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一大早,龔佳雯就去廚房開始忙活,準備去祭祖的事。
做著做著,龔佳雯突然想起件事,那就是嫁給宋博陽後,也沒有給老祖宗過年。
蘇城的時候,在清明節前也會去申城祭拜一二,但是自從他們搬到羊城後,她一次都沒有去祭拜過。
這次他們都去了申城,也沒有想起這茬,龔佳雯覺得她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兒媳婦。
宋博陽打著哈欠下樓,發現龔佳雯想著心事,“怎麽了?”
“我在想,我今天去祭拜我爺爺奶奶,我媽他們,那個我這次在申城停留,我都忘記去祭拜咱爸媽和爺爺奶奶他們了。。”
就為了這個?宋博陽笑了,“沒事沒事,我不也是沒有去祭拜。”
“我和大哥商量好了,等我們過年後迴去,我們一起去祭拜。”
“以後清明節,我們再迴來祭拜一二。”宋博陽真的從來不會覺得龔佳雯,就一定要想著祭拜宋家祖先。
“而且宋家的祖墳也是在蘇城,大哥的意思是,我們商量下是否把他們的墓地遷迴祖墳。”
龔佳雯知道,對很多大家族而言,都是有祖墳的存在,宋家在蘇城可是有頭有臉的家族,會有祖墳也不奇怪。
可宋博陽的爺爺奶奶和父母都已經入土許久,再來個動土嗎?
“要少師傅看下,如果有這個必要,那就遷墳,如果沒有必要,就不需要。”
“大哥也是考慮到,有人提過,要把一些長輩帶迴來。”
一些長輩出國後,到死想的都是要落月歸根,可那時候國內和外界的聯係不多,更不要說來個落葉歸根,也就留下一個遺囑。
“可他們一旦迴來後,那些人未必會迴來祭拜一二吧。”
葬在漂亮國的時候,那些後代都未必會去祭拜一二,等人迴到國內,還會坐洲際飛機,跨越一個太平洋迴來?
關於這個問題,“宋家以前就有墳親,以後也可以雇人看守祖墳。”
“到了春節時候,也可以讓他們幫忙祭拜一二。”
好吧,龔佳雯懂了,“能用錢解決的,壓根就不是問題。”
宋博陽嗯了聲,“其實人都已經死了,這些身後事,都已經不是重要的。”
“隻要活著的時候,晚輩能對他們好點,能多去看望他們一二,就真的已經是不錯了。”
“是啊,我們不能太苛求身後事,我們活著的時候,團子他們能對我們好,這就足夠了。”
團子和肉包的工作一定會很忙,不能苛求每年他們會趕在清明前,飛到蘇城祭拜他們。
這個問題嗎,宋博陽笑了,“兒子他們忙,難道孫子他們也要忙?”
“我們可以教育孫子還有重孫啊。”
“而且我也相信,團子他們是孝順的人。”這點宋博陽一直都是很有信心。
“對,團子肉包還有平安,他們都會是孝順的孩子。”
不管他們在國外都忙,都會根據國內時間給他們打電話,簡單的說下情況。
然後了解下家裏是否有事發生,這樣哪怕他們身處不同的國家,也是能知道對方的情況,而不是一摸兩眼黑。
“對,所以你要有信心,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會是孝順的孩子。”
宋博陽絕對的有信心啊,“你看啊,別的不說,宋家那麽多孩子,為了資源,鬧的可是不可開交。”
“真的是把內鬥發揚到光大。”
“像小瑞這樣,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還有堂弟,堂弟的表哥他們一起發財。”
“真的是不多,漂亮國的人,能夠帶上親兄弟姐妹發家致富就不錯了,不要說帶其餘人。”
“對大家族而言,這樣的事,是更加不會發生,一旦對方發展的好,不就是妨礙自己進步,成為家族的話事人。”
宋博陽說到這裏,突然覺得宋家因為早早分家的關係,所謂的大家族,也就是披著一層外衣而已,大家早就是各自發展。
“不然一想到,竟然要和那些人在一起搶奪資源,真的是擔心咱家的孩子,壓根就沒有辦法壓製對方。”
宋博陽就聽過一個人光明正大的聯合外人算計自己的親兄弟,就是為了父輩手上某家公司的老總位置。
宋博陽想想就覺得膽怯,“咱家的孩子,可以沒有他們的孩子聰明,有出息,但是絕對不能這麽內鬥。”
內鬥是好事嗎?壓根就不是好事,有這麽多算計,難道就不能好好的發展事業。
“有算計的心,如果放在事業上,我看啊,沒有多久,絕對會闖蕩出一番不凡的事業。”
“弄不好都能創造出一家,從零到五百強的公司。”宋博陽諷刺道。
“還是咱家的孩子好,一個個都是盼著出去自己發展。”
宋博陽想想就傲嬌,“等以後我們去漂亮國,遇到那些親戚,我一定要好好得瑟一二。”
“誰讓我是沒有屬於我的產業,反而讓幾個孩子,除了自己努力還是隻能自己努力,因為他們的爸爸我,壓根就沒有任何產業留給他們。”
龔佳雯看著宋博陽的意的樣子,都能猜到那些討厭可惡的人,聽到這番話後,都不知道會如何生氣。
“我需要去在意他們的心情嗎?”宋博陽也是有脾氣的人,“他們當初那麽說,在我們麵前各種嘰嘰歪歪的時候,他們是否想過,我們是否會不開心?”
