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辯論的勝率已提升至70%,請繼續努力……”
當係統的提示音再次響起的時候,徐晨風的心中一陣狂喜:穩了。
如果能贏下這場比賽,或許曆史將會改變。
自由辯論環節,正方雙方交替發言。
說白了,就是互懟。
由於勝率已經大副提升,徐晨風心情放鬆,接連站起來三四次,把對方整得方寸大亂。
這番操作下來,徐晨風所在的正方辯論隊,勝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終於到了最後的結辯陳詞環節。
一般來說,這是由雙方四辯完成的。
反方四辯站起來說道:“首先我認為劉備並未給與諸葛亮足夠的信任。《魏略》和《九州春秋》說,當年劉備開座談會,他並不認識諸葛亮,隻當作一般士人來接待。座談會完了,隻有諸葛亮留了下來,劉備也不問他想說什麽,順手就拿起一根犛牛尾巴編起工藝品來。”
“我方不否認劉備三顧茅廬的可信性,但同樣是正史,《魏略》和《九州春秋》卻做了這樣的記載,也許兩者並不矛盾,因為有些事情可以在三顧茅廬之前發生,如果是這樣,劉備對諸葛亮就沒有什麽恩不恩的了,想必與曹操三頒《求賢令》,光著腳就衝出房接待許攸,究竟是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呢?。”
“當時的情形是劉備隻有諸葛亮可以依靠,他對諸葛亮的重用不能說明什麽,加上劉備白帝城托孤時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我認為這都充分表明了劉備對諸葛亮利用多於信任,索取多於付出……”
反方四辯的這段結辯陳詞中規中矩,徐晨風的係統並沒有檢測到有勝率上的變化。
接下來隻要本方四辯可以穩住,那這次辯論賽的勝利就到手了。
但就在這時,四辯楊曉東卻發生了意外——他居然忘記帶自己的備賽筆記。
楊曉東急得滿頭大汗,所有的結辯內容可都是在上麵記著呢,他沒有背過來,本打算照著念的。
大好形勢,因為這件疏忽被毀,那可真是太惡心了。
其他兩名隊友焦躁得不行,雖說他們並不是什麽正式的辯論隊,但也絕對不想因為這種事輸掉比賽啊。
就在這時,徐晨風又站了起來。
“我來結辯。”
徐晨風作為正方二辯,按照規則是不負責結辯陳詞的。
但現在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人們為什麽而感動呢?人們為的是諸葛亮那“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啊!”
“曹操,的確,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但是他們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標是不一樣的。有人會說,曹操的理想也是興複漢室啊,還寫了篇什麽《讓縣自明本誌令》來辯解說,他曹某人是大漢王朝的忠誠衛士,但他曹某人的理想真的是興複漢室麽?怕不見得。”
“《三國誌》引注《魏氏春秋》中說,有人勸曹操稱帝,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他要當周文王,什麽意思?就是說,皇帝麽,我就不當了,至於兒子麽,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觀眾席上、評委,包括反方辯友,發現徐晨風也是脫稿的狀態。
這是當然的,二辯怎麽可能會準備結辯陳詞呢?隻能靠臨場發揮了。
臨場發揮,還發揮得不錯的辯手不是沒有,但那可是頂級的辯手,至少也是正規辯論隊的成員。
而現在這場辯論賽,隻是文學院裏的班級對抗賽,這些辯手們連文學院的辯論隊大門都摸不到,怎麽會出現徐晨風這樣的人物呢?
有的人甚至懷疑,這新聞二班的辯論隊,是不是不懂規則,故意讓二辯去準備結辯陳詞,並且背了下來。
徐晨風卻管不了別人怎麽想,仍然繼續說著。
“包拯以蕩清貪官汙吏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告誡他的後人說:若有人貪汙,逐出家門。倘若他曹操真是大漢朝的忠誠衛士,他就該告誡他的後人,好好兒服侍人家漢獻帝。明顯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又怎麽會去投奔曹操呢?”
