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兩個洪武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坤寧宮。
自從朱雄英走後,老爺子就搬去了馬皇後生前居住的坤寧宮,並把太子朱標,以及朱雄英一家人從東宮裏搬到了這裏。
曾經的坤寧宮格外熱鬧,老爺子,馬皇後,朱標,朱雄英幾乎每天都會在這裏吃飯,吃的是馬皇後親自做的家常便飯,在老爺子看來,整個皇宮,隻有這裏才是家。
現在下了早朝,老爺子一般不會再去尚書房了,直接來到坤寧宮,要不陪重孫子玩會,要不單獨找朱標聊聊天,至於奏疏,隻能辛苦一下朱胖胖了。
大殿內,老爺子衝著朱標抱怨起來:“這個狗東西出去三個多月了,連封信都不給咱,娘的,咱是天天念叨他,他心裏沒一點咱這個爺爺,咱真是白疼他了!”
“爹,您看您這說的什麽話!”
朱標安慰道:“雄英是去打仗,又不是去玩,這要天天想你,還能安心打仗嗎?”
“您啊,想孫子就直說,這裏又沒有外人,您罵給誰聽啊,母後要是還在,聽見您罵孫子,肯定饒不了您啊!”朱標帶著一絲笑意。
“哎,,,”
老爺子歎息道:“這孩子在宮裏是整天沒事找事的氣咱,有時候煩得要命,這一走好幾個月了,咱又想得慌!”
朱標聽後笑了笑,說道:“要不您寫封信給雄英送過去,讓他打完舟山的仗迴來看看您!”
“這可不行!”
老爺子神情嚴肅的說道:“打仗不是兒戲,這才剛打完第一仗,絕對不能讓他分心,既然決定要打了,就要打到底,要是打到一半就迴來探親,這成何體統,算了吧,咱就不給他添麻煩了,讓這孩子安心打仗吧!”
朱標點點頭,又問道:“爹啊,前幾個月說雄英準備攻打舟山,現在戰況如何了?”
“擔心個啥啊!”
老爺子坦然說道:“五個大都督被他調走三個,再加上那幾個身經百戰的驕兵悍將和一個兵部侍郎,還有火器,戰艦,精銳水師,區區幾個海島還能打不下啊!”
“他要真打不下來,就證明不是打仗那塊料,咱立馬派人叫他滾迴來,以後留在宮裏好好讀書,別出去給咱這個爺爺丟人!”
朱標剛要說話,外麵傳來雲成的聲音。
“皇爺,兵部派人送來戰報還有太孫殿下的信件!”
老爺子與太子朱標單獨相處的時候不會讓任何人跟著,所有太監和侍衛全部站在十丈外等候,有事在五丈外直接喊。
“咱大孫來信了,哈哈……咱就說吧,這孩子還是想念咱的!”
老爺子驚喜不已,立馬吩咐雲成送了進來,隨後示意他出去。
“快,標兒,給咱念念,看看咱大孫說的啥?”老爺子不斷的催促著。
朱標拿過信件,一邊拆一邊說道:“爹,您穩著點,這麽激動做甚!”
“你少廢話,趕緊念,找抽呢!”朱標再不念,恐怕老爺子就要脫鞋底子了。
“爹,您是先聽東南的戰報還是雄英的家書?”朱標一手拿著奏疏和信封問道。
“當然是咱大孫的家書!”
老爺子坦然說道:“什麽事都大不過咱大孫!”
朱標笑了笑,快速打開信件,拿在手上念道:“皇爺爺,聖躬安,離別三個月,孫兒甚是想念,雖在外征戰卻十分掛念皇爺爺,夢寐之間時常想起與皇爺爺在一起的時光……”
“孫兒走後,家裏的重擔又落在皇爺爺身上,不僅要照顧父親,還要照顧文玨,照顧整個朱家,照顧整個天下……孫兒無法替皇爺爺分擔肩上的擔子,內心十分慚愧……”
“孫兒不在之時,皇爺爺要照顧好自己,少喝酒,少熬夜,重鹽重油的東西也要少吃,多吃水果和蔬菜……”
“對了,太極拳也要堅持練習,父親的身體也不太好,如果可以,讓他也練練!”
