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休閑之都”,天府之國更是讓人神往的地方,美景數不勝數。擔心蔡小英高原反應,類似海拔高的九寨溝、黃龍這些地方就不能去了,隻去了峨眉山,大熊貓基地,青城山,都江堰等知名的景點,然後迴到成都,休整一天準備飛往海南。
既然來了,就不能錯過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坐上出租車,曹秋水問司機:“師傅,既然叫‘送仙橋’,送的是哪路神仙?”司機說道:“據傳說,一個遊人見有位學士清晨漫步於摸底河橋,他仔細一看,驚唿道‘此乃天上上八洞金仙呂洞賓來觀燈賞花’,從此遇仙橋、送仙橋的就傳開了。”
其實這是一種說法,另一個版本是每逢三月三各路神仙到此與民同樂趕廟會——有人在迎仙橋看見何仙姑笑口微露,撒下五彩斑斕的鮮花;有人在遇仙橋碰見騎驢的張果老與呂洞賓在觀賞蜀人的蜀繡竹編……。時辰到了,神仙們站在亙古不變的送仙橋頭,向橋下的河中拋撒萬千珍寶,才紛紛離去。
和司機聊著當地的風俗民情,很快到了古玩市場。送仙橋市場內古玩店鋪和露天攤位一家挨一家,象是“迷宮”一般。經營古董的店鋪,店名大多都很雅致,叫什麽:仰文堂、彩陶居、金淼閣、明鏡軒、金石靈玉等等。店內的古玩更是琳琅滿目,青銅佛像、水晶奇石、玉石翡翠、珍珠瑪瑙、瓷器、雜件等等。
天下的古玩市場大多如此,讓人眼花繚亂。更讓人眼花的是十件古董裏難有一件是真品,自然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所以經營古玩便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生意。
轉了一會兒,關山月發現一個現象,擺地攤的攤主操著各種口音,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浙江、廣東、河南、山東、陝西等等。這些攤主不像在北方那樣,一副你愛買不買的架勢,而是熱情的很,常常大聲吆喝,介紹自己的“文物”。
這不,來到一家經營瓷器的攤位,攤主見他們像是有錢人,操著一口陝西話吆喝道:“帥哥,美女,看看我的瓷器,唐宋元明清,那個朝代的都有,青花瓷、粉彩、白瓷等等,想買什麽有什麽。”
嗬,口氣還不小!關山月對瓷器情有獨鍾,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攤主趁機拿起一件粉彩賞瓶推銷道:“你看,我這是康熙粉彩,再看看足底,款識‘大清康熙年製’,官窯的!”
關山月忍俊不禁,粉彩創燒於雍正後期至乾隆年間,康熙朝根本就不會出現這個品種,而且賞瓶也是雍正時期才出現的器型,這純屬“臆造品”。粉彩也和青花在市場上受追捧,鋪天蓋地都是假貨,這種攤位哪能有粉彩?就是有恐怕攤主也不識貨。但是造假也要懂點瓷器史,你不能臆造啊,令人啼笑皆非。
聽了他的這句話,關山月便沒了興致,正準備走,卻見蔡小英蹲下來探著腦袋看。關山月好奇,這個不懂古玩的人倒很積極。順著她的目光一看,還真是個稀罕玩意——轉心瓶!
顧名思義,轉心瓶是可以轉動的瓶子,即在一個瓶內,套裝另外一個瓶子,外瓶和內瓶均有畫麵。外瓶一般鏤空,可以通過外瓶和內瓶的轉動看到不同的畫麵,猶如走馬燈。這種器型純屬皇上賞玩,沒有實用價值,所以市麵上也很少見。關山月也沒有見過實物,隻在書上看到過。
正因為不常見,關山月重視起來,凝神一看,不由得心裏微微一驚,莫非是個好玩意兒?便問蔡小英:“你看什麽呢?”蔡小英說:“你看,這個瓷器真好玩,瓶子套瓶子,裏邊的更好看,畫著好多小孩兒。”
曹秋水笑道:“小英姐現在見到與嬰兒有關的東西都感興趣。”蔡小英嘻嘻一笑,站了起來。關山月說:“既然喜歡就買吧。”蔡小英說:“這麽大,買了也拿不走啊!”
