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都是為了生意(上)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汝水一處屏風後邊被搜身,確定沒有問題之後才放他進來。
當然,進來之後,依舊是一堵屏風,更是讓他眉心微蹙。
“三爺,人來了。”
白沉水對屏風後喊了一聲。
“嗯。”王三聞言抬起頭,然後說,“既然來了,那就不用浪費時間了,說說吧,你們蕭家是什麽想法?”
蕭汝水聽著這個聲音,大體能感覺說話的人年歲不大。
不過稍微緩和一下神情,蕭汝水道:“王三爺?”
“是。”
“這就是閣下的待客之道?”蕭汝水,略顯慍怒說,“藏頭露尾,未免也太令人寒心了吧!”
王三原本看著文書的手停了下來,然後看了一眼朦朧屏風後的對方,嗤笑道:“我又怎麽知道你們是不是想要騙我出來,然後記下我的模樣,找人暗殺我呢?”
“這……”蕭汝水臉色一僵,不由得憤恨甩袖,“君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密則事成,不密則失。直接說你們的價碼,合適那就繼續談,不合適那就繼續打,沒必要在這裏嘰嘰歪歪。”
“你……粗鄙!”蕭汝水差點被氣壞了。
不過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因為四周不少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眼底的慍怒幾乎沒法遮掩。
王三好歹是有威望的,被人這麽說,他們怎麽可能受著?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蕭汝水想到這裏,神情變化,終於恢複了平靜道:“既然如此,那麽我便說一下我蕭家的想法。三萬石,我需要得到未來大同軍控製的商道通行權。”
王三聞言一怔:“你不是來是談我大同軍退兵一事?”
“談這個做什麽?”蕭汝水微微搖頭,“陝北局勢如此,您就算想要圍,又能圍多久?我蕭家諸人各有生意,但今年的旱情確實嚴重,若是真如您所言,未來十年,年年旱情的話,陝北這地界隻怕要死不知多少人。
你們能遷走多餘的人口,那也是好事。
所以,我想賭一把。
照著大同軍今日之威,來年必然能穩定控製黃龍山。
而黃龍山自東向西,若是有人力主開墾,那將來能容納人口,也不在少數。
既然有人,就需要鹽鐵等物資。
這些,我想……貴軍應該很缺。
隻需要與我蕭氏合作,在黃龍山內辟有驛道,供我蕭氏行動……”
“打住。”王三擺了擺手,“你的想法我聽出來了,但我要告訴你的事,大同軍治下,對於商業,並不會過分的遏製。
相反,我進來已經整理了一些鼓勵手工業的律令。隻要你們能滿足我的律令,你就能在我麾下地界,租三十年的土地,開辟工廠,生產器物,甚至承接我大同軍的生意。
當然,我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上稅。
我也會給優免。
本來,這些都是之後陸續會公開的,既然你來了,便與你一份。”
王三讓人從桌上取了一份給蕭汝水。
蕭汝水愣了好久,又聽到王三說:“給你一刻鍾,稍微看一下,一刻鍾之後咱們繼續談。”
“多謝!”
蕭汝水聞言趕緊翻開看了起來。
王三沒有說話。
隻是沒想到,邊軍之中,居然會有這樣膽大包天的家夥。
居然要跟他合作搞走私。
真不怕死。
但轉念一想也正常,蕭氏雖然是延綏將門之一,可是蕭氏的輝煌在隆慶年。
之後的蕭家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將門家族,子弟生意更易,各有盤算,基本上距離四分五裂不遠了。
現在大同軍打上來,陝北各方勢力徒唿奈何,或許就讓他看中了其中的潛力,想要趁機漁利也說不定。
而蕭汝水不知道王三想什麽,但他看完了王三寫的律令之後,心頭在直打鼓。
倒也不是覺得王三這套辦法有問題,而是他發現,王三的論述很特別。
曆代針對重農抑商的態度明確,是因為每次王朝開國的時候,天災人禍,人口凋敝,這個時候你不考慮將已經荒廢的土地種起來,將糧食產量增加,難道還考慮鼓勵商業?
