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大夫人眉頭微蹙,“姻親們的禮單比之前厚了三分。”
這個能理解,就當是為之前的事情賠禮道歉,寧家接受,事情就這麽過去了。
避禍趨福才是人生常態。
她指著最上麵的一張禮單,“但,文茵夫家反而薄了三分。”
送禮是一門學問, 不能輕不能重,什麽能送什麽不能送,不能跟別家重疊了。
還有,什麽時候添減,也有講究。
錯一點點就得罪人了。
各家都有一本冊子,記錄著禮尚往來的情況。
所以,當家主母一看這禮單就能查覺到很多信息。
寧文茵是寧廣智和寧大夫人所生的嫡長女,未出閣前千嬌萬寵,嫁的是鎮西侯世子,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是一時佳話。
兩家是世交,知根知底,一直來往密切,成了姻親後關係更加親密,逢年過節送禮都是頭一份。
這禮單稍微一減,寧大夫人就看出來了,莫名的擔心起女兒。
寧老夫人雖然不是寧文茵的親祖母,但也頗為疼愛這個孝順懂事的孫女。
“拿來我瞧瞧。”
自從寧家出事後,姻親們紛紛撇清關係,出嫁的姑奶奶身不由己,不能露麵救援,這也能理解。
寧家一平反,出嫁的姑奶奶雖然不能親至,但都送了書信和禮物。
“是薄了,把她家的管事嬤嬤叫進來問問。”
管事嬤嬤是個精幹利落的婦人,衣著樸素,很是規矩。“給老夫人請安,給各位夫人請安,給各位姑娘小爺請安。”
寧老夫人打量了她幾眼,“親家還好嗎?”
管事嬤嬤笑容滿麵,“都好,謝老夫人關心。”
“我家文茵可好?”
管事嬤嬤遲疑了一下,寧家的人心提了起來,寧四更是忍不住了,“快說啊。”
寧文茵有長姐之風,性情溫柔端莊,對弟弟妹妹疼愛有加,感情極為深厚。
管事嬤嬤小心翼翼的行了一禮,畢恭畢敬的迴道,“迴大夫人的話,大少奶奶身體不適,不能起身,特讓奴婢告罪……”
寧六急的直跳腳,這人怎麽一點都不幹脆?“什麽病?嚴重嗎?”
管家嬤嬤賠著笑臉,“大少奶奶為了娘家的事傷神,不小心感染風寒,已經請大夫看過了,並不嚴重。”
寧家人如釋重負,沒事就好。
寧大夫人是親娘,最是關心寧文茵。“那就好,迴去告訴她,家裏一切都好,好好養病,什麽都比不上自個兒的身體健康。”
“是。”
寧家隻有兩個沒出閣的閨女,行四的寧佩蘭,行六的寧蕪華。
啊,差點忘了,排行第五的寧知微。
寧大夫人是當家主母,將兩個未出閣的姑娘帶在身邊迎來送往,耐心的教導。
“這些多看看,多學學,對你們將來有好處。”
將來總要嫁人的,以寧家的家世,寧家的姑娘隻會當正室,這些都要學。
寧蕪華學的很認真,忽然驚咦一聲,不對呀,少了一個人。
“咦,五姐人呢?怎麽一早就沒見到她?”
五姐也需要學這些的呀。
寧老夫人歪在軟榻上含飴弄孫,抬頭看了過來,“她出城了。”
寧蕪華有些奇怪,“去幹嘛呀?”
