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下鄉(下)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裏鄉,鄉堡。
之前澄城縣內部區劃調整,一縣之外,八鄉六場三區的格局。
縣城西北方向,距離長潤裏最近的鄉堡,就是安裏鄉。
想要了解本地的供銷社、糧行,也就這裏最合適了。
抵達安裏鄉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三四點左右。
張誌和將車停在了村口的驛站,交了費用,就看到了安裏鄉門口放著的日晷。
同時道路上,有很多煤灰、礦渣。
老道士蹲在地上,隨便的抓了一些在手上看了看說:“這安裏鄉有石炭?”
“嗯,這裏距離礦區很近,根據探查,地表下四五米,肯定是有煤的。
但現階段,是南邊的長潤裏和縣城、以及隔壁的合陽縣,才是最大的蜂窩煤提供基地。
安裏鄉主攻就是糧食產出,有大概三分之二,需要直接供給南邊的長潤裏。”
張誌和抬起頭,猛地看到大張旗鼓的隊伍,上邊寫:“糧行預購!”
接著,一道鄉音響起:“父老兄弟們!鄉裏鄉親們!咱是朝廷安排下來的安裏鄉糧行行長,屬於三級行長,九品官。
往後,糧食、番薯、土豆、大豆什麽的,都是賣給咱行的。當然,父老兄弟們可以放心,朝廷每年都會公告收購指導價,隻要你們覺得指導價不合心意。
你們也可以賣給外來的客商,但按照規矩,糧食買賣,需要上繳契稅和交易稅,而想要證明糧食不是走私,就得咱這裏做公證,手續費是一次十文錢。”
糧行的造勢開始了。
“來得真是時候。”
張誌和咂咂嘴,趕緊走了上去,跟上大隊伍往裏頭走。
田間地頭,一些正在除草的百姓,聽到這話,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糧行的三級糧長。
同時也有一些來跟他們交流。
張誌和靠近的時候,正好聽到下邊農人和糧行的吏員交流。
“阿財,你可是叔看著長大的,跟叔說實話,這個什麽糧行,真的不會盯著咱們束糧不賣?”
“滿倉叔,你要是能先把糧食藏滿倉,大王還巴不得你們折騰的呢!要知道,上邊有政策,要鼓勵百姓,自己先把糧食藏滿倉!隻有百姓倉庫滿了,這樣做起買賣來,才爽利!
不過,倉庫怎麽造能放得久,怎麽搞不會害得糧食被鼠蟲禍禍掉,朝廷過段時間會派工部的人下鄉裏,指導大小糧倉的建設。”
被喚做的阿財的吏員,是個十五模樣的少年,黝黑麵龐,身上就穿了一身短打,頭發隨意的綁了個馬尾,也沒盤起來,一點端莊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像個平頭百姓一樣大剌剌的坐在田埂上,一邊喝茶,一邊跟湊上來的農人們解釋。
“造倉,怕不是得花大錢。”又有人皺眉,算算又覺得不合適。
“你可以不造嘛!上邊派人下來造倉,並不是強製要咱們這些小民去搞這玩意兒,而是給糧行用的中轉倉。
往後十裏八村的糧食,都得匯總在咱們這個鄉的糧倉,然後再轉運去需要的地方。
比如朝廷過段時間要跟明廷開戰了,那麽糧食總不能下鄉才開始收吧?
所以,糧行就負責收上來,接著轉運出去,直接拉到需要送去的地方,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花銷。
並且,收的糧食可不一樣哩。明年開始,各縣就要開始鼓勵種地瓜了。”
阿財這話一出來,下邊的農人們一個個興奮起來:“真的!農場那邊要發種了?太好了!老子早就看饞了!張二驢家的那小子,分到了一畝地的地瓜秧,現在抽條快,長得兇,這半年養了兩頭豬,幾隻雞鴨兔子,各個抽條快,秋後收成了,他家靠那一畝地,這些肉,就能吃多久啊!”
“是啊!”不少人都感慨和豔羨。
然後七嘴八舌的問阿財打聽一下地瓜從哪裏搞,先給他們搞點。
“都別激動!明年肯定會鋪開,但也不是白給的,想要拿地瓜迴去做種,得跟咱們糧行定契,接下來三五年內,地瓜要麽自留吃,要麽隻能賣給糧行。
糧行要提前籌備一批地瓜,接下來朝廷如果開始打西安府,關中沃野千裏,總是需要地瓜鋪開的。
一畝能產五石(一石約190斤),聽說上麵已經開始育種以及調整種植方法,地瓜的產量過幾年還得漲。”
阿財信誓旦旦的忽悠著,然後語氣一沉:“這也就搞得,往後地瓜不值錢了!咱自家的地,還得調整種植的規模才成。”
“乖乖!你可別忽悠叔。”一個農人笑吟吟的湊上來,“你在衙門裏幹活,知道的比咱多,我可是聽說,地瓜的收購價,堪比一年內陳麥,這個價格,可不便宜哩!”
