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閱卷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深夜,文華殿燈火通明!
劉三吾帶著白信韜以及翰林院十幾位老爺們正在熬夜審卷。
這可是新朝的第一次恩科殿試,皇帝十分看重,他們這些主考官,閱卷人自然不敢大意。
殿試排名一般都是皇帝委任的重臣閱卷,最後按照優劣排名,定一甲,二甲,三甲。
當然,他們隻是給個參考意見,最終的排名還得需要皇帝本人禦筆批示。
“好文章,真是好見解,當列一甲!”
劉三吾坐在主位之上,對眼前的文章讚不絕口,提起朱筆在試卷上畫了幾個紅圈,將這篇試卷輕輕的放在一邊壓上。
“此考生字不錯,但策論卻寫的實在沒什麽出彩的地方,列為三甲吧!”
白信韜歎息一聲,有些惋惜!
坐在地上的司直郎張謙看著手中的試卷,氣憤道:“這是哪裏的考生,錯字就不說了,格式也不對,竟然還有犯忌的詞匯,這是怎麽考上來的,三甲恐怕都排不上!”
翰林院學士董貫說道:“我已經看到三個這樣的試卷了,教他們的老師恐怕也是沒參加過科舉的鄉野村夫,當老師的都不懂,那教出來的學生就更不明白了!”
劉三吾喝了口茶水,說道:“錯誤之處在卷上圈出點評即可,既然能成為貢生,想必自然有優異之處,不可妄自菲薄!”
“閱卷之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嚴謹批改,切不可草率大意,埋沒人才!”
劉三吾感慨道:“孤燈煢影,寒窗苦讀數十年,甚至耗盡一生精力,帶著家人的期盼進京趕考,就為今朝登堂入室,我等身為閱卷官,受陛下信任,一定要秉公評論,為國選才,也要為考生負責!”
眾人附和道:“劉公所言極是!”
劉三吾威望很高,他既然發話了,誰也不敢反駁,隻能繼續閱卷。
“將優異試卷拿於老夫這裏,由老夫再次審閱!”
很快,十幾份試卷放在劉三吾麵前,他一一審閱起來。
文華殿外,樸不了提著燈籠在前麵開路,朱雄英大步走來,身後跟著樊忠和李辰,手中提著一個食盒。
侍衛連忙行禮:“見過陛下!”
朱雄英點點頭,問道:“沒什麽人來吧?”
“迴陛下,沒有任何人出入!”
閱卷之時,整個文華殿都被皇宮侍衛包圍起來,嚴防死守任何人進去,閱卷的官員也不許出來,吃喝全在裏麵,以防有人通風作弊,就連送的飯食都要檢查一遍。
朱雄英對著侍衛們微笑道:“辛苦了!”
一句隨口的關心讓這些站崗守夜的侍衛感動不已,腰包挺的更直了。
朱雄英踏進大殿,卻看到所有人都在一絲不苟的閱卷,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站著,有的甚至坐在地上,時而驚歎,時而惋惜,手中的朱筆也在不斷寫寫畫畫,就連皇帝來了,都沒人察覺到。
“陛下到!”
隨著樸不了喊了一嗓子,所有人立馬站了起來,齊聲拱手道:“臣等見過陛下!”
“諸位愛卿辛苦了!”
朱雄英接著說道:“朕沒什麽事,就是來看看,順便讓人煮了些湯圓送來!”
“謝陛下!”
忙活大半夜了,也都確實餓了,一個個放下手中的試卷,準備吃飯。
朱雄英坐了下來,隨口問道:“劉卿,此次恩科大考可有出類拔萃的治國大才?”
劉三吾拿出放在案上的一遝試卷,說道:“陛下,這是臣與諸位同僚挑選出來的一甲,二甲試卷,共十六人,請陛下過目!”
一甲隻有三人,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沒有名額限定,但隻挑出十三人著實有些少了,也由此可見劉三吾閱卷之嚴格。
朱雄英隨手拿起一張卷子,仔細看了起來。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利弊?
這道題屬於以古論今,考的就是藩王的問題,你要寫,朝廷集權弊大於利,那意思就是給地方藩王無限放權,那一定會被淘汰。
這位考生的迴答大意:漢唐兩代,外重內輕,引發割據分裂,權臣把控朝政,架空皇權,甚至謀權篡位,這種情況下王朝隨時都會覆滅。
終宋一朝,內重外輕,雖無割據之憂,卻對地方失去綏靖禦侮的能力,邊防難穩,一旦天災有變,內憂外患之下,亦有亡國之危。
朱雄英長舒一口氣,這考生竟然能看透大明朝將來的危機,人才啊。
接著看下去,後麵是他的解決辦法。
就四個字,輕重相維,在朝廷高度集權下允許地方適度分權。
看到這裏,朱雄英有些失望了,這個迴答太理想化了,誰也無法完美的把握分權的尺度,即便是老爺子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做不到。
打開後麵被遮住的考生名字,上麵寫道:黃淮,溫州府永嘉人士!
