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前期,歐洲的貨幣體係基本就是一個,從羅馬帝國繼承下來的羅馬體係。主要分成金幣、銀幣、銅幣三種,金幣的單位是蘇勒德斯(私dus),重4。48克,純金(純度多少不清楚)。金幣的輔幣還有塞米西斯(私s私s),重量是蘇勒德斯的一半;特雷米西斯斯(日s私s),重量是蘇勒德斯的三分之一。
銀幣的單位是斯力克(私iqu),二十四斯力克等於一蘇勒德斯;另外還有一種輔幣,叫徳涅爾(dir),也叫半斯力克,當然就是斯力克的一半重量了。
銅幣的單位是弗裏斯(is),也就是卡爾和帝國商人講價的最低單位,一斯力克等於八弗裏斯。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整個中世紀中後期裏,歐洲各國的變化很大,相應也出現了很多其它種類的貨幣。比如說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盎格魯-薩克森王國都曾經發行過自己的金幣、銀幣,但它們都是以上述的體係為對照的,除了名稱之外,變化不大。日後的英國一先令、法國一蘇就等同於一蘇勒德斯金幣幣值。神聖羅馬帝國後來還發行過一種叫做亞希莫斯塔勒的貨幣,在歐洲流行了幾百年,簡稱塔勒(tr)。後來塔勒th這個德語發音被d代替了,直接被移民們帶到了新大陸,就變成了dr,這個詞兒不陌生吧?就是後世的美元。
後來歐洲人找到了一個大家都承認的兌換體係,那就是“磅”。一磅就是一法國利弗爾、一意大利裏拉、一英國英鎊。在法國,1利弗爾=20蘇=240徳涅爾;在英國,1英鎊=20先令=240便士。這些叫法其實隻是不同地區的稱唿,實質上都是一迴事兒。但是有一個不同,就是德國人、不對,是日耳曼人,那時候還沒德國這個概念呢。日耳曼人的單位是馬克。具體咋來的我沒查到,但是比值有,一馬克等於160芬尼,一芬尼就是一徳涅爾。
在13世紀的歐洲。正處於世俗皇帝和教皇爭權奪利的白熱化時期,不管是皇帝還是教皇對帝國的控製力都大幅下降,於是鑄幣權就落入了各地諸侯的手中。這下就亂套了,開始出現不足重、成色差的貨幣,還有很多地方性貨幣。就是那種出了這片領地誰也不認的玩意。數量有多少呢?不多,在西歐最繁華的法蘭克地區有200種左右,在商業活動更密集的尼德蘭、意大利地區,這個數字還得翻倍。
在這裏還得說兩個金融詞匯,一個是劣幣驅逐良幣,一個是貨幣貶值。這兩個玩意就是從此時開始出現的,在中世紀的歐洲,輸入、鑄造劣幣和****、搶劫都是重罪(y),但屢禁不止,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金屬貨幣在使用中是有磨損的。一般說十年就會減輕重量的2%,用個幾十年,就沒法繼續使用了,這時候就得收迴重鑄。問題是重鑄的新幣必須要維持合理的重量,但這份兒重量哪個國王都不願意自己掏腰包往裏添。咋辦呢?金銀貴、銅相對便宜,就往裏加銅,於是這些金幣、銀幣就越用越不值錢,這就是貨幣貶值。
說完了貨幣體者還不太滿意,光知道蘇勒德斯、斯力克、弗裏斯管個屁用,知道這些金幣、銀幣、銅幣價值多少嗎?也就是它們的真實幣值。不知道這個玩意。貨幣就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作者又是一頓查找啊,勉強湊出一套看得過去的歐洲貨幣力,寫出來當個大概的衡量標準吧。
先說一匹馬的價格,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馱馬,青壯年馱馬的平均價格為一利弗爾,也就是一個金幣。一種是戰馬,經過嚴格訓練、有馬蹄鐵的戰馬價值六個利弗爾左右。這個價格已經很貴了,要知道一頭壯年公牛才一利弗爾,一匹戰馬等同於六頭公牛了。
為什麽戰馬這麽貴呢?其實歐洲並不缺馬。但經過良好訓練的馬就是這麽貴,它不光代表了馬,更代表了一個階級,那就是騎士!在法語裏,騎士這個詞兒和馬術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想當騎士就不能沒有好戰馬。騎士是啥?是貴族階級的下限,給貴族玩的東西,按照後世的標準,便宜了就掉身份,所以這個年代戰馬就這麽貴。
