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墉如此說了一番肯定的話,眾人都覺得無虞了,畢竟胡光墉號稱蠶神,衣被天下,在薛蟠之前能夠在鹽運使位置上榨出大筆銀子款項的,也就是這一位了,他說行那就是自然行。
皇帝紅光滿臉,他自己個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隨意一問,原本是想著消遣鬆快一會,讓薛蟠進來說說話,解解悶,沒想到薛蟠還真的能夠把,就讓這個天大的難事給解決了,皇帝站了起來,高興地來迴踱步,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的確是好辦法,若是如此,起碼這西極國之戰,不用擔心銀子的問題了。”
“微臣還有一事兒問薛大人,”胡光墉適才等著皇帝高興了一會,複又悠悠問道,“這萬事都很妥當,薛大人謀事都是滴水不漏的,隻是還有一件事兒,不知道如何才能夠讓老百姓們買這個所謂的債券。”
“自然,咱們這些人都很清楚,這債券不是白紙一張,朝廷是必須,也肯定會撥付的,但是外頭的老百姓不知道這個事兒,說不定漠然視之,這也就罷了,可不見得會買啊,若是再想到了前明寶鈔的舊事,隻怕是這東西,更加是沒有人會買了,薛大人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這銀子借的出去,外頭的人願意購買這個債券的基礎上的,後頭這個‘西征預收諸事引’自然就不必說了,若是這銀子借不出去,這後續自然也沒有商人會購買這個諸事引,所以,你這又是如何叫外頭的人願意買這個債券來賺利息呢?”
“這個是關鍵之中的關鍵,若是這事兒辦不好,後頭的一切都是空,”胡光墉凝視薛蟠,“須知道,如今這市麵上到處都有借銀子賺利息的錢莊,還有各種印子錢等物,就算是不願意投給錢莊,自己做個小本生意也是不錯的,為何要投給朝廷呢?”
胡光墉指出了問題所在,最犀利的地方就被找到了,是的這個時空之中的政府,可不是那麽守信用的,朝令夕改,指鹿為馬,翻臉無情這樣的套路一樣樣的都十分齊全,胡光墉所說前明的這個例子,寶鈔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朱元璋當皇帝之後,開始向元代學習,推行紙幣。洪武八年三月,明朝第一套紙幣正式出籠。明朝的紙幣被稱為“大明寶鈔”,每張大約長三十厘米、寬二十厘米,中間寫著“一貫”“五百文”等麵值,外側是一圈龍紋的花欄,寶鈔背麵印著“大明寶鈔,通行天下”八個篆體大字。
紙幣超發必然帶來貶值,洪武三十年,一兩白銀可以買四石米,如果用寶鈔買,卻要十貫。朱元璋死後,大明寶鈔的貶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時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寶鈔五十貫。正統九年,一石米已經需要一百貫,從此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
發行紙幣是需要準備金的,通俗地說,就是你發行一貫的紙幣,國庫裏就得有一兩銀子存在那兒,這樣,紙幣才不會貶值。朱元璋的經濟學常識等於零,發行紙幣的時候,他腦子裏根本沒有“準備金”這個概念。加上政權初創,用錢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鈔票簡直上了癮。洪武時期發行大明寶鈔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發行515萬錠,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寶鈔更是發行到了1500萬錠。而元代發行的紙幣最初隻有20萬錠,後來雖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製在150萬錠之下。也就是超發了十倍之多。
後來而且朝廷帶頭違規帶頭不收寶鈔,朝廷的賦稅都拒絕用寶釵來進行,如此的話,寶鈔就越發貶值,到了正德時代徹底的就被廢棄了,這樣優秀的前車之鑒,怎麽可能還會有人買這個?若是有買,也必然是一些真的忠心報國的傻子,絕不會有什麽真正的效果。
胡光墉說的大家夥不會買,原因是怕朝廷這裏拿不到銀子,但是薛蟠卻是不如此認為,他認為的關鍵,不是這個原因,他受了胡光墉如此久的刺探追問和折磨,他也要出擊了,“微臣以為,不是朝廷沒有信用,而是這做錢息的人,真的太多了,這些人才是阻攔朝廷發行這個賺錢息最大的因素。”
薛蟠麵向皇帝微微鞠躬,“錢莊的人,隻怕是要會攔著這件事兒,而開錢莊最厲害的人,莫過於晉商和徽商,這兩家才是錢莊最厲害的人物,故此,胡中堂所言之事,還要落實在這兩處的身上,而這兩處,”薛蟠轉過頭看,看著身側的胡光墉,“徽商翹楚,就在這養心殿內。”
“皇上以為,”薛蟠笑盈盈的說道,“這事兒還有什麽難的嗎?”
