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遼聖宗耶律隆緒時代,遼國為了防禦南邊的趙宋王朝,特意在順義區北部的牛欄山這裏置了一個“牛欄都統領司”。


    該司歸遼南京的都元帥府管製,下設“監軍寨統領司”和“石門統領司”兩軍。


    原本這兩支遼軍互為犄角之勢,沿白溝河東西七百餘裏布防,封鎖宋遼邊境。


    可由於北遼的兵力嚴重不足,耶律淳隻能把石門統領司給撤了,隻保留了監軍寨統領司。


    而牛欄監軍寨統領司,就是現在的牛欄監軍,是唯一一支在宋遼邊界活動的遼軍,實際上總人馬才一千五百。


    之所以牛欄監軍有時候看起來人馬要多些,那是因為常常有大量的遼民混入其中。


    遼人是由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阻卜人、室韋人、女真人以及漢人組成。


    這些遼人,包括遼地的漢人,家家養馬,男女老幼皆擅長騎射,所以隻要有軍隊帶領,這些遼民就是不錯的輕騎兵。


    不過——


    這些遼民到底是民不是兵,北遼也養不起這麽多兵。


    所以,遼民通常都是幫遼軍打一打順風仗,繳獲點戰利品什麽的,然後就會四散一空。


    就比如這次,牛欄監軍蕭遏魯就想率領遼國軍民抵抗“宋軍”的入侵,他甚至都已經跟遼民說好了,遼民不論繳獲到什麽,都屬於遼民。


    可“宋軍”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根本不可力敵。


    遼民一看,沒有便宜可占,很快又四散一空。


    沒辦法,蕭遏魯隻能率領他的一千五百人馬從新城撤到古城。


    古城位於涿州和易州之間,戰略位置很重要。


    蕭遏魯準備在古城這裏故技重施,再聚集點遼民,然後打“宋軍”一波,就像當初他追隨耶律大石打楊可世的那一波,為蕭普賢女調兵遣將爭取點時間,然後他們再集中力量打一波大的,就像耶律大石和蕭幹聯手勝了種師道那一戰。


    可誰成想,蕭遏魯剛到古城沒多久,就有人來報,“宋軍”已經挺進易州了。


    蕭遏魯大怒,他想立即率自己手下的一千多牛欄軍出城,迎麵而上。


    可當蕭遏魯登上城頭一看,“宋軍”來得根本就不是小股部隊,而是至少三十萬大軍像洪水一般鋪天蓋地又井然有序的湧來。


    一千五對三十萬?


    蕭遏魯就是再狂妄,也不敢這麽瘋狂,所以他隻能繼續往後退,免得“宋軍”隨便伸出一隻手指就把他給碾死了。


    可古城後麵就是居庸關和燕京了,他們這一千五百人馬是撤去居庸關,還是撤去燕京?


    蕭遏魯考慮耶律大石手上還有一萬多人馬,他和耶律大石聯手,沒準還能再打一波大的,便率領他的一千五百人馬去找耶律大石了……


    ……


    乾軍的先鋒軍到達易州城下時,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接著,人馬越聚越多。


    一直到後半夜醜時,這三十多萬大軍才全部兵臨城下……


    隨著遼金之間的戰爭進展得極不順利,燕京城中的民眾,尤其是漢民,都在傳北遼蕭太後蕭普賢女有意讓耶律大石和蕭幹將漢官全部誅殺了。


    這並非空穴來風。


    燕京城中的人全都知道,蕭普賢女不喜歡漢人,她覺得漢人是狡詐的、立場不堅定的、不信守承諾的。


    當然,這主要源於,趙宋王朝在遼國最危難的時候撕毀了檀淵之盟,準備奪取遼人最後的生存之地,不給他們這些已經快無家可歸的遼人活路。


    另外,上次李處溫、李奭父子準備捉蕭普賢女投降趙宋王朝,也讓蕭普賢女恨屋及烏,將漢官給恨上了,哪怕很多漢官其實是遼國的堅定支持者。


    除此之外,蕭普賢女還看不起漢人,覺得漢人空有野心,卻沒有能力。


    這主要是源於,大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連五萬人馬都湊不出來,可趙宋王朝派來百萬大軍,卻大半年了都沒能踏入遼境一步,甚至她隻在宋遼邊界布置了一兩千人馬,趙宋王朝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臣服這樣的趙宋王朝,讓生性剛烈的蕭普賢女覺得是一種恥辱。


