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爛賬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禦製大誥,此物一出立馬鎮住全場,那些持刀的衙役瞬間不敢輕舉妄動了。
吳家老二高舉大誥,對著吳大說道:“哥,綁了這個欺壓百姓,草菅人命的狗官,咱們去京城找洪武爺告禦狀去,他老人家一定向著咱們這些窮苦百姓!”
聽到這哥倆要去告禦狀,何添頓時嚇得臉色蒼白,自己做的那些事一旦被洪武爺查到,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上,拿下這兩個反民!”
何添拚命的掙紮大喊:“那大誥是洪武朝的東西,現在是新朝,早就作廢了,不要怕,快上!”
話是這麽說,但誰都知道,洪武爺隻是不當皇帝了,又不是駕崩了,至於說大誥在新朝還能不能用,誰也不知道,畢竟新朝至今還沒有一個百姓去告禦狀。
這事挺玄的!
衙役們相互看著,就是不敢上前,當初常熟人陳壽六就因為賦稅之事,綁著縣吏,頭頂大誥進京告禦狀,最終洪武爺親自斷案,將在一路之上為難陳壽六的各地方官吏全部處死。
陳壽六的事跡早就在江南,直隸一帶傳開了,這些衙役哪裏敢輕舉妄動,那本大誥簡直就是催命符,誰動誰死。
“都愣著做甚,還不動手!”
何添見衙役不敢動,頓時急了,那是拚命的反抗,可他一個從不勞動的地痞流氓哪裏會是常年出力莊稼漢的對手,被吳大死死反扣在地上。
“老二,拿繩子來,咱們去京找洪武爺他老人家告禦狀去,就不信這天下沒有說理的地方!”
聽說吳家兄弟綁了官吏要去告禦狀,此事迅速在村子裏傳開,引來許多百姓的圍觀。
吳二拿著大誥,對著外麵喊道:“鄉親們,我們兄弟倆不想惹事,實在這狗官仗勢欺人,強行搜刮,還害死我們的老娘!”
“我們兄弟氣不過,這才綁了這狗官,我們信不過當地的官府,我們要去京城找洪武爺,請他老人家為我們主持公道!”
“老娘冤死,還請各位鄉親搭把手幫忙葬了,我們兄弟感激不盡!”
吳家兄弟都是老實本分人,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如今家裏遭遇這種變故,讓村子的百姓十分同情。
加上告禦狀這種隻有在戲裏才能看到的事情,更能引發關注。
而且這段時間,地方官吏假借攤丁入畝的新政從中謀取好處,早已經引發百姓的不滿,如今吳家兄弟也算是為大夥出了一口惡氣。
村民七嘴八舌的讓吳家兄弟放心,他們會幫著處理後事,還有人說見到洪武爺一定要告這些貪官的狀。
吳家兄弟帶了一些幹糧,綁著何添,手持大誥,在村民的擁護下向北前進。
那是京城的方向!
那地方有洪武爺在!
那裏有公道!
……
傅友文迴京了,立馬進宮匯報這半年在江南的成果。
朱雄英看著報上來的土地總數,對比洪武十五年統計的結果,竟然足足多了兩倍還餘五成。
這十五年間,江南竟然開墾出來這麽多土地,而且大部分百姓家裏都有水田旱地,這就證明百姓的日子確實好過了。
百姓自己名下有地種,那就證明有飯吃,朱雄英大為高興,誇讚傅友文是新朝能臣,新政幹吏,賞賜他寶鈔十貫,以資鼓勵。
朱雄英立馬將這個消息告訴老爺子,老爺子也十分高興,在他宵衣旰食的治理下,大明朝蒸蒸日上,正在繁榮昌盛。
老爺子最在意的就是民生,雖然當了接近三十年的皇帝,但他始終把自己當成一位農民,始終關心著百姓的生活。
作為農民出身的皇帝,他深刻體會過農民的艱辛,老百姓有飯吃,在他心中比什麽都重要!
土地數量丈量完畢,這就等於攤丁入畝的新政已經邁開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正式施行,而這也是最難的。
根據傅友文報上來的數量,整個江南有三成的土地在士紳手中,這三成中又有五成在幾個大士紳手上,這已經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了。
要知道這還是在明初,在打擊士紳最厲害的洪武末年,從一個江南就能窺視全國,如果不推行新政,在過百年,恐怕至少有六成的土地會被兼並,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所有百姓沒地種,沒飯吃,然後揭竿而起,開始造反。
如同明末一樣,迎闖王,不納糧!
傅友文帶來的好消息如同給朱雄英打了一針強心劑,更加堅定了小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和動力。
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進行的同時,其他大事也沒停下。
有好消息自然也會有壞消息!