“就是!你小子要是不想叔們的好,就消停甭掰扯,叔不愛聽。”旁的幾個都咋唿了起來。
阿財被鬧了一陣白臉,也不惱,反而搔了搔頭說:“嘿,實話跟你說叔,地瓜雖然多是放地窖裏頭,但上邊已經研究出來了一種能保存地瓜更久的做法,雖然之後地瓜是難吃了點,可至少能果腹不是?
所以呀,番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準備從南方運來的。
南方那邊的番薯,種得好的,聽說一畝能出兩三千斤。咱們這裏就千斤不到,算少的了!
要說種番薯,南方的產量才是這個。”
阿財豎起大拇指繼續道,“說到底,上邊鼓勵種,但不希望全部種,得搭配著來!地瓜雖然好,但最好是當季種完,明年青黃不接時吃完。
作為輔糧而不是作為主糧。
而且,今年地瓜用扡插的方法,已經在山裏山外都種上了,這玩意兒可不挑地,根據上邊的預估,咱們新順,不缺糧咧,上下戶數,隻要肯幹活的,哪怕旱了點的地方,現在也是滿當。
所以,朝廷才派咱們下來,給你們定一個收購價,防止外來的糧商,把糧價給壓死。
不然大家夥一看今年豐收,倉子填滿了,多出來的穀不就賤了?那些糧商,可不會跟咱這樣跟你掰扯清楚,而是會直接跟你說,你愛賣不賣,反正跟他們沒啥關係,你吃不完,虧的就是你。
所以說,地瓜能賺錢的光景,就這兩年,等朝廷拿下西安府,指不定後年就會往四川打,或者往湖廣打,這兩塊都是產量地,到時候從陝西運糧出去,貴得慌,上邊的大王,軍爺,可不會一直從陝西轉運,因此想要賺錢,除了往甘肅,就是往寧夏去,這樣陝西的糧食才能賺,曉得吧?”
“能賺幾年是幾年!”邊個一個漢子趕緊迴答,“咱也曉得這個道理!你要是有法子,多幫我們探探,這樣咱們賺了,也肯定少不得你的好!”
“沒錯沒錯!你剛才不是說缺開單嗎?咱跟你開!不過說好了,明年地瓜種子,先幫咱弄來,有種子的四月初就能下地,五月就能賣秧,就算不賣秧,也能混點糠敷喂豬,這一口氣就是兩筆收成,咱可不能不要!”
“有道理!”
“好說好說!那咱們開單!說好了,我給你們定錢,每畝至少一百斤得賣給我!”
“成!”
之前澄城縣內部區劃調整,一縣之外,八鄉六場三區的格局。
縣城西北方向,距離長潤裏最近的鄉堡,就是安裏鄉。
想要了解本地的供銷社、糧行,也就這裏最合適了。
抵達安裏鄉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三四點左右。
張誌和將車停在了村口的驛站,交了費用,就看到了安裏鄉門口放著的日晷。
同時道路上,有很多煤灰、礦渣。
老道士蹲在地上,隨便的抓了一些在手上看了看說:“這安裏鄉有石炭?”
“嗯,這裏距離礦區很近,根據探查,地表下四五米,肯定是有煤的。
但現階段,是南邊的長潤裏和縣城、以及隔壁的合陽縣,才是最大的蜂窩煤提供基地。
安裏鄉主攻就是糧食產出,有大概三分之二,需要直接供給南邊的長潤裏。”
張誌和抬起頭,猛地看到大張旗鼓的隊伍,上邊寫:“糧行預購!”
接著,一道鄉音響起:“父老兄弟們!鄉裏鄉親們!咱是朝廷安排下來的安裏鄉糧行行長,屬於三級行長,九品官。
往後,糧食、番薯、土豆、大豆什麽的,都是賣給咱行的。當然,父老兄弟們可以放心,朝廷每年都會公告收購指導價,隻要你們覺得指導價不合心意。
你們也可以賣給外來的客商,但按照規矩,糧食買賣,需要上繳契稅和交易稅,而想要證明糧食不是走私,就得咱這裏做公證,手續費是一次十文錢。”
糧行的造勢開始了。
“來得真是時候。”
張誌和咂咂嘴,趕緊走了上去,跟上大隊伍往裏頭走。
田間地頭,一些正在除草的百姓,聽到這話,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糧行的三級糧長。
同時也有一些來跟他們交流。
張誌和靠近的時候,正好聽到下邊農人和糧行的吏員交流。
“阿財,你可是叔看著長大的,跟叔說實話,這個什麽糧行,真的不會盯著咱們束糧不賣?”
“滿倉叔,你要是能先把糧食藏滿倉,大王還巴不得你們折騰的呢!要知道,上邊有政策,要鼓勵百姓,自己先把糧食藏滿倉!隻有百姓倉庫滿了,這樣做起買賣來,才爽利!
