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全靖陝西(六)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陷入了沉思。
洪承疇更是深吸一口氣,仔細看著,對比著他有記憶的曆史內容。
很不幸,王三通過采樣,比對,歸納,總結出來的內容,大概率是對的!
“所以,三子你擔心如果我們現在去河南,大概率會替明朝養受災的人口。”種光道狐疑抬頭,還是覺得王三有點大驚小怪,曆朝曆代,不都是這麽打的?
“不是大概率,而是肯定。”王三歎息道,“天災也是可以進行預測的。下一張圖有摘錄,這是一張年表。
從春秋、左傳開始,匯統我所有能找到的正史、野史、縣誌載錄截取的時間,不一定準確,但配合曆朝曆代的氣候表來比對歸納,大概率是真的。
所以,我將華夏土地的氣候期,分為兩種:溫暖期、小冰期。
溫暖期就是記錄上包括居延海、寧夏這些地方的記錄,漢唐的時候,這些地方普遍水草豐茂,牛羊遍地,適合農耕。
而現在呢?全是沙漠,漢唐三千裏居延海更是萎縮成五百裏不到。
總的來說,每次溫暖期、小冰期的間隔,大概是八百年一個大周期,不巧的是,咱們現在就處在小冰期,從正德年後期開始,小冰期開始進入小爆發階段。
然後到了天啟七年末,總爆發開始了。
最近我調閱了秦王府、西安府收錄的邸報、塘報。
陝北大旱、河南旱澇交疊、河北也是旱澇交疊。
如此氣候之下,我又根據古籍記載,結合沙漠、草原、森林這些環境分布,推理出了一個降雨區的概念。
從南往北劃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幹旱區、幹旱區。”
又是兩張新的地圖被拿出來,眾人湊上來觀察,一張寫溫暖期降雨帶,一張寫小冰期降雨帶。
一個兩個都露出唏噓。
“如果對比這兩張圖,你們交疊就會發現,一旦到了小冰期,北方寒冷,凍死牲畜無數,然後牧民加大放牧,草場變成沙漠。
進而春夏風起,大量沙塵暴往南吹,接著沙漠逐漸南侵。
雖然裏頭有人為放牧導致的,但遊牧草場一段時間是會遷徙走的,草場在溫暖期恢複能力是很快的。
但小冰期就完蛋了,自我恢複的結果不好。
直到現在,延綏北麵的沙漠還在不斷南下。
沒有水,不長草的沙漠,連牧民都活不下去。
所以草原人隻能不斷南下。”
“如此想來,從嘉靖之後,俺答汗最後選擇封貢,並且大量的蒙古人在九邊落戶半農半牧,也是因為降雨的原因吧!”洪承疇一下看出了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
“沒錯很敏銳,除了俺答實在老了,打不動外。
就是因為小冰期導致了草原降雨減少,沒了草場,又沒辦法打破大明九邊,為了維係自己的權力和部落不混亂,俺答選擇了封貢,嘉靖選擇花錢買平安。
然後,所有蒙古人開始大規模的南遷,喀爾喀人甚至跑來九邊一帶劫掠附邊的蒙古人。
雖然都是為了活下去,不得已進行拚命。但南方不會和北方那麽幹旱,而且降雨線南移之後,南方的洪澇反而會增多,但南方多山陵。
有雨水降落,山反而更好開墾為梯田。
不過我們的重點還是北方,北方產出因為降雨而變少了。
百姓還沒有土地,朝廷吏治腐敗沒辦法兜底,士紳又囤積糧草,準備賺大發的。
然後就被曆朝曆代農民起義軍給全部送地獄去了。
也就是孤腦袋清醒,知道怎麽處置。
不然你們看看大盛軍的地盤,他們境內的士紳,跑去明廷,被敲詐勒索光了,就給丟出來。
都跑來投靠我當反賊了。
你們說,大明不滅,還有天理嗎?”