就在朱雄英心情大好之時,暴昭查軍迴來了,帶來的情況讓朱雄英暴跳如雷。
上到五軍都督府,下到各地都司大小衛所,有一半都存在爛賬壞賬的情況,特別是軍糧,很多都對不上賬目,憑空而飛,去向不明都是常事,看似充足的糧庫,其實暗藏各種玄機,以次充好,摻入沙石的情況比比皆是。
很多軍官長期霸占軍田,克扣士兵口糧,甚至還有欺辱士兵家人的情況發生。
沿海衛所有販賣私鹽的,西北衛所有倒賣茶馬的,西南,東南之地還有和安南等外勢力交易武器裝備。
至於吃空餉,那都是普遍現象,根據暴昭和刑部官員的調查,幾乎每年都有三成的軍費被吃掉。
軍費占據全國賦稅的一半還多,那就是五百多萬兩銀子,被吃掉三成,那就是一百多萬,這些人是怎麽敢的。
得知朝廷要查軍,很多軍官已經主動投案自首,主動坦白各種不法事,所以暴昭才能查的這麽快。
雖說文武對立,但暴昭和那些禦史的品行朱雄英還是很信任的,他們絕不會故意栽贓,虛報。
朱雄英本來也沒怎麽懷疑軍中之事,就是想弄點錢開海,可現在事情已經超出預料,他萬萬沒想到如今的軍中竟然是這般樣子。
“傳,傳……”
朱雄英氣憤道:“給朕傳李景隆,梅殷,李堅,徐允恭進宮,現在就讓他們來見朕,快去!”
樸不了立馬小跑出去,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皇帝發這麽大的火。
尚書房中,朱雄英坐立不安,盛怒之下,差點把禦案掀倒。
沒一會兒,兩道身影走了進來。
“出啥事了這是……”
老爺子看著地上的茶杯碎片,立馬問道:“大孫啊,怎麽發這麽大的火?”
“沒什麽!”
朱雄英隨口說著,他不想什麽事都告訴老爺子,免得擔心。
老爺子看到扔在地上的奏本,說道:“文玨啊,給太爺爺把那個紅色的奏本撿過來!”
“皇爺爺……”
朱雄英喊了一聲,朱文玨已經把奏本放在老爺子手上,隻得說道:“算了,看就看吧!”
老爺子看到上麵的內容,臉色一下子陰沉起來,隨即合上,丟在一旁的桌子上。
“皇爺爺,我想殺人了!”
朱雄英用著不容置疑的眼神說道:“非是孫兒無情無義,而是有些人,有些事做的實在太火了!”
吳家老二高舉大誥,對著吳大說道:“哥,綁了這個欺壓百姓,草菅人命的狗官,咱們去京城找洪武爺告禦狀去,他老人家一定向著咱們這些窮苦百姓!”
聽到這哥倆要去告禦狀,何添頓時嚇得臉色蒼白,自己做的那些事一旦被洪武爺查到,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上,拿下這兩個反民!”
何添拚命的掙紮大喊:“那大誥是洪武朝的東西,現在是新朝,早就作廢了,不要怕,快上!”
話是這麽說,但誰都知道,洪武爺隻是不當皇帝了,又不是駕崩了,至於說大誥在新朝還能不能用,誰也不知道,畢竟新朝至今還沒有一個百姓去告禦狀。
這事挺玄的!
衙役們相互看著,就是不敢上前,當初常熟人陳壽六就因為賦稅之事,綁著縣吏,頭頂大誥進京告禦狀,最終洪武爺親自斷案,將在一路之上為難陳壽六的各地方官吏全部處死。
陳壽六的事跡早就在江南,直隸一帶傳開了,這些衙役哪裏敢輕舉妄動,那本大誥簡直就是催命符,誰動誰死。
“都愣著做甚,還不動手!”
何添見衙役不敢動,頓時急了,那是拚命的反抗,可他一個從不勞動的地痞流氓哪裏會是常年出力莊稼漢的對手,被吳大死死反扣在地上。
“老二,拿繩子來,咱們去京找洪武爺他老人家告禦狀去,就不信這天下沒有說理的地方!”
聽說吳家兄弟綁了官吏要去告禦狀,此事迅速在村子裏傳開,引來許多百姓的圍觀。
吳二拿著大誥,對著外麵喊道:“鄉親們,我們兄弟倆不想惹事,實在這狗官仗勢欺人,強行搜刮,還害死我們的老娘!”
“我們兄弟氣不過,這才綁了這狗官,我們信不過當地的官府,我們要去京城找洪武爺,請他老人家為我們主持公道!”
“老娘冤死,還請各位鄉親搭把手幫忙葬了,我們兄弟感激不盡!”