胡光墉頓時變色,眾人也齊刷刷的看到了胡光墉的身上,話兒這麽一跳明,誰還不清楚薛蟠和胡光墉話裏頭的意思是什麽?胡光墉說朝廷若是發行這種也支付利息的債券,就好像是錢莊一樣把大家夥的銀子給收起來付利息給老百姓,若是利息可觀,再怎麽樣,朝廷的公信力總是比私人人的錢莊要強一些,但為什麽會不可能推行下去?無非就是這些大財團在裏頭作梗罷了,昔日這幣製改革,眾人已經見識過了外頭這些富豪之家的力量了,可以說是牽動天下風雲,叫人聽之色變,是毫不誇張的。
薛蟠直接的就點出了胡光墉的身份,沒錯,胡光墉就是徽商之中的頭腦,這徽商最會賺錢最會做生意的大商人,甚至都做到了紅頂大商人,做到了政事堂宰相,為官最為位高權重的位置上了,這件事兒上來分析,票號和錢莊這個生意做的最厲害的,就是晉商和微商,微商的大首腦都在這裏頭了,你又是當過戶部尚書管理過天下財計的,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又是管著戶部這一塊,這樣的話,是不是該你出頭?“胡相,”薛蟠笑盈盈的說道,“該您出馬了。”
皇帝紅光滿臉,他自己個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隨意一問,原本是想著消遣鬆快一會,讓薛蟠進來說說話,解解悶,沒想到薛蟠還真的能夠把,就讓這個天大的難事給解決了,皇帝站了起來,高興地來迴踱步,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的確是好辦法,若是如此,起碼這西極國之戰,不用擔心銀子的問題了。”
“微臣還有一事兒問薛大人,”胡光墉適才等著皇帝高興了一會,複又悠悠問道,“這萬事都很妥當,薛大人謀事都是滴水不漏的,隻是還有一件事兒,不知道如何才能夠讓老百姓們買這個所謂的債券。”
“自然,咱們這些人都很清楚,這債券不是白紙一張,朝廷是必須,也肯定會撥付的,但是外頭的老百姓不知道這個事兒,說不定漠然視之,這也就罷了,可不見得會買啊,若是再想到了前明寶鈔的舊事,隻怕是這東西,更加是沒有人會買了,薛大人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這銀子借的出去,外頭的人願意購買這個債券的基礎上的,後頭這個‘西征預收諸事引’自然就不必說了,若是這銀子借不出去,這後續自然也沒有商人會購買這個諸事引,所以,你這又是如何叫外頭的人願意買這個債券來賺利息呢?”
“這個是關鍵之中的關鍵,若是這事兒辦不好,後頭的一切都是空,”胡光墉凝視薛蟠,“須知道,如今這市麵上到處都有借銀子賺利息的錢莊,還有各種印子錢等物,就算是不願意投給錢莊,自己做個小本生意也是不錯的,為何要投給朝廷呢?”