那一個標準的十三世紀歐洲騎士需要具備什麽條件呢?卡爾給洪濤掰著手指頭算過,然後洪濤就打消了在金河灣訓練騎士的打算。想當個騎士真尼瑪貴啊,連洪濤這樣的土豪都養不起多少。
一套優良的騎士甲胄至少要十二金幣;一具頭盔六金幣左右;一對良好的足環六金幣;一支長矛和一把盾牌最少兩金幣;一把寶劍三金幣、劍鞘四金幣(尼瑪鞘比劍都貴,憑什麽?劍鞘能****?);一匹戰馬最少六金幣,鞍具另外算。
好了,一個最基本的騎士,需要兩匹戰馬、一套盔甲、一支長矛、一把盾牌、一把帶鞘寶劍,這就是四十五金幣的家當。但這還不夠,騎士不光是打仗,平時還得外出狩獵,狩獵就得有獵鷹,一隻訓練好的獵鷹又是六枚金幣沒了。時不常還得參加騎士比武大會,那是騎士們和貴族少女們最好的認識地點,得,這個錢花起來就沒邊了,什麽服飾、漂亮鞍具、騎士侍從啥的都得準備。
再說絲綢的價格,一匹來自東方的絲綢,價格更離譜,居然比戰馬還貴,達到了十到十八利弗爾。而歐洲本地織造的細棉布價格就便宜多了,2*10一匹,按照顏色不同,價格大概在3利弗爾左右。硬棉布,就是有點像小帆布的一種麻棉混合織物一匹能到4利弗爾左右。
最後說說十三世紀歐洲人大概的收入水平,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法說的,因為歐洲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分成了很多部分,經濟發展水平不平均。我們就拿法蘭克和神聖羅馬帝國這兩個國家為例吧,一個熟練工匠的日工資大概是十二徳涅爾,助手減半,學徒工再減半。
在10年,比薩全年的稅收三千多利弗爾,巴黎是當時最大的歐洲城市,人口二十多萬,全年稅收不到十萬利弗爾。和大宋動輒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城市比起來,此時的歐洲整個就是一個人口少還貧窮的鄉下。全歐洲最牛逼的幾個城市也不過一二十萬人,還不如大宋廣州、泉州這樣的港口城市人多呢。
合金銀餐具二十金幣一套十二件、白糖四個金幣一罐、鯨油五蘇一罐、蠟燭一金幣半打。這是卡爾和那個皇家商人談好的部分商品價格,洪濤自己都覺得價格貴了,他希望在把價格降下去一半,這樣才能大量。但是卡爾說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一點不比從阿拉伯人那邊的價格貴,而且還不用跑到阿拉伯人的港口去運輸,再便宜就會影響整個物價體係。
至於說香水、化妝品、絲綢服裝這些東西,歐洲從來沒出現過這些成品,皇家商人都不敢隨便定價,他建議卡爾把這些拿到皇宮去拍,然後按照拍情況和價格再定價。要是卡爾嫌麻煩,可以由他代勞操辦,一分錢手續費都不收,白幹!
“我這些東西他們買得起嗎?我到底能從這個窮地方得到什麽呢?”洪濤倒是不太關心這些貨物能出去多少錢,他此次來主要是送卡爾迴家,完成對朋友的承諾,順便探一探歐洲的經濟、政治、社會情況。和這位叫做吉奧吉奧。佩魯濟的商人聊了大半天,洪濤整個人都涼透了。照這種情況算,歐洲沒啥力啊,以前的傾銷計劃看來還得改一改,總不能上萬裏跑過來做慈善吧!
“這個吉奧是不是猶太人?”一聽說這位皇商要免費幫自己貨物,還什麽好處都不要,洪濤的賊心眼子又開始轉上了,商人能不要好處做事兒?還是以精明著稱的意大利商人,怎麽就那麽不信呢?
“……你確實是神仙,他和他的家族是熱那亞最有錢的人,還有一個科巴爾迪家族和佩魯濟家族齊名,靠放高利貸起家,每年在他們手中流轉的資金有幾萬利弗爾之多,家產估計要有十萬利弗爾以上了。”卡爾聽到洪濤的問題,差點沒給洪濤跪下去親吻鞋子。這尼瑪也太神奇了,剛見麵聊了一會兒,也沒說什麽宗教問題,居然就能一眼看出來這個吉奧吉奧是猶太人!
“我就納悶了,為什麽放高利貸的都是猶太人呢?你表哥那麽大勢力,都是帝國皇帝了,怎麽就不會拿錢去生錢呢?放著這麽好的買不去幹,就算你們高貴,可是和錢也沒仇吧,哪怕入股和他們合資也不是不成吧?”洪濤讓卡爾這麽一說,立馬想起了一個問題。從上上輩子開始,他就有一個疑問,為啥一說在歐美社會裏、尤其是古代,放高利貸的怎麽全是猶太人呢?難道說基督徒裏就沒有幾個聰明人?還是說有什麽規定,這種經濟手段隻能由猶太人來幹,別人不許玩?