現場不少人在發笑,但前明的官員卻一個都笑不出來。
因為這確實明代官員能幹出來的事情。
誰也不想被參一本丟官,所以敲詐勒索完,要麽驅逐,要麽殺掉,隻要不讓他們往東去,也就成了。
對比一下各個起義軍頭頭,仔細算下來,也就王三還算溫和,至少他會喊不教而誅不可取。
“那麽如果河南,若是現在動手,我們需要承擔多久的後勤消耗?”種光道笑過之後,盤算了一下自家的賬目,抬起頭問王三。
王三聞言歎息:“大概率我們還需要持續數十年的動蕩,才能將快速吞並下來河南人口消化下來。不然一個不小心,老百姓造的就不是大明朝的反,而是咱的反了。”
“十年!有土豆、地瓜這些,還需要十年?”種光道表露不可思議。
“人口太多了。”王三拿出另一張地圖,是張巍人送來的河南水利情況摸排圖,“現在河南這些地方,水利設施鋪就並不多,而且旱澇交疊之下,破壞嚴重。
士紳又不想花錢解決,隻要黃河不決堤,他們巴不得本地減產,這樣他們囤積的糧食,就能賺更多。
所以,想要解決後續幾十上百年的後爆發期影響,需要十年以上的水庫大建,河道疏浚,還需要長時間的維護這些溝渠,才能保證本地的人口生產生活需求。”
“如此,現在還真不合適一頭紮進去。不過西北本身就處在降雨帶南移的影響,我們的人力有必要導引過去嗎?”種光道再問。
王三摩挲著下巴的胡茬繼續道:“孤思前想後的決定。
眼下土豆已經確認能在沙漠邊緣種植,但這玩意兒不適合遠距離運輸,卻能就地補給。
那麽這就是天然適合西拓、北拓的莊稼,畢竟能節省大量的中原糧食運輸,隻需要用鹽鐵專營,先把邊地框好,保證我們的地盤不拖我們的後退的同時,盡可能開拓財源。
我打算,重啟絲路,陸上絲路是整個西北財源,陝西想要富庶,絲路就必須打通。”
“打通絲路就能救陝西發財了嗎?”種光道想了一下,略顯疑惑,“難不成三子你打算定都西安?”
“不定都西安嗎?”有人疑惑出聲。
“對啊,西安府不好嗎?大王您這都拿下了關中,要不稱帝建國,一匡天下!”
“就是!就是!”
洪承疇更是深吸一口氣,仔細看著,對比著他有記憶的曆史內容。
很不幸,王三通過采樣,比對,歸納,總結出來的內容,大概率是對的!
“所以,三子你擔心如果我們現在去河南,大概率會替明朝養受災的人口。”種光道狐疑抬頭,還是覺得王三有點大驚小怪,曆朝曆代,不都是這麽打的?
“不是大概率,而是肯定。”王三歎息道,“天災也是可以進行預測的。下一張圖有摘錄,這是一張年表。
從春秋、左傳開始,匯統我所有能找到的正史、野史、縣誌載錄截取的時間,不一定準確,但配合曆朝曆代的氣候表來比對歸納,大概率是真的。
所以,我將華夏土地的氣候期,分為兩種:溫暖期、小冰期。
溫暖期就是記錄上包括居延海、寧夏這些地方的記錄,漢唐的時候,這些地方普遍水草豐茂,牛羊遍地,適合農耕。
而現在呢?全是沙漠,漢唐三千裏居延海更是萎縮成五百裏不到。
總的來說,每次溫暖期、小冰期的間隔,大概是八百年一個大周期,不巧的是,咱們現在就處在小冰期,從正德年後期開始,小冰期開始進入小爆發階段。
然後到了天啟七年末,總爆發開始了。
最近我調閱了秦王府、西安府收錄的邸報、塘報。
陝北大旱、河南旱澇交疊、河北也是旱澇交疊。
如此氣候之下,我又根據古籍記載,結合沙漠、草原、森林這些環境分布,推理出了一個降雨區的概念。
從南往北劃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幹旱區、幹旱區。”
又是兩張新的地圖被拿出來,眾人湊上來觀察,一張寫溫暖期降雨帶,一張寫小冰期降雨帶。
一個兩個都露出唏噓。
“如果對比這兩張圖,你們交疊就會發現,一旦到了小冰期,北方寒冷,凍死牲畜無數,然後牧民加大放牧,草場變成沙漠。