“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
“或者在他們心裏,就是覺得哪怕我們不開心,也隻能是忍著。”
“哼,我也是有脾氣的人,他們是有產業,可是又如何。”當初他忍,也是不希望宋博華夾在中間會為難,可現在他對宋家內部情況都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
既然知道那些人的底子,他當然絕對不會慣著他們,“他們的產業,不要看鋪的挺廣,這個地方有投資,那個地方有投資,還有屬於他們的公司。”
“其實啊,他們的攤子鋪的再廣,賺的錢都不如唐海。”都已經在漂亮國發展了這麽久,結果事業竟然還是搞的慘淡。
本來以為是否是因為排外的關係,可是後來再看看宋博華投資的產業,可以說發展的挺好的,包括龔佳雯他們開在漂亮國的繡坊,生意也算可以。
反正經過宋博陽的一番分析,他得出來的結果就是,那些人,不要看是啥名校畢業的,其實啊,就是草包一二,空有理論經驗,而在實際工作中,真的是不知道如何運用。
(本章完)
做著做著,龔佳雯突然想起件事,那就是嫁給宋博陽後,也沒有給老祖宗過年。
蘇城的時候,在清明節前也會去申城祭拜一二,但是自從他們搬到羊城後,她一次都沒有去祭拜過。
這次他們都去了申城,也沒有想起這茬,龔佳雯覺得她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兒媳婦。
宋博陽打著哈欠下樓,發現龔佳雯想著心事,“怎麽了?”
“我在想,我今天去祭拜我爺爺奶奶,我媽他們,那個我這次在申城停留,我都忘記去祭拜咱爸媽和爺爺奶奶他們了。。”
就為了這個?宋博陽笑了,“沒事沒事,我不也是沒有去祭拜。”
“我和大哥商量好了,等我們過年後迴去,我們一起去祭拜。”
“以後清明節,我們再迴來祭拜一二。”宋博陽真的從來不會覺得龔佳雯,就一定要想著祭拜宋家祖先。
“而且宋家的祖墳也是在蘇城,大哥的意思是,我們商量下是否把他們的墓地遷迴祖墳。”
龔佳雯知道,對很多大家族而言,都是有祖墳的存在,宋家在蘇城可是有頭有臉的家族,會有祖墳也不奇怪。
可宋博陽的爺爺奶奶和父母都已經入土許久,再來個動土嗎?
“要少師傅看下,如果有這個必要,那就遷墳,如果沒有必要,就不需要。”
“大哥也是考慮到,有人提過,要把一些長輩帶迴來。”
一些長輩出國後,到死想的都是要落月歸根,可那時候國內和外界的聯係不多,更不要說來個落葉歸根,也就留下一個遺囑。
“可他們一旦迴來後,那些人未必會迴來祭拜一二吧。”
葬在漂亮國的時候,那些後代都未必會去祭拜一二,等人迴到國內,還會坐洲際飛機,跨越一個太平洋迴來?
