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老爺子召見了老戶部尚書卓敬以及新上任的戶部尚書鬱新。


    二人行禮過後,老爺子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國庫還有多少錢?”


    卓敬拱手說道:“迴聖上,算上去年的秋稅,折成銀子大概還有九百三十多萬兩!”


    九百多萬已經是洪武年間全國一年賦稅的極限了,也就是說,不算去年的秋稅,國庫基本上就見底了。


    老爺子整天哭窮不是騙人的,朝廷確實窮,而且基本上是年年光,今年收的兩稅,明年差不多就花完了。


    怪不得老爺子吃個燒餅都要分兩頓,掉個芝麻都要撿起來放嘴裏,不省著點花這日子確實過不下去啊!


    老爺子聽後眉頭一皺,立馬質問道:“怎麽才剩這麽點錢,錢都去哪了?”


    卓敬老實迴答道:“聖上,去年一年山東水災,河南旱災,打造戰艦,加上太孫大婚的賞賜,幾乎花光了國庫的七成!”


    老爺子聽後冷聲道:“那你的意思水災旱災不該救,讓老百姓餓死,淹死,凍死,大婚也不該辦,就讓太孫打光棍是吧?”


    對於洪武爺的不講理行為,這些尚書已經習慣了,卓敬隻得拱手道:“臣不敢,臣絕無此意!”


    “那你是啥意思?”


    老爺子瞪了一眼,沒好氣的說道:“是不是都讓你貪了?”


    這種問題,老爺子已經不知道問過卓敬多少次了,一提到國庫沒錢,老爺子就會蠻不講理的說讓戶部都貪了!


    卓敬是聰明人,他沒有解釋,更沒有頂撞,而是選擇保持沉默,搞得老爺子也不好意思罵下去了。


    “太孫馬上去打仗了,國庫的錢還得留著應急,盡量別動!”


    老爺子站起身來,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想辦法去給太孫弄點錢去打仗!”


    人家戶部是掌管財政,理財的,不是造錢的,老爺子有些耍流氓了。


    卓敬聽到此話瞬間愣住了,連忙說道:“聖上,臣已經不是戶部尚書了!”


    老爺子這才想起來卓敬去了禮部,隨後又把目光看向鬱新,問道:“鬱尚書,你怎麽說?”


    鬱新十分的鬱悶,自己剛剛擔任戶部尚書,這屁股還沒暖熱呢,就能遇上這種事。


    “迴聖上,其實國庫不止有九百三百多萬兩,而是一千零一百多萬兩!”


    此話讓老爺子瞬間怒了,瞪著卓敬冷聲問道:“卓敬,你竟敢騙咱!”


    卓敬嚇壞了,心想,鬱新,你這是想玩死我啊!


    “聖上,臣在戶部之時確實隻有九百三十萬兩,而且前兩日與鬱尚書交接之時也是這個數,請聖上明察!”


    眼看老爺子生氣了,鬱新趕緊解釋道:“聖上,多出來的八十萬兩是鳳陽的丁稅和徽州的田稅,昨日戶部才統計出來,故卓尚書不知!”


    卓敬聽後立馬鬆了口氣,老爺子卻驚訝道:“這兩地的丁稅和田稅加起來也不能收這麽多啊?”


    鬱新拱手說道:“太孫殿下讓這兩地交的是一年的稅,加上一些勳貴主動交出來的田產……”


    老爺子聽後卻沒有多高興,反而歎息道:“太孫這事辦的有些急了!”


    大明的稅製是一年兩收,分為夏稅和秋稅,就算改革也隻能收後半年的秋稅,但朱雄英卻已經連過去的夏稅也讓士紳補上,這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改革之事要循序漸進,老爺子擔心這樣做容易把士紳逼急了!


    朱雄英也知道自己吃相難看,但他急著用錢去平倭,也隻能用此下策。


    “罷了!”


    老爺子吩咐道:“戶部撥二百萬兩給太孫,用來打造武器,武裝戰艦,籌備糧草,用以平倭之用!”


