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慣例,凡是新皇帝登基了之後,必須改元。


    “改元”也是一個新皇帝正式君臨天下的標誌。


    趙桓知道改元一事重要,所以將此事交給宰相白時中辦理。


    能力不夠的白時中,最近都快忙瘋了,哪有時間親自給年號起名?


    所以白時中又將此事交給了尚書右丞宇文粹中與中書舍人朱勝非。


    不久之後,宇文粹中從《詩經》中的“日靖四方”與《尚書》中的“永康兆民”兩句中提煉出來了“靖康”兩字,建議以“靖康”做年號,含有“靖難安康天下太平”之意。


    經廷議過後,“靖康”這個年號獲得通過。


    在這之後,白時中以“靖康”這個年號請示趙桓。


    趙桓覺得“靖康”這兩個字很好,於是正式下詔改元:“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可改為靖康元年,布告多方,鹹體朕意。”


    這天,趙桓正在延和殿裏與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商討國事,忽然有侍衛闖進來亟報:“有太學生數百於宣德門外伏闕上書,他等請求陛下誅殺“五賊”,領頭太學生名叫陳東。”


    陳東是寒門子弟,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的上進心,他性格灑脫,氣概豪邁,不肯屈居人下。


    在蔡京、王黼輔政時,人們畏懼蔡京、王黼專權獨斷,不敢公開評論朝政得失,而陳東則毫不隱諱,常常高談闊論。


    因此,有時陳東出現在某些宴會上,一些客人擔心陳東亂說話會連累到自己,往往避席而去。


    說穿了,陳東其實主要就是以這種方式,引起關注,進而實現他自己的政治抱負。


    趙佶禪位,皇帝換成了趙桓,陳東認為,這正是扭轉腐敗政局之機,於是聯合不少太學生前來給趙桓上書:


    “……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敗於內,李彥結怨於西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國,敗祖宗之盟,失中國之信,創開邊隙,使天下勢危如絲朆,此五賊者,異名同罪。伏願陛下擒此五賊,肆諸市朝,傳首四方,以謝天下……今乾賊入寇,正由此五賊所致,陛下其忍惜此以危天下乎?使唐明皇早誅楊國忠,則祿山未必有以藉口。幸陛下無小不忍於此也。陛下忍而不誅,即恐天下共起而誅之矣。夫舜之去四兇,亦見於禪位之初,未聞其猶豫也,可不鑒哉?”


    陳東所率領的太學生運動,得到了趙宋王朝保守派大臣的支持,他們覺得這正是扳倒蔡京等變法派大臣的好時機。


    在這些保守派大臣的推波助瀾下,此事在政治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很多東京汴梁城中的平民百姓也大力支持陳東他們搞出來的太學生運動。


