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議政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勝利者,敗者的一切都是戰利品,土地,礦山,人口,當然也包括女人!
如今,這一切都屬於大明,而朱雄英作為平倭大軍的主帥,大明的儲君,當然有權利處置一切!
這個事情說的確實沒毛病,可這話從你一個讀聖賢書的大學士嘴裏說出來可就有些不太合適了!
而且這些話是他解縉自己說的,朱雄英之前隻是交代他一句不能放棄倭國,這個移民之策完全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也可能是跟那個六元魁首一起探討出來的結果。
“解愛卿這個移民之策還是不錯的,但具體如何實行還要你們內閣商量一下!”
方孝孺皺著眉頭,他認為解縉的話有些不妥,至於哪裏不妥又說不上來。
此時,劉三吾開口說道:“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哪裏需要議,劉公不妨直說!”
說罷,示意他坐下說話,劉三吾一大把年紀了,須發皆白,還要跟著操勞國事,也挺不容易的。
劉三吾這個人從不設城府,對任何人都是坦誠相待,而且快人快語,所以老爺子以前有什麽軍國大事都會和他商量,就算皇家內事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所以當初創立內閣的時候,老爺子幾乎沒有考慮,直接任命他為內閣的領頭羊!
朱雄英對這位老臣也是十分看重,並在內閣規定,若是四大閣臣對政務意見不同,最終以劉公之見為主。
內閣沒有首輔,次輔之分,但劉三吾已經成為名義上的首輔。
“念劉公年老,日後見到孤不用行大禮,說話也不必站起來,坐著就好,這是孤給你的恩典!”
“老臣謝殿下聖恩!”
劉三吾扶著椅子慢慢坐了下去,緩了緩繼續說道:“老臣的意思是,倭國之事棄留問題還需從長計議!”
“還請劉公直言!”朱雄英對劉三吾很是尊重。
“殿下,倭國經曆一場滅國之戰,人口,土地,房舍等摧毀眾多,就算現在移民過去,恐怕最快也要三五年才能恢複過來,而在這三五年之中,還要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各種物資,實在得不償失啊!”
現在的倭國雖說已經歸屬大明,但已經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如果留著,不僅不能為大明帶來好處,反而還會倒貼!
一場平倭之戰,倭國已經被朱雄英徹底打殘了,倭人男子十不存一,剩下的女人就算想繁衍都找不到人,如果靠現在倭國剩餘的人口,恐怕五百年都恢複不了元氣。
而且在大明遠洋巡航艦隊沒有打造完成之前,倭國的軍事用途並不大。
“劉公,難道就沒有兩全之策嗎,那地方可是孤曆時一年也打下來的!”
朱雄英明白劉三吾的苦心,可要讓他放棄了,又有些不甘心。
劉三吾無奈的歎息道:“難啊!”
說白了,還是朝廷沒錢,三十稅一的農稅壓根就收不上來多少稅,朱雄英也不想讓百姓增加負擔!
從始至終,小洪武都沒想過要靠農稅發家致富!
朱雄英抬頭看了一眼鬱新,問道:“鬱尚書,你怎麽看?”
鬱新起身拱手道:“迴殿下,臣認為,不管是棄是留,都要先把倭國的銀礦采完,朝廷欠著平倭大軍的賞銀還沒給呢,幾乎每日都有軍中將領來戶部討要,戶部衙門都快成吵鬧的菜市場了!”
又來個哭窮的,你還不如不說呢!
“行了,你也別抱怨了,知道你們戶部也為難!”
朱雄英苦著臉說道:“等夏稅下來,先把這筆賬還了,具體賞賜數目,你們戶部自己定!”
平倭之戰的撫恤已經發下去了,這個錢是絕對不能賴,也不能托的,隻是皇太孫紅口白牙說的戰後封賞遲遲沒有發下來!
朱雄英讓戶部自己定的意思就是隨便發點意思一下就得了,這些跟著征戰倭國的將士領著天價賞銀,又把倭國各地的大名洗劫一空,哪個都不缺錢。
而且以鬱新,王純,夏元吉幾個老摳的做事風格也不會大方!
“殿下英明!”鬱老摳長舒一口氣!
錢!
寶鈔衙門,造船,移民,到處都要用錢,可偏偏就沒有錢,朱雄英都想讓吳忠率領大明艦隊,拉一船瓷器,帶上洪武大炮去國外做生意。
一個茶杯直接賣十兩,不是十兩銀子,而是十兩金子,或者拿糧食換!
大炮一響,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主打一個強買強賣,穩賺不賠!
當然,大明作為天朝宗國,老爺子是不會同意的!
還得想其他辦法!
