴賣好,挑撥他們倆往死裏掐。過上幾年、十幾年,說不定都不用南宋出兵玩命打,北方的地盤自己就會落入南宋朝廷手裏。
但是洪濤在這個問題上實實在在坑了南宋一次,他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經顧不上南宋朝廷的利益了。在他看來,一個進入初級資本主義模式的南宋,比趁火打劫蒙古帝國更重要的多。為了消弱南宋朝廷的實力,他故意借著鄭清之主戰派的願望和理宗皇帝對故土的執念,順水推舟的促成了這次北伐。
別看蒙古帝國已經分崩離析,但隻要南宋朝廷一出兵,還打出了收複故土的旗號,那貴由和蒙哥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馬上會達成短暫的一致,他們會聯合起來一致對付南宋朝廷。所以這場北伐根本不像南宋朝廷預想的那樣容易,搞不好又得讓南宋朝廷吃一個大虧。
當然了,蒙古帝國也好受不了。在成建製的火槍兵麵前,戰爭初期他們會受到很大損失,就算最終守住了北邊的地盤,也得落個損兵折將、國力虛弱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