    而對於趙桓來說,王黼跟他仇深似海,而且他還可以借著收拾蔡京、童貫、王黼、李彥和梁師成等趙佶的寵臣的機會,鏟除趙佶的政治勢力,順便立威,鞏固他自己的統治地位。


    所以,趙桓給這場學生運動定性為正義的愛國行動,並且開始對“五賊”下手。


    當王黼得知趙佶禪位、趙桓當上了皇帝之後,王黼就知道曾經想要廢掉趙桓的他的末日來了。


    王黼曾在趙桓登基的第一時間去求見趙桓,可是卻被告之,新皇不願意見他。


    王黼心知大事不妙,就請求外放。


    可是王黼的請求很快就被駁迴了。


    萬般無奈之下,王黼便擅自乘船出城,想要逃去大乾王朝。


    趙桓得知此事了之後,先是給王黼連降七級,又覺得不快,便讓跟王黼有仇的聶山派人去追殺王黼。


    聶山派出精幹的殺手一路追趕至一個叫輔固村的地方,終於追上了王黼,然後將王黼給殺了,並將首級帶了迴來。


    與此同時,趙桓下詔查抄王黼的家,沒收王黼宅邸所有財產。


    最後得金寶以億萬計。


    另外,王黼的侍妾非常多,其中僅有官封的,就有十八人之多——八位夫人,十位宜人。


    這些女人最後多被欽宗朝權貴瓜分,隻有一個叫“素娥”的侍妾與王黼感情最好,一直跟隨在王黼身旁,聽說王黼“為盜所殺”,素娥傷心不已,不到三天就死了。


    處死了王黼以後,趙桓第二個想要除掉的就是粱師成。


    梁師成確實是一個大奸臣。


    可公平的說,梁師成並沒有負趙桓。


    ——這些年來,要是沒有梁師成保護趙桓,趙桓早就被王黼給廢掉了。而且,在趙桓這次繼位的過程當中,梁師成是出過力的。


    可趙桓跟趙佶不同。


    怎麽說呢。


    趙桓很有點崇禎的意思,那就是,他這個人半點舊情都不念,什麽恩情、親情,在趙桓這裏,統統都不重要,他就是那種無情至極之人。


    就拿梁師成來說。


    趙桓根本就不考慮,梁師成曾經多次護著他,保護他太子之位不失,他隻看到了梁師成是奸臣的一麵和梁師成手上有大量的金銀珠寶。


    所以,趙桓一直惦記著,怎麽處死梁師成,將梁師成手上的大量金銀珠寶給弄到手上。


    而自從粱師成知道自己被列入“五賊”的名單了後,他整日都在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特別是當他聽說王黼“為盜所殺”,他更是處處小心翼翼,甚至寢食都不離開趙桓的身邊,就是趙桓上廁所,他都一定跟在趙桓身邊。


    這就導致趙桓一直沒有機會收拾梁師成。


    ——畢竟,梁師成有恩趙桓,趙桓總不能堂而皇之的忘恩負義吧?


    直到布衣張炳也上書,指責粱師成乃當朝的李輔國,趙桓覺得除掉粱師成的機會來了。


    可是,粱師成老在趙桓身邊轉悠,讓趙桓實在不好動手。


    趙桓於是用了個計策將梁師成支出去,然後讓李邦彥把梁師成扣下,並以梁師成勾結王黼的名義,將梁師成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華州安置。


    隨後,趙桓故計從施,讓聶山派人在押解途中將粱師成秘密處死。


    開封府吏押著粱師成走出東京汴梁城不遠,就在一個名叫“八角鎮”的地方,將粱師成給縊殺了。


    收到梁師成的死訊,趙桓立即下令,將梁師成抄家。


    對趙桓有恩的梁師成,趙桓都給弄死了,弄死徹底失勢的李彥,那還不是趙桓一句話的事?


    事實上,早在陳東剛弄出來“五賊”一事之時,趙桓就毫不猶豫的將李彥給賜死,然後對李彥進行抄家。


    也正是因為在李彥家裏抄到了他生平的第一桶金,趙桓才馬不停蹄的弄死了王黼,隨後又喪心病狂的將梁師成也給弄死了。


    弄死了王黼、梁師成和李彥這三大奸臣,趙桓的財政問題一下子就得到了大大的緩解。


    這使得趙桓有些迷戀上了殺人越貨,不,應該是迷戀上了問罪抄家。


    趙桓甚至都有些理解,李存為什麽這麽喜歡抄家了,實在是,這玩意來錢真快啊。


    至於蔡京和童貫,趙桓沒敢輕舉妄動。


    因為蔡京和童貫不是一般的大臣,他們是趙佶執政這二十六年以來最為倚重的兩個大臣。


    對於如何處罰蔡京和童貫,趙桓不得不謹慎從事。


    更為重要的是,童貫、蔡京、蔡攸等人此時人已經不在東京汴梁城了。


    禪位以後,趙佶搬出皇宮,到龍德宮居住。


    龍德宮就是原來的端王府,它位於外城,在景龍江北岸。


    內禪之後,趙佶一直在關注著時局的變化。


    當趙佶聽說,李存快打到黃河了,趙佶頓感情況急迫。


    於是,在當晚夜漏二鼓之時,趙佶就悄悄離開龍德宮,車駕東出,直至通津門,然後下河乘船而去。


    此時,跟在趙佶身邊的隻有蔡攸以及幾個內侍和扈從。


    趙佶一行登船以後,沿著汴河連夜出城。


    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


    此時正值寒冬時節,汴河水位較淺,因而船速稍緩。


    趙佶覺得如此行進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於是棄船上岸,改乘轎子。


    可坐了一會兒轎子,趙佶覺得這轎子的速度還不如船快,他就又改迴做船跑。


    趙佶很有逃跑的天賦,次日傍晚,趙佶就逃到了西京洛陽。


    到了這裏,趙佶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同一時間,得知趙佶連夜跑了,鄭太後、一眾太皇妃以及一眾王子帝姬,也都匆匆帶著家卷逃離了東京汴梁城,紛紛西去追趕趙佶。


    這天,還有不少趙宋王朝的官員和豪紳貴胃,聞聽趙佶已經離開東京汴梁城前往長安了之後,也跟著向西逃去。


    趙佶一行在洛陽沒有停留太長時間,他們買了駿騾之後,就繼續西去。


    途中,路過一個村莊,趙佶走累了想歇歇腳,見一戶人家竹扉半掩,就拍門而入。


    這戶人家隻有一個老婆婆在家,趙佶就與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問趙佶姓氏,趙佶迴答說:“姓趙,居東京,已致仕,推薦長子自代。”