進而春夏風起,大量沙塵暴往南吹,接著沙漠逐漸南侵。
雖然裏頭有人為放牧導致的,但遊牧草場一段時間是會遷徙走的,草場在溫暖期恢複能力是很快的。
但小冰期就完蛋了,自我恢複的結果不好。
直到現在,延綏北麵的沙漠還在不斷南下。
沒有水,不長草的沙漠,連牧民都活不下去。
所以草原人隻能不斷南下。”
“如此想來,從嘉靖之後,俺答汗最後選擇封貢,並且大量的蒙古人在九邊落戶半農半牧,也是因為降雨的原因吧!”洪承疇一下看出了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
“沒錯很敏銳,除了俺答實在老了,打不動外。
就是因為小冰期導致了草原降雨減少,沒了草場,又沒辦法打破大明九邊,為了維係自己的權力和部落不混亂,俺答選擇了封貢,嘉靖選擇花錢買平安。
然後,所有蒙古人開始大規模的南遷,喀爾喀人甚至跑來九邊一帶劫掠附邊的蒙古人。
雖然都是為了活下去,不得已進行拚命。但南方不會和北方那麽幹旱,而且降雨線南移之後,南方的洪澇反而會增多,但南方多山陵。
有雨水降落,山反而更好開墾為梯田。
不過我們的重點還是北方,北方產出因為降雨而變少了。
百姓還沒有土地,朝廷吏治腐敗沒辦法兜底,士紳又囤積糧草,準備賺大發的。
然後就被曆朝曆代農民起義軍給全部送地獄去了。
也就是孤腦袋清醒,知道怎麽處置。
不然你們看看大盛軍的地盤,他們境內的士紳,跑去明廷,被敲詐勒索光了,就給丟出來。
都跑來投靠我當反賊了。
你們說,大明不滅,還有天理嗎?”
現場不少人在發笑,但前明的官員卻一個都笑不出來。
因為這確實明代官員能幹出來的事情。
誰也不想被參一本丟官,所以敲詐勒索完,要麽驅逐,要麽殺掉,隻要不讓他們往東去,也就成了。
對比一下各個起義軍頭頭,仔細算下來,也就王三還算溫和,至少他會喊不教而誅不可取。
“那麽如果河南,若是現在動手,我們需要承擔多久的後勤消耗?”種光道笑過之後,盤算了一下自家的賬目,抬起頭問王三。
王三聞言歎息:“大概率我們還需要持續數十年的動蕩,才能將快速吞並下來河南人口消化下來。不然一個不小心,老百姓造的就不是大明朝的反,而是咱的反了。”
“十年!有土豆、地瓜這些,還需要十年?”種光道表露不可思議。
“人口太多了。”王三拿出另一張地圖,是張巍人送來的河南水利情況摸排圖,“現在河南這些地方,水利設施鋪就並不多,而且旱澇交疊之下,破壞嚴重。
士紳又不想花錢解決,隻要黃河不決堤,他們巴不得本地減產,這樣他們囤積的糧食,就能賺更多。
所以,想要解決後續幾十上百年的後爆發期影響,需要十年以上的水庫大建,河道疏浚,還需要長時間的維護這些溝渠,才能保證本地的人口生產生活需求。”
“如此,現在還真不合適一頭紮進去。不過西北本身就處在降雨帶南移的影響,我們的人力有必要導引過去嗎?”種光道再問。
王三摩挲著下巴的胡茬繼續道:“孤思前想後的決定。
眼下土豆已經確認能在沙漠邊緣種植,但這玩意兒不適合遠距離運輸,卻能就地補給。
那麽這就是天然適合西拓、北拓的莊稼,畢竟能節省大量的中原糧食運輸,隻需要用鹽鐵專營,先把邊地框好,保證我們的地盤不拖我們的後退的同時,盡可能開拓財源。
我打算,重啟絲路,陸上絲路是整個西北財源,陝西想要富庶,絲路就必須打通。”
“打通絲路就能救陝西發財了嗎?”種光道想了一下,略顯疑惑,“難不成三子你打算定都西安?”
“不定都西安嗎?”有人疑惑出聲。
“對啊,西安府不好嗎?大王您這都拿下了關中,要不稱帝建國,一匡天下!”
“就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