吳家兄弟都是老實本分人,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如今家裏遭遇這種變故,讓村子的百姓十分同情。
加上告禦狀這種隻有在戲裏才能看到的事情,更能引發關注。
而且這段時間,地方官吏假借攤丁入畝的新政從中謀取好處,早已經引發百姓的不滿,如今吳家兄弟也算是為大夥出了一口惡氣。
村民七嘴八舌的讓吳家兄弟放心,他們會幫著處理後事,還有人說見到洪武爺一定要告這些貪官的狀。
吳家兄弟帶了一些幹糧,綁著何添,手持大誥,在村民的擁護下向北前進。
那是京城的方向!
那地方有洪武爺在!
那裏有公道!
……
傅友文迴京了,立馬進宮匯報這半年在江南的成果。
朱雄英看著報上來的土地總數,對比洪武十五年統計的結果,竟然足足多了兩倍還餘五成。
這十五年間,江南竟然開墾出來這麽多土地,而且大部分百姓家裏都有水田旱地,這就證明百姓的日子確實好過了。
百姓自己名下有地種,那就證明有飯吃,朱雄英大為高興,誇讚傅友文是新朝能臣,新政幹吏,賞賜他寶鈔十貫,以資鼓勵。
朱雄英立馬將這個消息告訴老爺子,老爺子也十分高興,在他宵衣旰食的治理下,大明朝蒸蒸日上,正在繁榮昌盛。
老爺子最在意的就是民生,雖然當了接近三十年的皇帝,但他始終把自己當成一位農民,始終關心著百姓的生活。
作為農民出身的皇帝,他深刻體會過農民的艱辛,老百姓有飯吃,在他心中比什麽都重要!
土地數量丈量完畢,這就等於攤丁入畝的新政已經邁開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正式施行,而這也是最難的。
根據傅友文報上來的數量,整個江南有三成的土地在士紳手中,這三成中又有五成在幾個大士紳手上,這已經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了。
要知道這還是在明初,在打擊士紳最厲害的洪武末年,從一個江南就能窺視全國,如果不推行新政,在過百年,恐怕至少有六成的土地會被兼並,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所有百姓沒地種,沒飯吃,然後揭竿而起,開始造反。
如同明末一樣,迎闖王,不納糧!
傅友文帶來的好消息如同給朱雄英打了一針強心劑,更加堅定了小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和動力。
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進行的同時,其他大事也沒停下。
有好消息自然也會有壞消息!
就在朱雄英心情大好之時,暴昭查軍迴來了,帶來的情況讓朱雄英暴跳如雷。
上到五軍都督府,下到各地都司大小衛所,有一半都存在爛賬壞賬的情況,特別是軍糧,很多都對不上賬目,憑空而飛,去向不明都是常事,看似充足的糧庫,其實暗藏各種玄機,以次充好,摻入沙石的情況比比皆是。
很多軍官長期霸占軍田,克扣士兵口糧,甚至還有欺辱士兵家人的情況發生。
沿海衛所有販賣私鹽的,西北衛所有倒賣茶馬的,西南,東南之地還有和安南等外勢力交易武器裝備。
至於吃空餉,那都是普遍現象,根據暴昭和刑部官員的調查,幾乎每年都有三成的軍費被吃掉。
軍費占據全國賦稅的一半還多,那就是五百多萬兩銀子,被吃掉三成,那就是一百多萬,這些人是怎麽敢的。
得知朝廷要查軍,很多軍官已經主動投案自首,主動坦白各種不法事,所以暴昭才能查的這麽快。
雖說文武對立,但暴昭和那些禦史的品行朱雄英還是很信任的,他們絕不會故意栽贓,虛報。
朱雄英本來也沒怎麽懷疑軍中之事,就是想弄點錢開海,可現在事情已經超出預料,他萬萬沒想到如今的軍中竟然是這般樣子。
“傳,傳……”
朱雄英氣憤道:“給朕傳李景隆,梅殷,李堅,徐允恭進宮,現在就讓他們來見朕,快去!”
樸不了立馬小跑出去,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皇帝發這麽大的火。
尚書房中,朱雄英坐立不安,盛怒之下,差點把禦案掀倒。
沒一會兒,兩道身影走了進來。
“出啥事了這是……”
老爺子看著地上的茶杯碎片,立馬問道:“大孫啊,怎麽發這麽大的火?”
“沒什麽!”
朱雄英隨口說著,他不想什麽事都告訴老爺子,免得擔心。
老爺子看到扔在地上的奏本,說道:“文玨啊,給太爺爺把那個紅色的奏本撿過來!”
“皇爺爺……”
朱雄英喊了一聲,朱文玨已經把奏本放在老爺子手上,隻得說道:“算了,看就看吧!”
老爺子看到上麵的內容,臉色一下子陰沉起來,隨即合上,丟在一旁的桌子上。
“皇爺爺,我想殺人了!”
朱雄英用著不容置疑的眼神說道:“非是孫兒無情無義,而是有些人,有些事做的實在太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