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十三年。


    也就是大乾王朝完成大一統的第五年。


    後宮,會寧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東京汴梁城延福宮中的會寧宮,而是在南京金陵城新建的皇宮紫禁城中的會寧宮。


    三年前,也就是大乾王朝建國的第十年,李存下令將都城從東京遷迴南京。


    李存之所以再一次遷都,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點就是,建了十年的南京紫禁城終於建造完畢了。


    這座紫禁城位於南京金陵城中軸線的中心,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麵積約一百九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三十九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九十九座,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比趙宋王朝的皇宮大太多了,兩者甚至不可同日而語。


    李存現在已經擁有一萬三千多個女人了,狹小的趙宋王朝的皇宮,倒不是說不夠李存和自己的女人住的,但三年前就已經明顯開始擁擠了。


    關鍵,三年前李存的一大批兒子都快長大了,不適合再住在李存的後宮當中,得放出宮去。


    跟趙宋王朝狹小的皇宮相同的是,趙宋王朝的皇城也很小,根本就不夠李存肯定眾多的兒孫住的。


    而南京金陵城中新建的這座紫禁城,在建造之初,李存就要求工部按照自己記憶當中的紫禁城那樣建九千九百九十九間,並特意跟工部說建的大點,自己的女人多,自己的孩子也多,小了不夠住。


    工部的官員可能是被李存強大的生育能力給嚇到了,不僅建了一座比曆史上的紫禁城大了兩倍多的皇宮,還建了一座占地麵積近二十平方公裏的超大皇城。


    為此,工部兩次擴建金陵城(一次是在李存統一了整個南方地區,另一次是在李存完成大一統了之後),使得金陵城占地麵積達到了恐怖的近三百平方公裏,是東京汴梁城的六倍多,甚至容納上千萬人口生活都沒有問題。


    就這,還是由於工部考慮到大城不好守,以及受地形環境的限製,否則金陵城的麵積可能還要更大一些。


    如此規模,單從城池的本身上來說,金陵城就比汴梁城更適合做都城。


    當然,李存之所以選擇將都城從東京遷迴南京,肯定不隻這點原因。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東京汴梁城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都城,至少遠遠不能跟南京金陵城相比。


    東京汴梁城處於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隻要有敵人過了黃河,就毫無天險和關隘可守,快馬加鞭一日便可以來到東京汴梁城下威脅東京汴梁城的安全,曆史上的北宋和金國滅亡,都是最好的左證。


    再者,中原地區雖然也產糧,但產量遠遠不如江南這個大糧倉,因此,定都在南京應天府,大乾王朝的最核心地區肯定不用再為糧食擔憂了。


    人可能肯定會問,李存為什麽不像曆史上的元明清三朝那樣選北京當都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聽起來多狂拽酷炫吊炸天,而且能鼓舞民心?


    首先大乾王朝的國策和元明清三朝不同。


    元明清三朝之所以將都城定在北京,那是因為這三朝都想既控製中原地區,也控製草原地區,所以北京做都城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還有就是,元明清三朝都沒想過要通過海洋向外發展建立海權帝國,有些甚至大搞閉關鎖國。


    這種情況下,元明清三朝實在是沒必要將都城定在南方。


    可大乾王朝則不同。


    在李存的主導之下,大乾王朝已經向海權帝國方向發展了,不,準確的說是,大乾王朝是海陸兩條腿走路,換而言之,大乾王朝的國策是,不僅要成為陸權大國強國,還要成為海權大國強國。


    如此一來,比較靠北、通往海洋的水路又遠沒有南京發達的東京和北京,很顯然就不如南京更適合當大乾王朝的都城了。


    說到這裏,有人難免想問,那大乾王朝就不要草原了,就任由北邊的金、夏兩國以及還沒有統一起來的蒙古諸部肆虐一直威脅大乾王朝的邊疆安全嗎?


    怎麽可能。


    李存怎麽可能是如此目光短淺之人?


