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仲得了袁福通戰書,定了大戰之期。
至日,兩邊軍馬一起出動,來至戰場,相隔一箭之地,兩邊軍士用箭射住對方陣腳。
當下雙方排開陣勢,旌旗曆曆,明晃晃的刀槍映著日光,發出森冷的寒氣,戰意凜然。
聞仲催動墨麒麟上前對著袁福通說道:“叛國逆賊!當今大王英明神武,天下莫不臣服。殷商仁義待人,未嚐有虧過北海子民。你為何舉旗反叛,徒讓北海陷入戰火,使生民受刀兵之禍!快快下馬受降,免遭屠戮!”
袁福通大怒道:“聞仲老兒,北海乃化外之地,本不屬商。是你等恃兇強壓,故而不得不順從。今我首倡義兵,解救北海之民,乃是順應民心之舉。你恃兇前來,正是自取死路。須怪不得我!”
聞仲聞言大怒,催動墨麒麟直取袁福通。
袁福通揮刀來迎。
那袁福通雖然兇頑,然而聞仲乃是截教高徒,一身武藝出神入化。就連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黃飛虎和紂王的一身武藝都是聞仲所授,那袁福通豈是對手?
戰不數合,被聞仲一鞭打在肩頭。
隻見袁福通身上閃起一陣金光,聞仲一鞭雖然結結實實打在袁福通身上,卻沒有對他造成什麽影響。
那袁福通本來看著聞仲鞭來,自己抵敵不住,勒馬便逃,及至跑了幾步,身上卻沒有絲毫疼痛。
轉頭一看,肩上完好無損,項上金佛散發出陣陣祥光,護住全身。
袁福通見狀大喜,複勒迴馬來與聞仲交戰,更不顧及自身,隻是全力搶攻。
北海兵將見主將如此英勇,仿佛神仙降世,士氣大振,當即擂鼓呐喊助威,喊殺聲不絕於耳。
聞仲卻是越打越鬱悶,你一鞭結結實實落下,人家不躲不避,任憑你打,偏生還傷不了他。
數合過後,聞仲氣得跳腳,將額上第三眼睜開,霎時紅光漫天,吞吐不定。
袁福通大駭,轉頭便走。
聞仲大叫道:“賊子,哪裏走!”
話音一落,運起全身法力祭雌雄金鞭往袁福通腦後打去。
卻見那金鞭在半空中“嗡嗡”地打了個旋兒,竟掉下地去。
聞仲大驚,舉目四望,心中驚懼不定,不知何人破了自己法術,當下見袁福通敗逃迴本陣,聞仲身邊親兵搶出,撿了雌雄金鞭交還太師。
聞仲心中躊躇,不知北海軍中隱有何方高人相助,一時不敢下令攻擊。
袁福通迴了本陣,將項上金佛高高舉起,一時梵音大作。
那金佛散發出陣陣金光,將商朝大軍個個刺得睜不開眼,而北海大軍卻個個周身暖洋洋的,戰意高昂。
袁福通趁機揮軍猛攻,聞仲連忙高唿商軍結陣,兵器向外緩緩退卻。
幸好聞太師統兵之能天下無雙,桃精柳鬼法力一時被限,戰力卻依然強悍。
聞仲將額上三眼打開,勉強擋住佛光,掩護眾軍退入營寨之中,堅守不出,一麵差人打探北海軍中有何奇人異事。
袁福通帶人天天在轅門叫陣,聞太師幾次出陣,雖然殺敗袁福通,然而那金佛實在強悍,每次袁福通都是交戰一陣,即祭起金佛,揚長而去。
聞仲氣得三屍神暴躁,七竅內生煙,偏生又奈何他不得,心下著實鬱悶。
索性高掛免戰牌,來個眼不見為靜。
這日,聞太師正在帳內思量破敵之法,餘慶運糧到來,見軍中人人麵帶愁容,不覺心中奇怪,遂進帳來見太師,詢問軍情。
聞仲將袁福通依仗金佛取勝之事說了,長歎道:“方今軍中無人能製此賊!我想三山五嶽之中,道友甚多,須去請來幾位,方才能敵袁福通身後的高人。”
餘慶道:“太師可還記得那日我等出兵之時,來了一個道人,言他日若有阻礙,自會下山相助。今何不去請他出山!”