朱雄英立馬問道:“齊泰有沒有說采了多少銀子?”
方孝孺迴答道:“大概二百多萬兩!”
“怎麽會太少了?”
朱雄英站起身來,問道:“任尚書,你們工部之前派了多少工匠過去?”
“迴殿下,三個月前工部派往倭國三百名工匠,而且路程也要花費一個月之久,一個月百萬的開采量已經……已經……”
任亨泰看太孫臉色不對,沒敢繼續說下去。
“不成,這個速度太慢了!”
朱雄英果斷說道:“這樣,你們工部再派些官員和工匠過去,人手不夠去科技院調,或者招募民間的工匠,湊夠一千人,倭國銀礦多的是,采一百年都采不完!”
“這件事交給你們工部去辦,趕緊落實了!”
如今朝廷到處用錢,也顧不得什麽經濟膨脹的問題了,先把眼前的事情解決再說吧!
而且朝廷還要用這些銀子彌補寶鈔的窟窿!
“另外,翟侍郎,吏部還有多少知府,縣令,同知,通判這樣六七品的候補官員?”
麵對太孫的詢問,翟善有些難為情的說道:“迴殿下,吏部不僅沒有候補官員,許多地方還有官缺的情況!”
啥意思……
就是官位多,官員少!
因為洪武二年的科舉學子質量太差,於是朝廷實行薦舉製,但弊端也很明顯,任人唯親、假公濟私,甚至結黨營私的情況時有發生!
再加上老爺子對官員苛刻,殺了一批又一批,導致官缺的情況非常嚴重。
直到洪武十七年,朝廷再次開科,那一次恩科直接錄取了四百多名進士,而且含金量也很高。
雖然經過三次恩科,加上國子監培養的人才,官缺的問題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卻沒有完全解決。
特別是地方官,許多地方已經缺主官半年之久,都是下麵人在苦苦支撐,盼著朝廷能給他們送來父母官。
議個倭國,結果議出來這麽多事,朱雄英扶著額頭歎息不已,看來這個太孫儲君並不好當,雖說老爺子留給自己的不是什麽爛攤子,但許多弊端解決起來還是讓人頭大。
“孤就不信整個大明還挑不出來幾個官員!”
沉寂片刻,朱雄英果斷說道:“月底就是恩科殿試,方孝孺為主考官,黃觀,還有國子監的張顯宗為副考官,此次殿試,另加一個考題,就考他們如何治理一縣之地!”
如今,這一切都屬於大明,而朱雄英作為平倭大軍的主帥,大明的儲君,當然有權利處置一切!
這個事情說的確實沒毛病,可這話從你一個讀聖賢書的大學士嘴裏說出來可就有些不太合適了!
而且這些話是他解縉自己說的,朱雄英之前隻是交代他一句不能放棄倭國,這個移民之策完全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也可能是跟那個六元魁首一起探討出來的結果。
“解愛卿這個移民之策還是不錯的,但具體如何實行還要你們內閣商量一下!”
方孝孺皺著眉頭,他認為解縉的話有些不妥,至於哪裏不妥又說不上來。
此時,劉三吾開口說道:“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哪裏需要議,劉公不妨直說!”
說罷,示意他坐下說話,劉三吾一大把年紀了,須發皆白,還要跟著操勞國事,也挺不容易的。
劉三吾這個人從不設城府,對任何人都是坦誠相待,而且快人快語,所以老爺子以前有什麽軍國大事都會和他商量,就算皇家內事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所以當初創立內閣的時候,老爺子幾乎沒有考慮,直接任命他為內閣的領頭羊!
朱雄英對這位老臣也是十分看重,並在內閣規定,若是四大閣臣對政務意見不同,最終以劉公之見為主。
內閣沒有首輔,次輔之分,但劉三吾已經成為名義上的首輔。
“念劉公年老,日後見到孤不用行大禮,說話也不必站起來,坐著就好,這是孤給你的恩典!”
“老臣謝殿下聖恩!”
劉三吾扶著椅子慢慢坐了下去,緩了緩繼續說道:“老臣的意思是,倭國之事棄留問題還需從長計議!”
“還請劉公直言!”朱雄英對劉三吾很是尊重。
“殿下,倭國經曆一場滅國之戰,人口,土地,房舍等摧毀眾多,就算現在移民過去,恐怕最快也要三五年才能恢複過來,而在這三五年之中,還要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各種物資,實在得不償失啊!”
現在的倭國雖說已經歸屬大明,但已經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如果留著,不僅不能為大明帶來好處,反而還會倒貼!