不過,倉庫怎麽造能放得久,怎麽搞不會害得糧食被鼠蟲禍禍掉,朝廷過段時間會派工部的人下鄉裏,指導大小糧倉的建設。”
被喚做的阿財的吏員,是個十五模樣的少年,黝黑麵龐,身上就穿了一身短打,頭發隨意的綁了個馬尾,也沒盤起來,一點端莊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像個平頭百姓一樣大剌剌的坐在田埂上,一邊喝茶,一邊跟湊上來的農人們解釋。
“造倉,怕不是得花大錢。”又有人皺眉,算算又覺得不合適。
“你可以不造嘛!上邊派人下來造倉,並不是強製要咱們這些小民去搞這玩意兒,而是給糧行用的中轉倉。
往後十裏八村的糧食,都得匯總在咱們這個鄉的糧倉,然後再轉運去需要的地方。
比如朝廷過段時間要跟明廷開戰了,那麽糧食總不能下鄉才開始收吧?
所以,糧行就負責收上來,接著轉運出去,直接拉到需要送去的地方,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花銷。
並且,收的糧食可不一樣哩。明年開始,各縣就要開始鼓勵種地瓜了。”
阿財這話一出來,下邊的農人們一個個興奮起來:“真的!農場那邊要發種了?太好了!老子早就看饞了!張二驢家的那小子,分到了一畝地的地瓜秧,現在抽條快,長得兇,這半年養了兩頭豬,幾隻雞鴨兔子,各個抽條快,秋後收成了,他家靠那一畝地,這些肉,就能吃多久啊!”
“是啊!”不少人都感慨和豔羨。
然後七嘴八舌的問阿財打聽一下地瓜從哪裏搞,先給他們搞點。
“都別激動!明年肯定會鋪開,但也不是白給的,想要拿地瓜迴去做種,得跟咱們糧行定契,接下來三五年內,地瓜要麽自留吃,要麽隻能賣給糧行。
糧行要提前籌備一批地瓜,接下來朝廷如果開始打西安府,關中沃野千裏,總是需要地瓜鋪開的。
一畝能產五石(一石約190斤),聽說上麵已經開始育種以及調整種植方法,地瓜的產量過幾年還得漲。”
阿財信誓旦旦的忽悠著,然後語氣一沉:“這也就搞得,往後地瓜不值錢了!咱自家的地,還得調整種植的規模才成。”
“乖乖!你可別忽悠叔。”一個農人笑吟吟的湊上來,“你在衙門裏幹活,知道的比咱多,我可是聽說,地瓜的收購價,堪比一年內陳麥,這個價格,可不便宜哩!”
“就是!你小子要是不想叔們的好,就消停甭掰扯,叔不愛聽。”旁的幾個都咋唿了起來。
阿財被鬧了一陣白臉,也不惱,反而搔了搔頭說:“嘿,實話跟你說叔,地瓜雖然多是放地窖裏頭,但上邊已經研究出來了一種能保存地瓜更久的做法,雖然之後地瓜是難吃了點,可至少能果腹不是?
所以呀,番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準備從南方運來的。
南方那邊的番薯,種得好的,聽說一畝能出兩三千斤。咱們這裏就千斤不到,算少的了!
要說種番薯,南方的產量才是這個。”
阿財豎起大拇指繼續道,“說到底,上邊鼓勵種,但不希望全部種,得搭配著來!地瓜雖然好,但最好是當季種完,明年青黃不接時吃完。
作為輔糧而不是作為主糧。
而且,今年地瓜用扡插的方法,已經在山裏山外都種上了,這玩意兒可不挑地,根據上邊的預估,咱們新順,不缺糧咧,上下戶數,隻要肯幹活的,哪怕旱了點的地方,現在也是滿當。
所以,朝廷才派咱們下來,給你們定一個收購價,防止外來的糧商,把糧價給壓死。
不然大家夥一看今年豐收,倉子填滿了,多出來的穀不就賤了?那些糧商,可不會跟咱這樣跟你掰扯清楚,而是會直接跟你說,你愛賣不賣,反正跟他們沒啥關係,你吃不完,虧的就是你。
所以說,地瓜能賺錢的光景,就這兩年,等朝廷拿下西安府,指不定後年就會往四川打,或者往湖廣打,這兩塊都是產量地,到時候從陝西運糧出去,貴得慌,上邊的大王,軍爺,可不會一直從陝西轉運,因此想要賺錢,除了往甘肅,就是往寧夏去,這樣陝西的糧食才能賺,曉得吧?”
“能賺幾年是幾年!”邊個一個漢子趕緊迴答,“咱也曉得這個道理!你要是有法子,多幫我們探探,這樣咱們賺了,也肯定少不得你的好!”
“沒錯沒錯!你剛才不是說缺開單嗎?咱跟你開!不過說好了,明年地瓜種子,先幫咱弄來,有種子的四月初就能下地,五月就能賣秧,就算不賣秧,也能混點糠敷喂豬,這一口氣就是兩筆收成,咱可不能不要!”
“有道理!”
“好說好說!那咱們開單!說好了,我給你們定錢,每畝至少一百斤得賣給我!”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