寧老夫人神色黯然,“寧家男丁棺槨迴京安葬,她去迎接。”
現場歡樂的氣氛蕩然無存,所有人都沉默了,麵露哀色。
寧佩蘭眼眶泛濕,心口一揪一揪的疼,“他們真的迴來了?之前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
寧知微出門前隻跟寧老夫人交待了,寧老夫人心情沉甸甸的,“他們的屍身是小五親手收殮的,之前寄放在法門寺,如今平反昭雪,他們也該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安葬進寧家祖墳。”
寧蕪華掐著手指算路程,法門寺?那離京城不遠,來迴三天左右吧。
“五姐怎麽不跟我說一聲?我也想去迎一迎。”
寧老夫人放心寧知微出門,那是能在朝堂上懟死親爹,還能全身而退的狠角色,手段心智都不缺。
家裏的幾個都是溫室長大的花朵,缺少曆練,哪及得上寧知微?不拖後腿就不錯了。
“你們也有事要做,給各家報喪帖,三日後,為戰死沙場的寧家人舉辦葬禮。”
眾人不禁急了,慌裏慌張的站起來,“三天?來不及啊。”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得設靈堂,得通知親朋好友,得準備喪事所需的各種物品。
寧老夫人擺了擺手,有氣無力的,“已經在法門寺停靈兩個月,法門寺和尚為亡靈念經超度,隻待出殯了。”
不得不說,寧知微心細如塵,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
“我們寧家正處在風口浪尖,備受眾方矚目,一切從簡吧。”
眾人低低的應了,氣氛說不出的沉重壓抑。
三日後,天氣陰沉沉的,寧府掛起白幡,大門口掛上白色燈籠。
城外,寧家在路邊設祭棚,上下下下都穿著白色喪服,下人撒著紙錢,到處彌漫著悲傷的氣氛。
寧家孩子們披麻戴孝,眼巴巴的盯著路的盡頭,神色凝重的翹首以待,等著歸葬的家人們。
等了好久好久,依舊不見一點蹤影。
日頭漸漸升高,寧老夫人的身體晃了晃,嚇的四周的人趕緊扶住她。
寧大夫人眼睛紅腫,麵容憔悴不堪,好幾晚沒睡好了,“老夫人,您先去祭棚坐坐吧。”
寧老夫人靠在孫女身上閉目養神,聞言擺了擺手,“我們一家子一直聚少離多,活著的時候沒見幾次,如今……我要站著迎接他們迴家。”
“可惜,不能給他們風光大葬,讓他們體體麵麵的走完最後一程,希望他們在九泉下不會怪我。”
“不會的……”寧四轉過頭,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哀痛不已。
一陣喧嘩聲響起,隻見一群身著素服的人從城門出來,神色肅穆的向他們走來。
走到近前,齊齊躬身行禮。
“東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西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南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北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這個能理解,就當是為之前的事情賠禮道歉,寧家接受,事情就這麽過去了。
避禍趨福才是人生常態。
她指著最上麵的一張禮單,“但,文茵夫家反而薄了三分。”
送禮是一門學問, 不能輕不能重,什麽能送什麽不能送,不能跟別家重疊了。
還有,什麽時候添減,也有講究。
錯一點點就得罪人了。
各家都有一本冊子,記錄著禮尚往來的情況。
所以,當家主母一看這禮單就能查覺到很多信息。
寧文茵是寧廣智和寧大夫人所生的嫡長女,未出閣前千嬌萬寵,嫁的是鎮西侯世子,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是一時佳話。
兩家是世交,知根知底,一直來往密切,成了姻親後關係更加親密,逢年過節送禮都是頭一份。
這禮單稍微一減,寧大夫人就看出來了,莫名的擔心起女兒。
寧老夫人雖然不是寧文茵的親祖母,但也頗為疼愛這個孝順懂事的孫女。
“拿來我瞧瞧。”
自從寧家出事後,姻親們紛紛撇清關係,出嫁的姑奶奶身不由己,不能露麵救援,這也能理解。
寧家一平反,出嫁的姑奶奶雖然不能親至,但都送了書信和禮物。
“是薄了,把她家的管事嬤嬤叫進來問問。”
管事嬤嬤是個精幹利落的婦人,衣著樸素,很是規矩。“給老夫人請安,給各位夫人請安,給各位姑娘小爺請安。”
寧老夫人打量了她幾眼,“親家還好嗎?”
管事嬤嬤笑容滿麵,“都好,謝老夫人關心。”
“我家文茵可好?”
管事嬤嬤遲疑了一下,寧家的人心提了起來,寧四更是忍不住了,“快說啊。”
寧文茵有長姐之風,性情溫柔端莊,對弟弟妹妹疼愛有加,感情極為深厚。
管事嬤嬤小心翼翼的行了一禮,畢恭畢敬的迴道,“迴大夫人的話,大少奶奶身體不適,不能起身,特讓奴婢告罪……”
寧六急的直跳腳,這人怎麽一點都不幹脆?“什麽病?嚴重嗎?”
