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一軍區第一軍先鋒營待了三天,李標的認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李標並不甚在意的軍人,變得顛覆了李標的三觀。


    他們熱愛大乾王朝。


    他們愛戴大乾皇帝李存。


    他們時時刻刻準備為大乾王朝、為大乾皇帝戰死。


    他們與有些文人給李存講的,兵過如梳,匪過如篦,完全不同。


    他們牢記皇帝李存在建軍之初定下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軍紀。


    他們熱愛生命,卻不怕死。


    在外敵來犯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拿起武器來保衛大乾王朝。


    看到這樣的乾軍將士,李標暗唿:“虧得父皇聖明,叫我匿名從軍,不然必被士大夫欺騙也。”


    同樣的,隨著對大乾王朝的軍人的了解的加深,隨著知道李存在乾軍將士心目當中的重量,李標越發的覺得他與他父皇之間仿佛有著他窮其一生也無法越過的鴻溝一樣巨大的差距。


    李標甚至生出了“我配接手父皇打下的江山社稷”的不自信的念頭。


    從小到大一直優異自信時刻準備著接手大乾王朝的李標,第一次不自信到了失眠的地步。


    他甚至想起來了胡亥:“我會不會成為秦二世?”


    不等李標將他自己與胡亥仔細對比,外世突然響起緊急集合的號角聲!


    “?”


    起初,李標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是緊急集合。


    從未聽過這樣的號角聲的李標還在那有條不紊地琢磨:“誰在這時吹號角,不叫人睡覺了?”


    緊接著,李標就聽見外麵人喊馬嘶聲。


    直到這時,李標才猜到,這應該是緊急集合,他父皇寫的從軍手冊中有相應記載。


    李標趕緊按照從軍手冊中記載的注意事項開始做準備。


    好在——


    李標因為失眠,並沒有脫軍服。


    李標用最短時間收拾好一切,隨即抓起他的盔甲、長槍,走出門外。


    雖然李標覺得他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可李標還是差一點點就遲到了。


    然而,李標雖然沒有遲到,但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經曆緊急集合,他還是在慌忙之中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他們先鋒營是馬軍,他沒有牽戰馬。


    關鍵,整個先鋒營就李標自己沒有牽戰馬。


    平時跟李標有說有笑的嶽雲,見李標沒有牽馬,頓時就把眼睛豎了起來,嗬斥道:“李監軍,你的戰馬呢?”


    伴隨著嶽雲的這聲嗬斥,先鋒營的所有將士都看向李標。


    李標頓時就有種讓人扒光了的羞臊感。


    幸好——


    這時,跟李標一塊來先鋒營參軍也是充當李標副官的姚興之子姚尉牽來了四匹戰馬,並說:“李監軍,你的戰馬。”,然後將兩匹戰馬交到了李標的手上。


    李標這才暗鬆了一口氣,然後從容的接過自己的兩匹戰馬,並跟其他人一樣將自己的盔甲和長槍掛在其中一匹戰馬上。


    見李標並沒有愚蠢的在出戰前連戰馬都不帶,嶽雲不再去看李標,而是極為專業的開始整軍。


    等到先鋒營集合完畢,李標才問嶽雲:“匆忙集結,所為何事?”


    嶽雲答:“我亦不知,許是有戰事;也許是全軍全副武裝拉練。嗯……後者可能性更大些,我第一軍區每月皆會出關拉練一次,五年間從未有過間斷,此次或許亦然也。”


    李標聽言,也沒想太多,跟著一塊行動便是……


    ……


    遼西大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河套。


    從高空俯視,河套如同樹葉上的葉脈,條理分明,粗細不等,彎彎曲曲,密密麻麻。


    河床、沙石、河岸、雜草、野花、洪水、淤泥、浮柴,這些東西簡單明了,幾乎就是遼西河套的全部。


    遼西走廊背山麵海,丘陵起伏,形勢險要,是溝通榆關(山海關)內外的重要通道。


    從秦漢到曆史上的明清,乃至到近代,遼西走廊曆來為兵家征戰必經之地。


    同時,圍繞著遼西走廊,發生過許多讓人傳頌的故事。


    中原第一次通過遼西走廊進入東北,對東北實行有效的控製,是先秦時期。


    燕昭王遣大將秦開取道遼西走廊去攻打東胡。


    打完了東胡,又去攻打箕子朝鮮。


    史書記載,燕國的這兩次軍事行動,取地兩千餘裏。


    打完仗,燕國在東北設立郡縣。


    此後,中原文明開始進入東北地區。


    到了東漢末年,東北地區已經出現了世家大族。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許多流民通過遼西走廊進入東北地區,數量竟然超過了當地人。


    大量的中原流民,為東北地區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


    當時,占據遼西的慕容鮮卑,因此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


    慕容鮮卑是遊牧民族,在大量漢人湧入後,慕容鮮卑迅速漢化。


    不過慕容鮮卑又並未完全漢化,而是采取了遊牧和農耕並存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漢人發展農業提供糧食,部落提供武士保證武力。