一場平倭之戰,倭國已經被朱雄英徹底打殘了,倭人男子十不存一,剩下的女人就算想繁衍都找不到人,如果靠現在倭國剩餘的人口,恐怕五百年都恢複不了元氣。
而且在大明遠洋巡航艦隊沒有打造完成之前,倭國的軍事用途並不大。
“劉公,難道就沒有兩全之策嗎,那地方可是孤曆時一年也打下來的!”
朱雄英明白劉三吾的苦心,可要讓他放棄了,又有些不甘心。
劉三吾無奈的歎息道:“難啊!”
說白了,還是朝廷沒錢,三十稅一的農稅壓根就收不上來多少稅,朱雄英也不想讓百姓增加負擔!
從始至終,小洪武都沒想過要靠農稅發家致富!
朱雄英抬頭看了一眼鬱新,問道:“鬱尚書,你怎麽看?”
鬱新起身拱手道:“迴殿下,臣認為,不管是棄是留,都要先把倭國的銀礦采完,朝廷欠著平倭大軍的賞銀還沒給呢,幾乎每日都有軍中將領來戶部討要,戶部衙門都快成吵鬧的菜市場了!”
又來個哭窮的,你還不如不說呢!
“行了,你也別抱怨了,知道你們戶部也為難!”
朱雄英苦著臉說道:“等夏稅下來,先把這筆賬還了,具體賞賜數目,你們戶部自己定!”
平倭之戰的撫恤已經發下去了,這個錢是絕對不能賴,也不能托的,隻是皇太孫紅口白牙說的戰後封賞遲遲沒有發下來!
朱雄英讓戶部自己定的意思就是隨便發點意思一下就得了,這些跟著征戰倭國的將士領著天價賞銀,又把倭國各地的大名洗劫一空,哪個都不缺錢。
而且以鬱新,王純,夏元吉幾個老摳的做事風格也不會大方!
“殿下英明!”鬱老摳長舒一口氣!
錢!
寶鈔衙門,造船,移民,到處都要用錢,可偏偏就沒有錢,朱雄英都想讓吳忠率領大明艦隊,拉一船瓷器,帶上洪武大炮去國外做生意。
一個茶杯直接賣十兩,不是十兩銀子,而是十兩金子,或者拿糧食換!
大炮一響,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主打一個強買強賣,穩賺不賠!
當然,大明作為天朝宗國,老爺子是不會同意的!
還得想其他辦法!
朱雄英立馬問道:“齊泰有沒有說采了多少銀子?”
方孝孺迴答道:“大概二百多萬兩!”
“怎麽會太少了?”
朱雄英站起身來,問道:“任尚書,你們工部之前派了多少工匠過去?”
“迴殿下,三個月前工部派往倭國三百名工匠,而且路程也要花費一個月之久,一個月百萬的開采量已經……已經……”
任亨泰看太孫臉色不對,沒敢繼續說下去。
“不成,這個速度太慢了!”
朱雄英果斷說道:“這樣,你們工部再派些官員和工匠過去,人手不夠去科技院調,或者招募民間的工匠,湊夠一千人,倭國銀礦多的是,采一百年都采不完!”
“這件事交給你們工部去辦,趕緊落實了!”
如今朝廷到處用錢,也顧不得什麽經濟膨脹的問題了,先把眼前的事情解決再說吧!
而且朝廷還要用這些銀子彌補寶鈔的窟窿!
“另外,翟侍郎,吏部還有多少知府,縣令,同知,通判這樣六七品的候補官員?”
麵對太孫的詢問,翟善有些難為情的說道:“迴殿下,吏部不僅沒有候補官員,許多地方還有官缺的情況!”
啥意思……
就是官位多,官員少!
因為洪武二年的科舉學子質量太差,於是朝廷實行薦舉製,但弊端也很明顯,任人唯親、假公濟私,甚至結黨營私的情況時有發生!
再加上老爺子對官員苛刻,殺了一批又一批,導致官缺的情況非常嚴重。
直到洪武十七年,朝廷再次開科,那一次恩科直接錄取了四百多名進士,而且含金量也很高。
雖然經過三次恩科,加上國子監培養的人才,官缺的問題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卻沒有完全解決。
特別是地方官,許多地方已經缺主官半年之久,都是下麵人在苦苦支撐,盼著朝廷能給他們送來父母官。
議個倭國,結果議出來這麽多事,朱雄英扶著額頭歎息不已,看來這個太孫儲君並不好當,雖說老爺子留給自己的不是什麽爛攤子,但許多弊端解決起來還是讓人頭大。
“孤就不信整個大明還挑不出來幾個官員!”
沉寂片刻,朱雄英果斷說道:“月底就是恩科殿試,方孝孺為主考官,黃觀,還有國子監的張顯宗為副考官,此次殿試,另加一個考題,就考他們如何治理一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