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各方態度(上)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三包圍了延安城,這麽大的消息,根本瞞不住各方勢力。
寧夏方麵有所動作,也是意料之中。
除了寧夏,還有榆林衛這邊的動作,一聽延安有難,榆林這邊的軍官, 趕緊召集來開了一個會。
在三邊,從嘉靖之後,逐漸出現了以路、蕭、王、杜、薑五個大姓為首的將門。
其中以王姓為盛。
自萬曆二十八年,王家將門王威擔任副總兵開始,整個王家三代,有二十八人在寧夏、延綏一代任職。
可以說,現在大同軍鬧得最歡,他們的損失也最大。
很多堡壘被大同軍用火藥炸開,然後將裏頭的百姓全部強行遷徙離開。
本來他們是打算阻攔的。
可人一出去,立刻就有騎兵出現在他們薄弱的地盤,開始放火、破壞。
本來今年就因為旱情的緣故,導致隻有沿著河川的地方上能種糧食,眼瞅著夏收將至,現在大同軍、大盛軍什麽的出現搞破壞,擾得他們不厭其煩,卻也無可奈何。
最終隻能選擇停下來,以訓練兵馬作為應對的方式。
要是再讓這些人禍禍了,今年夏秋的收獲,也就要絕了。
到時候還怎麽打?
指望去搶劫?
陝北都是鄉親不說,地方上也多是軍戶,各方將門的利益錯綜複雜,萬一你搶到了自己人頭上,那是太敗好感的。
所以,打也不是,守也不成,他們隻能召集一下商量對策。
“路氏的人還沒來?”
一聽到這話,端坐在首位的王威麵色沉重了幾分。
路氏地盤在寧夏,大同軍雖然還沒跑過去,但早晚也會觸碰路氏的地盤,他們要是不來,那就別怪他到時候心狠手辣了。
此時的王威,已經屬於半退休狀態,對上邊是稱病,然後窩在榆林衛內養病。
但其實是他呆在這裏,主持族內的大小事務。
所以看到下邊的仆從微微搖頭的模樣,立刻明白路氏是什麽想法。
不由得冷哼一聲。
他作為如今三邊輩分最高的存在,要求他們派來幾個重量級的家夥來一趟,居然給他擺臉色?
找死!
旋即,他看向下邊的蕭氏之人:“寧夏那邊,除了靖虜、寧夏之外,其他的生意,你看著辦。”
本來還在看戲的蕭氏,猛地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
靖虜、寧夏,是路氏的大本營,其發跡於正德末年的路瑛,祖上則是山東遷徙過來的軍籍。
如今百餘年發展下來,雖然路氏已經鮮少有人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地頭蛇,不好得罪。
蕭氏與路氏不對付,也隻是最近五十年左右的事情,雙方的商路是卡到了一起,已經變成利益衝突,所以路氏與蕭氏沒少幹仗。
不過王威作為現在三邊實際的話事人之一,他自然不想看到格局被破壞,所以就對蕭氏稍微打壓一下,讓路氏可以苟延殘喘。
結果呢?
路氏還以為自己牛了?