這個人有能力,也有見識,但沒達到驚豔的地步,朱雄英直接提起朱筆在卷子後麵寫道:二甲第五名,賜進士出身。
按理說,考生的姓名和籍貫都被遮住,以防作弊,但皇帝既然已經定下名次,那公布出來也無妨了。
接著朱雄英又拿起一份試卷,同樣是看第一個考題。
他提出,朝廷對地方的把控會隨著遠近而減弱,自古大一統中原王朝的危機都來自北方的強大遊牧,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抵禦外敵,必須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和經濟支撐,但這種情況下又會形成藩鎮割據,但朝廷集權在麵對邊境衝突時處於被動局麵。
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效仿秦朝,修建直道,疏通各地漕運,發展海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朝廷定期派人巡查,修繕,確保通信,運輸的通暢,,,
“這考生不簡單啊!”
朱雄英心中忍不住驚歎一聲,別人還在糾結藩王的問題,他竟然能看透本質,一針見血的指出,王朝對地方難以把控的根源在於距離,需要打破信息,交通,運輸的桎?,簡單的說就是讓原本三天能到的信息變成一天,讓三個月才能趕到的兵馬走直達的直道,大大縮短時間和距離。
不過,他提出的解決辦法,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朱雄英心裏明白,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大力發展科技,但對於目前的大明朝的情況來說,實在是天方夜譚,思想固化,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改的,至少他在位時期是看不到了。
但這位考生能有這般見解已經很了不得了,實在驚豔,這就是他需要的實幹人才。
朱雄英提起禦筆,在試卷上道: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狀元,,,
竟然是狀元!
劉三吾驚唿一聲,很快便引來大殿內翰林老爺們的圍觀。
“陛下,可否打開考生的姓名和籍貫?”
朱雄英微微點頭,劉三吾迅速打開,上麵赫然寫道:陳安,福建閩縣人士!
劉三吾帶著白信韜以及翰林院十幾位老爺們正在熬夜審卷。
這可是新朝的第一次恩科殿試,皇帝十分看重,他們這些主考官,閱卷人自然不敢大意。
殿試排名一般都是皇帝委任的重臣閱卷,最後按照優劣排名,定一甲,二甲,三甲。
當然,他們隻是給個參考意見,最終的排名還得需要皇帝本人禦筆批示。
“好文章,真是好見解,當列一甲!”
劉三吾坐在主位之上,對眼前的文章讚不絕口,提起朱筆在試卷上畫了幾個紅圈,將這篇試卷輕輕的放在一邊壓上。
“此考生字不錯,但策論卻寫的實在沒什麽出彩的地方,列為三甲吧!”
白信韜歎息一聲,有些惋惜!
坐在地上的司直郎張謙看著手中的試卷,氣憤道:“這是哪裏的考生,錯字就不說了,格式也不對,竟然還有犯忌的詞匯,這是怎麽考上來的,三甲恐怕都排不上!”
翰林院學士董貫說道:“我已經看到三個這樣的試卷了,教他們的老師恐怕也是沒參加過科舉的鄉野村夫,當老師的都不懂,那教出來的學生就更不明白了!”
劉三吾喝了口茶水,說道:“錯誤之處在卷上圈出點評即可,既然能成為貢生,想必自然有優異之處,不可妄自菲薄!”
“閱卷之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嚴謹批改,切不可草率大意,埋沒人才!”
劉三吾感慨道:“孤燈煢影,寒窗苦讀數十年,甚至耗盡一生精力,帶著家人的期盼進京趕考,就為今朝登堂入室,我等身為閱卷官,受陛下信任,一定要秉公評論,為國選才,也要為考生負責!”
眾人附和道:“劉公所言極是!”
劉三吾威望很高,他既然發話了,誰也不敢反駁,隻能繼續閱卷。
“將優異試卷拿於老夫這裏,由老夫再次審閱!”
很快,十幾份試卷放在劉三吾麵前,他一一審閱起來。
文華殿外,樸不了提著燈籠在前麵開路,朱雄英大步走來,身後跟著樊忠和李辰,手中提著一個食盒。
侍衛連忙行禮:“見過陛下!”