    事情已經幹了,說什麽也沒用,這個屁股,老爺子就算再不情願,也得給大孫子去擦。


    “臣遵旨!”鬱新拱手,沒有再說什麽!


    ……


    俗話說,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一次作戰除了要掃清東南的倭患,還要遠征整個倭國,所以提前做的東西很多。


    具體作戰計劃也沒有定下來,兵馬還沒有招募,火器還沒有打造完畢,而且最重要的是缺一些特殊型人才。


    打仗不是鬧著玩,作戰計劃要和兵部以及五軍都督府共同商討研究。


    火器還在拚命的打造,按照胡老三的預計,一個月後可以打造一千支洪武銃和三千枚洪武雷,這也是目前所有材料的極限了。


    至於特殊性人才,則是一些懂倭語的人,懂得鍛造的工匠,懂挖礦的礦工,懂得在海上生存的漁民。


    畢竟平定倭國是真的,挖銀礦也是真的。


    年後,工部所有的工匠被朱雄英征走大半,這事老爺子沒有說什麽,算是默許了!


    倭國不僅銀礦多,金礦,鐵礦也多,這點人可不夠,所以又提前在民間招募大量工匠提前準備著。


    隻要打下倭國立馬輸送工匠過去勘測,挖掘。


    而且開出的待遇也是極高的,比如懂得煉製金屬的工匠給出每月半斤鹽,三十斤米,外加六兩銀子的待遇。


    這待遇放在明朝初年簡直就是天價,這也導致許多工匠紛紛辭去原來的營生,去報名了!


    半個月的時間,工匠就湊夠了上千人,朱雄英把這上千人編在一起,讓他們跟著工部的老工匠學習煉製金,銀,鐵的技術。


    這些老師傅們的待遇更高,是工匠的三倍。


    並許諾所有工匠,誰能研究出省時省力且純度高的金屬鍛造技術,封伯爵!


    有重大技術突破者,封子爵,男爵,永久免去全家的賦稅和徭役。


    為了證明朝廷的信譽,朱雄英以朝廷的名義封軍監局的工匠胡塗為神機伯,以此來表彰老胡在研究火器上作出的巨大貢獻。


    這也就意味著,以後靠打鐵鍛銀也能獲得爵位,這可是前所未有,破天荒的大事,此消息一出,迅速在整個京城都炸開。


    朱雄英也要借此機會提高手藝人的地位和待遇,讓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如此才能提高整個大明的生產力,甚至是科技水平。


    現在隻是鍛造業,以後各行各業都會包含其中,比如,醫術,織布業,釀酒,釀醋等等……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鑽研四書五經,最後白首窮經,一生碌碌無為就過去了。


    朝廷的官位有限,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官,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非要去考取功名,到頭來一場空,沒有任何意義!


    現在好了,隻要你肯下功夫肯鑽研,在某一領域研究出新的技術,有重大突破也會有功名,甚至爵位,照樣可以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下去,二十年後,各行各業的人才會形成噴井式的爆發,整個大明的生產力和科技會遠邁一大步。


    但朱雄英此舉也無疑是向朝中的文臣武將宣戰,因為太孫再一次觸碰了他們的利益。


    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已經得罪了大明的文官,而這一次連武將也得罪了,甚至把老爺子也惹怒了。


    明朝開國至今,隻有三位文官獲得了爵位,分別是一公李善長,二伯劉伯溫和汪廣洋。


    除此之外,明朝後世二百多年都沒有文官獲得公爵和侯爵,伯爵也隻有六位。


    這是老爺子定下的規矩,無軍功不封爵,幾乎斷了文官的封爵之路。


    後世大明鼎鼎的王守仁被封伯爵不是因為他的思想,而是他平叛立下的軍功。


    武將出生入死,立下軍功才能換來一個爵位,而文官更慘,寒窗苦讀,金榜題名卻永無封爵的機會,現在老胡這樣一個臭打鐵的竟然都要封爵了,他們心裏能舒服都怪了!


    朱雄英一個人和整個朝廷的戰鬥正式打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