管家嬤嬤賠著笑臉,“大少奶奶為了娘家的事傷神,不小心感染風寒,已經請大夫看過了,並不嚴重。”
寧家人如釋重負,沒事就好。
寧大夫人是親娘,最是關心寧文茵。“那就好,迴去告訴她,家裏一切都好,好好養病,什麽都比不上自個兒的身體健康。”
“是。”
寧家隻有兩個沒出閣的閨女,行四的寧佩蘭,行六的寧蕪華。
啊,差點忘了,排行第五的寧知微。
寧大夫人是當家主母,將兩個未出閣的姑娘帶在身邊迎來送往,耐心的教導。
“這些多看看,多學學,對你們將來有好處。”
將來總要嫁人的,以寧家的家世,寧家的姑娘隻會當正室,這些都要學。
寧蕪華學的很認真,忽然驚咦一聲,不對呀,少了一個人。
“咦,五姐人呢?怎麽一早就沒見到她?”
五姐也需要學這些的呀。
寧老夫人歪在軟榻上含飴弄孫,抬頭看了過來,“她出城了。”
寧蕪華有些奇怪,“去幹嘛呀?”
寧老夫人神色黯然,“寧家男丁棺槨迴京安葬,她去迎接。”
現場歡樂的氣氛蕩然無存,所有人都沉默了,麵露哀色。
寧佩蘭眼眶泛濕,心口一揪一揪的疼,“他們真的迴來了?之前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
寧知微出門前隻跟寧老夫人交待了,寧老夫人心情沉甸甸的,“他們的屍身是小五親手收殮的,之前寄放在法門寺,如今平反昭雪,他們也該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安葬進寧家祖墳。”
寧蕪華掐著手指算路程,法門寺?那離京城不遠,來迴三天左右吧。
“五姐怎麽不跟我說一聲?我也想去迎一迎。”
寧老夫人放心寧知微出門,那是能在朝堂上懟死親爹,還能全身而退的狠角色,手段心智都不缺。
家裏的幾個都是溫室長大的花朵,缺少曆練,哪及得上寧知微?不拖後腿就不錯了。
“你們也有事要做,給各家報喪帖,三日後,為戰死沙場的寧家人舉辦葬禮。”
眾人不禁急了,慌裏慌張的站起來,“三天?來不及啊。”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得設靈堂,得通知親朋好友,得準備喪事所需的各種物品。
寧老夫人擺了擺手,有氣無力的,“已經在法門寺停靈兩個月,法門寺和尚為亡靈念經超度,隻待出殯了。”
不得不說,寧知微心細如塵,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
“我們寧家正處在風口浪尖,備受眾方矚目,一切從簡吧。”
眾人低低的應了,氣氛說不出的沉重壓抑。
三日後,天氣陰沉沉的,寧府掛起白幡,大門口掛上白色燈籠。
城外,寧家在路邊設祭棚,上下下下都穿著白色喪服,下人撒著紙錢,到處彌漫著悲傷的氣氛。
寧家孩子們披麻戴孝,眼巴巴的盯著路的盡頭,神色凝重的翹首以待,等著歸葬的家人們。
等了好久好久,依舊不見一點蹤影。
日頭漸漸升高,寧老夫人的身體晃了晃,嚇的四周的人趕緊扶住她。
寧大夫人眼睛紅腫,麵容憔悴不堪,好幾晚沒睡好了,“老夫人,您先去祭棚坐坐吧。”
寧老夫人靠在孫女身上閉目養神,聞言擺了擺手,“我們一家子一直聚少離多,活著的時候沒見幾次,如今……我要站著迎接他們迴家。”
“可惜,不能給他們風光大葬,讓他們體體麵麵的走完最後一程,希望他們在九泉下不會怪我。”
“不會的……”寧四轉過頭,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哀痛不已。
一陣喧嘩聲響起,隻見一群身著素服的人從城門出來,神色肅穆的向他們走來。
走到近前,齊齊躬身行禮。
“東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西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南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
“北城百姓們特來迎接寧家眾將軍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