    這種模式被現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後來,慕容鮮卑雖然敗落了,但鮮卑人的另一支拓跋鮮卑卻繼承並發展了這一模式,最終成為北方的霸主。


    遼西走廊不僅僅是一道交通要道,它還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經常是關外與關內政權博弈的焦點。


    關內的中原政權衰落時,關外的遊牧政權就會窺視中原大地。


    而中原王朝強大時,也會對東北生出征服之心。


    總之,不管是誰打誰,遼西走廊都是必經之地,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曹操征烏桓,隋唐兩代征討高句麗,走得都是遼西走廊。


    曆史上的明朝末年,明朝赫赫有名的關寧錦防線就構築在這裏,明軍依托關寧錦防線,對抗東北的後金政權。


    後金政權想要入關,遼西走廊是必經之地、必奪之地。


    明末,明清兩軍爆發的一係列戰爭,幾乎都是為了爭奪遼西走廊的控製權。


    可以說,自打孫承宗一手締造關寧錦防線以來,這條防線就成了清軍越不過去的障礙,堪稱固若金湯。


    直到後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清,明朝才徹底失去了遼西走廊,清軍入關,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如今,大乾王朝和金國的形勢,卻是與曆史上的明朝和清朝之間完全調轉了過來。


    當年,金國趁著大乾王朝無暇顧及北方,不僅占據了錦州扼住了遼西走廊,後來更是進一步占據了葫蘆島、興城(桃花島),而後在興城以南修建了杏林堡,將整個遼西走廊北部地區打造成了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線。


    ——尤其是自從嶽飛當年從遼西走廊出關偷偷迂迴襲擊北安州,俘虜了完顏宗望、完顏闍母以及他們這兩支金人了之後,金人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徹底堵死了遼西走廊。


    這些年,嶽飛一直在研究,怎麽才能打通遼西走廊,而後出關伐金。


    如今,終於到嶽飛實施他準備了多年的戰策的時候了。


    至於為什麽嶽飛迴到第一軍區僅三天,就果斷出手?


    首先當然是兵貴神速。


    嶽飛不相信狡詐的金人在第一軍區中沒有細作。


    就像金軍當中早就滲透進了大乾王朝的大量密探一樣。


    這種事,肯定是防不勝防。


    既然有細作在第一軍區,嶽飛不信,這些細作探聽不到,他這次從京師迴來,帶迴來了一萬多人,其中還有大量大乾王朝的高官,進而推斷出來大乾王朝要伐金了。


    為了不讓金人有所防備,大大增加伐金的難度,嶽飛最好的選擇就是,不給金人反應的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拿下至關重要的遼西走廊,讓金人哪怕收到了大乾王朝要伐金的消息,也來不及阻止乾軍奪取至關重要的遼西走廊。


    事實上,要不是必須得做必要的準備,嶽飛都想在迴到第一區軍的第一時間發兵去奪取遼西走廊。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攻取遼西走廊,嶽飛已經準備了十年,準備得實在是太充分了,所以第一軍區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收複遼西走廊。


    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嶽飛離開京師前,李存就給嶽飛交了底,按照李存的原話來說就是:“愛卿隻管放手去打,開戰緣由甚麽的,自有文官去操心,你不必放在心上。”


    有了這三個充分的理由,嶽飛一迴到第一軍區,就一邊嚴密封鎖消息、一邊準備了三天。


    如今,萬事俱備,嶽飛毫不猶豫的再一次做出全軍武裝拉練的假象,除了留下兩萬人馬守衛榆關和其它險要關隘,其餘人馬,全軍出動。


    事實上,與此同時,第四軍區的都統製王彥和第十軍區的都統製張憲,現在已經率軍北上,準備接應第一軍區的伐金行動。


    換而言之,在金國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甚至是在金國高層還在忙著內鬥的情況下,乾軍已經悄然的開始伐金了……


    ……


    黑夜中,月光下,已經出關的先鋒營,摸黑快速在遼西走廊上行進。


    為了保密,先鋒營沒有點火把,先鋒營的乾軍將士就在這崎區的砂石路上艱難的行進。


    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苦的李標,很快就吃不消了,他找到嶽雲,唿哧帶喘地說:“嶽……嶽統領,還要……還要跑多久,不然……不然我等上馬行進罷?”


    嶽雲一聽,當即就嗬斥道:“馬力若是在路上消耗掉,到打仗之時,如何堪用?”


    李標想說,這不是演習嘛,幹嘛這麽認真?