曹秋水心裏一動,關山月是不會隨便說的,於是問道:“老板,你這件瓷器是什麽呀?”攤主隨口說道:“這是粉彩轉瓶,很金貴的。”外行!關山月馬上問道:“是嗎?多少錢呀。”老板說:“你先看看,看中了咱們談。”
轉心瓶可謂是十八世紀的全球“高科技”產品。它的製作難度極大,既要正確掌握外瓶和內瓶的幹燥率,更要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有差錯,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在製作時要求高超的工藝技巧。
在曆史學家看來,乾隆的“轉心瓶”可以與宋徽宗的“賞石”、慈禧太後的“頤和園”等被列為朝代滅亡的罪證之一,消耗一國之力隻為個人愛好,這樣的“東西”實則罪大惡極。
關山月沒敢動,轉心瓶是由幾部分粘接的,萬一這是個坑那可就大發了,蹲下來仔細看看,一邊說道:“稀奇,瓶子真能轉?”攤主說:“當然了!我這可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全古玩市場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你們和它有緣,我昨天剛掏的老宅子。”
關山月越看越心驚。這套粉彩鏤空轉心瓶,高三十公分左右,直徑二十公分左右,瓶口外撇,短粗頸,頸兩側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內套一直腹小瓶,與外瓶頸部相接,白釉地上飾粉彩。
重點來了:瓶頸與肩兩部位各有十二個開光,上下相對。頸部開光中,有楷書“萬年”、“甲子”及篆書天幹名;肩部開光內篆書地支名。當轉動瓶頸時,這兩部分共同組成了一部活動年曆——它不僅僅是給皇帝把玩,還是件實用的珍品!
再看瓶腹部飾纏枝花紋,並鏤空出四組四季園景開光景窗,春季桃花、夏季荷花、秋季石榴花、冬季梅花。透過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嬰戲圖,就是蔡小英說的繪著好多小孩兒,或騎馬、或打拳、或持傘、或擊鼓、或打燈籠,千姿百態,場麵十分熱鬧。
關山月感到自己的手心都是汗,緊張極了,問道:“你能翻過來嗎?我想看看它的底部。”那人說:“不用看,下邊寫著蝸寄老人!”
既然來了,就不能錯過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坐上出租車,曹秋水問司機:“師傅,既然叫‘送仙橋’,送的是哪路神仙?”司機說道:“據傳說,一個遊人見有位學士清晨漫步於摸底河橋,他仔細一看,驚唿道‘此乃天上上八洞金仙呂洞賓來觀燈賞花’,從此遇仙橋、送仙橋的就傳開了。”
其實這是一種說法,另一個版本是每逢三月三各路神仙到此與民同樂趕廟會——有人在迎仙橋看見何仙姑笑口微露,撒下五彩斑斕的鮮花;有人在遇仙橋碰見騎驢的張果老與呂洞賓在觀賞蜀人的蜀繡竹編……。時辰到了,神仙們站在亙古不變的送仙橋頭,向橋下的河中拋撒萬千珍寶,才紛紛離去。
和司機聊著當地的風俗民情,很快到了古玩市場。送仙橋市場內古玩店鋪和露天攤位一家挨一家,象是“迷宮”一般。經營古董的店鋪,店名大多都很雅致,叫什麽:仰文堂、彩陶居、金淼閣、明鏡軒、金石靈玉等等。店內的古玩更是琳琅滿目,青銅佛像、水晶奇石、玉石翡翠、珍珠瑪瑙、瓷器、雜件等等。
天下的古玩市場大多如此,讓人眼花繚亂。更讓人眼花的是十件古董裏難有一件是真品,自然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所以經營古玩便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生意。
轉了一會兒,關山月發現一個現象,擺地攤的攤主操著各種口音,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浙江、廣東、河南、山東、陝西等等。這些攤主不像在北方那樣,一副你愛買不買的架勢,而是熱情的很,常常大聲吆喝,介紹自己的“文物”。
這不,來到一家經營瓷器的攤位,攤主見他們像是有錢人,操著一口陝西話吆喝道:“帥哥,美女,看看我的瓷器,唐宋元明清,那個朝代的都有,青花瓷、粉彩、白瓷等等,想買什麽有什麽。”
嗬,口氣還不小!關山月對瓷器情有獨鍾,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攤主趁機拿起一件粉彩賞瓶推銷道:“你看,我這是康熙粉彩,再看看足底,款識‘大清康熙年製’,官窯的!”