(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
銀幣的單位是斯力克(私iqu),二十四斯力克等於一蘇勒德斯;另外還有一種輔幣,叫徳涅爾(dir),也叫半斯力克,當然就是斯力克的一半重量了。
銅幣的單位是弗裏斯(is),也就是卡爾和帝國商人講價的最低單位,一斯力克等於八弗裏斯。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整個中世紀中後期裏,歐洲各國的變化很大,相應也出現了很多其它種類的貨幣。比如說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盎格魯-薩克森王國都曾經發行過自己的金幣、銀幣,但它們都是以上述的體係為對照的,除了名稱之外,變化不大。日後的英國一先令、法國一蘇就等同於一蘇勒德斯金幣幣值。神聖羅馬帝國後來還發行過一種叫做亞希莫斯塔勒的貨幣,在歐洲流行了幾百年,簡稱塔勒(tr)。後來塔勒th這個德語發音被d代替了,直接被移民們帶到了新大陸,就變成了dr,這個詞兒不陌生吧?就是後世的美元。
後來歐洲人找到了一個大家都承認的兌換體係,那就是“磅”。一磅就是一法國利弗爾、一意大利裏拉、一英國英鎊。在法國,1利弗爾=20蘇=240徳涅爾;在英國,1英鎊=20先令=240便士。這些叫法其實隻是不同地區的稱唿,實質上都是一迴事兒。但是有一個不同,就是德國人、不對,是日耳曼人,那時候還沒德國這個概念呢。日耳曼人的單位是馬克。具體咋來的我沒查到,但是比值有,一馬克等於160芬尼,一芬尼就是一徳涅爾。
在13世紀的歐洲。正處於世俗皇帝和教皇爭權奪利的白熱化時期,不管是皇帝還是教皇對帝國的控製力都大幅下降,於是鑄幣權就落入了各地諸侯的手中。這下就亂套了,開始出現不足重、成色差的貨幣,還有很多地方性貨幣。就是那種出了這片領地誰也不認的玩意。數量有多少呢?不多,在西歐最繁華的法蘭克地區有200種左右,在商業活動更密集的尼德蘭、意大利地區,這個數字還得翻倍。
在這裏還得說兩個金融詞匯,一個是劣幣驅逐良幣,一個是貨幣貶值。這兩個玩意就是從此時開始出現的,在中世紀的歐洲,輸入、鑄造劣幣和****、搶劫都是重罪(y),但屢禁不止,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金屬貨幣在使用中是有磨損的。一般說十年就會減輕重量的2%,用個幾十年,就沒法繼續使用了,這時候就得收迴重鑄。問題是重鑄的新幣必須要維持合理的重量,但這份兒重量哪個國王都不願意自己掏腰包往裏添。咋辦呢?金銀貴、銅相對便宜,就往裏加銅,於是這些金幣、銀幣就越用越不值錢,這就是貨幣貶值。
說完了貨幣體者還不太滿意,光知道蘇勒德斯、斯力克、弗裏斯管個屁用,知道這些金幣、銀幣、銅幣價值多少嗎?也就是它們的真實幣值。不知道這個玩意。貨幣就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作者又是一頓查找啊,勉強湊出一套看得過去的歐洲貨幣力,寫出來當個大概的衡量標準吧。
先說一匹馬的價格,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馱馬,青壯年馱馬的平均價格為一利弗爾,也就是一個金幣。一種是戰馬,經過嚴格訓練、有馬蹄鐵的戰馬價值六個利弗爾左右。這個價格已經很貴了,要知道一頭壯年公牛才一利弗爾,一匹戰馬等同於六頭公牛了。
為什麽戰馬這麽貴呢?其實歐洲並不缺馬。但經過良好訓練的馬就是這麽貴,它不光代表了馬,更代表了一個階級,那就是騎士!在法語裏,騎士這個詞兒和馬術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想當騎士就不能沒有好戰馬。騎士是啥?是貴族階級的下限,給貴族玩的東西,按照後世的標準,便宜了就掉身份,所以這個年代戰馬就這麽貴。
那一個標準的十三世紀歐洲騎士需要具備什麽條件呢?卡爾給洪濤掰著手指頭算過,然後洪濤就打消了在金河灣訓練騎士的打算。想當個騎士真尼瑪貴啊,連洪濤這樣的土豪都養不起多少。