    實際上,李存之所以將都城從東京遷到南京,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麻痹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為之後的滅掉他們做準備。


    你沒有看錯。


    李存準備將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全部滅掉。


    對。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服或驅逐。


    李存的目標是,不臣服接受漢化的金人、西夏人以及草原諸部的人全部消滅,然後在後世的東北地區以及蒙古地區建城,遷漢人前去居住。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對吧,李存的目標既然是準備將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全部滅掉,怎麽將大乾王朝的重心往南遷了,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確實有點南轅北轍。


    可一來,都城從東京遷到南京以後,大乾王朝對海洋的控製力肯定加強了很多,為此,犧牲一點對草原地區的控製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二來,李存要不是將都城從東京遷到南京,擺出一副自己無意草原之爭的架勢,金、夏、蒙古諸部有可能就會抱成一團共同對抗大乾王朝。


    在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看來,大乾王朝實在是太強大了,根本就不是他們能敵得過的。


    因此,有大乾王朝在一旁看著他們,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隻會警惕大乾王朝吞並他們,不會內鬥。


    那樣一來,李存滅掉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的難度就會大上許多。


    而反之就不一樣了。


    大乾王朝將重心往南遷了以後,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緊張的心弦就會放鬆下來。


    在大乾王朝與金、夏兩國議和了之後,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在邊境地區開了幾座大型榷場,跟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貿易,大家各取所需。


    後來,大乾王朝與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也發生過一些摩擦,甚至發生過局部交戰。


    但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全都沒有用武力解決,而是用政治手段或者經濟製裁解決,讓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誤以為大乾王朝真不想再向草原擴張了,一心在自己的中原內部發展,或者是通過海洋向外發展。


    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之間是有矛盾的,而且是有非常大的矛盾。


    當初,遼國被乾、金兩國滅掉以後,遼西地區出現了廣袤的無主之地。


    這些無主之地被從前屬於遼國的草原諸部分散占據著。


    金、夏兩國,尤其是前者,是一個有著侵略野心的國家。


    在大乾王朝關閉了金國南下入侵的道路了之後,金國很自然地向左右兩邊發展了。


    右邊的高麗,麵對突然崛起的強大金國,隻能被迫求和並向金國稱臣,年年納貢,歲歲朝賀,並且甘願當金國的走狗派兵配合金國攻打大乾王朝和征戰草原各個部落。


    就這樣,金國還嚴重幹涉高麗的內政。


    完顏吳乞買讓王楷廢掉他原來的皇後恭睿太後任氏,改娶完顏吳乞買的女兒鄂國公主。


    高麗上下其實並不願意事金。


    這主要是因為臣屬關係顛倒的巨大落差。


    從過去女真部落對高麗的臣服以及高麗對女真的優越感(據傳完顏氏還出自高麗),到高麗睿宗時金朝、高麗兩國約為兄弟之國,再到現在仁宗時高麗成為金朝屬國,自然會讓高麗人的心理嚴重失衡。


    正如大臣尹彥頤所表達的意見:“女真本我朝人子孫,故為臣仆,相次朝天,近境之人皆屬我朝戶籍久矣,我朝安得反為臣乎!”


    可金國就像強上高麗這個嬌滴滴的小姑娘一般,根本就不顧高麗的感受,擺出一副“你不從我,我就揍你”的架勢。


    高麗打又打不過,講道理又說不通,還不敢反抗。


    最終,王楷隻能接受完顏吳乞買的冊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高麗國王。


    同時,高麗開始使用金朝年號,正式遵奉金之正朔。


    王楷將此事通告太廟及曆代先王陵寢。


    這標誌著金朝和高麗的關係步入正軌。


    但話又說迴來,因為高麗的絕對臣服,直到現在為止,高麗的宗廟都還得以保全。


    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金國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了廣袤的遼西大地上。


    自從大乾王朝將都城從東京遷到了南京,金國對大乾王朝的戒心終於放下了,接著以完顏宗翰為首的左元帥府和以完顏宗雋為首的右元帥府不斷向西入侵和發展,征服了一個又一個草原部落。