關山月忍俊不禁,粉彩創燒於雍正後期至乾隆年間,康熙朝根本就不會出現這個品種,而且賞瓶也是雍正時期才出現的器型,這純屬“臆造品”。粉彩也和青花在市場上受追捧,鋪天蓋地都是假貨,這種攤位哪能有粉彩?就是有恐怕攤主也不識貨。但是造假也要懂點瓷器史,你不能臆造啊,令人啼笑皆非。
聽了他的這句話,關山月便沒了興致,正準備走,卻見蔡小英蹲下來探著腦袋看。關山月好奇,這個不懂古玩的人倒很積極。順著她的目光一看,還真是個稀罕玩意——轉心瓶!
顧名思義,轉心瓶是可以轉動的瓶子,即在一個瓶內,套裝另外一個瓶子,外瓶和內瓶均有畫麵。外瓶一般鏤空,可以通過外瓶和內瓶的轉動看到不同的畫麵,猶如走馬燈。這種器型純屬皇上賞玩,沒有實用價值,所以市麵上也很少見。關山月也沒有見過實物,隻在書上看到過。
正因為不常見,關山月重視起來,凝神一看,不由得心裏微微一驚,莫非是個好玩意兒?便問蔡小英:“你看什麽呢?”蔡小英說:“你看,這個瓷器真好玩,瓶子套瓶子,裏邊的更好看,畫著好多小孩兒。”
曹秋水笑道:“小英姐現在見到與嬰兒有關的東西都感興趣。”蔡小英嘻嘻一笑,站了起來。關山月說:“既然喜歡就買吧。”蔡小英說:“這麽大,買了也拿不走啊!”
曹秋水心裏一動,關山月是不會隨便說的,於是問道:“老板,你這件瓷器是什麽呀?”攤主隨口說道:“這是粉彩轉瓶,很金貴的。”外行!關山月馬上問道:“是嗎?多少錢呀。”老板說:“你先看看,看中了咱們談。”
轉心瓶可謂是十八世紀的全球“高科技”產品。它的製作難度極大,既要正確掌握外瓶和內瓶的幹燥率,更要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有差錯,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在製作時要求高超的工藝技巧。
在曆史學家看來,乾隆的“轉心瓶”可以與宋徽宗的“賞石”、慈禧太後的“頤和園”等被列為朝代滅亡的罪證之一,消耗一國之力隻為個人愛好,這樣的“東西”實則罪大惡極。
關山月沒敢動,轉心瓶是由幾部分粘接的,萬一這是個坑那可就大發了,蹲下來仔細看看,一邊說道:“稀奇,瓶子真能轉?”攤主說:“當然了!我這可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全古玩市場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你們和它有緣,我昨天剛掏的老宅子。”
關山月越看越心驚。這套粉彩鏤空轉心瓶,高三十公分左右,直徑二十公分左右,瓶口外撇,短粗頸,頸兩側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內套一直腹小瓶,與外瓶頸部相接,白釉地上飾粉彩。
重點來了:瓶頸與肩兩部位各有十二個開光,上下相對。頸部開光中,有楷書“萬年”、“甲子”及篆書天幹名;肩部開光內篆書地支名。當轉動瓶頸時,這兩部分共同組成了一部活動年曆——它不僅僅是給皇帝把玩,還是件實用的珍品!
再看瓶腹部飾纏枝花紋,並鏤空出四組四季園景開光景窗,春季桃花、夏季荷花、秋季石榴花、冬季梅花。透過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嬰戲圖,就是蔡小英說的繪著好多小孩兒,或騎馬、或打拳、或持傘、或擊鼓、或打燈籠,千姿百態,場麵十分熱鬧。
關山月感到自己的手心都是汗,緊張極了,問道:“你能翻過來嗎?我想看看它的底部。”那人說:“不用看,下邊寫著蝸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