正說間,傳令兵來報:“轅門外有一道者求見!”
聞仲正為戰事煩惱,盼望有能者相助。聽有道者前來,連忙出帳相迎。
卻見來者正是蓬萊島一氣仙餘元。
這餘元法力高強,乃是聞仲師兄,亦是金靈聖母門下,早已成仙得道,單論道法比之十二金仙也不差多少。
隻是,生性愚鈍,偏生脾氣大的驚人,道法雖高,卻不善與人爭鬥。乃是慕白元神之軀故意將之請出山來相助聞仲的。
師兄弟見麵,自然分外驚喜。
聞仲將餘元請進中軍大帳,將敵將袁福通依仗金佛,致使商軍屢次無功而返的事說了一遍。
餘元聽罷說道:“師弟無須憂慮!貧道既然來此,明日自當會會那個袁福通,看看他到底有哪般神通。”
聞仲聞言大喜,師兄弟多年,他自然餘元法力高強。當下放下心中大石,開懷暢飲,卻不時提點餘元:戰場之上須得先下手為強,免生不測。餘元一一應下。
第二日,袁福通領兵耀武揚威而來。
餘元出列,稽首對袁福通說道:“成湯傳國六百年,並未有失德之政。你為何聚眾反叛,自取滅亡。早早下馬投降,否則莫怪貧道為除禍患,開了殺戒。”
袁福通見一個幹瘦老頭在前呱噪,哪裏耐煩。縱馬直取餘元,餘元騎五雲駝,仗劍來迎。
不數合,袁福通戰不過,取金佛來照餘元。
餘元駐足笑道:“料此小術,安能製我!”
隻見餘元頂上顯出慶雲,胸中五氣升騰,將金佛的佛光擋在外麵,分毫未受其傷。
袁福通見狀大驚,連忙撥馬迴逃,口中叫道:“上仙救命!”
餘元笑道:“誰來也救不得你了。逆賊,看我法寶!”
抬手祭出一物,乃是一尺三寸金光挫,祭在空中,金光閃閃,急向袁福通打去。
卻見半空中一道七彩流光落下,將金光挫打落地上。
餘元看得目瞪口呆,驚得亡魂大冒。
仰天四處觀望一陣,默然良久,最終開口叫道:“何方高人破我法術,還請現身一見!”
但見晴空萬裏,白雲悠悠,並無人應答。
餘元隻得收了金光挫,迴營來見聞仲。
聞仲問道:“師兄今日出戰,可破了袁福通法術?”
餘元沉默不語。聞仲追問。
餘元這才說道:“袁福通一介凡人,本不足論。隻是對方陣營有高人相助,愚兄並無辦法。”
聞仲言道:“師弟也知對方有奇人異士相助,卻不知究係何人。我遣人屢次打聽,帳下桃精柳鬼二人練成耳目聰敏的異術,亦不能查到對方底細。如此怎生是好?”
餘元悶著腦袋想了一想,道:“那出手阻我之人法力甚是高強,卻隻不現身。我觀其蹤跡,實在難以推斷其人是誰。”
聞仲點頭歎息道:“如此,不知何日才能平定北海之亂。莫非真要如慕白師叔所言,蹉跎個十數年嗎?”
餘元聽了聞仲之言,心中卻在驚疑不定地思量道:“按說除了幾位掌教聖人,沒有人能如此輕易破我法術,我卻懵然不知。然而聖人身份尊貴,當不會來此消遣我吧!嗯,斷然不會的了。想是我太過謹慎了,不過那人究竟是誰呢?是敵非友,卻要想個辦法將之逼出來才好。”
卻說聞仲領兵與袁福通大戰,對方陣營突有異人相助,兼且神龍見首不見尾。
聞仲多方打探,竟不能知道暗助對方者何人,隻得安營紮寨,與袁福通大軍對峙起來。
所幸對方隱於暗中那人雖然法力高強,卻似乎並沒有多大敵意,每次出手都隻是保住袁福通性命,使商軍不能一舉得成全功。
不提聞仲在北海與袁福通對峙,自秋至二年開春,一愁莫展,隻說朝歌城中.
