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說出了這個問題,馮勝卻說道:“要想找到可以預測天象奇人對於別人來說很難,但對於殿下來說卻很簡單!”


    朱雄英一愣,隨即反應過來,笑道:“這個事孤來辦,老國公繼續說!”


    馮勝點頭,繼續說道:“當年聖上能打贏那場水戰,除了采用火攻之計外,還依靠強大的火器,而我們大明已開國二十餘年,火器,戰艦更是遠勝倭寇,風起點火,揚帆衝鋒,配以強大的洪武銃,洪武雷,洪武大炮定能克敵製勝,全殲海上倭寇!”


    朱雄英聽後點點頭,若有所思,馮勝接著說道:“臣之言與紙上談兵沒有區別,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兵法計謀也要隨之變動,具體如何作戰,臣實在不好說!”


    說罷,立馬站起身來,拱手道:“臣雖年邁,願追隨殿下出戰倭國,揚我大明國威!”


    “臣也願追隨殿下征戰倭國,揚我大明國威!”傅友德同樣站了起來。


    “臣也願往!”


    “唿啦”一聲,五位大都督同時站了起來,紛紛請戰。


    好家夥,原來都在這等著呢!


    朱雄英見狀撓了撓頭,他不想駁了這些人的麵子,特別是那些老臣,於是悄悄用手扯了一下老爺子的衣袖。


    老爺子秒懂,立馬吼道:“幹啥,幹啥,都想幹啥,現在商討的是作戰計劃,不是出征人選,馮勝,你他娘的走路都拄拐了,還去湊什麽熱鬧,還有傅友德,你兒子就在蕩倭衛,替你們傅家出戰,你也不用去了!”


    “兩位駙馬也坐下,這要有個三長兩短的,咱閨女咋辦!”


    “都坐下!”


    所有人都不敢再說什麽,一個個悶悶不樂的坐了下來。


    朱雄英立馬站出來說道:“諸位莫急,出征人選迴頭再商議,咱們繼續!”


    說罷,指著軍事地圖上的倭國,說道:“眾所周知,倭國早已分裂了南朝和北朝,但據傳來的情報說,北邊的足利義滿早有統一倭國之心,多年以來不斷與南朝交涉,但都沒有達成協議,此次大明遠征倭國陰差陽錯的讓倭國的南北朝聯合起來了!”


    “看來倭國也熟讀我們漢人的兵法,竟然也曉得唇亡齒寒的道理!”傅友德笑了笑。


    “對!”


    朱雄英繼續說道:“所以這次遠征絕對不能有輕敵之心,這幾百年倭國可是偷走我們不少好東西,這個足利義滿也不是一般人!”


    說到此處,徐允恭忍不住問道:“殿下,臣有些不太明白,現在倭國究竟是誰說的算?”


    “是這個北邊的足利義滿還是南邊的懷良親王?”


    “應該是這個足利義滿!”


    朱雄英對倭國的曆史也不是很明白,隻知曉現在的倭國處於室町時代,所有的了解還是根據傳來的情報得知。


    但情報也隻是說個大概,一切都是朱雄英的推斷。


    “這次倭國南北聯合是這個足利義滿的主意,南邊的已經呈弱勢,他們的後龜山天皇勢力弱小,沒有選擇的權力,隻能聽北朝的調遣,北邊的足利義滿一家獨大,幾乎架空了他們的後小鬆天皇!”


    “如果說後小鬆天皇是漢獻帝,那足利義滿就是曹操,董卓,所謂的天皇和傀儡沒有多大區別!”


    北朝勢大,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已經把象征權力和正統的三神器,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交給北朝的後小鬆天皇。


    如今的倭國雖然還沒有結束南北朝,但和統一也沒多大區別了,南朝隻有聽話的份。


    說罷,朱雄英指著地圖上的倭國說道:“此次遠征,是先攻打勢力弱小的南朝,還是攻打強大的北朝?”


    話音剛落,李景隆再次站起來,說道:“臣認為應該先攻打勢力弱小的南朝!”


    朱雄英看他一眼,說道:“說說!”


