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論罪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眾人的目光下,朱雄英拂袖而去,隻留下燕王,湘王,還有那些文臣,朱文玨坐在小椅子上,擺弄著袖子上的繡著的金線,纏在自己手上玩著,好像這一切和他沒有關係一般。
皇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隻要不阻止新政,什麽都是可以坐下來好好商議的。
同時也在告訴燕王,你兒子犯的錯,這些臣子不依不饒,朕也難做,你們父子自己來解決吧,隻要你們能說服這些文官,那朕沒意見。
可讓所有人都疑惑的是,皇帝為何把小太子留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字都不認識多少,更不懂什麽朝政大事,能做什麽決定啊。
朱雄英走後,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冷峻起來,朱棣,朱高熾並沒有急於說話,文官們也沒開口,都在等著對方先出招。
湘王是個敞亮人,他看著眾人,又迴頭看了一眼正在自己玩自己的朱文玨,主動開口道:“咳咳,既然陛下已經下旨,那咱們也不能就這麽幹坐著啊,事情已經出了,那就得解決!”
“至少拿出一個結果交給太子殿下!”
朱高熾提了提身上的外腰帶,主動站了出來,先對小太子拱手行禮,可朱文玨正在低頭擺弄自己的玩意,壓根不看下麵,隨後又對湘王,對著下麵的文官行禮。
“列為同僚,高陽王闖下如此滔天大禍,作為他的兄長,我有檢察不嚴之責,我父王也有教子不嚴之失,這個錯我們父子認,這個罪我們燕藩也擔!”
這些話都是他們父子之前商量好的,也隻能由朱高熾來說,想讓朱棣替兒子向這些文官認錯,那是不可能的。
鬱新開口問道:“那不知燕藩該如何承擔高陽王之過?”
朱棣臉色鐵青並不打算搭話,朱高熾說道:“我父王打算將高陽王召迴京城,親自教訓,當著百官文武的麵,不打他一個皮開肉綻絕不罷休!”
禮部尚書王鈍說道:“燕世子之言未免有些太偏私了吧!”
朱高熾剛要開口,朱棣卻冷著臉站了起來,問道:“那爾等認為該當如何?”
王鈍毫不退讓的說道:“高陽王是皇孫,是大明的郡王,念在是陛下同族兄弟的份上,即便不處死也要剝奪王爵,劃出皇家族譜,終身囚禁於宗人府,或者貶為庶民!”
聽到此話,朱棣頓時惱火不已,那股沙場廝殺的霸氣顯露無餘,隨手抄起一個茶杯當場摔在地上,怒斥道:“你遭瘟的臭儒生,這是要逼死本王的兒子!”
王鈍嗬斥道:“燕王千歲,請你自重身份!”
“這怎麽吵起來了,陛下可是說了,不許紅臉啊!”
眼看要鬧起來,湘王朱柏立馬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四哥,有事好好說,別上火,還有王尚書也坐下,即使不給本王這個麵子,難道也不顧及太子殿下在場啊!”
朱文玨撅著小嘴,心裏想著,四爺爺啊,你生氣就生氣,你摔我父皇的茶杯幹啥,那都是我們家的東西,迴頭我就去找太爺爺告你的狀,哼!
朱棣在北平霸道慣了,竟然一時忘記這是在宮裏,而且小太子還在場,輪不到自己發脾氣。
心中擔心兒子朱高煦的安危,這才一時失態,亂了分寸。
在他心中,朱高煦簡直比大兒子朱高熾還重要。
朱柏站在他們之間,繼續說道:“本王是高陽王的叔叔,按理說當避嫌,不然也有偏私之意!”
“可話又說迴來了,既然是陛下讓本王陪審,那本王也不能就這麽坐著看戲啊!”
“不如,你們雙方各退一步,高陽王召迴京城,由燕王教訓,抽上五十鞭,之後,關進宗人府一年……”
“不妥!”
王鈍立馬說道:“如此小懲,不足以平息天下讀書人的怒火!”
抽五十鞭,即使死不了人,那也得皮開肉綻,關進宗人府那就是養傷,一年時間正好能養的差不多,到時候朱高煦又活蹦亂跳的出來了,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
湘王啊湘王,你還說你不偏私,你這心從應天府都快偏到鳳陽祖陵了。
“本王還沒說完,王尚書,別急啊!”
朱柏笑了笑,同時用餘光看著文官的反應,隻見吏部尚書張紞要開口,他立馬補充道:“一年過後,發配邊關,讓他戴罪立功!”