朱雄英點點頭,問道:“沒什麽人來吧?”
“迴陛下,沒有任何人出入!”
閱卷之時,整個文華殿都被皇宮侍衛包圍起來,嚴防死守任何人進去,閱卷的官員也不許出來,吃喝全在裏麵,以防有人通風作弊,就連送的飯食都要檢查一遍。
朱雄英對著侍衛們微笑道:“辛苦了!”
一句隨口的關心讓這些站崗守夜的侍衛感動不已,腰包挺的更直了。
朱雄英踏進大殿,卻看到所有人都在一絲不苟的閱卷,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站著,有的甚至坐在地上,時而驚歎,時而惋惜,手中的朱筆也在不斷寫寫畫畫,就連皇帝來了,都沒人察覺到。
“陛下到!”
隨著樸不了喊了一嗓子,所有人立馬站了起來,齊聲拱手道:“臣等見過陛下!”
“諸位愛卿辛苦了!”
朱雄英接著說道:“朕沒什麽事,就是來看看,順便讓人煮了些湯圓送來!”
“謝陛下!”
忙活大半夜了,也都確實餓了,一個個放下手中的試卷,準備吃飯。
朱雄英坐了下來,隨口問道:“劉卿,此次恩科大考可有出類拔萃的治國大才?”
劉三吾拿出放在案上的一遝試卷,說道:“陛下,這是臣與諸位同僚挑選出來的一甲,二甲試卷,共十六人,請陛下過目!”
一甲隻有三人,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沒有名額限定,但隻挑出十三人著實有些少了,也由此可見劉三吾閱卷之嚴格。
朱雄英隨手拿起一張卷子,仔細看了起來。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利弊?
這道題屬於以古論今,考的就是藩王的問題,你要寫,朝廷集權弊大於利,那意思就是給地方藩王無限放權,那一定會被淘汰。
這位考生的迴答大意:漢唐兩代,外重內輕,引發割據分裂,權臣把控朝政,架空皇權,甚至謀權篡位,這種情況下王朝隨時都會覆滅。
終宋一朝,內重外輕,雖無割據之憂,卻對地方失去綏靖禦侮的能力,邊防難穩,一旦天災有變,內憂外患之下,亦有亡國之危。
朱雄英長舒一口氣,這考生竟然能看透大明朝將來的危機,人才啊。
接著看下去,後麵是他的解決辦法。
就四個字,輕重相維,在朝廷高度集權下允許地方適度分權。
看到這裏,朱雄英有些失望了,這個迴答太理想化了,誰也無法完美的把握分權的尺度,即便是老爺子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做不到。
打開後麵被遮住的考生名字,上麵寫道:黃淮,溫州府永嘉人士!
這個人有能力,也有見識,但沒達到驚豔的地步,朱雄英直接提起朱筆在卷子後麵寫道:二甲第五名,賜進士出身。
按理說,考生的姓名和籍貫都被遮住,以防作弊,但皇帝既然已經定下名次,那公布出來也無妨了。
接著朱雄英又拿起一份試卷,同樣是看第一個考題。
他提出,朝廷對地方的把控會隨著遠近而減弱,自古大一統中原王朝的危機都來自北方的強大遊牧,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抵禦外敵,必須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和經濟支撐,但這種情況下又會形成藩鎮割據,但朝廷集權在麵對邊境衝突時處於被動局麵。
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效仿秦朝,修建直道,疏通各地漕運,發展海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朝廷定期派人巡查,修繕,確保通信,運輸的通暢,,,
“這考生不簡單啊!”
朱雄英心中忍不住驚歎一聲,別人還在糾結藩王的問題,他竟然能看透本質,一針見血的指出,王朝對地方難以把控的根源在於距離,需要打破信息,交通,運輸的桎?,簡單的說就是讓原本三天能到的信息變成一天,讓三個月才能趕到的兵馬走直達的直道,大大縮短時間和距離。
不過,他提出的解決辦法,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朱雄英心裏明白,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大力發展科技,但對於目前的大明朝的情況來說,實在是天方夜譚,思想固化,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改的,至少他在位時期是看不到了。
但這位考生能有這般見解已經很了不得了,實在驚豔,這就是他需要的實幹人才。
朱雄英提起禦筆,在試卷上道: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狀元,,,
竟然是狀元!
劉三吾驚唿一聲,很快便引來大殿內翰林老爺們的圍觀。
“陛下,可否打開考生的姓名和籍貫?”
朱雄英微微點頭,劉三吾迅速打開,上麵赫然寫道:陳安,福建閩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