這日君臣上朝議事,首相商容出班奏道:“今年三月十五乃是女媧娘娘千年壽誕,大王宜駕臨女媧宮降香。”
紂王疑惑地看著商容,半晌說出一句震撼人心的話來:“寡人乃萬乘之尊。女媧有何功德?要寡人紆尊前往降香!”
群臣聞言麵麵相覷,都拿眼使勁瞅著紂王,將紂王看得不耐,正要發火。
階下商容連忙斂容答道:“女媧乃人族聖母。捏土造人,哺育萬民;煉石補天,功德無量。此福國庇民之正神,大王當往行香!”
紂王聞言,思索片刻,依稀中記得似乎的確有這麽迴事。
於是說道:“準奏!就著首相商容安排此事。”
流波山中,慕白元神之軀聽著六耳獼猴迴報,歎口氣道:“終於開始了!”
當下取出一物交給六耳獼猴,吩咐其往北海聞仲軍中一行,助其破袁福通大軍,務必讓聞仲將袁福通斬殺,不留後患。六耳獼猴領命而去,自起身往朝歌而去。
慕白元神之軀來到朝歌,心知自己不可能鬥得過那暗中做手腳之人,遂隱於城南外女媧娘娘廟中,施法擒了一個廟祝,自化作那人模樣,靜等紂王君臣前來上香。
三月十五之日,紂王禦駕出宮,三千鐵騎、八百禦林兩旁護衛,滿朝文武隨行。
前至女媧廟,說是廟,實際卻修的如同宮殿一樣。
紂王離攆上殿,拈香祝告畢,文武官員隨班拜賀,一應繁瑣禮儀做完,紂王便領著文武觀賞女媧宮景致。
至日,兩邊軍馬一起出動,來至戰場,相隔一箭之地,兩邊軍士用箭射住對方陣腳。
當下雙方排開陣勢,旌旗曆曆,明晃晃的刀槍映著日光,發出森冷的寒氣,戰意凜然。
聞仲催動墨麒麟上前對著袁福通說道:“叛國逆賊!當今大王英明神武,天下莫不臣服。殷商仁義待人,未嚐有虧過北海子民。你為何舉旗反叛,徒讓北海陷入戰火,使生民受刀兵之禍!快快下馬受降,免遭屠戮!”
袁福通大怒道:“聞仲老兒,北海乃化外之地,本不屬商。是你等恃兇強壓,故而不得不順從。今我首倡義兵,解救北海之民,乃是順應民心之舉。你恃兇前來,正是自取死路。須怪不得我!”
聞仲聞言大怒,催動墨麒麟直取袁福通。
袁福通揮刀來迎。
那袁福通雖然兇頑,然而聞仲乃是截教高徒,一身武藝出神入化。就連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黃飛虎和紂王的一身武藝都是聞仲所授,那袁福通豈是對手?
戰不數合,被聞仲一鞭打在肩頭。
隻見袁福通身上閃起一陣金光,聞仲一鞭雖然結結實實打在袁福通身上,卻沒有對他造成什麽影響。
那袁福通本來看著聞仲鞭來,自己抵敵不住,勒馬便逃,及至跑了幾步,身上卻沒有絲毫疼痛。
轉頭一看,肩上完好無損,項上金佛散發出陣陣祥光,護住全身。
袁福通見狀大喜,複勒迴馬來與聞仲交戰,更不顧及自身,隻是全力搶攻。
北海兵將見主將如此英勇,仿佛神仙降世,士氣大振,當即擂鼓呐喊助威,喊殺聲不絕於耳。
聞仲卻是越打越鬱悶,你一鞭結結實實落下,人家不躲不避,任憑你打,偏生還傷不了他。
數合過後,聞仲氣得跳腳,將額上第三眼睜開,霎時紅光漫天,吞吐不定。
袁福通大駭,轉頭便走。
聞仲大叫道:“賊子,哪裏走!”