不給點顏色瞧瞧,怕不是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總之,王威撂下這話後,便與眾人討論起如何處理同賊的事宜。
“同賊殘暴,出入各地,破堡毀寨,全然是將北境長城置於不顧,如果不能壓製,唯恐日後蒙人南下。”
薑氏這邊一個讀書人起身,帶著族裏的意思。
之所以派來一個讀書人,是因為榆林衛本身就是薑氏的地盤,隻是最近薑氏從軍的勇武之人全被調往了九邊各地,以至於本地說得上話的都是老頭子。
他麽這些老頭子本來就對王威的霸道不滿,自然不會出席王威主持的宴會,所以派來一個讀書人,還是個舉人,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明末,文武顛倒,也是常態。
一個舉人,已經給麵子了。
王威也不好說。
除了薑氏,角落裏,一個雙臂環抱的戎裝男子也開口道:“我們周家也是這個意思。”
王威隻是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除了他之外,左右還跟著幾個年輕小輩。
尤氏,也是最近三十年內崛起的將門,尤世威輩分算是很低了。
但王威知道他們行蹤肯定也有旁的想法,畢竟尤氏現在還兩個大將,還有一個雖然戰死,但諡號不低。
隻是他們大部分時間在遼東,正在跟後金死磕,不然尤氏肯定就是下一個周氏,周氏不滿王、蕭、薑、杜四姓占據的龐大數量土地太久了。
反正周氏土地不多,損失也不大,倒是很樂意看著這四個姓的地盤被大同軍禍禍的。
等之後禍禍得差不多了,蒙古人內遷了,他們再出兵去攻打蒙古人,或者將他們收複,這樣土地也就能成為周氏的軍堡。
不過,還是要讓他們去跟南邊死磕,最好多多消耗實力。
想到這裏,周氏的青年清了清嗓子道:“當然,我周氏家底薄弱,家中父兄均在宣大征戰,一時半刻也支援不了此地。
家中長輩有交代,既然王世伯有所需,那麽之後糧草周氏願意原主一萬石。
若是還有其他需求,可通信來知會,現在還有軍務在身,需要前往平涼府任職,不能久留,還請見諒。”
說完,周氏青年大搖大擺的離開。
隻留下現場一陣沉默。
九邊將門的利益衝突,更多還是在土地和對外貿易上。
王三對土地采取的更多是破壞軍堡,遷徙人口,而不是直接掀翻他們的統治。
畢竟陝北隱瞞下來的人口數量有多少,隻有本地軍官們清楚。
而王三這波操作,並不會對他們統治形成威脅,相反還能解決一部分陝北軍戶們的土地分配問題。
不過,破壞比恢複生產快多了。
恢複生產最快也需要兩三年,才能恢複到原來的生產水平。
而這三年,就足以將九邊舊有的格局破壞掉,讓各家陷入內耗,不斷競爭之中。
這也是為什麽王三隻針對延安周邊核心人口稠密區下死手,其他地方更多還是阻遏的緣由。
至於蒙古會不會南侵。
其實吧,土默特蒙古,再有一代人,就跟漢人一模一樣了。
很多靠近邊牆的蒙古人,連馬都不會養了。
雖然人口稠密,但他們其實退化相當嚴重。
這也是為什麽眼下這麽多將門在,仔細一看開會的人。
王威,七老八十,垂垂老矣,隨時可能病死。
他的兒子王世欽這會兒正在山海關,跟女真人死磕。
蕭氏雖然號稱本地地頭蛇,但他們的職級普遍較低,地盤也比較接近寧夏,正巧是王三不準備攻打的定邊、靖邊一帶,沒有跟王三的直接利益衝突。
薑氏鎮守榆林,但子弟不是在宣大,就是遼東。
唯一一個算得上號的,還是一直沒說話的杜文煥,這會兒他正在打瞌睡。
天啟七年,杜文煥起鎮寧夏,後援遼東分鎮寧遠,晉右提督,不久因病去職。
今年,朝堂變動,魏忠賢一沒,崇禎錄其功蔭指揮僉事,但還沒給他實缺。
所以他還是呆在陝北睡大覺。
至於其他幾家,大部分不是在宣大,就是在薊鎮,或者山海關。
也就是說,現在的陝北軍事,更多還是衛戍狀態,隻要南邊不打上來,他們也沒能力往南打。
整個陝北,可以說就是一個很空虛的狀態。
半死不活的,名將全部被調走,本地人要麽沒有補實缺,要麽就是走文官路線的。
周氏青年不鳥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勢力,主要靠近東麵,又是王三不會直接攻打的地盤上,利益不受損,他們也懶得直接摻和。
畢竟王威他們還沒頂不住呢!