關於這個問題,“宋家以前就有墳親,以後也可以雇人看守祖墳。”
“到了春節時候,也可以讓他們幫忙祭拜一二。”
好吧,龔佳雯懂了,“能用錢解決的,壓根就不是問題。”
宋博陽嗯了聲,“其實人都已經死了,這些身後事,都已經不是重要的。”
“隻要活著的時候,晚輩能對他們好點,能多去看望他們一二,就真的已經是不錯了。”
“是啊,我們不能太苛求身後事,我們活著的時候,團子他們能對我們好,這就足夠了。”
團子和肉包的工作一定會很忙,不能苛求每年他們會趕在清明前,飛到蘇城祭拜他們。
這個問題嗎,宋博陽笑了,“兒子他們忙,難道孫子他們也要忙?”
“我們可以教育孫子還有重孫啊。”
“而且我也相信,團子他們是孝順的人。”這點宋博陽一直都是很有信心。
“對,團子肉包還有平安,他們都會是孝順的孩子。”
不管他們在國外都忙,都會根據國內時間給他們打電話,簡單的說下情況。
然後了解下家裏是否有事發生,這樣哪怕他們身處不同的國家,也是能知道對方的情況,而不是一摸兩眼黑。
“對,所以你要有信心,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會是孝順的孩子。”
宋博陽絕對的有信心啊,“你看啊,別的不說,宋家那麽多孩子,為了資源,鬧的可是不可開交。”
“真的是把內鬥發揚到光大。”
“像小瑞這樣,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還有堂弟,堂弟的表哥他們一起發財。”
“真的是不多,漂亮國的人,能夠帶上親兄弟姐妹發家致富就不錯了,不要說帶其餘人。”
“對大家族而言,這樣的事,是更加不會發生,一旦對方發展的好,不就是妨礙自己進步,成為家族的話事人。”
宋博陽說到這裏,突然覺得宋家因為早早分家的關係,所謂的大家族,也就是披著一層外衣而已,大家早就是各自發展。
“不然一想到,竟然要和那些人在一起搶奪資源,真的是擔心咱家的孩子,壓根就沒有辦法壓製對方。”
宋博陽就聽過一個人光明正大的聯合外人算計自己的親兄弟,就是為了父輩手上某家公司的老總位置。
宋博陽想想就覺得膽怯,“咱家的孩子,可以沒有他們的孩子聰明,有出息,但是絕對不能這麽內鬥。”
內鬥是好事嗎?壓根就不是好事,有這麽多算計,難道就不能好好的發展事業。
“有算計的心,如果放在事業上,我看啊,沒有多久,絕對會闖蕩出一番不凡的事業。”
“弄不好都能創造出一家,從零到五百強的公司。”宋博陽諷刺道。
“還是咱家的孩子好,一個個都是盼著出去自己發展。”
宋博陽想想就傲嬌,“等以後我們去漂亮國,遇到那些親戚,我一定要好好得瑟一二。”
“誰讓我是沒有屬於我的產業,反而讓幾個孩子,除了自己努力還是隻能自己努力,因為他們的爸爸我,壓根就沒有任何產業留給他們。”
龔佳雯看著宋博陽的意的樣子,都能猜到那些討厭可惡的人,聽到這番話後,都不知道會如何生氣。
“我需要去在意他們的心情嗎?”宋博陽也是有脾氣的人,“他們當初那麽說,在我們麵前各種嘰嘰歪歪的時候,他們是否想過,我們是否會不開心?”
“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
“或者在他們心裏,就是覺得哪怕我們不開心,也隻能是忍著。”
“哼,我也是有脾氣的人,他們是有產業,可是又如何。”當初他忍,也是不希望宋博華夾在中間會為難,可現在他對宋家內部情況都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
既然知道那些人的底子,他當然絕對不會慣著他們,“他們的產業,不要看鋪的挺廣,這個地方有投資,那個地方有投資,還有屬於他們的公司。”
“其實啊,他們的攤子鋪的再廣,賺的錢都不如唐海。”都已經在漂亮國發展了這麽久,結果事業竟然還是搞的慘淡。
本來以為是否是因為排外的關係,可是後來再看看宋博華投資的產業,可以說發展的挺好的,包括龔佳雯他們開在漂亮國的繡坊,生意也算可以。
反正經過宋博陽的一番分析,他得出來的結果就是,那些人,不要看是啥名校畢業的,其實啊,就是草包一二,空有理論經驗,而在實際工作中,真的是不知道如何運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