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打高麗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終於明白了老爺子的意思,十二王戍邊,固若金湯,唯一的缺口就是遼東南端的高麗。
一旦遼東發生了戰事,高麗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趁火打劫,侵占遼東的土地,劫掠遼東人口。
遼東軍事穩定後,高麗就會立馬派使臣前來大明宗國哭天抹淚的道歉。
洪武朝時,直到二十二年才收複遼東,局勢一直不穩,為了顧全大局,也就沒騰出手收拾他們。
這種背刺的事情,那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管是之前的王氏,還是如今的李氏,都是一個德性。
高麗世受中原王朝的大恩,給他們帶去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可他們就是長不出一顆忠心,取而代之的不過是狼子野心罷了。
三王定遼東,最大的隱患就是高麗李氏。
老爺子的意思也很明確,把高麗這顆釘子拔掉,徹底穩定整個藩王戍邊的防禦體係。
朱雄英摸著下巴,看著地圖上的高麗,意味深長的說道:“高麗,不強也不弱,確實是個練兵的好地方!”
“你別高興的太早!”
老爺子提醒道:“高麗再不聽話,名義上也是咱們大明的宗藩國,你想出兵,得找個合適的理由,才能師出有名,奉天討伐!”
朱雄英咧嘴一笑,說道:“孫兒明白!”
說完,立馬就走出大殿,卻聽到老爺子嗬斥一聲:“迴來!”
朱雄英笑著說道:“皇爺爺,您吩咐!”
老爺子極為嚴肅的說道:“你想打高麗,咱不攔著你,但是……”
“你隻能派人去,絕不能禦駕親征!”
朱雄英瞬間沉默了!
“你別忘了,當初你爹的走的時候,你跪在咱跟前,親口答應過咱,以後就守著咱好好過日子,將來永遠不會親自去領兵打仗!”
老爺子的話猶如驚雷,讓朱雄英臉上的笑意徹底消失。
抬頭一看,恍惚之間才發現,老爺子真的老了,若是自己禦駕親征,太子還小,無法監國,朝廷的事情又要老爺子來負擔,不僅如此,還會讓老爺子擔心。
其實朱雄英很想出去透透氣,可想到這些,也隻能作罷。
“咱都這個歲數了,你難道還想讓咱替你操心嗎?”
這句話,也徹底震醒了朱雄英,他連忙走了過去,撲通一聲跪在老爺子麵前,鄭重說道:“皇爺爺,孫兒再次向您保證,現在,將來,孫兒永遠不會禦駕親征!”
老爺子歎息一聲,那雙粗糙的手輕輕的放在朱雄英頭上,說道:“咱知道你的性子,讓你當皇帝就是相當於把你囚禁在這皇宮之中,可你是咱的嫡長孫,你是皇太孫,這就是你的命啊,這也是你要擔起的責任,你注定這輩子不能按著自己的心意活著!”
老爺子於心不忍,又心疼的說道:“孩子,苦了你了!”
朱雄英擠出一絲笑容,說道:“不苦,一點都不苦,孫兒不去了,再也不去了,以後就好好陪在爺爺身邊,哪裏不不會去了!”
“好孩子,快起來吧!”
老爺子欣慰不已,說道:“別有什麽負擔,咱會給你最大的自由,但有些事情卻不能讓步,高麗那地方,隨便去個指揮使都能打下來,你說你禦駕親征,有什麽意義?”
朱雄英心裏也明白,老爺子最不想讓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打仗,因為打仗勞民傷財。
老爺子是個馬上皇帝不假,但卻不是一個戰爭狂人,把該打的打了,該收的收迴來,關起門來過日子就行了,無休止的打下去,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
自洪武二十二年,藍玉率軍北征,於捕魚兒海之戰消滅北元後,老爺子再也沒有發動過大型戰爭。
這一次能讓朱雄英去打高麗,已經算是十分照顧大孫子的情緒了。
按照老爺子的想法,他過他的日子,咱過咱的日子,各自安好,要不是朱雄英提出練兵的想法,恐怕老爺子還不會輕易同意。
“去做你該做的事情吧,不用陪著咱!”
老爺子擺手道:“該怎麽做,也不用咱教你!”
換而言之,老爺子能讓打這一仗就很不錯了,還想什麽禦駕親征的好事,做人得知足。
迴到武英殿,朱雄英立馬吩咐人把禮部尚書王鈍,兵部尚書詹徽叫來。
畢竟先禮後兵,是傳統美德!
半個時辰後,兩個身穿紅袍的老頭同時朝著武英殿走來。
雖說同樣身穿紅袍,同為六部尚書,王鈍補上繡的孔雀,而詹徽掛的卻是仙鶴。
二人並在一起,同一步伐,卻誰也不理誰,甚至還相互嫌棄對方,臉上盡是不屑的神情。
“臣王鈍(詹徽)參見陛下!”
