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老將隕落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夜,雷雨大作,持續到了天亮!
樸不了放下手中的雨傘,快步走進奉天偏殿,拱手道:“萬歲,宋國公府前來報喪,老國公於昨夜辰時……病逝了!”
馮勝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
朱雄英整個人一愣,隨後緩緩起身,長歎一口氣。
湯和,張龍,張赫,這幾個一個接一個走了,如今馮勝也走了,當初追隨老爺子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將,如今就隻剩下郭英一個人了。
馮勝這一走,最傷心的是老爺子和郭英!
馮勝和他的大哥馮國用是最早投奔老爺子的那批人。
攻應天,取太平,血戰鄱陽!
奪潼關,取華州,收複山西!
渡黃河,取陝西,降李思齊!
率軍北伐,掃蕩西北!
二次北伐,降服北元納哈出,收複遼東!
馮勝這一生,可謂逢戰必勝,乃是戰功赫赫的百戰驍將,論功勞,在明初功臣中,可排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
朱雄英走出殿外,望著瓢潑大雨,心中很是惆悵,感慨道:“老將隕落,馮勝將軍的病逝是大明朝的損失,也是朕的損失!”
最讓朱雄英為難的還是馮勝的身後事,馮家沒有兒子,這也意味著爵位無法傳承,按照規矩,朝廷要收迴馮家宋國公的爵位。
但馮勝這一輩子的功勞實在太大了,甚至已經超過了已故的徐達和常遇春,如果收迴,難免有些不合適。
“來人!”
“萬歲,奴婢在!”
朱雄英吩咐道:“去把五軍都督府和禮部的人叫來!”
雨還在霹靂吧啦的下著,朱雄英坐在靠近門口的椅子上,緊閉雙眼,扶著額頭,時不時的唉聲歎氣。
沒過一會兒,駙馬梅殷和禮部尚書王鈍走了進來。
“宋國公馮勝昨晚病故!”
朱雄英直言道:“找你們來是想商量一下老國公的身後事!”
馮勝這幾年身體一直都不好,常年臥病在床,下地走路都困難,如今病逝在家中,讓人悲痛。
梅殷感慨道:“老國公這一走,三軍悲痛,哎……我大明又失去一位忠臣良將!”
“駙馬!”
朱雄英問道:“宋國公可還有其他什麽親人?”
梅殷說道:“老國公無子,隻有一個侄子,也就是他大哥馮國用的兒子馮誠……”
“當年馮國用病逝後,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當由其子馮城統領他的部隊,但當時的馮城隻有兩三歲,無法統軍,最後由馮勝代領馮國用部!”
朱雄英點點頭,又問道:“馮誠能力如何?”
梅殷繼續說道:“迴陛下,馮誠曾經當過左軍都督僉事,臣也與他打過交道,其人性情豪爽,曾經跟著沐英將軍討伐叛逆思倫發,為前隊先鋒,立有軍功!”
“定邊之戰後,他來京城朝見太上皇,太上皇對他頗為讚賞,賞賜頗多!”
老爺子看中的人,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照這麽說的話,馮誠還是有能力的,並不是那種無能的勳貴子弟。
“馮誠所在何處,居何官職?”
“迴陛下,馮誠現在在雲南,歸沐家統領,任雲南都指揮使司事!”
“朕知道了!”
朱雄英果斷說道:“禮部聽著!”
“臣在!”
朱雄英緩緩說道:“宋國公馮勝一生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如今病逝,舉國悲痛……”
“追封馮勝為寧陵王,諡號武壯,特進榮祿大夫,東宮太傅,右柱國,配享太廟,入功臣廟!”
能給的,全都給了,而且幾乎都是頂級。
“宋國公無子,生前爵位由兄長馮國用一脈繼承……”
“把馮誠從雲南調迴來,繼承宋國公爵位,加封後軍都督府大都督,督漢北諸軍事!”
好家夥,梅殷都愣住了,這可不是一般的官職,掌握了全國兩成的兵馬。
按理說漢北軍事應該歸屬於遼東節製,也就是左軍都督府管理……皇帝這樣做,莫不是要軍改的前兆。
“加急……把周王朱橚,周王妃,鄭國公常茂,鄭國公夫人,立即詔迴京城,為宋國公披麻戴孝……”
一個女婿半個兒,沒有兒子,隻能讓女婿頂上了,馮勝一生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讓藩王,國公的女婿給他披麻戴孝也無可厚非,他當的起。
“另外,罷朝三日,以示哀悼,靈柩運會定遠安葬,到時候讓身在鳳陽的太子去扶棺!”
馮勝的老家在鳳陽定遠,和郭英是同鄉,沒和老爺子一起迴家始終是個遺憾,如今所剩無幾的幾個老兄弟也算在一起了。
“宋國公身後事全部交於蜀王朱椿負責,以郡王之禮下葬,禮部配合!”
