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倫一行人來到了東京汴梁城外,遠遠的看著還沒有完全修複好的殘垣斷壁,以及隨處可見的被大火炙烤過的痕跡,不難想到這座趙宋王朝快二百年的都城之前遭遇戰火時的場麵。


    在劉錡和李彥仙想來,東京汴梁城中的民眾,應該也跟其它經曆過戰火洗禮的民眾一樣,在慢慢的舔舐傷口。


    不想,等到王倫一行人進入東京汴梁城了以後,劉錡和李彥仙卻再也看不到任何戰火留下來的痕跡了。


    街道整齊,縱橫規範,呈棋盤式格局,打破了坊市限製,開辟出臨街設市的新布局,使它成為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國際大都會。


    街道像棋盤一樣規劃的十分整齊,它又以四條幹道為主,貫通全城。


    其中,最主要的街道是從皇宮宣德門南去,通過裏城朱雀門,直達外城,長達十多裏。


    這就是趙宋王朝曆朝曆代的皇帝祀祖、舉行南郊大禮和出宮遊玩而往返經過的主要道路,也就是現在東京汴梁城的中軸線——禦街!


    走在禦街上,到處可見都市娛樂場。


    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


    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星雲密布,裏瓦子、夜叉棚、象棚是其中最大的,可容納數千人。


    瓦伎藝的種類有小唱、嘌唱、雜劇、杖頭傀儡、懸絲傀儡、上索雜手伎、球杖踢弄、講史、小說、散樂、舞旋、小兒相撲、影戲、弄蟲蟻、諸宮調、商謎、合生、說渾話、雜劇、雜班、叫果子、裝神鬼等等,不可勝數。


    瓦中又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


    而比都市娛樂場更多的是酒肆。


    這城中,大型的正店就有七十二家,小一點的“腳店”則是不計其數。


    這些大型的正店都在門口建一座非常華麗的用彩帛裝飾的門樓,用來吸引顧客光臨。


    在九橋門街的兩側都是大型的正店,各家的彩樓繡旗招展,遮雲蔽日。


    不說那些大酒店中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就是隨處可見的腳店,也有著豐富的貨品。


    比如餅店,就有油餅店和胡餅店兩類。


    油餅店裏主要是蒸餅、糖餅、還有包裝在盒裏或者帶盤子的。


    胡餅花樣更多,有門油、菊花、寬佳、側厚、油禍、髓餅、新樣、滿麻這些種類。


    三五個人坐在一張桉子上,有擀麵的,切麵的,還有捏花邊的,儼然已經形成了流水線作業。


    這可比西方早了小一千年。


    而這禦街上的人,就更不必多說了,農夫、船夫、商人、小手工業者、官吏、士子、道人、行腳僧人、江湖郎中、命相師等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


    與趙宋王朝時期的東京汴梁城稍有不同的是,此時的東京汴梁城中,有大量的色目人(契丹等族的胡人),還有不少大食人、波斯人的身影,其中不乏一些金發碧眼的西方人的身影,當然也有一些褐色、棕色、白色甚至是紅色頭發的西方人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不少外國人經營的酒店。


    他們店中的招牌是“胡姬”,也就是用外國女人充當服務人員兼職表演歌舞的女性。


    很有一種“胡妓姬如花,當如笑春風”的即視感。


    很多人都被這些與中國女人迥然不同的外國女人引入其店,在其中一擲千金。


    這些外國人,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


    由於李存大力發展海上貿易,並對各國想要前來大乾王朝的人持全麵開放的態度,甚至會主動幫助其來到大乾王朝,以至於李存最早控製的南方地區,早就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外國人的身影了,尤其是那些沿海的港口城市,各種各樣的外國人早已經稀鬆平常,當地的大乾百姓也早已經對這些看起來千奇百怪的外國人見怪不怪了。