朱雄英擺擺手,說道:“不用多禮,都坐吧!”
“謝陛下!”
由於朱雄英身邊的核心班子都是清一色上了年紀的老臣,所以除了早朝,其他時候都是讓他們坐著說話。
一是體恤臣子,二是這些人站一會就腿疼,怕他們摔在地上摔出事了。
“王部堂!”
“臣在!”
朱雄英隨口問道:“高麗現在是什麽情況,給朕說說!”
王鈍也不明白皇帝為什麽突然要問高麗的情況,而詹徽卻是心中一喜,看來自己那一指確實指到皇帝心中去了。
“迴陛下,自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兵變,推翻王氏以來,就徹底掌控了高麗的大權,這些年一直不斷向大明宗國討要國號,始終未成……”
“雖說李氏掌控了大權,但還有許多忠於王氏的人對李氏很是不滿,洪武末年,有個叫李穡的高麗臣子就曾經來到大明,請求大明出兵,阻止李成桂的篡國陰謀,並同意王昌親朝!”
朱雄英點頭問道:“那皇爺爺怎麽說的?”
王鈍接著說道:“太上皇說,立亦在彼,廢亦在彼,大明不與相幹!”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們自己家的自己處理,和我們大明沒有任何關係。
“後來高麗的尹彝,李初請求發兵討伐李成桂,依然被太上皇拒絕!”
朱雄英笑了笑,是老爺子的性格,隨後又問道:“那現在的高麗又怎麽說?”
王鈍接著說道:“據前來的高麗使臣說,李成桂因為得不到大明的冊封,心中鬱悶,最近兩年開始稱病,除了世子李方果,誰也不見,高麗政務全部交給著大臣鄭傳道負責!”
朱雄英聽後咧著嘴問道:“他是真有病還是裝熊的?”
“這……這臣也不知道啊!”
朱雄英故作生氣的說道:“亂臣賊子,以下犯上,篡權弑主,還想讓大明賜他們國號,當真是癡心妄想,可惡至極!”
聽到此話,詹徽心中瞬間明白過來,趁機說道:“陛下,臣認為既然高麗來人請求大明出兵相助,身為天朝上國不能放任反賊作亂而無動於衷,陛下身為聖君,當率正義之師,前往高麗,代天懲之,清剿李氏叛逆,還王氏一個公道,還高麗一個朗朗青天啊!”
一旦遼東發生了戰事,高麗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趁火打劫,侵占遼東的土地,劫掠遼東人口。
遼東軍事穩定後,高麗就會立馬派使臣前來大明宗國哭天抹淚的道歉。
洪武朝時,直到二十二年才收複遼東,局勢一直不穩,為了顧全大局,也就沒騰出手收拾他們。
這種背刺的事情,那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管是之前的王氏,還是如今的李氏,都是一個德性。
高麗世受中原王朝的大恩,給他們帶去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可他們就是長不出一顆忠心,取而代之的不過是狼子野心罷了。
三王定遼東,最大的隱患就是高麗李氏。
老爺子的意思也很明確,把高麗這顆釘子拔掉,徹底穩定整個藩王戍邊的防禦體係。
朱雄英摸著下巴,看著地圖上的高麗,意味深長的說道:“高麗,不強也不弱,確實是個練兵的好地方!”
“你別高興的太早!”
老爺子提醒道:“高麗再不聽話,名義上也是咱們大明的宗藩國,你想出兵,得找個合適的理由,才能師出有名,奉天討伐!”
朱雄英咧嘴一笑,說道:“孫兒明白!”
說完,立馬就走出大殿,卻聽到老爺子嗬斥一聲:“迴來!”
朱雄英笑著說道:“皇爺爺,您吩咐!”
老爺子極為嚴肅的說道:“你想打高麗,咱不攔著你,但是……”
“你隻能派人去,絕不能禦駕親征!”
朱雄英瞬間沉默了!
“你別忘了,當初你爹的走的時候,你跪在咱跟前,親口答應過咱,以後就守著咱好好過日子,將來永遠不會親自去領兵打仗!”
老爺子的話猶如驚雷,讓朱雄英臉上的笑意徹底消失。
抬頭一看,恍惚之間才發現,老爺子真的老了,若是自己禦駕親征,太子還小,無法監國,朝廷的事情又要老爺子來負擔,不僅如此,還會讓老爺子擔心。
其實朱雄英很想出去透透氣,可想到這些,也隻能作罷。
“咱都這個歲數了,你難道還想讓咱替你操心嗎?”
這句話,也徹底震醒了朱雄英,他連忙走了過去,撲通一聲跪在老爺子麵前,鄭重說道:“皇爺爺,孫兒再次向您保證,現在,將來,孫兒永遠不會禦駕親征!”