話音一落,運起全身法力祭雌雄金鞭往袁福通腦後打去。
卻見那金鞭在半空中“嗡嗡”地打了個旋兒,竟掉下地去。
聞仲大驚,舉目四望,心中驚懼不定,不知何人破了自己法術,當下見袁福通敗逃迴本陣,聞仲身邊親兵搶出,撿了雌雄金鞭交還太師。
聞仲心中躊躇,不知北海軍中隱有何方高人相助,一時不敢下令攻擊。
袁福通迴了本陣,將項上金佛高高舉起,一時梵音大作。
那金佛散發出陣陣金光,將商朝大軍個個刺得睜不開眼,而北海大軍卻個個周身暖洋洋的,戰意高昂。
袁福通趁機揮軍猛攻,聞仲連忙高唿商軍結陣,兵器向外緩緩退卻。
幸好聞太師統兵之能天下無雙,桃精柳鬼法力一時被限,戰力卻依然強悍。
聞仲將額上三眼打開,勉強擋住佛光,掩護眾軍退入營寨之中,堅守不出,一麵差人打探北海軍中有何奇人異事。
袁福通帶人天天在轅門叫陣,聞太師幾次出陣,雖然殺敗袁福通,然而那金佛實在強悍,每次袁福通都是交戰一陣,即祭起金佛,揚長而去。
聞仲氣得三屍神暴躁,七竅內生煙,偏生又奈何他不得,心下著實鬱悶。
索性高掛免戰牌,來個眼不見為靜。
這日,聞太師正在帳內思量破敵之法,餘慶運糧到來,見軍中人人麵帶愁容,不覺心中奇怪,遂進帳來見太師,詢問軍情。
聞仲將袁福通依仗金佛取勝之事說了,長歎道:“方今軍中無人能製此賊!我想三山五嶽之中,道友甚多,須去請來幾位,方才能敵袁福通身後的高人。”
餘慶道:“太師可還記得那日我等出兵之時,來了一個道人,言他日若有阻礙,自會下山相助。今何不去請他出山!”
正說間,傳令兵來報:“轅門外有一道者求見!”
聞仲正為戰事煩惱,盼望有能者相助。聽有道者前來,連忙出帳相迎。
卻見來者正是蓬萊島一氣仙餘元。
這餘元法力高強,乃是聞仲師兄,亦是金靈聖母門下,早已成仙得道,單論道法比之十二金仙也不差多少。
隻是,生性愚鈍,偏生脾氣大的驚人,道法雖高,卻不善與人爭鬥。乃是慕白元神之軀故意將之請出山來相助聞仲的。
師兄弟見麵,自然分外驚喜。
聞仲將餘元請進中軍大帳,將敵將袁福通依仗金佛,致使商軍屢次無功而返的事說了一遍。
餘元聽罷說道:“師弟無須憂慮!貧道既然來此,明日自當會會那個袁福通,看看他到底有哪般神通。”
聞仲聞言大喜,師兄弟多年,他自然餘元法力高強。當下放下心中大石,開懷暢飲,卻不時提點餘元:戰場之上須得先下手為強,免生不測。餘元一一應下。
第二日,袁福通領兵耀武揚威而來。
餘元出列,稽首對袁福通說道:“成湯傳國六百年,並未有失德之政。你為何聚眾反叛,自取滅亡。早早下馬投降,否則莫怪貧道為除禍患,開了殺戒。”
袁福通見一個幹瘦老頭在前呱噪,哪裏耐煩。縱馬直取餘元,餘元騎五雲駝,仗劍來迎。
不數合,袁福通戰不過,取金佛來照餘元。
餘元駐足笑道:“料此小術,安能製我!”
隻見餘元頂上顯出慶雲,胸中五氣升騰,將金佛的佛光擋在外麵,分毫未受其傷。
袁福通見狀大驚,連忙撥馬迴逃,口中叫道:“上仙救命!”