    而與其投降卑鄙無能的趙宋王朝,蕭普賢女寧願投降僅靠兩萬人馬,就吞並了大遼帝國大半疆土打得大遼帝國奄奄一息的女真人。


    事實上,蕭普賢女已經四次上奏表給金國,說隻要金國允許立耶律定為北遼的皇帝,其它所有條件,她均答應。


    然而,金國卻堅決不準耶律定當北遼的皇帝。


    現在,蕭普賢女派遣的第五波使臣已經帶著蕭普賢女更真誠的奏表前往大定府,希望金國能給北遼一個機會。


    與不斷向金國求饒不同,對於趙宋王朝,蕭普賢女的態度是越來越強硬,甚至有就是將燕地給金國也絕不給趙宋王朝的意思。


    這其實也是很多遼人的意思。


    具體表現就是,遼人極為不信任漢人,並且對漢人極為不友好。


    這使得北遼中的漢人官員人人自危,都在尋求活路。


    北遼的政治氛圍,很快就從燕京漫延開來,然後傳到了易州。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向,離燕京大概有二百多裏路。


    易州往西去是崇山峻嶺,也就是著名的燕山山脈,東望則是一馬平川。


    易州因易水而得名。


    戰國時期,太子丹送荊軻去刺殺秦王,就在易水河畔話別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


    易州的最大戰略價值其實是控製緊挨著易州的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太行八陘之蒲陰陘東口,扼守經雲地通往燕地的要道。


    對於燕京來說,居庸關是背,紫荊關是喉,兩關都是燕京最重要的屏障,一旦有失,天震地駭,燕京難保。


    所以易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易州知州名叫“高鳳”,是一個漢官,他一家老小數十人都居住在易州城中。


    一旦蕭普賢女真喪心病狂的下了誅殺所有漢官的命令,那高鳳一家幾十口怕是全都得沒命。


    所以,聽到從燕京傳來的這股風聲之後,高鳳坐立不安。


    高鳳知道,趙宋王朝有意趁遼國虛弱收複燕雲十六州。


    高鳳想,自己到底是漢人,不如趁此機會落葉歸根,也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


    通守王悰也是漢官,他也在為一家老小的安危而發愁。


    兩人偷偷一商量,就定下了找個機會把易州城獻給趙宋王朝的計劃。


    這樣一來,不僅能保全他們的家人,他們還能得到一場富貴,何樂而不為?


    可就在高鳳和王悰想要將易州城獻給趙宋王朝之際,趙宋王朝的軍隊竟然撤了。


    這讓高鳳和王悰不由得傻了眼!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高鳳和王悰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生怕哪天燕京就會來人,然後城中的契丹人就會暴起,將他們漢人給誅殺一空。


    誰想,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軍”竟然連夜殺來,而且還是數十萬大軍開到了易州城下,並且是皇帝禦駕親征。


    高鳳和王悰大喜,連忙命令守將趙秉淵按照他們已經準備了多時的計劃開始屠殺易州城內的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殺掉,一個不留,斬草除根。


    易州城中的契丹人其實並不多。


    但這種不問青紅皂白就將一個種族給屠光了的做法,還是讓易州城中一時之間腥風血雨,氣氛恐怖至極。


    高鳳、王悰和趙秉淵哪裏還能顧得上這些,天剛蒙蒙亮,他們就迫不及待的大開城門,然後派人去奏請皇帝來接收易州城。


    李存手下的文武百官初聽這個消息時,都覺得這其中必定有詐,怎麽可能,他們前腳剛到,後腳易州城中的人就把一切都給搞定了,讓他們兵不血刃的就撿到了這麽重要的一個州城?


    趙鼎和秦檜就更不信了,他們覺得,易州城可不是新城那樣的小城,怎麽可能如此輕易的就收複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們大宋王朝的上百萬大軍就是豬了。


    隻有李存大笑道:“此必真也,叫高鳳、王悰、趙秉淵速來見朕。”


    結果,高鳳、王悰和趙秉淵真的很快就來到李存的中軍大帳拜見李存。


    見到這一幕,趙鼎和秦檜的眼睛差點沒瞪出來,一個州城就這麽收複了?那他們趙宋王朝的上百萬大軍北上巡邊的這小半年都幹了什麽?


    進來的時候,高鳳和王悰就已經發現不對勁了。


    趙宋王朝屬火德,崇尚紅色,從皇帝到軍隊都是一身紅。


    而這行在肯定是帝王級別的沒錯,但卻是一水的黑衣,並且製式也明顯跟宋軍不同。


    關鍵,那大旗上清清楚楚的寫著“大乾皇帝禦駕親征”八個字。


    這種皇帝禦用的旗幟,是不可能將“宋”字和“乾”字給搞錯的。


    高鳳和王悰是資深的漢官,不是嶽飛他們那些不久前還在土裏刨食的底層民眾,是不可能等過後聽人細說才知道李存是南朝大乾王朝的皇帝不是北朝大宋王朝的皇帝。


    事實上,高鳳和王悰已經猜到了,他們有可能是鬧出來了一個大烏龍,隻有趙秉淵還傻傻的什麽都不知道。


    可知道了又能怎麽樣,人他們已經殺了,城也獻了,還能再做迴遼國的臣子嗎?