王威將目光,落在了一側的張氏三兄弟身上。
張應昌、張德昌、張全昌。
寧夏方麵有所動作,也是意料之中。
除了寧夏,還有榆林衛這邊的動作,一聽延安有難,榆林這邊的軍官, 趕緊召集來開了一個會。
在三邊,從嘉靖之後,逐漸出現了以路、蕭、王、杜、薑五個大姓為首的將門。
其中以王姓為盛。
自萬曆二十八年,王家將門王威擔任副總兵開始,整個王家三代,有二十八人在寧夏、延綏一代任職。
可以說,現在大同軍鬧得最歡,他們的損失也最大。
很多堡壘被大同軍用火藥炸開,然後將裏頭的百姓全部強行遷徙離開。
本來他們是打算阻攔的。
可人一出去,立刻就有騎兵出現在他們薄弱的地盤,開始放火、破壞。
本來今年就因為旱情的緣故,導致隻有沿著河川的地方上能種糧食,眼瞅著夏收將至,現在大同軍、大盛軍什麽的出現搞破壞,擾得他們不厭其煩,卻也無可奈何。
最終隻能選擇停下來,以訓練兵馬作為應對的方式。
要是再讓這些人禍禍了,今年夏秋的收獲,也就要絕了。
到時候還怎麽打?
指望去搶劫?
陝北都是鄉親不說,地方上也多是軍戶,各方將門的利益錯綜複雜,萬一你搶到了自己人頭上,那是太敗好感的。
所以,打也不是,守也不成,他們隻能召集一下商量對策。
“路氏的人還沒來?”
一聽到這話,端坐在首位的王威麵色沉重了幾分。
路氏地盤在寧夏,大同軍雖然還沒跑過去,但早晚也會觸碰路氏的地盤,他們要是不來,那就別怪他到時候心狠手辣了。
此時的王威,已經屬於半退休狀態,對上邊是稱病,然後窩在榆林衛內養病。
但其實是他呆在這裏,主持族內的大小事務。
所以看到下邊的仆從微微搖頭的模樣,立刻明白路氏是什麽想法。
不由得冷哼一聲。
他作為如今三邊輩分最高的存在,要求他們派來幾個重量級的家夥來一趟,居然給他擺臉色?
找死!
旋即,他看向下邊的蕭氏之人:“寧夏那邊,除了靖虜、寧夏之外,其他的生意,你看著辦。”
本來還在看戲的蕭氏,猛地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
靖虜、寧夏,是路氏的大本營,其發跡於正德末年的路瑛,祖上則是山東遷徙過來的軍籍。
如今百餘年發展下來,雖然路氏已經鮮少有人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地頭蛇,不好得罪。
蕭氏與路氏不對付,也隻是最近五十年左右的事情,雙方的商路是卡到了一起,已經變成利益衝突,所以路氏與蕭氏沒少幹仗。
不過王威作為現在三邊實際的話事人之一,他自然不想看到格局被破壞,所以就對蕭氏稍微打壓一下,讓路氏可以苟延殘喘。
結果呢?
路氏還以為自己牛了?