餘元笑道:“誰來也救不得你了。逆賊,看我法寶!”
抬手祭出一物,乃是一尺三寸金光挫,祭在空中,金光閃閃,急向袁福通打去。
卻見半空中一道七彩流光落下,將金光挫打落地上。
餘元看得目瞪口呆,驚得亡魂大冒。
仰天四處觀望一陣,默然良久,最終開口叫道:“何方高人破我法術,還請現身一見!”
但見晴空萬裏,白雲悠悠,並無人應答。
餘元隻得收了金光挫,迴營來見聞仲。
聞仲問道:“師兄今日出戰,可破了袁福通法術?”
餘元沉默不語。聞仲追問。
餘元這才說道:“袁福通一介凡人,本不足論。隻是對方陣營有高人相助,愚兄並無辦法。”
聞仲言道:“師弟也知對方有奇人異士相助,卻不知究係何人。我遣人屢次打聽,帳下桃精柳鬼二人練成耳目聰敏的異術,亦不能查到對方底細。如此怎生是好?”
餘元悶著腦袋想了一想,道:“那出手阻我之人法力甚是高強,卻隻不現身。我觀其蹤跡,實在難以推斷其人是誰。”
聞仲點頭歎息道:“如此,不知何日才能平定北海之亂。莫非真要如慕白師叔所言,蹉跎個十數年嗎?”
餘元聽了聞仲之言,心中卻在驚疑不定地思量道:“按說除了幾位掌教聖人,沒有人能如此輕易破我法術,我卻懵然不知。然而聖人身份尊貴,當不會來此消遣我吧!嗯,斷然不會的了。想是我太過謹慎了,不過那人究竟是誰呢?是敵非友,卻要想個辦法將之逼出來才好。”
卻說聞仲領兵與袁福通大戰,對方陣營突有異人相助,兼且神龍見首不見尾。
聞仲多方打探,竟不能知道暗助對方者何人,隻得安營紮寨,與袁福通大軍對峙起來。
所幸對方隱於暗中那人雖然法力高強,卻似乎並沒有多大敵意,每次出手都隻是保住袁福通性命,使商軍不能一舉得成全功。
不提聞仲在北海與袁福通對峙,自秋至二年開春,一愁莫展,隻說朝歌城中.
這日君臣上朝議事,首相商容出班奏道:“今年三月十五乃是女媧娘娘千年壽誕,大王宜駕臨女媧宮降香。”
紂王疑惑地看著商容,半晌說出一句震撼人心的話來:“寡人乃萬乘之尊。女媧有何功德?要寡人紆尊前往降香!”
群臣聞言麵麵相覷,都拿眼使勁瞅著紂王,將紂王看得不耐,正要發火。
階下商容連忙斂容答道:“女媧乃人族聖母。捏土造人,哺育萬民;煉石補天,功德無量。此福國庇民之正神,大王當往行香!”
紂王聞言,思索片刻,依稀中記得似乎的確有這麽迴事。
於是說道:“準奏!就著首相商容安排此事。”
流波山中,慕白元神之軀聽著六耳獼猴迴報,歎口氣道:“終於開始了!”
當下取出一物交給六耳獼猴,吩咐其往北海聞仲軍中一行,助其破袁福通大軍,務必讓聞仲將袁福通斬殺,不留後患。六耳獼猴領命而去,自起身往朝歌而去。
慕白元神之軀來到朝歌,心知自己不可能鬥得過那暗中做手腳之人,遂隱於城南外女媧娘娘廟中,施法擒了一個廟祝,自化作那人模樣,靜等紂王君臣前來上香。
三月十五之日,紂王禦駕出宮,三千鐵騎、八百禦林兩旁護衛,滿朝文武隨行。
前至女媧廟,說是廟,實際卻修的如同宮殿一樣。
紂王離攆上殿,拈香祝告畢,文武官員隨班拜賀,一應繁瑣禮儀做完,紂王便領著文武觀賞女媧宮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