這個聽起來倒像是個正兒八經的處罰,可仔細一想,好像也不對啊,皇帝本來就打算讓他去遼東,擔任五軍營先鋒。
可文官卻不知道這件事,開始在心中不斷琢磨著。
而此時,資格最老的劉三吾站了出來,緩緩說道:“燕王千歲,湘王千歲,老夫說句公道話,我等之所以要論罪高陽王,並非私心,也不是非要和燕王過不去,實在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陛下的顏麵!”
“高陽王刀劈聖人牌位,這在曆朝曆代都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謂震驚天下,天下的讀書人都是聖人門下弟子,高陽王此舉無異於打了天下讀書人的臉麵!”
“陛下也是天子聖人,曆年科舉的優秀學子也被稱為天子門生,燕王千歲鎮守邊關,披堅執銳,抵禦外敵,可謂居功甚偉,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還是要靠孔孟之道,要靠讀書人啊!”
“讀書人的信仰就是文聖孔子,如果有人毀了關公像,那同樣會遭到天下武人的討伐,甚至會大動刀戈!”
劉三吾的話可謂有理有據,也挺公道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那又如何,錯了確實是錯了,可即便錯了,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啊!
當爹的哪有不護短的,更何況還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
此時,一直保持沉默的解縉也感慨道:“唉……其實如何處置高陽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天下讀書人,消了他們心中的怨氣,不然這些人以此為借口反對新政,那陛下又該如何是好,真到那個時候,即便處死高陽王也無濟於事啊!”
“新政在陛下心中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一旦陛下苦心經營的新政失敗,我們今日在場的人,恐怕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高陽王無論如何定罪,都不能影響百年大業的新政!”
解縉的話說的很明白,新政高於任何人,高於任何事,高於一切,誰影響了新政的推行,誰就是千古罪人,皇帝一定不會心慈手軟的。
到時候別說死一個高陽王,哪怕把燕王搭進去那也在情理之中,更別說這些文武大臣。
“難不成真要逼死他,你們才滿意!”
朱棣的態度不似剛才那般強硬,坦誠說道:“他是本王的兒子,陛下剛剛說的沒錯,養不教父之過,按照湘王剛才所說的懲罰,剩下的責任由本王來擔,你們就說讓本王如何吧!”
皇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隻要不阻止新政,什麽都是可以坐下來好好商議的。
同時也在告訴燕王,你兒子犯的錯,這些臣子不依不饒,朕也難做,你們父子自己來解決吧,隻要你們能說服這些文官,那朕沒意見。
可讓所有人都疑惑的是,皇帝為何把小太子留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字都不認識多少,更不懂什麽朝政大事,能做什麽決定啊。
朱雄英走後,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冷峻起來,朱棣,朱高熾並沒有急於說話,文官們也沒開口,都在等著對方先出招。
湘王是個敞亮人,他看著眾人,又迴頭看了一眼正在自己玩自己的朱文玨,主動開口道:“咳咳,既然陛下已經下旨,那咱們也不能就這麽幹坐著啊,事情已經出了,那就得解決!”
“至少拿出一個結果交給太子殿下!”
朱高熾提了提身上的外腰帶,主動站了出來,先對小太子拱手行禮,可朱文玨正在低頭擺弄自己的玩意,壓根不看下麵,隨後又對湘王,對著下麵的文官行禮。
“列為同僚,高陽王闖下如此滔天大禍,作為他的兄長,我有檢察不嚴之責,我父王也有教子不嚴之失,這個錯我們父子認,這個罪我們燕藩也擔!”
這些話都是他們父子之前商量好的,也隻能由朱高熾來說,想讓朱棣替兒子向這些文官認錯,那是不可能的。
鬱新開口問道:“那不知燕藩該如何承擔高陽王之過?”
朱棣臉色鐵青並不打算搭話,朱高熾說道:“我父王打算將高陽王召迴京城,親自教訓,當著百官文武的麵,不打他一個皮開肉綻絕不罷休!”
禮部尚書王鈍說道:“燕世子之言未免有些太偏私了吧!”
朱高熾剛要開口,朱棣卻冷著臉站了起來,問道:“那爾等認為該當如何?”
王鈍毫不退讓的說道:“高陽王是皇孫,是大明的郡王,念在是陛下同族兄弟的份上,即便不處死也要剝奪王爵,劃出皇家族譜,終身囚禁於宗人府,或者貶為庶民!”