一套優良的騎士甲胄至少要十二金幣;一具頭盔六金幣左右;一對良好的足環六金幣;一支長矛和一把盾牌最少兩金幣;一把寶劍三金幣、劍鞘四金幣(尼瑪鞘比劍都貴,憑什麽?劍鞘能****?);一匹戰馬最少六金幣,鞍具另外算。
好了,一個最基本的騎士,需要兩匹戰馬、一套盔甲、一支長矛、一把盾牌、一把帶鞘寶劍,這就是四十五金幣的家當。但這還不夠,騎士不光是打仗,平時還得外出狩獵,狩獵就得有獵鷹,一隻訓練好的獵鷹又是六枚金幣沒了。時不常還得參加騎士比武大會,那是騎士們和貴族少女們最好的認識地點,得,這個錢花起來就沒邊了,什麽服飾、漂亮鞍具、騎士侍從啥的都得準備。
再說絲綢的價格,一匹來自東方的絲綢,價格更離譜,居然比戰馬還貴,達到了十到十八利弗爾。而歐洲本地織造的細棉布價格就便宜多了,2*10一匹,按照顏色不同,價格大概在3利弗爾左右。硬棉布,就是有點像小帆布的一種麻棉混合織物一匹能到4利弗爾左右。
最後說說十三世紀歐洲人大概的收入水平,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法說的,因為歐洲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分成了很多部分,經濟發展水平不平均。我們就拿法蘭克和神聖羅馬帝國這兩個國家為例吧,一個熟練工匠的日工資大概是十二徳涅爾,助手減半,學徒工再減半。
在10年,比薩全年的稅收三千多利弗爾,巴黎是當時最大的歐洲城市,人口二十多萬,全年稅收不到十萬利弗爾。和大宋動輒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城市比起來,此時的歐洲整個就是一個人口少還貧窮的鄉下。全歐洲最牛逼的幾個城市也不過一二十萬人,還不如大宋廣州、泉州這樣的港口城市人多呢。
合金銀餐具二十金幣一套十二件、白糖四個金幣一罐、鯨油五蘇一罐、蠟燭一金幣半打。這是卡爾和那個皇家商人談好的部分商品價格,洪濤自己都覺得價格貴了,他希望在把價格降下去一半,這樣才能大量。但是卡爾說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一點不比從阿拉伯人那邊的價格貴,而且還不用跑到阿拉伯人的港口去運輸,再便宜就會影響整個物價體係。
至於說香水、化妝品、絲綢服裝這些東西,歐洲從來沒出現過這些成品,皇家商人都不敢隨便定價,他建議卡爾把這些拿到皇宮去拍,然後按照拍情況和價格再定價。要是卡爾嫌麻煩,可以由他代勞操辦,一分錢手續費都不收,白幹!
“我這些東西他們買得起嗎?我到底能從這個窮地方得到什麽呢?”洪濤倒是不太關心這些貨物能出去多少錢,他此次來主要是送卡爾迴家,完成對朋友的承諾,順便探一探歐洲的經濟、政治、社會情況。和這位叫做吉奧吉奧。佩魯濟的商人聊了大半天,洪濤整個人都涼透了。照這種情況算,歐洲沒啥力啊,以前的傾銷計劃看來還得改一改,總不能上萬裏跑過來做慈善吧!
“這個吉奧是不是猶太人?”一聽說這位皇商要免費幫自己貨物,還什麽好處都不要,洪濤的賊心眼子又開始轉上了,商人能不要好處做事兒?還是以精明著稱的意大利商人,怎麽就那麽不信呢?
“……你確實是神仙,他和他的家族是熱那亞最有錢的人,還有一個科巴爾迪家族和佩魯濟家族齊名,靠放高利貸起家,每年在他們手中流轉的資金有幾萬利弗爾之多,家產估計要有十萬利弗爾以上了。”卡爾聽到洪濤的問題,差點沒給洪濤跪下去親吻鞋子。這尼瑪也太神奇了,剛見麵聊了一會兒,也沒說什麽宗教問題,居然就能一眼看出來這個吉奧吉奧是猶太人!
“我就納悶了,為什麽放高利貸的都是猶太人呢?你表哥那麽大勢力,都是帝國皇帝了,怎麽就不會拿錢去生錢呢?放著這麽好的買不去幹,就算你們高貴,可是和錢也沒仇吧,哪怕入股和他們合資也不是不成吧?”洪濤讓卡爾這麽一說,立馬想起了一個問題。從上上輩子開始,他就有一個疑問,為啥一說在歐美社會裏、尤其是古代,放高利貸的怎麽全是猶太人呢?難道說基督徒裏就沒有幾個聰明人?還是說有什麽規定,這種經濟手段隻能由猶太人來幹,別人不許玩?
(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