    關鍵,管他是大宋王朝的皇帝,還是大乾王朝的皇帝,總歸是皇帝,總歸是擁有幾十萬大軍、很大一塊疆土的皇帝,總歸能給他們一條生路,甚至能給他們榮華富貴。


    這就足夠了。


    所以,一見到李存的麵,高鳳和王悰就禮數十足的拜道:“小人高鳳/王悰拜見陛下。”


    趙秉淵見此,趕緊跟著下拜。


    李存高度讚揚了高鳳、王悰和趙秉淵的忠義,並當場升賞了三人,甚至貼心的問他們是想要去南方任官,還是想要繼續在易州當知州?


    這時候,趙秉淵才搞清楚李存是剛剛崛起的南朝大乾王朝的皇帝。


    不過就跟當初嶽飛他們知道了此事的情形差不多,他們哪管李存是南朝皇帝,還是北朝皇帝,隻要是漢人皇帝就行。


    高鳳和王悰剛在易州這裏殺了這麽多人,肯定不願意再在易州待下去了。


    得知了高鳳和王悰的意願,李存承諾,等過段時間送他們二人去江南當知府。


    而趙秉淵則被李存任命為勝捷軍統製,繼續統製他的一千多人馬。


    接收完易州城,李存立即就讓高鳳、王悰和趙秉淵找幾個熟悉燕京道路和地形的人,自己要奇襲燕京。


    趙鼎和秦檜一聽,李存這才剛得到易州城,就又要去攻打燕京城,全都覺得李存膨脹了。


    倒是高鳳、王悰和趙秉淵覺得李存的決定非常英明,因為他們十分清楚,燕京現在極為空虛,可能就有幾千人馬。


    趙秉淵自告奮勇當這個向導。


    接著,李存做了一個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決定,那就是他要親自去奇襲燕京。


    對此,很多人都表示反對,勸李存一定要三思,建議李存派一員大將去燕京就行了。


    李存沒說,此戰的關鍵根本就不是打,而是要政治收複和跟北遼的人博弈,否則就會像楊可世、郭藥師他們那樣,明明都已經進入燕京城了,甚至都已經打到皇宮了,最後還是被遼國的軍民給打了出來,還害了燕京城內的漢人。


    李存可不想搞出這樣遺臭萬年的大烏龍。


    所以還是李存親自走一遭吧。


    為了急行軍,糧草輜重李存全都沒帶,隻讓將士們隨身帶上三天的糧食。


    另外,李存用兩萬匹大理馬帶上虎蹲炮、一窩蜂火箭、轟天雷以及炸藥包。


    順便說一句,由於天氣已經變冷,戰象在北方有些不適應,所以李存已經派人將戰象給送迴去了,並交代將這三萬多頭戰象平均分配到各個港口上,充當有償的搬運工作。


    在軍隊的選擇上,除了之前李存率領的親衛前軍、親衛後軍、踏白軍、八千子弟兵和三千相州兵以外,這次李存還帶上了背嵬軍和兩萬民夫。


    走之前,李存交代韓世忠和吳玠,打下紫荊關以後,留下羽林後軍駐守易州城、金吾後軍駐守紫荊關,其餘部隊包括運送糧草輜重的水軍全部步步為營的向燕京挺進,不許耽擱。


    將該交代的事情交代下去了以後,在趙秉淵的帶領下,李存親率五六萬大軍,先是繞過了白馬山,又繞過了大房山,後來穿過了大安山和六鵬山,最後秘密渡過了玉河,在兩天後的深夜裏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燕京城西一個名叫三家店的村莊前。


    因為是長途奔襲,兩天一夜強行軍了三百多裏路,大乾的將士們和戰馬都非常疲乏,如果不好好休息一下,肯定無法打強度特別大的戰鬥。


    趙秉淵是燕地漢人,對燕京這裏了如指掌。


    在趙秉淵的帶領下,這數萬軍民有條不紊的進入到了一大片黑魆魆的楊樹林中整軍休息。


    這片白楊樹林連綿數十裏,別說數萬大軍,就是數十萬大軍都能藏得下。


    此時已經是深秋時節,落葉滿地都是。


    而虎賁軍的冬裝裏就有軍大衣。


    所以,軍民們收攏一下枯葉,又隨便吃了口東西,就席地而睡了。


    好多人都要將軍大衣脫下來給李存弄張床。


    可李存不僅沒要,還趁機教導一眾將領,為將者當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每次作戰,總是衝在前邊,對臨陣退卻的人嚴懲不貸,這樣才能服眾……


    很快,李存也裹著自己的軍大衣靠著戰馬睡著了。


    被李存安排守夜的趙立,倒底還是將他的軍大衣脫下,小心翼翼的給李存披上了。


    李存察覺到了,但沒動。


    一來,他不想辜負趙立的好意。


    二來,這樹林裏是真他媽冷啊。


    此時,月冷如鉤,天空中繁星點點,白楊樹林裏一片靜謐,隻有樹林深處偶爾傳出幾隻不知什麽鳥的咕咕聲,似乎是在說夢話……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