聽到此話,朱棣頓時惱火不已,那股沙場廝殺的霸氣顯露無餘,隨手抄起一個茶杯當場摔在地上,怒斥道:“你遭瘟的臭儒生,這是要逼死本王的兒子!”
王鈍嗬斥道:“燕王千歲,請你自重身份!”
“這怎麽吵起來了,陛下可是說了,不許紅臉啊!”
眼看要鬧起來,湘王朱柏立馬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四哥,有事好好說,別上火,還有王尚書也坐下,即使不給本王這個麵子,難道也不顧及太子殿下在場啊!”
朱文玨撅著小嘴,心裏想著,四爺爺啊,你生氣就生氣,你摔我父皇的茶杯幹啥,那都是我們家的東西,迴頭我就去找太爺爺告你的狀,哼!
朱棣在北平霸道慣了,竟然一時忘記這是在宮裏,而且小太子還在場,輪不到自己發脾氣。
心中擔心兒子朱高煦的安危,這才一時失態,亂了分寸。
在他心中,朱高煦簡直比大兒子朱高熾還重要。
朱柏站在他們之間,繼續說道:“本王是高陽王的叔叔,按理說當避嫌,不然也有偏私之意!”
“可話又說迴來了,既然是陛下讓本王陪審,那本王也不能就這麽坐著看戲啊!”
“不如,你們雙方各退一步,高陽王召迴京城,由燕王教訓,抽上五十鞭,之後,關進宗人府一年……”
“不妥!”
王鈍立馬說道:“如此小懲,不足以平息天下讀書人的怒火!”
抽五十鞭,即使死不了人,那也得皮開肉綻,關進宗人府那就是養傷,一年時間正好能養的差不多,到時候朱高煦又活蹦亂跳的出來了,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
湘王啊湘王,你還說你不偏私,你這心從應天府都快偏到鳳陽祖陵了。
“本王還沒說完,王尚書,別急啊!”
朱柏笑了笑,同時用餘光看著文官的反應,隻見吏部尚書張紞要開口,他立馬補充道:“一年過後,發配邊關,讓他戴罪立功!”
這個聽起來倒像是個正兒八經的處罰,可仔細一想,好像也不對啊,皇帝本來就打算讓他去遼東,擔任五軍營先鋒。
可文官卻不知道這件事,開始在心中不斷琢磨著。
而此時,資格最老的劉三吾站了出來,緩緩說道:“燕王千歲,湘王千歲,老夫說句公道話,我等之所以要論罪高陽王,並非私心,也不是非要和燕王過不去,實在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陛下的顏麵!”
“高陽王刀劈聖人牌位,這在曆朝曆代都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謂震驚天下,天下的讀書人都是聖人門下弟子,高陽王此舉無異於打了天下讀書人的臉麵!”
“陛下也是天子聖人,曆年科舉的優秀學子也被稱為天子門生,燕王千歲鎮守邊關,披堅執銳,抵禦外敵,可謂居功甚偉,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還是要靠孔孟之道,要靠讀書人啊!”
“讀書人的信仰就是文聖孔子,如果有人毀了關公像,那同樣會遭到天下武人的討伐,甚至會大動刀戈!”
劉三吾的話可謂有理有據,也挺公道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那又如何,錯了確實是錯了,可即便錯了,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啊!
當爹的哪有不護短的,更何況還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
此時,一直保持沉默的解縉也感慨道:“唉……其實如何處置高陽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天下讀書人,消了他們心中的怨氣,不然這些人以此為借口反對新政,那陛下又該如何是好,真到那個時候,即便處死高陽王也無濟於事啊!”
“新政在陛下心中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一旦陛下苦心經營的新政失敗,我們今日在場的人,恐怕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高陽王無論如何定罪,都不能影響百年大業的新政!”
解縉的話說的很明白,新政高於任何人,高於任何事,高於一切,誰影響了新政的推行,誰就是千古罪人,皇帝一定不會心慈手軟的。
到時候別說死一個高陽王,哪怕把燕王搭進去那也在情理之中,更別說這些文武大臣。
“難不成真要逼死他,你們才滿意!”
朱棣的態度不似剛才那般強硬,坦誠說道:“他是本王的兒子,陛下剛剛說的沒錯,養不教父之過,按照湘王剛才所說的懲罰,剩下的責任由本王來擔,你們就說讓本王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