聽到此處,老爺子眼中已經閃爍著淚花,感慨道:“大孫長大了,知道咱的辛苦了!”
“爹!”朱標遞來手帕,老爺子擦著眼淚,心中十分欣慰的說道:“咱真沒白疼這孩子!”
朱標繼續念道:“父親之事,皇爺爺不必太過擔心,孫兒在平倭之時,也會尋找良醫,早日治好父親之疾,減輕皇爺爺的壓力和重擔……”
讀到此處,朱標心中感動不已,這孩子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病情,一時內疚不已,感覺自己有些對不起這個大兒子。
“標兒啊!”
老爺子聲音有些哽咽,動容道:“咱估摸著雄英這次遠征至少要打一年多,等他迴來也差不多了,直接告訴他實情吧,這藏著瞞著也不是個事,要是讓他發現你是裝的,一定會生氣!”
“哎……”
“什麽事都不如咱一家人好好在一起過日子重要!”
朱標聽後歎息道:“爹,我心裏有數,等我處理完那件事再說吧!”
老爺子聽後神情十分無奈,說道:“看在爹的麵子上,給他們留條活路吧!”
“放心爹!”
朱標不願多說什麽,繼續念道:“至於政務……皇爺爺也不要太過勞累,雖然父親幫不了忙,還有高熾在呢,實在忙不過來就把奏疏都交給朱高熾,他也是皇爺爺的孫子,替爺爺分擔一些重任也是應該的,就當是對他的鍛煉了……”
老爺子聽後嘴角抽搐著說道:“他倒挺會安排人的!”
朱標也說道:“高熾批的奏疏我看過一些,確實不錯,強過大半的皇孫,在軍事認知上雖不如雄英,但在處理民生方麵要高於他啊!”
“四弟生個好兒子啊!”朱標感歎道。
老爺子笑了笑,對著朱標說道:“標兒,你也生個好兒子啊!”
“應該是您老有兩個好孫子啊!”父子倆相視一笑。
“看來咱大明的第三代,以後就靠這兩個孩子頂起來了!”
聽到此話,朱標有些欲言又止的說道:“其實允炆這孩子也不錯,就是有些讀死書,不會變通,哎……”
“他……”
老爺子悠悠說道:“死眼珠,肉眼皮,一點眼力勁都有,整個一書呆子,啥也不是!”
說罷,又言道:“別打岔,趕緊念!”
“爹,沒了!”朱標抖了抖手中的信。
老爺子一把扯了過來,仔細看了幾遍,發現確實沒了,這才說道:“念念東南的戰報!”
朱標打開兵部送來的戰報讀道:“自出征以來,明軍在太孫殿下的率領下,三戰三捷,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掃清舟山之寇,炸死倭寇首領橘野井,生擒施仁濟……”
“後與海盜在定海島附近海域決戰,全殲海盜兩萬餘人,生擒賊首韓複春,可謂盡掃東南之患!”
“賊首韓複春,施仁濟以及部分倭寇,海盜頭目已由錦衣衛押赴京城……”
朱標還沒讀完,老爺子激動了拍案而起,大笑道:“好樣的,咱大孫真他娘的好樣的!”
“這兩個狗賊,咱一定要把他們千刀萬剮了!”
這塊東南的癬疾終於被清理掉了,也算去除了老爺子的一塊心病。
朱標趁機說道:“洪武爺的孫子還能差了,臣子們私下都叫您大孫子為小洪武!”
“這孩子像咱,小洪武這名號說的倒也沒錯!”