    與此同時,西夏也趁此機會向西北擴張,也滅掉了好幾個草原部落。


    由於李存將曆史上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弄死了,遼西地區群龍無首。


    金國和西夏分化而攻之,都奪取了相當大的西遼的疆土,尤其是前者,都快打到後世的新疆地區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論是金國,還是西夏,都沒少跟草原諸部發生戰爭,甚至於金國和西夏之間也因為搶奪地盤有過摩擦。


    這使得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都有很巨大的死傷,可以說是三敗俱傷。


    關鍵,因為相互之間的戰爭,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之間產生了巨大的仇恨,不可能再聯合在一起了。


    關鍵的關鍵,由於沒有了大乾王朝這個強大的外敵的威脅,自從完顏斜也死了以後,金國因為皇儲之爭而埋下的內訌的種子開始發芽,隻等勉強還能控製住局勢的完顏吳乞買一死,金國的內訌肯定立馬就會升級為相互殘殺,然後自廢武功。


    現在,完顏吳乞買已經病入膏肓,李存想要的滅掉金、夏兩國以及蒙古諸部的機會終於要到來了。


    此時,會寧宮中,一個十四五歲與朱璉長得一般無二的精美少女端莊的從在鏡子前,貴為皇妃的朱璉親自為她化上精美的妝容,梳起由少女變為婦女的發髻。


    這個精美少女就是趙桓和朱璉所生的女兒柔嘉公主。


    今晚,就是柔嘉公主去為李存侍寢的大好日子,所以當娘的朱璉才會親自為柔嘉公主化妝梳頭。


    其實——


    柔嘉公主本可以再等兩年去伺候李存的。


    可趙桓隻要一有機會,就托人給柔嘉公主送信,讓柔嘉公主早點侍寢,然後求李存賞賜點什麽給趙桓,讓別人不敢再輕視趙桓,更不敢再收拾趙桓。


    趙桓是愚蠢、忘恩負義、剛愎自用,是害得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被李存一網打盡男人盡數被囚禁、女人盡數淪為李存的玩物,是世人所不恥,可趙桓從前對自己的兒女還是很不錯的。


    柔嘉公主就清晰的記得,趙桓在當太子時,她想要星星,趙桓絕不給她月亮,極為寵愛她。


    後來,趙桓當上了皇帝以後,為了穩固他自己的皇權,很快就立趙諶為太子,同時也封柔嘉公主為公主。


    換而言之,跟耶律餘裏衍是大遼帝國的第後一個公主一樣,柔嘉公主也是這個時代趙宋王朝的最後一個公主,後世之人要是寫小說,柔嘉公主肯定是重要的女主角之一。


    朱璉邊幫柔嘉公主梳頭、邊說:“你何必著急呢,雖然你已成年,但終歸還是再等兩年去侍寢,對你更好一些。”


    不想,柔嘉公主卻很堅決的說:“晚兩年女兒難道就能逃過此事嗎?”


    當初,被送進李存的後宮中的趙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可不僅僅有成年的女人,同時還有很多未成年的少女,甚至還有一些在其母腹中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邢秉懿、朱鳳英以及洵德帝姬趙富金,她們都是以孕婦之身入的李存的後宮,後來她們生下的全部是女兒。


    雖然李存一直都沒有明確這些未成年的少女的身份,但是根據李朝、占城以及大遼帝國皇室和宗室的未成年少女在成年以後都成了李存的妃嬪的前車之鑒,所有人都很清楚,隻等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的這些未成年少女成年,她們也肯定全都得成為李存的妃嬪。


    難以接受嗎?


    這就是勝者王侯敗成寇,由不得這些皇室和宗室之女選擇。


    再者說了,也就是李朝、占城、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滅國了,否則她們一出生就受萬人景仰,一生不用勞作也能縱享榮華富貴。


    這就公平了?