太子扶棺,從湯和,韓宜可開始,這已經成了一種無比榮耀的榮譽,隻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死後才有這樣待遇。
至於親王治喪,好像還是頭一迴,諸藩王中,他好像真還適合幹這個活。
……
漢北!
朝廷建立行省的事情還沒傳到高麗,原高麗的臣子,世家豪門依舊沉浸在王氏即將坐上王座的美夢之中。
李成桂掌權後立馬開始在高麗推行新田製度,這無異於得罪了高麗的世家豪門。
如今李氏滅亡,而大明為了穩定高麗的局勢,也隻能拉攏他們這些世家,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
不過,他們都低估了大明的永興皇帝,大明出兵,動用了十萬兵馬,耗費無數糧草軍械幫你們清除叛逆,然後再扶持還不如李氏的王氏上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傍晚,高麗王宮一處大殿內,新君主王瑤設宴宴請原本忠於王氏的高麗臣子,這些人如今全部加官晉爵,成為了新貴。
幾張大桌子上擺滿了酒席,二十多人端坐在酒桌旁,王瑤春風得意,一番激昂陳詞後,高舉酒杯,大喊道:“高麗萬年!”
“萬年!”
君臣一飲而盡,看的出來,大夥都挺高興的。
“陳大人!”
王瑤坐在高處的王位之上,對著陳瑛笑道:“請你迴去轉告天朝永興皇帝陛下,本王願與天朝修好,年年納貢,歲歲來朝,絕無二心!”
陳瑛既不喝酒,也不說話!
新任左丞樸言拍案而起,斥責道:“陳大人,我們君上敬你酒呢,天朝乃禮儀之邦,你怎能如此無禮!”
陳瑛冷笑一聲,說道:“本官看你你酒喝多了,分不清君臣父子了!”
“王瑤,你說誰是君,誰是臣,誰是父,誰又是子啊?”
樸言嗬斥道:“放肆,你膽敢直唿我們君上名諱!”
“樸言,別說了!”
王瑤陪著笑臉說道:“陳大人,自然是天朝永興皇帝是君父,我們是臣子!”
“臣子……”
陳瑛冷著臉說道:“你們也配當我們大明的臣子!”
王瑤立馬緊張起來,問道:“陳大人,您這是什麽意思……”
陳瑛緩緩起身,拍著王瑤的肩膀,冷聲道:“這些人對我們天朝上國都敢不敬,對你這位國君也是不忠,本官好人做到底,現在就幫你解決了這些亂臣賊子!”
樸不了放下手中的雨傘,快步走進奉天偏殿,拱手道:“萬歲,宋國公府前來報喪,老國公於昨夜辰時……病逝了!”
馮勝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
朱雄英整個人一愣,隨後緩緩起身,長歎一口氣。
湯和,張龍,張赫,這幾個一個接一個走了,如今馮勝也走了,當初追隨老爺子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將,如今就隻剩下郭英一個人了。
馮勝這一走,最傷心的是老爺子和郭英!
馮勝和他的大哥馮國用是最早投奔老爺子的那批人。
攻應天,取太平,血戰鄱陽!
奪潼關,取華州,收複山西!
渡黃河,取陝西,降李思齊!
率軍北伐,掃蕩西北!
二次北伐,降服北元納哈出,收複遼東!
馮勝這一生,可謂逢戰必勝,乃是戰功赫赫的百戰驍將,論功勞,在明初功臣中,可排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
朱雄英走出殿外,望著瓢潑大雨,心中很是惆悵,感慨道:“老將隕落,馮勝將軍的病逝是大明朝的損失,也是朕的損失!”
最讓朱雄英為難的還是馮勝的身後事,馮家沒有兒子,這也意味著爵位無法傳承,按照規矩,朝廷要收迴馮家宋國公的爵位。
但馮勝這一輩子的功勞實在太大了,甚至已經超過了已故的徐達和常遇春,如果收迴,難免有些不合適。
“來人!”
“萬歲,奴婢在!”
朱雄英吩咐道:“去把五軍都督府和禮部的人叫來!”
雨還在霹靂吧啦的下著,朱雄英坐在靠近門口的椅子上,緊閉雙眼,扶著額頭,時不時的唉聲歎氣。
沒過一會兒,駙馬梅殷和禮部尚書王鈍走了進來。
“宋國公馮勝昨晚病故!”
朱雄英直言道:“找你們來是想商量一下老國公的身後事!”
馮勝這幾年身體一直都不好,常年臥病在床,下地走路都困難,如今病逝在家中,讓人悲痛。
梅殷感慨道:“老國公這一走,三軍悲痛,哎……我大明又失去一位忠臣良將!”
“駙馬!”
朱雄英問道:“宋國公可還有其他什麽親人?”
梅殷說道:“老國公無子,隻有一個侄子,也就是他大哥馮國用的兒子馮誠……”
“當年馮國用病逝後,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當由其子馮城統領他的部隊,但當時的馮城隻有兩三歲,無法統軍,最後由馮勝代領馮國用部!”