老爺子感慨道:“真是好聖孫啊,大明一國能出兩個洪武,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
自從朱雄英走後,老爺子就搬去了馬皇後生前居住的坤寧宮,並把太子朱標,以及朱雄英一家人從東宮裏搬到了這裏。
曾經的坤寧宮格外熱鬧,老爺子,馬皇後,朱標,朱雄英幾乎每天都會在這裏吃飯,吃的是馬皇後親自做的家常便飯,在老爺子看來,整個皇宮,隻有這裏才是家。
現在下了早朝,老爺子一般不會再去尚書房了,直接來到坤寧宮,要不陪重孫子玩會,要不單獨找朱標聊聊天,至於奏疏,隻能辛苦一下朱胖胖了。
大殿內,老爺子衝著朱標抱怨起來:“這個狗東西出去三個多月了,連封信都不給咱,娘的,咱是天天念叨他,他心裏沒一點咱這個爺爺,咱真是白疼他了!”
“爹,您看您這說的什麽話!”
朱標安慰道:“雄英是去打仗,又不是去玩,這要天天想你,還能安心打仗嗎?”
“您啊,想孫子就直說,這裏又沒有外人,您罵給誰聽啊,母後要是還在,聽見您罵孫子,肯定饒不了您啊!”朱標帶著一絲笑意。
“哎,,,”
老爺子歎息道:“這孩子在宮裏是整天沒事找事的氣咱,有時候煩得要命,這一走好幾個月了,咱又想得慌!”
朱標聽後笑了笑,說道:“要不您寫封信給雄英送過去,讓他打完舟山的仗迴來看看您!”
“這可不行!”
老爺子神情嚴肅的說道:“打仗不是兒戲,這才剛打完第一仗,絕對不能讓他分心,既然決定要打了,就要打到底,要是打到一半就迴來探親,這成何體統,算了吧,咱就不給他添麻煩了,讓這孩子安心打仗吧!”
朱標點點頭,又問道:“爹啊,前幾個月說雄英準備攻打舟山,現在戰況如何了?”
“擔心個啥啊!”
老爺子坦然說道:“五個大都督被他調走三個,再加上那幾個身經百戰的驕兵悍將和一個兵部侍郎,還有火器,戰艦,精銳水師,區區幾個海島還能打不下啊!”
“他要真打不下來,就證明不是打仗那塊料,咱立馬派人叫他滾迴來,以後留在宮裏好好讀書,別出去給咱這個爺爺丟人!”
朱標剛要說話,外麵傳來雲成的聲音。
“皇爺,兵部派人送來戰報還有太孫殿下的信件!”
老爺子與太子朱標單獨相處的時候不會讓任何人跟著,所有太監和侍衛全部站在十丈外等候,有事在五丈外直接喊。
“咱大孫來信了,哈哈……咱就說吧,這孩子還是想念咱的!”
老爺子驚喜不已,立馬吩咐雲成送了進來,隨後示意他出去。
“快,標兒,給咱念念,看看咱大孫說的啥?”老爺子不斷的催促著。
朱標拿過信件,一邊拆一邊說道:“爹,您穩著點,這麽激動做甚!”
“你少廢話,趕緊念,找抽呢!”朱標再不念,恐怕老爺子就要脫鞋底子了。
“爹,您是先聽東南的戰報還是雄英的家書?”朱標一手拿著奏疏和信封問道。
“當然是咱大孫的家書!”
老爺子坦然說道:“什麽事都大不過咱大孫!”
朱標笑了笑,快速打開信件,拿在手上念道:“皇爺爺,聖躬安,離別三個月,孫兒甚是想念,雖在外征戰卻十分掛念皇爺爺,夢寐之間時常想起與皇爺爺在一起的時光……”
“孫兒走後,家裏的重擔又落在皇爺爺身上,不僅要照顧父親,還要照顧文玨,照顧整個朱家,照顧整個天下……孫兒無法替皇爺爺分擔肩上的擔子,內心十分慚愧……”
“孫兒不在之時,皇爺爺要照顧好自己,少喝酒,少熬夜,重鹽重油的東西也要少吃,多吃水果和蔬菜……”
“對了,太極拳也要堅持練習,父親的身體也不太好,如果可以,讓他也練練!”