老爺子歎息一聲,那雙粗糙的手輕輕的放在朱雄英頭上,說道:“咱知道你的性子,讓你當皇帝就是相當於把你囚禁在這皇宮之中,可你是咱的嫡長孫,你是皇太孫,這就是你的命啊,這也是你要擔起的責任,你注定這輩子不能按著自己的心意活著!”
老爺子於心不忍,又心疼的說道:“孩子,苦了你了!”
朱雄英擠出一絲笑容,說道:“不苦,一點都不苦,孫兒不去了,再也不去了,以後就好好陪在爺爺身邊,哪裏不不會去了!”
“好孩子,快起來吧!”
老爺子欣慰不已,說道:“別有什麽負擔,咱會給你最大的自由,但有些事情卻不能讓步,高麗那地方,隨便去個指揮使都能打下來,你說你禦駕親征,有什麽意義?”
朱雄英心裏也明白,老爺子最不想讓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打仗,因為打仗勞民傷財。
老爺子是個馬上皇帝不假,但卻不是一個戰爭狂人,把該打的打了,該收的收迴來,關起門來過日子就行了,無休止的打下去,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
自洪武二十二年,藍玉率軍北征,於捕魚兒海之戰消滅北元後,老爺子再也沒有發動過大型戰爭。
這一次能讓朱雄英去打高麗,已經算是十分照顧大孫子的情緒了。
按照老爺子的想法,他過他的日子,咱過咱的日子,各自安好,要不是朱雄英提出練兵的想法,恐怕老爺子還不會輕易同意。
“去做你該做的事情吧,不用陪著咱!”
老爺子擺手道:“該怎麽做,也不用咱教你!”
換而言之,老爺子能讓打這一仗就很不錯了,還想什麽禦駕親征的好事,做人得知足。
迴到武英殿,朱雄英立馬吩咐人把禮部尚書王鈍,兵部尚書詹徽叫來。
畢竟先禮後兵,是傳統美德!
半個時辰後,兩個身穿紅袍的老頭同時朝著武英殿走來。
雖說同樣身穿紅袍,同為六部尚書,王鈍補上繡的孔雀,而詹徽掛的卻是仙鶴。
二人並在一起,同一步伐,卻誰也不理誰,甚至還相互嫌棄對方,臉上盡是不屑的神情。
“臣王鈍(詹徽)參見陛下!”
朱雄英擺擺手,說道:“不用多禮,都坐吧!”
“謝陛下!”
由於朱雄英身邊的核心班子都是清一色上了年紀的老臣,所以除了早朝,其他時候都是讓他們坐著說話。
一是體恤臣子,二是這些人站一會就腿疼,怕他們摔在地上摔出事了。
“王部堂!”
“臣在!”
朱雄英隨口問道:“高麗現在是什麽情況,給朕說說!”
王鈍也不明白皇帝為什麽突然要問高麗的情況,而詹徽卻是心中一喜,看來自己那一指確實指到皇帝心中去了。
“迴陛下,自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兵變,推翻王氏以來,就徹底掌控了高麗的大權,這些年一直不斷向大明宗國討要國號,始終未成……”
“雖說李氏掌控了大權,但還有許多忠於王氏的人對李氏很是不滿,洪武末年,有個叫李穡的高麗臣子就曾經來到大明,請求大明出兵,阻止李成桂的篡國陰謀,並同意王昌親朝!”
朱雄英點頭問道:“那皇爺爺怎麽說的?”
王鈍接著說道:“太上皇說,立亦在彼,廢亦在彼,大明不與相幹!”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們自己家的自己處理,和我們大明沒有任何關係。
“後來高麗的尹彝,李初請求發兵討伐李成桂,依然被太上皇拒絕!”
朱雄英笑了笑,是老爺子的性格,隨後又問道:“那現在的高麗又怎麽說?”
王鈍接著說道:“據前來的高麗使臣說,李成桂因為得不到大明的冊封,心中鬱悶,最近兩年開始稱病,除了世子李方果,誰也不見,高麗政務全部交給著大臣鄭傳道負責!”
朱雄英聽後咧著嘴問道:“他是真有病還是裝熊的?”
“這……這臣也不知道啊!”
朱雄英故作生氣的說道:“亂臣賊子,以下犯上,篡權弑主,還想讓大明賜他們國號,當真是癡心妄想,可惡至極!”
聽到此話,詹徽心中瞬間明白過來,趁機說道:“陛下,臣認為既然高麗來人請求大明出兵相助,身為天朝上國不能放任反賊作亂而無動於衷,陛下身為聖君,當率正義之師,前往高麗,代天懲之,清剿李氏叛逆,還王氏一個公道,還高麗一個朗朗青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