    又行了兩日,趙佶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潼關。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是關中的東大門,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


    進入了潼關,趙佶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趙佶騎著駿騾進入潼關不久,偶遇一個賣魚的。


    趙佶與賣魚的討價還價一番,買迴來了兩尾肥魚。


    在蔡攸烹魚的過程當中,趙佶頗有感觸,所以賦《臨江仙》小詞一首:“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賣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籲。愁牽心上慮,和淚寫迴書。”


    這時,行宮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貫、高求等大臣,都相繼從後麵追趕了上來。


    童貫本來已經被趙桓任命為東京留守,但童貫聞聽趙佶跑了,他立即就率領勝捷軍傾巢而出,前來追趕趙佶。


    跟童貫一樣的還有高求。


    高求也率領三千禁衛兵,前來保護趙佶。


    除此之外,還有蔡京、蔡攸與宋煥家族,他們的親屬、門生、故吏,大約有上千人,竟然無一人留在東京汴梁城。


    像蔡京、蔡攸、童貫、高求這樣擅自逃出東京汴梁城來到陝西的人其實有很多。


    以至於,趙宋朝廷現在都出現了,官員失去了十之三四,朝堂都空了一半的局麵。


    而這些人出逃,一方麵肯定是為了逃避因乾軍南下而導致的兵禍,另一方麵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看出來了趙桓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若是留在東京汴梁城肯定兇多吉少。


    趙佶害怕李存會殺到陝西來捉他,就留高求守衛潼關。


    趙佶之所以選擇帶上童貫,留下高求,主要是因為勝捷軍善戰,京畿禁軍的戰力不行,而且,童貫在陝西這裏名氣很大,吃得開。


    高求不願意守關,他想要繼續跟著趙佶。


    童貫得知此事了之後,果斷令勝捷軍向禁衛兵射箭,嚇得高求再也不敢跟上來了。


    數日後,趙佶到達長安……


    ……


    得知趙佶跟曆史上一樣把皇位禪讓給了趙桓,李存著急了。


    一直以來,李存都不怕自己幹不翻趙宋王朝,他隻怕趙佶會帶著他那幾十個兒子跑路。


    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之後,就意味著,李存就算是幹翻了趙宋王朝,也肯定會後患無窮的。


    所以,李存下令急行軍,盡快趕到東京汴梁城。


    李存緊趕慢趕,也不過在臘月二十九這天到達邯鄲。


    見李存真的著急了,郭藥師主動請纓,前去奪取浚州黃河大橋。


    李存知道郭藥師擅長長途奔襲,所以他派宋江和楊誌率領楊誌所部的一萬馬軍跟郭藥師前去奪取浚州黃河大橋。


    見李存沒讓他來統兵,郭藥師很失望。


    但為了立功自保,郭藥師還是很努力的帶著宋江和楊誌晝夜疾馳,朝著浚州黃河大橋兇猛地撲去。


    從邯鄲至浚州接近三百裏路,在郭藥師的催促下,楊誌所部的一萬人馬,隻用了一晝夜時間,就悄然的到達了浚州城外。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肩負浚州黃河大橋防守重任的梁方平,完全沒有料到乾軍會來得這麽快。


    加上,梁方平手下的京畿禁軍,就是一群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


    所以,見到上萬大乾王朝的騎兵神兵天將,他們立即就做鳥獸散,連事先計劃好的燒橋,都沒有實施。


    這其實主要歸功於宋江。


    宋江覺得他們的兵力充足,因此,在跟楊誌等人商量過後,在直撲浚州城的同時,宋江親率三千人馬直接去攻取浚州黃河大橋。


    守衛浚州黃河大橋的宋軍將士一看數千人馬唿嘯而來,根本就來不及燒橋,隻能撒腿就跑。


    可以說,大乾王朝不費吹灰之力就搶占了至關重要的浚州黃河大橋。


    而負責守衛黃河南岸的何灌所部,見梁方平率領殘部朝著東京汴梁城方向逃竄,根本就不受何灌控製,也紛紛棄岸而遁。


    如此一來,西起河陽東至北京大名府,在這數百裏長的黃河天塹上,趙宋王朝再也沒有一名守兵,被趙桓君臣寄予厚望的黃河防線,就這樣不攻自破了。


    在郭藥師的提議下,楊誌率領所部馬軍,一邊追擊宋軍,一邊朝著東京汴梁城挺進。


    從黃河岸邊到東京汴梁城,不到三百裏路。


    這對於純馬軍來說,最多也就是兩晝夜之間的路程。


    很快,李存也得知了,郭藥師、宋江、楊誌攻占了浚州黃河大橋。


    李存當機立斷,步騎分離,然後親率三萬馬軍前去包圍東京汴梁城……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