聽到此處,老爺子眼中已經閃爍著淚花,感慨道:“大孫長大了,知道咱的辛苦了!”
“爹!”朱標遞來手帕,老爺子擦著眼淚,心中十分欣慰的說道:“咱真沒白疼這孩子!”
朱標繼續念道:“父親之事,皇爺爺不必太過擔心,孫兒在平倭之時,也會尋找良醫,早日治好父親之疾,減輕皇爺爺的壓力和重擔……”
讀到此處,朱標心中感動不已,這孩子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病情,一時內疚不已,感覺自己有些對不起這個大兒子。
“標兒啊!”
老爺子聲音有些哽咽,動容道:“咱估摸著雄英這次遠征至少要打一年多,等他迴來也差不多了,直接告訴他實情吧,這藏著瞞著也不是個事,要是讓他發現你是裝的,一定會生氣!”
“哎……”
“什麽事都不如咱一家人好好在一起過日子重要!”
朱標聽後歎息道:“爹,我心裏有數,等我處理完那件事再說吧!”
老爺子聽後神情十分無奈,說道:“看在爹的麵子上,給他們留條活路吧!”
“放心爹!”
朱標不願多說什麽,繼續念道:“至於政務……皇爺爺也不要太過勞累,雖然父親幫不了忙,還有高熾在呢,實在忙不過來就把奏疏都交給朱高熾,他也是皇爺爺的孫子,替爺爺分擔一些重任也是應該的,就當是對他的鍛煉了……”
老爺子聽後嘴角抽搐著說道:“他倒挺會安排人的!”
朱標也說道:“高熾批的奏疏我看過一些,確實不錯,強過大半的皇孫,在軍事認知上雖不如雄英,但在處理民生方麵要高於他啊!”
“四弟生個好兒子啊!”朱標感歎道。
老爺子笑了笑,對著朱標說道:“標兒,你也生個好兒子啊!”
“應該是您老有兩個好孫子啊!”父子倆相視一笑。
“看來咱大明的第三代,以後就靠這兩個孩子頂起來了!”
聽到此話,朱標有些欲言又止的說道:“其實允炆這孩子也不錯,就是有些讀死書,不會變通,哎……”
“他……”
老爺子悠悠說道:“死眼珠,肉眼皮,一點眼力勁都有,整個一書呆子,啥也不是!”
說罷,又言道:“別打岔,趕緊念!”
“爹,沒了!”朱標抖了抖手中的信。
老爺子一把扯了過來,仔細看了幾遍,發現確實沒了,這才說道:“念念東南的戰報!”
朱標打開兵部送來的戰報讀道:“自出征以來,明軍在太孫殿下的率領下,三戰三捷,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掃清舟山之寇,炸死倭寇首領橘野井,生擒施仁濟……”
“後與海盜在定海島附近海域決戰,全殲海盜兩萬餘人,生擒賊首韓複春,可謂盡掃東南之患!”
“賊首韓複春,施仁濟以及部分倭寇,海盜頭目已由錦衣衛押赴京城……”
朱標還沒讀完,老爺子激動了拍案而起,大笑道:“好樣的,咱大孫真他娘的好樣的!”
“這兩個狗賊,咱一定要把他們千刀萬剮了!”
這塊東南的癬疾終於被清理掉了,也算去除了老爺子的一塊心病。
朱標趁機說道:“洪武爺的孫子還能差了,臣子們私下都叫您大孫子為小洪武!”
“這孩子像咱,小洪武這名號說的倒也沒錯!”
老爺子感慨道:“真是好聖孫啊,大明一國能出兩個洪武,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