朱雄英點點頭,又問道:“馮誠能力如何?”
梅殷繼續說道:“迴陛下,馮誠曾經當過左軍都督僉事,臣也與他打過交道,其人性情豪爽,曾經跟著沐英將軍討伐叛逆思倫發,為前隊先鋒,立有軍功!”
“定邊之戰後,他來京城朝見太上皇,太上皇對他頗為讚賞,賞賜頗多!”
老爺子看中的人,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照這麽說的話,馮誠還是有能力的,並不是那種無能的勳貴子弟。
“馮誠所在何處,居何官職?”
“迴陛下,馮誠現在在雲南,歸沐家統領,任雲南都指揮使司事!”
“朕知道了!”
朱雄英果斷說道:“禮部聽著!”
“臣在!”
朱雄英緩緩說道:“宋國公馮勝一生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如今病逝,舉國悲痛……”
“追封馮勝為寧陵王,諡號武壯,特進榮祿大夫,東宮太傅,右柱國,配享太廟,入功臣廟!”
能給的,全都給了,而且幾乎都是頂級。
“宋國公無子,生前爵位由兄長馮國用一脈繼承……”
“把馮誠從雲南調迴來,繼承宋國公爵位,加封後軍都督府大都督,督漢北諸軍事!”
好家夥,梅殷都愣住了,這可不是一般的官職,掌握了全國兩成的兵馬。
按理說漢北軍事應該歸屬於遼東節製,也就是左軍都督府管理……皇帝這樣做,莫不是要軍改的前兆。
“加急……把周王朱橚,周王妃,鄭國公常茂,鄭國公夫人,立即詔迴京城,為宋國公披麻戴孝……”
一個女婿半個兒,沒有兒子,隻能讓女婿頂上了,馮勝一生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讓藩王,國公的女婿給他披麻戴孝也無可厚非,他當的起。
“另外,罷朝三日,以示哀悼,靈柩運會定遠安葬,到時候讓身在鳳陽的太子去扶棺!”
馮勝的老家在鳳陽定遠,和郭英是同鄉,沒和老爺子一起迴家始終是個遺憾,如今所剩無幾的幾個老兄弟也算在一起了。
“宋國公身後事全部交於蜀王朱椿負責,以郡王之禮下葬,禮部配合!”
太子扶棺,從湯和,韓宜可開始,這已經成了一種無比榮耀的榮譽,隻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死後才有這樣待遇。
至於親王治喪,好像還是頭一迴,諸藩王中,他好像真還適合幹這個活。
……
漢北!
朝廷建立行省的事情還沒傳到高麗,原高麗的臣子,世家豪門依舊沉浸在王氏即將坐上王座的美夢之中。
李成桂掌權後立馬開始在高麗推行新田製度,這無異於得罪了高麗的世家豪門。
如今李氏滅亡,而大明為了穩定高麗的局勢,也隻能拉攏他們這些世家,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
不過,他們都低估了大明的永興皇帝,大明出兵,動用了十萬兵馬,耗費無數糧草軍械幫你們清除叛逆,然後再扶持還不如李氏的王氏上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傍晚,高麗王宮一處大殿內,新君主王瑤設宴宴請原本忠於王氏的高麗臣子,這些人如今全部加官晉爵,成為了新貴。
幾張大桌子上擺滿了酒席,二十多人端坐在酒桌旁,王瑤春風得意,一番激昂陳詞後,高舉酒杯,大喊道:“高麗萬年!”
“萬年!”
君臣一飲而盡,看的出來,大夥都挺高興的。
“陳大人!”
王瑤坐在高處的王位之上,對著陳瑛笑道:“請你迴去轉告天朝永興皇帝陛下,本王願與天朝修好,年年納貢,歲歲來朝,絕無二心!”
陳瑛既不喝酒,也不說話!
新任左丞樸言拍案而起,斥責道:“陳大人,我們君上敬你酒呢,天朝乃禮儀之邦,你怎能如此無禮!”
陳瑛冷笑一聲,說道:“本官看你你酒喝多了,分不清君臣父子了!”
“王瑤,你說誰是君,誰是臣,誰是父,誰又是子啊?”
樸言嗬斥道:“放肆,你膽敢直唿我們君上名諱!”
“樸言,別說了!”
王瑤陪著笑臉說道:“陳大人,自然是天朝永興皇帝是君父,我們是臣子!”
“臣子……”
陳瑛冷著臉說道:“你們也配當我們大明的臣子!”
王瑤立馬緊張起來,問道:“陳大人,您這是什麽意思……”
陳瑛緩緩起身,拍著王瑤的肩膀,冷聲道:“這些人對我們天朝上國都敢不敬,對你這位國君也是不忠,本官好人做到底,現在就幫你解決了這些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