胡光墉指出了問題所在,最犀利的地方就被找到了,是的這個時空之中的政府,可不是那麽守信用的,朝令夕改,指鹿為馬,翻臉無情這樣的套路一樣樣的都十分齊全,胡光墉所說前明的這個例子,寶鈔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朱元璋當皇帝之後,開始向元代學習,推行紙幣。洪武八年三月,明朝第一套紙幣正式出籠。明朝的紙幣被稱為“大明寶鈔”,每張大約長三十厘米、寬二十厘米,中間寫著“一貫”“五百文”等麵值,外側是一圈龍紋的花欄,寶鈔背麵印著“大明寶鈔,通行天下”八個篆體大字。
紙幣超發必然帶來貶值,洪武三十年,一兩白銀可以買四石米,如果用寶鈔買,卻要十貫。朱元璋死後,大明寶鈔的貶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時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寶鈔五十貫。正統九年,一石米已經需要一百貫,從此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
發行紙幣是需要準備金的,通俗地說,就是你發行一貫的紙幣,國庫裏就得有一兩銀子存在那兒,這樣,紙幣才不會貶值。朱元璋的經濟學常識等於零,發行紙幣的時候,他腦子裏根本沒有“準備金”這個概念。加上政權初創,用錢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鈔票簡直上了癮。洪武時期發行大明寶鈔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發行515萬錠,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寶鈔更是發行到了1500萬錠。而元代發行的紙幣最初隻有20萬錠,後來雖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製在150萬錠之下。也就是超發了十倍之多。
後來而且朝廷帶頭違規帶頭不收寶鈔,朝廷的賦稅都拒絕用寶釵來進行,如此的話,寶鈔就越發貶值,到了正德時代徹底的就被廢棄了,這樣優秀的前車之鑒,怎麽可能還會有人買這個?若是有買,也必然是一些真的忠心報國的傻子,絕不會有什麽真正的效果。
胡光墉說的大家夥不會買,原因是怕朝廷這裏拿不到銀子,但是薛蟠卻是不如此認為,他認為的關鍵,不是這個原因,他受了胡光墉如此久的刺探追問和折磨,他也要出擊了,“微臣以為,不是朝廷沒有信用,而是這做錢息的人,真的太多了,這些人才是阻攔朝廷發行這個賺錢息最大的因素。”
薛蟠麵向皇帝微微鞠躬,“錢莊的人,隻怕是要會攔著這件事兒,而開錢莊最厲害的人,莫過於晉商和徽商,這兩家才是錢莊最厲害的人物,故此,胡中堂所言之事,還要落實在這兩處的身上,而這兩處,”薛蟠轉過頭看,看著身側的胡光墉,“徽商翹楚,就在這養心殿內。”
“皇上以為,”薛蟠笑盈盈的說道,“這事兒還有什麽難的嗎?”
胡光墉頓時變色,眾人也齊刷刷的看到了胡光墉的身上,話兒這麽一跳明,誰還不清楚薛蟠和胡光墉話裏頭的意思是什麽?胡光墉說朝廷若是發行這種也支付利息的債券,就好像是錢莊一樣把大家夥的銀子給收起來付利息給老百姓,若是利息可觀,再怎麽樣,朝廷的公信力總是比私人人的錢莊要強一些,但為什麽會不可能推行下去?無非就是這些大財團在裏頭作梗罷了,昔日這幣製改革,眾人已經見識過了外頭這些富豪之家的力量了,可以說是牽動天下風雲,叫人聽之色變,是毫不誇張的。
薛蟠直接的就點出了胡光墉的身份,沒錯,胡光墉就是徽商之中的頭腦,這徽商最會賺錢最會做生意的大商人,甚至都做到了紅頂大商人,做到了政事堂宰相,為官最為位高權重的位置上了,這件事兒上來分析,票號和錢莊這個生意做的最厲害的,就是晉商和微商,微商的大首腦都在這裏頭了,你又是當過戶部尚書管理過天下財計的,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又是管著戶部這一塊,這樣的話,是不是該你出頭?“胡相,”薛蟠笑盈盈的說道,“該您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