而現在,王三則是說,大同軍一定可以搶在普遍大災前,終結大明朝。
那麽,擺在王三麵前的就是,預估的人口問題。
按照王三的算法,整個大明朝,粗略估計得有一億六千萬人口。
王三能接受的就是一億兩千萬人口。
但一億兩千萬的人口,依舊是很恐怖的數量級。
已經足夠支撐兩京一十三省完成商業框架的搭建,因此在王三這邊,明確了未來大明的產業是:官營產業、私營產業、集體產業的三套規劃。
其中對於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比如礦、鹽等產業,要進行官辦,然後對於紡織等企業,則是進行鼓勵民間百姓開辦,而集體產業,則偏向於農林漁牧等行業。
在這套體係內,王三是明確指出,要對傳統男耕女織的生產結構,進行調整的。
工農業剪刀差雖然不至於現在拿出來用。
但伴隨著這段時間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和農場的運轉。
他利用大同軍對外征戰、債券等等各種方式,將攻略獲取來的錢糧,轉化成資本,投入地方生產的模式持續下。
王三也發現了,如果他不能在大同軍接下來的對外戰爭之中,將淤積在官僚、宗王、商賈手中的龐大白銀再度激發投資的話,那麽他將可能錯過轉型。
對,就是錯過轉型。
因為要考慮到製度的慣性,真要讓之後投入他麾下的文官們,全力按照他的規劃來走,很難。
幾千年的小農路徑依賴,很可能會將他的想法一波帶走。
所以,王三打算一邊對外擴張,一邊對內更迭。
蕭汝水看完這套律令,立刻思考起來王三的做法。
很顯然,王三和他遇到的那些流寇頭領不一樣。
那些流寇首領能知道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那就是一頂一的厲害人物,而眼前的王三,已經在考慮之後如何擺脫曆朝曆代的三百年魔咒了。
這套製度不見得能成功,但確實是對商稅的一種收取方案。
也難怪自己的族人從南方迴來之後,都說同賊不同尋常賊寇,這個首領已經開始考慮製度,調整機製,準備搭建一個錢稅循環了。
“稅是不低。”蕭汝水終於說。
王三看了一眼沙漏,一刻鍾了,然後看向蕭汝水的位置說:“但物超所值。隻要你能配合大同軍,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該退的稅,不會少。
而且,按照大明現在的人口,以及我想要實現的願景來看,如果我能奪取大明,那麽就一定會對外走上擴張。
因為國內的人口太多了,需要更多的地盤安置人口。
而到了新地方之後,如何轉運物資給地方,我的想法是,競標之後承包出去給商人。”
蕭汝水一聽這話,臉色頓時凝重起來:“難道王三爺不怕商人摻和軍政?”
“怕,但那又如何?官辦企業控製了絕大部分鹽鐵,商人就翻不起浪花來。”王三微微搖頭,“總之,我欲致大同,就需要天下萬民一起發力,商人也是萬民之一,他們也得出力。
當然,轉運物資的方案,還沒那麽快推行。
隻是提一嘴。”
當然,進來之後,依舊是一堵屏風,更是讓他眉心微蹙。
“三爺,人來了。”
白沉水對屏風後喊了一聲。
“嗯。”王三聞言抬起頭,然後說,“既然來了,那就不用浪費時間了,說說吧,你們蕭家是什麽想法?”
蕭汝水聽著這個聲音,大體能感覺說話的人年歲不大。
不過稍微緩和一下神情,蕭汝水道:“王三爺?”
“是。”
“這就是閣下的待客之道?”蕭汝水,略顯慍怒說,“藏頭露尾,未免也太令人寒心了吧!”
王三原本看著文書的手停了下來,然後看了一眼朦朧屏風後的對方,嗤笑道:“我又怎麽知道你們是不是想要騙我出來,然後記下我的模樣,找人暗殺我呢?”
“這……”蕭汝水臉色一僵,不由得憤恨甩袖,“君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密則事成,不密則失。直接說你們的價碼,合適那就繼續談,不合適那就繼續打,沒必要在這裏嘰嘰歪歪。”
“你……粗鄙!”蕭汝水差點被氣壞了。
不過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因為四周不少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眼底的慍怒幾乎沒法遮掩。
王三好歹是有威望的,被人這麽說,他們怎麽可能受著?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蕭汝水想到這裏,神情變化,終於恢複了平靜道:“既然如此,那麽我便說一下我蕭家的想法。三萬石,我需要得到未來大同軍控製的商道通行權。”
王三聞言一怔:“你不是來是談我大同軍退兵一事?”
“談這個做什麽?”蕭汝水微微搖頭,“陝北局勢如此,您就算想要圍,又能圍多久?我蕭家諸人各有生意,但今年的旱情確實嚴重,若是真如您所言,未來十年,年年旱情的話,陝北這地界隻怕要死不知多少人。
你們能遷走多餘的人口,那也是好事。
所以,我想賭一把。
照著大同軍今日之威,來年必然能穩定控製黃龍山。
而黃龍山自東向西,若是有人力主開墾,那將來能容納人口,也不在少數。
既然有人,就需要鹽鐵等物資。
這些,我想……貴軍應該很缺。
隻需要與我蕭氏合作,在黃龍山內辟有驛道,供我蕭氏行動……”
“打住。”王三擺了擺手,“你的想法我聽出來了,但我要告訴你的事,大同軍治下,對於商業,並不會過分的遏製。
相反,我進來已經整理了一些鼓勵手工業的律令。隻要你們能滿足我的律令,你就能在我麾下地界,租三十年的土地,開辟工廠,生產器物,甚至承接我大同軍的生意。
當然,我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上稅。
我也會給優免。
本來,這些都是之後陸續會公開的,既然你來了,便與你一份。”
王三讓人從桌上取了一份給蕭汝水。
蕭汝水愣了好久,又聽到王三說:“給你一刻鍾,稍微看一下,一刻鍾之後咱們繼續談。”
“多謝!”