    後來,這些外國人慢慢的就流動到了之前大乾王朝的都城南京應天府。


    等到李存將都城暫時遷到了東京汴梁城了之後,這些外國人就又跟著跑到了東京汴梁城。


    這些外國人追逐著李存的腳步,當然不是來玩的,他們主要是來經商貿易的。


    這些外國人主營奢侈品生意,像珠寶、香料、各國的珍惜物品。


    另外,財力雄厚、經商才能不錯的他們,還涉足各種各樣賺錢的生意,比如飲食、娛樂、馬匹等等……


    除了財力雄厚、經商才能不錯以外,這些外國人,能在大乾王朝大發利市,還得力於大乾朝廷給予他們的優惠政策。


    大乾朝廷規定,對於遵守大乾法律的外國商人,僅征收百分之二十的關稅和百分之五的交易稅,嚴禁地方私自加稅。


    這個稅收雖然比中國本土商人稍高一些,但跟這個時期的其它地區相比,這個稅收已經是大大的優厚了。


    關鍵,大乾王朝不僅經商的氛圍極好、給各國商人公平的貿易機會,還大力保護商人的財產,可以說,別管你是哪國人,你能在大乾王朝賺到多少錢,就能從大乾王朝帶走多少錢。


    關鍵的關鍵,隻要這些外國人願意加入大乾王朝的國籍,就能跟大乾王朝的商人享受完全相同的待遇。


    當然,想要加入大乾王朝的國籍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因為這需要先在大乾王朝住滿三年,並且要能較為流利的說漢語,才可以。


    加上李存大力發展海上貿易。


    再加上,在李存的全力推動海船的研發的情況下,大乾王朝的海船更安全,也能駛去更遠的地方了。


    這無疑就使得更多各國的商人和精英階層紛紛往大乾王朝跑。


    而且,很多外國人見大乾王朝如此繁華、如此先進、又如此文明,遠非他們原來生活的國家可以相比,進而削尖了腦袋加入大乾王朝。


    而作為大乾王朝目前的都城,東京汴梁城內無疑聚集著最多的外國人,他們已經初步開始融入大乾王朝的生活了。


    劉錡出身將門,是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他相貌俊美,善於射箭,聲如洪鍾。


    在劉錡還很小的時候,他隨從父親劉仲武出去征戰,有一次營門口水缸中盛滿水,劉錡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失缸中水如注湧出,劉錡隨後又射出一箭正好將原來的箭孔塞住,人們皆歎服其射技精湛。


    那時,劉錡就已經名揚西軍,聲望不在當時的“小太尉”姚平仲之下。


    可問題是,當時的劉仲武是接替劉法的陝西六路大軍統帥,繼承老趙家傳統不相信武將的趙佶,對劉仲武很不放心。


    為解趙佶的疑心病,趙佶采用高求的推薦,特授予劉仲武最喜愛的兒子劉錡為閤門祗候,將劉錡調到趙佶的眼皮子底下當人質。


    直到三年前劉仲武死了,當時西軍的統帥也已經從劉仲武變成了種師道,劉錡才得以迴到西北、迴到德順軍。


    由於有這段當人質的經曆,劉錡曾在東京汴梁城生活過整整六年時間,以至於劉錡熟悉東京汴梁城的一切。


    在從前的劉錡看來,東京汴梁城就是這個世界最繁華的地方,沒有之一,也沒有再提升的可能性了。


    然而——


    直到今天,劉錡才知道,他錯了。


    雖然現在的東京汴梁城在外觀上,跟原來變化不大,不,應該說比原來更破敗一些,但其內部卻已經遠遠地超越了從前。


    萬國來朝!國力鼎盛!空前繁榮!


    如果硬要讓劉錡找一個能跟現在的東京汴梁城相比的地方,那麽,有且隻有一個地方可能與之比一比了,那就是巔峰時期的長安城。


    那個,大唐盛世時期的世界中心!


    而對東京汴梁城並不熟悉,也可以說並沒有見識過繁華時期的東京汴梁城的李彥仙,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觸,或者說他關注的則完全是另一個點。


    整個汴京城,每隔三百步就會有一個軍巡鋪,裏麵駐守五個士兵,同時在高處會建一個瞭望哨,下麵的房間可以駐紮幾百名兵士。


    李彥仙知道,這些乾軍將士並不是維護治安的,而是救火的。


    因為李彥仙看見,每個軍巡鋪都存了很多救火工具。


    再然後……沒了!


    是的!


