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喧囂的鬧市充斥著各種吆喝聲,白煙嫋嫋,伴隨著各種小吃的出爐,更顯得一片祥和煙火氣。


    一輛馬車停在皇城外,年邁的劉三吾在仆人的攙扶下緩緩走了下來。


    雖說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但每天還是精神抖擻,幹勁十足,但經曆科舉舞弊之事,短短幾日,已是老態龍鍾,兩眼混沌,甚至到了走路都要人攙扶的地步。


    以前是人老,心不老,可現在,人老了,心也死了。


    抬頭望著威嚴壯麗的皇宮,劉三吾心中五味雜陳,感慨不已。


    其實,他想在離京之前,親自給皇帝說一句歉意的話,但再也沒有機會了。


    奉天殿,文華殿,大本堂,東長房,內閣,朝廷,皇宮,京城……這裏再也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二十年讀書,二十年修身,二十年治學,二十年治國,從一個教書先生成為新朝的內閣首輔,風風雨雨一輩子,到頭來卻落得一個身敗名裂,受北人唾罵的下場,當真是可悲!


    因一己之私,鬧出這麽大的事情,皇帝能讓他迴鄉養老已是念及多年的情分了。


    至於見他,皇帝恐怕不會再見,他從奉天殿離開之時,朱雄英是背對著他的。


    劉三吾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朱雄英這樣有魄力,有手腕,又有一顆仁義之心的皇帝。


    皇宮外,甲士林立,分列兩排,劉三吾在仆人的攙扶下緩緩走了過去,卻被侍衛攔了上來。


    “劉公,您已經被貶官迴鄉,沒有旨意,這宮裏,您是進不去了!”


    一身布衣的劉三吾從袖子裏緩緩拿出一封書信,說道:“這是老夫之前寫下的治國十策,一直沒來得及交予陛下,勞煩這位將軍呈進宮裏!”


    侍衛接了過去,說道:“本將會幫你交給內閣!”


    劉三吾心事已了,抬頭看向同樣宮裏的大道,這條路他走了無數次,如今望去,熟悉卻又有著陌生。


    他的路走錯了!


    “老爺,我們該走了!”


    仆人的話讓劉三吾迴過神來,歎息一聲後,離開皇宮。


    “老夫想走出京城,再看看這地方!”


    不舍之情,無以言表。


    朝廷沒有抄他的家,劉三吾為官清廉,也沒什麽財產,父母早已故去,兄長死於元末戰亂,一輩子無兒無女,陪伴自己的隻有一個老仆人。


    本以為自己百年以後,如同韓宜可一樣加封文諡,入太廟,賜永興劍,百官送行,太子扶棺,皇帝,皇後親自祭奠,那是何等的風光。


    可這一切皆成夢幻泡影!


    遙想自己,沉浮半生,在朝,他是內閣首輔,天子近臣,在野,他是名聲在外,受人尊重的大儒。


    現在,他走了,卻無一人前來相送,可謂悲涼又悲切。


    走在曾經迴府的路上,眼前的一切都是多麽熟悉。


    “劉公!”


    不遠處的攤子前,一位小販突然喊了一聲,劉三吾抬頭一看,立馬走了過去,問道:“米粉張,最近生意怎麽樣啊!”


    “劉公,還真是您啊,您怎麽穿這身……”


    賣米粉的攤主有些不可思議,以前,他見這位大官的時候,身上穿的都是繡紅袍,能穿紅袍的都是大官老爺。


    “不當官了!”


    劉三吾苦笑一聲。


    以前,在下朝迴家的路上,他總會坐在這裏,吃上一碗家鄉的米粉,一來二去,和這位賣米粉的同鄉也成了半個朋友。


    “劉公,您坐!”


    米粉張用自己的袖子立馬擦了擦凳子,又擦了擦桌子,生怕怠慢了。


    “這一迴就不吃了!”


    劉三吾神情恍惚的說道:“老夫要迴茶陵老家了,以後恐怕吃不到你做的米粉了!”


    老家……


    他已經十幾年沒迴過老家了,祖宅想必已經是雜草叢生,破敗不堪了。


    “劉公……”


    米粉張擦了擦手,走過來說道:“不瞞您說,科舉舞弊之事早已在京城傳開,大夥都說您徇私舞弊,偏袒南方士子,就連來吃米粉的北方士子,都在罵您……罵您是有才無德的小人……”


    劉三吾心中一驚,雖然他知道自己已經身敗名裂,但聽到這些話,心中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活著總比死了好,特別是被朝廷論罪處死,想到這裏,劉三吾又釋然了。


    “罵吧,老夫該罵!”


    米粉張繼續說道:“劉公,不管別人怎麽說,總之我是不信,您的品行天下皆知,絕不會做什麽徇私舞弊之事,肯定是有奸臣故意陷害你……”


    米粉張撈起一碗米粉,放上各種佐料,緩緩捧在劉三吾麵前,情深意重的說道:“劉公,小的不會說什麽好聽的話,就用這碗家鄉的米粉為您踐行吧,您吃了再走吧!”


    看著眼前這碗熟悉的米粉,愧疚的情緒頓時湧上心頭,雙眼一紅,泛起淚花。


    轉身對著皇宮的方向跪了下來,嚎啕大哭。


    “劉三吾錯了,大錯特錯了,臣辜負了朝廷的厚望,辜負了陛下對臣的恩賜,辜負了天下人對臣的信任!”


    後悔,悲痛,內疚……壓抑的情緒頓時爆發,劉三吾不顧身處鬧市,不顧自己大儒的身份,不顧年老體弱的身體,公然懺悔。


    這一刻,他真的幡然醒悟。


    ……


    皇宮!


    朱雄英手中拿著劉三吾送來的治國十策,心中感慨萬千。


    這上麵多是讓皇帝輕徭薄稅,與民休息,重視農業,勿要輕易發動戰爭的良言。


    朱雄英是個什麽樣的皇帝,劉三吾心裏是清楚的,皇帝的心比之洪武爺還要大,還要野,繼續開疆拓土之心展露無疑。


    但他由心不想讓皇帝變成一個戰爭瘋子,戰爭一開,將會耗費無數錢糧,動用無數民夫,戰死無數將士。


    但朱雄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執政方針,他不可能成為儒家口中的聖君。


    “哎……”


    朱雄英歎息一聲,站了起來,望著殿外,久久不語。


    劉三吾所犯之罪,即便砍頭流放也無可厚非,但最終朱雄英隻是貶官迴鄉了。


    念在他年紀大了,整日跟著操勞國事,再加上他心裏確實有皇帝,他期望朱雄英成為一位勤政愛民,成為漢文帝,宋仁宗那樣的仁君,開啟大明盛世之君。


    但朱雄英繼位後違反祖製,大搞新政,這與他的初衷和輔政理念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終致使這位新朝的“丞相”犯下大錯,而君臣二人也分道揚鑣。


    但說到底,君臣之間除了治國執政的想法不同,其他地方並無多少矛盾和紛爭,劉三吾也從來沒有抗衡皇權的想法。


    “萬歲!”


    樸不了邁著小碎步走了進來。


    “劉公……走了嗎?”


    “迴萬歲,今個晌午,劉公來宮外送了書信,迴去的路上,跪向皇宮,大哭不已,他說自己對不起陛下……”


    聽到此話,朱雄英心中頓時有些傷感,其實他也不想讓劉三吾走,要說私心,滿朝臣工,誰沒有點私心。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廟堂蠅營,皆為命來,碌碌一生,誰不是為了名利二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