不給點顏色瞧瞧,怕不是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總之,王威撂下這話後,便與眾人討論起如何處理同賊的事宜。
“同賊殘暴,出入各地,破堡毀寨,全然是將北境長城置於不顧,如果不能壓製,唯恐日後蒙人南下。”
薑氏這邊一個讀書人起身,帶著族裏的意思。
之所以派來一個讀書人,是因為榆林衛本身就是薑氏的地盤,隻是最近薑氏從軍的勇武之人全被調往了九邊各地,以至於本地說得上話的都是老頭子。
他麽這些老頭子本來就對王威的霸道不滿,自然不會出席王威主持的宴會,所以派來一個讀書人,還是個舉人,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明末,文武顛倒,也是常態。
一個舉人,已經給麵子了。
王威也不好說。
除了薑氏,角落裏,一個雙臂環抱的戎裝男子也開口道:“我們周家也是這個意思。”
王威隻是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除了他之外,左右還跟著幾個年輕小輩。
尤氏,也是最近三十年內崛起的將門,尤世威輩分算是很低了。
但王威知道他們行蹤肯定也有旁的想法,畢竟尤氏現在還兩個大將,還有一個雖然戰死,但諡號不低。
隻是他們大部分時間在遼東,正在跟後金死磕,不然尤氏肯定就是下一個周氏,周氏不滿王、蕭、薑、杜四姓占據的龐大數量土地太久了。
反正周氏土地不多,損失也不大,倒是很樂意看著這四個姓的地盤被大同軍禍禍的。
等之後禍禍得差不多了,蒙古人內遷了,他們再出兵去攻打蒙古人,或者將他們收複,這樣土地也就能成為周氏的軍堡。
不過,還是要讓他們去跟南邊死磕,最好多多消耗實力。
想到這裏,周氏的青年清了清嗓子道:“當然,我周氏家底薄弱,家中父兄均在宣大征戰,一時半刻也支援不了此地。
家中長輩有交代,既然王世伯有所需,那麽之後糧草周氏願意原主一萬石。
若是還有其他需求,可通信來知會,現在還有軍務在身,需要前往平涼府任職,不能久留,還請見諒。”
說完,周氏青年大搖大擺的離開。
隻留下現場一陣沉默。
九邊將門的利益衝突,更多還是在土地和對外貿易上。
王三對土地采取的更多是破壞軍堡,遷徙人口,而不是直接掀翻他們的統治。
畢竟陝北隱瞞下來的人口數量有多少,隻有本地軍官們清楚。
而王三這波操作,並不會對他們統治形成威脅,相反還能解決一部分陝北軍戶們的土地分配問題。
不過,破壞比恢複生產快多了。
恢複生產最快也需要兩三年,才能恢複到原來的生產水平。
而這三年,就足以將九邊舊有的格局破壞掉,讓各家陷入內耗,不斷競爭之中。
這也是為什麽王三隻針對延安周邊核心人口稠密區下死手,其他地方更多還是阻遏的緣由。
至於蒙古會不會南侵。
其實吧,土默特蒙古,再有一代人,就跟漢人一模一樣了。
很多靠近邊牆的蒙古人,連馬都不會養了。
雖然人口稠密,但他們其實退化相當嚴重。
這也是為什麽眼下這麽多將門在,仔細一看開會的人。
王威,七老八十,垂垂老矣,隨時可能病死。
他的兒子王世欽這會兒正在山海關,跟女真人死磕。
蕭氏雖然號稱本地地頭蛇,但他們的職級普遍較低,地盤也比較接近寧夏,正巧是王三不準備攻打的定邊、靖邊一帶,沒有跟王三的直接利益衝突。
薑氏鎮守榆林,但子弟不是在宣大,就是遼東。
唯一一個算得上號的,還是一直沒說話的杜文煥,這會兒他正在打瞌睡。
天啟七年,杜文煥起鎮寧夏,後援遼東分鎮寧遠,晉右提督,不久因病去職。
今年,朝堂變動,魏忠賢一沒,崇禎錄其功蔭指揮僉事,但還沒給他實缺。
所以他還是呆在陝北睡大覺。
至於其他幾家,大部分不是在宣大,就是在薊鎮,或者山海關。
也就是說,現在的陝北軍事,更多還是衛戍狀態,隻要南邊不打上來,他們也沒能力往南打。
整個陝北,可以說就是一個很空虛的狀態。
半死不活的,名將全部被調走,本地人要麽沒有補實缺,要麽就是走文官路線的。
周氏青年不鳥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勢力,主要靠近東麵,又是王三不會直接攻打的地盤上,利益不受損,他們也懶得直接摻和。
畢竟王威他們還沒頂不住呢!
王威將目光,落在了一側的張氏三兄弟身上。
張應昌、張德昌、張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