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的話讓朱允炆瞬間臉色大變,整個人頓時愣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道衍答應他的十萬兵馬竟然是十萬災民。


    這和尚的心真不是一般的狠毒。


    “炮轟淮河……”


    朱允炆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淮河一旦決口,恐怕被淹的就不是一個淮南,而是整個江淮!”


    道衍卻不慌不忙的說道:“一個江淮又算什麽,淹的地方越多,災民就越多,千歲的兵馬就越多,實力就越強,起兵之事,大有所圖!”


    朱允炆越想越害怕,說道:“此事絕對不行,一旦淮河決堤,整個江淮的百姓都會遭殃,到時候會死幾十萬人,我朱允炆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道衍繼續蠱惑道:“鳳陽留守司有洪武大炮,到時候趁著雨季,淮河漲水,借雷聲掩護,轟來大堤,此事秘密進行,絕不會透露出去,千歲又何必自我煩惱啊!”


    “淮河本就不穩,常年發水,即使衝垮大堤也是常事,誰又能懷疑到千歲頭上!”


    話雖如此,朱允炆仍然有些害怕,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啊,他的一念之間,就能決定江淮百姓的生死。


    “此事滋大,不可隨意決斷,本王……本王還需斟酌一二,才能……”


    道衍猛然拍了下桌子,厲聲道:“自古成大事者當不拘小節,你如此優柔寡斷,何時能成大業!”


    “如今錢糧已經備齊,又有這麽多忠誌之士輔佐,還有什麽要斟酌的……”


    “難道等著造反消息傳到朝廷……”


    “難道要讓永興派兵來平了你的封地!”


    “難道要等你考慮到藍玉東征高麗迴來,順道砍了你的腦袋拿給永興邀功,再送他一個軍功!”


    “難道你想看到永興賜死你的王妃,賜死你的兒子!”


    “難道你想死無葬身之地!”


    道衍說的是反話,也是氣話,更多的還是發泄自己內心對淮王的不滿。


    這個小淮王實在不是什麽明主,當初選擇他也是迫不得已,這些年為了他可沒少辛苦。


    費盡心思,跋山涉水,才為他找來這麽多人輔佐,江南士紳,江南皇商,白蓮教,還有一些江湖人士,這麽多勢力陪你玩,你現在說不敢玩了,那可由不得你了。


    道衍的話震耳欲聾,發人深省,讓朱允炆沉默下來。


    看到這招有用,道衍繼續開始說道:“如果千歲不願去做,那這個罪人就由貧僧來承擔!”


    朱允炆依舊沒有說話,他害怕啊,他是讀過史書的,自然知道南宋高宗建炎二年,汴京守將杜充眼看金國大兵壓境,決定決黃河,由泗入淮,以阻金兵。


    杜充於滑州扒開黃河,由泗水奪淮入黃海,大水漫灌,淹死百姓二十萬,數以百萬人淪為難民。


    扒開黃河,最大的影響是造成黃河真正意義的南流改道,基本固定下來奪淮入黃海,期間由於南流水道較黃河原河道又窄又淺,黃河水含沙量又大,所以數百年間河道飄忽不定,一會兒泗水,一會兒渦水,一會兒汴水,一會兒穎水,使得黃淮流域飽受水患,包括盡管後來黃河改迴北流,但黃泛區的遺患仍然長時間存在,持續到大明初年都沒有完全解決,杜充之舉遺害千年。


    元末至正年,黃河泛濫,朝廷不管,這才導致民怨沸騰,韓山童,劉福通率領兩岸河工起兵,點燃了整個天下反抗暴元的火苗。


    “除了炸淮河,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嗎?”


    道衍輕蔑一笑,說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唯有此計,可助千歲成事!”


    “千歲爺不必擔憂,待到成就大業之日,在派人治水,免除賦稅,安撫百姓,施以皇恩,永興這幾年攢了不少錢,到時候全歸千歲所有!”


    “一將功成萬骨枯,帝王大業,更是如此,你的爺爺,洪武皇帝,也是踩著無數人的頭顱才登上那九五之位,如今千歲成就大業,犧牲的也不過是區區兩淮,又算的了什麽!”


    “總要有人去死,他們不死,死的就是千歲!”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道衍吟誦佛號,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罪過……”


    朱允炆迴頭說道:“這可是留下萬世罵名的滔天大罪,你就不怕下地獄嗎?”


    道衍坦然一笑,說道:“佛祖是不會原諒貧僧的,死後注定要下地獄,千刀萬剮也好,刀山油鍋也罷,貧僧都認了,但貧僧生前所做之事,絕不後悔!”


    朱允炆聽後,死死捏著拳頭,好似在做艱難的決定。


    “決堤之後,遍地災民,又當如何?”


    道衍不慌不忙的說道:“自然是石人一隻眼,挑動淮河天下反,明王降世,普度眾生!”


    “千歲就是明王,到時向災民布施錢糧,盡收人心,率領兩淮子弟,直攻應天,廢掉永興皇帝,逼迫太上皇立千歲為帝,繼承大統!”


    如此順利的計劃讓朱允炆頓時心潮澎湃,也終於下定決心。


    “好!”


    朱允炆拍案而起,差點沒站穩倒在地上。


    “大師,何時行動?”


    道衍鬆了口氣,說道:“如今萬事俱備,就等暴雨之日,炮轟淮河大堤,一夜之間就能淹沒整個淮南,十萬大軍,唾手可得!”


    “鳳陽留守司願意效忠淮王千歲,加上白蓮教的勢力,到時可湊齊二十萬大軍,足夠千歲縱橫天下!”


    朱允炆眉頭一挑,說道:“可本王擔心朝廷會有動作!”


    “千歲放心,朝廷的兵馬和藍玉那些人全部調到了高麗,一時半會集結不了多少軍隊,至於何地衛所也沒多少兵馬,可逐個擊破,隻要能打過江,大業則成!”


    道衍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朱允炆還是有些擔憂,心思很亂。


    “大師,本王總覺得會有變故!”


    朱允炆其實也沒多少信心。


    道衍繼續開導道:“千歲,凡事都會有變故,造反更是九死一生,正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即使是死路,也有一線生機!”


    “千歲已經沒有任何退路,隻有奮力一搏,才能向死而生,成就九五之數!”


    “難道千歲認為自己不如永興嗎?”


    最後一句話直接戳中了朱允炆的內心,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比大哥差多少,朱雄英能坐上這個皇位,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他的嫡長身份。


    “永興,莽夫一個,真是隨了常家人,這幾年他在皇爺爺暗中的幫助,靠著屠殺才掌控了整個朝堂!”


    “而他坐上那個位子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失望,重用勳貴武將,打壓讀書人,欺淩宗藩國,肆意發動戰爭,毫不顧百姓疾苦,仁義禮法!”


    “如果是本王坐上那個位子,一定會推行王道,重用士大夫治國,以仁義之禮統禦天下才是上上良策,本王的王道治國必然更勝他的霸道之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