蕭汝水聞言趕緊翻開看了起來。
王三沒有說話。
隻是沒想到,邊軍之中,居然會有這樣膽大包天的家夥。
居然要跟他合作搞走私。
真不怕死。
但轉念一想也正常,蕭氏雖然是延綏將門之一,可是蕭氏的輝煌在隆慶年。
之後的蕭家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將門家族,子弟生意更易,各有盤算,基本上距離四分五裂不遠了。
現在大同軍打上來,陝北各方勢力徒唿奈何,或許就讓他看中了其中的潛力,想要趁機漁利也說不定。
而蕭汝水不知道王三想什麽,但他看完了王三寫的律令之後,心頭在直打鼓。
倒也不是覺得王三這套辦法有問題,而是他發現,王三的論述很特別。
曆代針對重農抑商的態度明確,是因為每次王朝開國的時候,天災人禍,人口凋敝,這個時候你不考慮將已經荒廢的土地種起來,將糧食產量增加,難道還考慮鼓勵商業?
而現在,王三則是說,大同軍一定可以搶在普遍大災前,終結大明朝。
那麽,擺在王三麵前的就是,預估的人口問題。
按照王三的算法,整個大明朝,粗略估計得有一億六千萬人口。
王三能接受的就是一億兩千萬人口。
但一億兩千萬的人口,依舊是很恐怖的數量級。
已經足夠支撐兩京一十三省完成商業框架的搭建,因此在王三這邊,明確了未來大明的產業是:官營產業、私營產業、集體產業的三套規劃。
其中對於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比如礦、鹽等產業,要進行官辦,然後對於紡織等企業,則是進行鼓勵民間百姓開辦,而集體產業,則偏向於農林漁牧等行業。
在這套體係內,王三是明確指出,要對傳統男耕女織的生產結構,進行調整的。
工農業剪刀差雖然不至於現在拿出來用。
但伴隨著這段時間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和農場的運轉。
他利用大同軍對外征戰、債券等等各種方式,將攻略獲取來的錢糧,轉化成資本,投入地方生產的模式持續下。
王三也發現了,如果他不能在大同軍接下來的對外戰爭之中,將淤積在官僚、宗王、商賈手中的龐大白銀再度激發投資的話,那麽他將可能錯過轉型。
對,就是錯過轉型。
因為要考慮到製度的慣性,真要讓之後投入他麾下的文官們,全力按照他的規劃來走,很難。
幾千年的小農路徑依賴,很可能會將他的想法一波帶走。
所以,王三打算一邊對外擴張,一邊對內更迭。
蕭汝水看完這套律令,立刻思考起來王三的做法。
很顯然,王三和他遇到的那些流寇頭領不一樣。
那些流寇首領能知道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那就是一頂一的厲害人物,而眼前的王三,已經在考慮之後如何擺脫曆朝曆代的三百年魔咒了。
這套製度不見得能成功,但確實是對商稅的一種收取方案。
也難怪自己的族人從南方迴來之後,都說同賊不同尋常賊寇,這個首領已經開始考慮製度,調整機製,準備搭建一個錢稅循環了。
“稅是不低。”蕭汝水終於說。
王三看了一眼沙漏,一刻鍾了,然後看向蕭汝水的位置說:“但物超所值。隻要你能配合大同軍,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該退的稅,不會少。
而且,按照大明現在的人口,以及我想要實現的願景來看,如果我能奪取大明,那麽就一定會對外走上擴張。
因為國內的人口太多了,需要更多的地盤安置人口。
而到了新地方之後,如何轉運物資給地方,我的想法是,競標之後承包出去給商人。”
蕭汝水一聽這話,臉色頓時凝重起來:“難道王三爺不怕商人摻和軍政?”
“怕,但那又如何?官辦企業控製了絕大部分鹽鐵,商人就翻不起浪花來。”王三微微搖頭,“總之,我欲致大同,就需要天下萬民一起發力,商人也是萬民之一,他們也得出力。
當然,轉運物資的方案,還沒那麽快推行。
隻是提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