    李彥仙放眼看過去,再也看不見任何乾軍的兵馬了。


    在剛剛奪取了一年多原本屬於趙宋王朝的都城,明麵上隻設置了一些救火的將士,卻沒有設置威懾民眾的兵馬。


    這足可見大乾王朝已經徹底在東京汴梁城乃至在整個京畿地區占住了腳。


    而且,看東京汴梁城中的民眾,似乎很欣然被大乾王朝統治。


    “再過三五年時間,隻怕世人已不知有宋矣!”


    這一刻,李彥仙真的有些後悔,自己帶人阻止了李存完成大一統!


    從種種跡象上表明,李存真的像是一個好皇帝,而不像是西宋小朝廷那邊宣揚的那樣,李存是一個欺君罔上、好色貪婪的惡匪。


    當然,李存到底是不是他心中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個能夠結束紛亂帶著漢人走向繁榮富強的千古聖君,還得他親自觀察過後,才能最終確定。


    李存並沒有讓劉錡和李彥仙等自己太久,就召他們覲見了。


    兩人在內侍的帶領下走進垂拱殿時,李存正在批閱奏章。


    見劉錡和李彥仙來了,李存並沒有端架子,也沒有給劉錡和李彥仙一個下馬威敲打劉錡和李彥仙,而是不怒自威地說:“你二人稍等,朕這裏有件亟事需要立即處理。”


    說完,李存就低下頭繼續批閱奏章了。


    李存的隨意,就像是對自己的親信大臣一般。


    這讓劉錡和李彥仙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心底深處又有一絲不可抑止的期待……


    關於李存,劉錡和李彥仙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像李存是當代戰神,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無敗績。


    對於這樣的話,肯定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是大乾王朝的人在恭維李存,但熟悉乾軍的劉錡和李彥仙卻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乾軍有很多有別於宋軍的地方。


    ——像乾軍的軍紀、乾軍的編製、乾軍的武器、乾軍將士的戰鬥意誌、乾軍將士的榮譽感,全都有別於宋軍。


    有宋軍將領總結過,將一個乾軍將士扔入一群宋軍將士當中,肯定一眼就能將他給找出來,而將一個宋軍將士扔進一群乾軍將士當中,很快,他就會蛻變成為乾軍將士。


    這些肯定不是韓世忠、吳玠他們那些從宋軍中投到乾軍的將領能夠做得到的。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有且隻有可能是乾軍的締造者李存。


    從李存帶出來的乾軍上就不難看出,李存肯定是當代最傑出的軍事家。


    老實說,不論是劉錡,還是李彥仙,都曾經幻想過,跟李存這個當代的戰神交手。


    隻可惜,雖然李存還不到三十歲,但李存早在自己當上了皇帝以後,就不再自己親自統兵打仗了。


    而這,也正是劉錡、李彥仙他們這些飽受趙宋王朝的皇帝和文官掣肘的宋軍將領,最喜歡李存的地方。


    李存從來都是充分的相信自己手下的武將,常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李存派誰出戰,就絕不會輕易幹涉誰怎麽打仗,而且哪個將領若是出了什麽問題或是打了敗仗,李存通常都會再給他們一兩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這麽人性化的管理,真讓那些出戰時還得等皇帝頒布陣圖的宋將都快向往死了。


    當然,雖然劉錡和李彥仙並不是什麽喜歡八卦的人,但他們聽到最多的還是李存的風流韻事。


    一個人獨霸了大遼帝國和趙宋王朝的全部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還有李朝的皇室之女、占城的皇室之女和神女以及不少金國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


    另外還有,李存跟四大名妓不得不說的故事,李存給趙明誠戴了綠帽子偷了第一才女李清照。


    等等等等等等……


    總之,在李存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和各種各樣的美人的風流韻事。


    以至於,哪怕劉錡和李彥仙並不關心李存的私生活,也對李存的風流韻事如雷貫耳,進而難免會覺得李存是那種淫邪之人。


    如今,近距離觀查李存很久,劉錡和李彥仙真的看不出來李存是什麽淫邪之人,相反,看著李存點點如桃撇撇如刀的在那專心致誌地批閱著奏章,他們更相信,李存是那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未有過一敗的戰神、那個理解將領充分給將領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將領全都心悅臣服的聖君。


    大約一盞茶時間過後,李存放下了手中的筆,然後將批閱好的奏章交給內侍,讓內侍帶給呂將。


    這時,李存才看向劉錡和李彥仙:“你二人終於來投朕了……”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