“好,如果我們假設曹操真的是兢兢業業地為大漢朝當忠誠衛士,那也不過是丞相而已,諸葛亮去投奔他幹什麽?給他當幕僚麽?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竟然會隻甘心於給人當幕僚麽?開玩笑吧。隻有在當時信義著於四海卻還一窮二白的劉備那裏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抱負。”
當係統的提示音再次響起的時候,徐晨風的心中一陣狂喜:穩了。
如果能贏下這場比賽,或許曆史將會改變。
自由辯論環節,正方雙方交替發言。
說白了,就是互懟。
由於勝率已經大副提升,徐晨風心情放鬆,接連站起來三四次,把對方整得方寸大亂。
這番操作下來,徐晨風所在的正方辯論隊,勝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終於到了最後的結辯陳詞環節。
一般來說,這是由雙方四辯完成的。
反方四辯站起來說道:“首先我認為劉備並未給與諸葛亮足夠的信任。《魏略》和《九州春秋》說,當年劉備開座談會,他並不認識諸葛亮,隻當作一般士人來接待。座談會完了,隻有諸葛亮留了下來,劉備也不問他想說什麽,順手就拿起一根犛牛尾巴編起工藝品來。”
“我方不否認劉備三顧茅廬的可信性,但同樣是正史,《魏略》和《九州春秋》卻做了這樣的記載,也許兩者並不矛盾,因為有些事情可以在三顧茅廬之前發生,如果是這樣,劉備對諸葛亮就沒有什麽恩不恩的了,想必與曹操三頒《求賢令》,光著腳就衝出房接待許攸,究竟是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呢?。”
“當時的情形是劉備隻有諸葛亮可以依靠,他對諸葛亮的重用不能說明什麽,加上劉備白帝城托孤時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我認為這都充分表明了劉備對諸葛亮利用多於信任,索取多於付出……”
反方四辯的這段結辯陳詞中規中矩,徐晨風的係統並沒有檢測到有勝率上的變化。
接下來隻要本方四辯可以穩住,那這次辯論賽的勝利就到手了。
但就在這時,四辯楊曉東卻發生了意外——他居然忘記帶自己的備賽筆記。
楊曉東急得滿頭大汗,所有的結辯內容可都是在上麵記著呢,他沒有背過來,本打算照著念的。
大好形勢,因為這件疏忽被毀,那可真是太惡心了。
其他兩名隊友焦躁得不行,雖說他們並不是什麽正式的辯論隊,但也絕對不想因為這種事輸掉比賽啊。
就在這時,徐晨風又站了起來。
“我來結辯。”
徐晨風作為正方二辯,按照規則是不負責結辯陳詞的。
但現在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人們為什麽而感動呢?人們為的是諸葛亮那“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啊!”
“曹操,的確,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但是他們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標是不一樣的。有人會說,曹操的理想也是興複漢室啊,還寫了篇什麽《讓縣自明本誌令》來辯解說,他曹某人是大漢王朝的忠誠衛士,但他曹某人的理想真的是興複漢室麽?怕不見得。”
“《三國誌》引注《魏氏春秋》中說,有人勸曹操稱帝,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他要當周文王,什麽意思?就是說,皇帝麽,我就不當了,至於兒子麽,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觀眾席上、評委,包括反方辯友,發現徐晨風也是脫稿的狀態。
這是當然的,二辯怎麽可能會準備結辯陳詞呢?隻能靠臨場發揮了。
臨場發揮,還發揮得不錯的辯手不是沒有,但那可是頂級的辯手,至少也是正規辯論隊的成員。
而現在這場辯論賽,隻是文學院裏的班級對抗賽,這些辯手們連文學院的辯論隊大門都摸不到,怎麽會出現徐晨風這樣的人物呢?
有的人甚至懷疑,這新聞二班的辯論隊,是不是不懂規則,故意讓二辯去準備結辯陳詞,並且背了下來。
徐晨風卻管不了別人怎麽想,仍然繼續說著。
“包拯以蕩清貪官汙吏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告誡他的後人說:若有人貪汙,逐出家門。倘若他曹操真是大漢朝的忠誠衛士,他就該告誡他的後人,好好兒服侍人家漢獻帝。明顯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又怎麽會去投奔曹操呢?”
“好,如果我們假設曹操真的是兢兢業業地為大漢朝當忠誠衛士,那也不過是丞相而已,諸葛亮去投奔他幹什麽?給他當幕僚麽?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竟然會隻甘心於給人當幕僚麽?開玩笑吧。隻有在當時信義著於四海卻還一窮二白的劉備那裏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