    李景隆有模有樣的說道:“首先南朝勢力弱小容易攻破,其次,南朝距離我們大明的蘇州府,鬆江府,乃至寧波最近,從這幾個地方出兵也最為方便!”


    “殿下請看!”


    李景隆指著倭國南邊的九州地區說道:“隻要我們拿下倭國的九州地區,才能站穩腳跟,之後從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兵馬以及各種糧草輜重,待時機成熟,殿下可揮兵北進,剿滅整個倭國!”


    這番話讓朱雄英對李景隆當真是刮目相看。


    “曹國公此言深得老夫之心!”馮勝非常認同李景隆的戰略部署。


    “曹國公大才也,當真有乃父之風!”傅友德由衷的讚揚著。


    就連老爺子也向他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能說出這種讓兩位百戰老將都認同的戰略方針,可見李景隆並不是什麽酒囊飯袋之輩。


    那麽,想起後來的靖難之役,李景隆手握五十萬大軍,結果被打成了狗,原因隻有一個,這貨放水了!


    “其他人可還有更好的主意?”朱雄英問著,如果沒有人反對,就用李景隆提出的戰略方針。


    “殿下,臣有不同的看法!”


    又一人站了起來,朱雄英抬頭一看,竟然是在場的唯一一位文官,兵部侍郎齊泰。


    “你也說說!”


    得到允許,齊泰正色說道:“殿下,臣認為擒賊先擒王,南朝勢力弱小不足為慮,我們要把兵鋒對準北朝,隻要拿下北朝,南朝自然望風而降,臣有一招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眼看有人反對自己,李景隆立馬站出來反駁,用著一副嘲諷的語氣,說道:“齊大人,請你看看地圖成嗎,就算先攻打北朝,也要繞過南朝,如此用兵隻會讓我軍腹背受敵,怎麽,你打算讓海裏的魚去打倭寇啊!”


    “我從來沒有說過要繞過南朝!”


    齊泰毫不退讓,指著地圖中倭國的最北端的島嶼說道:“殿下請看,我軍可以從遼東出兵,先行攻占蝦夷之地,借用蝦夷人的力量對付倭寇,以夷伐夷!”


    齊泰口中的蝦夷就是現在的北海道地區!


    這地方原本是獨立的,當地土著打不過倭國,導致整個蝦夷正在被倭國蠶食,南部地區已經被全部倭化。


    齊泰的這個戰略……簡單的說就是讓明朝的軍隊趕著蝦夷人去打倭國,也就是當炮灰,等蝦夷人都死了,倭國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大明的軍隊坐收漁翁之利。


    朱雄英笑了笑,心想,還是文官的心夠髒,齊泰這招挺狗的!


    齊泰這個名字還是老爺子賜的,曆史上,老爺子臨終前任命了三個顧命大臣輔佐朱允炆。


    分別是方孝儒,黃子澄和齊泰,也就是後世調侃的“建文三傻”。


    相比較書呆子方孝儒和紙上談兵的黃子澄,齊泰還是有些真本事。


    朱允炆要削藩時候和三位顧命大臣商議先削誰!


    齊泰認為應該擒賊先擒王,先削實力最大的燕王,隻要燕王被削掉,其他藩王絕不會抵抗。


    如果非要在這個時候削藩,齊泰的方法是對的。


    但黃子澄卻建議先從勢力小的岷,湘,代等藩王開始削,這無疑給了朱棣準備的時機。


    最終朱允炆相信了黃子澄。


    朱棣的三個兒子進京祭拜,齊泰建議把朱高熾兄弟三人抓起來當人質,黃子澄卻說留下隻會打草驚蛇,而這個時候的朱棣已經開始偷摸打造武器了。


    朱允炆最終再次相信了黃子澄!


    由此可見,齊泰並不是純粹的傻子,還是有一定眼光的。


    朱雄英聽後沒有立即表態,心中正在不斷權衡利弊。


    齊泰的這一招實在太膈應人了!


    要說好吧,挺髒的!


    要說不好吧,確實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挑不出任何毛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