    再者,跟李朝、占城、大遼帝國、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中的男人相比,這些李朝、占城、大遼帝國、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中的女人真要幸運太多了,因為身為李朝、占城、大遼帝國、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的男人,可能一出生,就得被丟進四國城中成為囚徒,一生都不會擁有自由,絕絕對對的暗無天日。


    而且,這樣的李朝、占城、大遼帝國、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中的男人有很多,畢竟,被捉的李朝、占城、大遼帝國、趙宋王朝懷孕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也不能全都生女兒不是?


    有些聖母可能會說,李存這麽幹,是不是太殘忍、太缺德了,他們還隻是孩子?!


    那換位處之。


    這些亡國的皇室和宗室,哪怕隻是跑出去一個,都有可能會窮其一生想辦法找李存報仇,或是被有心人給利用用其名造反。


    而不論是哪種,都肯定會給大乾王朝帶來動亂。


    那樣一來,死的人可就多了。


    所以李存絕不能心慈手軟。


    這是王朝更替,肯定要經曆的陣痛。


    事實上,李存沒將李朝、占城、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部殺光,就已經很仁慈了。


    至於李朝、占城、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原來的未成年少女,老實說,李存真不缺她們這區區千八百個女人,如果李存願意,李存絕對可以收更多更好的女人。


    但為了維穩,李存也隻能是將她們照單全收了。


    其實,也有人建議過李存,可以將一些李朝、占城、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皇室和宗室的適齡女子賞賜給自己的兒子。


    但李存考慮到,自己的兒子們可能駕馭不了這些跟李存有滅國之仇、殺親之恨的女人。


    還有,萬一這些跟李存有滅國之仇、殺親之恨的女人中出幾個有心機的,挑撥李存與自己的兒子之間的關係,那沒準就會讓李存這裏出現父子相殘的悲劇。


    而且,強收這些被李存滅掉國家又殺了親人的女人為自己的玩物,並不是什麽好事,李存不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承受這些因果。


    所以,李存最終將李朝、占城、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留在自己身邊,有報應的話,我李存全都接下了,絕不留給自己的子孫。


    基於李存的這些想法,柔嘉公主說得沒有錯,自從她進入李存的後宮那一刻起,哪怕那時她隻有六歲,也注定了她早晚有一天會成為李存的女人,除非她一輩子當老初女,否則她早晚都會去伺候李存。


    朱璉對此很清楚,所以她悠悠地一歎,也沒再勸柔嘉公主,而是繼續為柔嘉公主梳頭。


    見朱璉情緒不高,柔嘉公主反過來勸朱璉:“娘娘莫要為女兒擔憂,女兒十分願意伺候官家。”


    害怕朱璉不信,柔嘉公主又解釋道:“女兒再也不想經曆靖康之變了,隻有成為這世上最強男人的女人,女兒才會一生高枕無憂,而官家就是毫無爭議的這世上最強的男人,故而,去伺候官家,女兒無怨無悔。”


    頓了頓,柔嘉公主沒有隱瞞的繼續說道:“且我父在四國城中過得的確不好,他等我長大,已經等了這麽多年,我不能再讓他等下去了。”


    聽柔嘉公主這麽一說,朱璉也就釋懷了,隨後她對柔嘉公主說:“你父太懦弱了,他原來可是皇帝,竟然在四國城中混到這般淒慘的地步,他也是真有本事!”


    柔嘉公主幫趙桓說話道:“族人都恨我父讓他們經曆靖康之變,加之我父宮中沒有照應,他們中不少宮中都有照應,自然不將我父放在眼裏,伺機找我父報仇。”


    朱璉現在真是不願意再提起趙桓那個原來就讓她失望透頂、現在還得靠自己女兒保護的窩囊廢了,所以她轉移話題道:“我已然求過官家了,官家定然會憐惜你的。”


    朱璉再一次囑咐柔嘉公主道:“你切記,躺下以後,就按照我教你的做,第一次定然稍稍有點痛,你別害怕,忍一忍就過去了……”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