    可看到先鋒營的所有將士全都牽著馬悶頭前進,一聲不吭,李標也真不好意思去質疑嶽雲的決定。


    雖然嶽雲對於李標的嬌氣有些看不上,但李標的談吐和見識還是讓嶽雲很欣賞的。


    所以,嶽雲對李標說:“我先鋒營乃馬軍,又是一人雙馬精銳,故而可將兵甲放於馬上,其他各軍,皆得負重前行,像火炮營,還得拉著沉重的火炮強行軍,那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一門就重千斤,雖有車載馬拉,然僅搬上搬下,就能累死個人,可即便這樣,各軍皆不敢誤了戰時,否則必受軍法處置。”


    聽了嶽雲的話,李標羞愧不已,再也不敢有偷懶的想法。


    大約寅時,先鋒營來到了杏林堡附近。


    此時,所有的人都已經累得夠嗆,好在沒有人掉隊,包括李標。


    嶽雲對累得已經快虛脫了的李標說:“前麵就是杏林堡,若隻是拉練,讓杏林堡的金狗看到我等,都統應該就會下令撤兵……”


    突然!


    不遠處響起來了“轟轟轟轟轟……”的連續炮聲。


    緊接著,就響起來了無數漢人的喊殺聲。


    “是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步炮協同!這次不是演習?!”


    嶽雲反應最快,他連忙安排所有先鋒營的將士,邊繼續行進、邊開始披掛,準備戰鬥。


    不一會的功夫,先鋒營就全副武裝的來到了杏林堡外。


    隻見,此時炮火震天,將天邊染紅,數千步軍將士在炮火的掩飾下不要命一般的攻向了杏林堡,同時還有上萬步軍正在準備出擊。


    見先鋒營來了,早已經通過海路抄近道來到這裏多時的嶽飛和第一軍統製王貴,什麽廢話都沒說,王貴直截了當的對嶽雲和李標下命令:“立即休整,待步軍打開堡寨,你營負責殺入堡寨,擊潰金狗。”


    嶽雲和李標聽罷,立即領命,然後就趕緊去做攻入堡寨的準備。


    雖然這是春天,但北方夜間這山風,仍然刮來陣陣寒意,連續的行軍讓第一營的將士疲憊不堪,不少人都想找個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覺。


    可看著唿嘯著衝上杏林堡牆頭與金人浴血廝殺的乾軍將士,哪怕是最累、最困的李標,都不敢再有睡覺的念頭,他隻能是學著別的先鋒營的乾軍將士那樣,拚命的往嘴裏塞著肉幹和大餅,並給自己的戰馬喂豆子,迅速恢複自己和自己的戰馬的體力。


    嶽雲抽空給還不熟悉平州前線情況的李標介紹:


    “這杏林堡的守將是金國魯王完顏闍母的第四子、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顏無乞買之侄完顏宗敘,當年都統出關捉了完顏闍母全家,隻完顏宗敘一人逃得性命,後來完顏宗敘主動提出調到這杏林堡,這些年完顏宗敘一直與我第一軍區為敵……”


    就在這時,有人喊道:“衝上去了!”


    嶽雲趕緊止住說話,同李標一塊看向牆頭。


    隻見,有十幾個乾軍將士在炮火的掩護下終於徹底爬上了城頭,此刻正在與金人拚命廝殺。


    其中有一員小將,武藝高強,兇猛善戰,在他的帶領下,這十幾個乾軍將士硬生生的在牆頭上殺出來了一塊不小的陣地。


    結果越來越多的乾軍將士從這塊陣地上衝上了城頭。


    借著已經蒙蒙亮的晨曦,李標一眼就認出來了,那個武藝高強、兇猛善戰的小將是他弟弟李楷。


    李楷是李標眾多弟弟當中,比較優秀的一個,他文武雙全,十二歲就進入軍隊發展,在從軍的過程當中立過不少戰功,他們的父皇李存都當眾表揚過李楷。


    而且,李楷的母親是盛夏,江南盛家的嫡女,李楷的舅舅更是掌管了大乾王朝一多半水軍的大將東海水軍都統製盛爭。


    關鍵,李楷不僅有能力,有背景,還很有野心。


    這些年,李楷一直積極表現他自己,不論是從文的方麵,還是從武的方麵,他都不甘落於人後。


    因此,很多人都在說,若不是李存明確培養李標作為大乾王朝的皇儲,李楷絕對是皇儲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此刻,見到李楷的卓越表現,李標再對比自己剛剛糟糕至極的表現,李標不禁有些慚愧!


    這時,李標忍不住去想:“若我不是父皇的第一個兒子,我母後又是父皇的皇後,我是毫無爭議的嫡長子,這太子之位真的是舍我其誰嗎?”


    看著李楷那在城頭矯健的身影,李標腦中閃過那些同樣很優秀的弟弟的身影,想著那些同樣很優秀的弟弟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


    就在這裏,隻聽牆頭上密密麻麻的響起來了幾十聲爆炸聲。


    有人喊:“是轟天雷!金狗也有轟天雷!


    !”


    等爆炸聲過去,李標透過黑火藥散發出來的濃煙一看。


    就見不少金兵借著轟天雷巨大的殺傷力重新奪迴了李楷他們打下的陣地,剛剛還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李楷,正被一個膀大腰圓的金將一刀砍掉了腦袋!


    具有跟李標爭奪皇儲之位實力的皇子李楷,竟然就這麽戰死了!


    !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