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解縉幹迴老本行了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下朝後,
京城南外郊,蕩倭衛營地!
蕩倭衛建在一處山下,自成立以後,依舊沒有募兵擴大,但基本的框架早已搭建起來,每天的訓練也不耽誤,破風八刀個個耍的虎虎生風。
聽說皇太孫發明了一些新武器,其中還有火器,朝中許多武將都想見識一下,朱雄英早就派人去通知了京城勳貴以及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都督同知,僉事等以及六部的尚書,侍郎前來觀摩。
今日的蕩倭衛格外的熱鬧,凡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陸陸續續都來了,而且當今洪武爺和太孫儲君也會來,這可把蕩倭衛的士兵激動的不行,一個個站在營地外昂首挺胸,等待聖駕!
宋國公馮勝坐著馬車來到營地門口,拄著拐杖從裏麵走了出來,門口林立的士兵紛紛行禮,齊聲高喊:“參見宋國公!”
這歡迎儀式嚇了馮勝一跳,作為大明僅次於徐常外的常勝將軍,開國名將,宋國公馮勝在軍中威望很高!
除了馮勝本身戰功赫赫,馮家還有一個已故被追封的哥哥,郢國公馮國用。
馮國用是朱元璋最早的左膀右臂,也是當時的頭號謀士,掌管親兵,是他最早提出來攻取金陵作為根據地的戰略計劃。
這位戰略級的軍師在老爺子創業之初功勞很大,可惜馮國用在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就染病去世了,如果他能活到大明開國,其功勞和地位絕對不在李善長之下。
馮勝的戰功大多都是開國後立的,大明開國之初,馮勝能受封開國六公,有他哥哥馮國用的一半功勞。
言歸正傳!
馮勝拄著拐杖剛要進去,身後傳來唿喊聲:“宋國公,馮大哥,等等我!”
馮勝迴頭望去,隻見武定侯郭英一路小跑了過來。
“老四,你也來了!”
馮勝問道:“你不應該跟著皇上和太孫保王護駕嗎,為何提前來了?”
郭英指著前麵的路,一邊走一邊說道:“皇上不讓跟著,說大白天的哪有什麽刺客,要和太孫殿下一起走走!”
馮勝聽後沒有說什麽,隨後問道:“老傅呢,還沒來嗎?”
“在後麵!”
郭英指著後麵的一道人影說道:“讓咱們等等他!”
傅友德來到後,三人客氣幾句便走了進去,路上傅友德忍不住問道:“二位兄弟,太孫殿下發明了什麽玩意,你們見過沒有?”
馮勝搖搖頭,郭英卻說道:“沒見過,但聽一些錦衣衛說過,拳頭大小的鐵疙瘩,扔出去就爆炸,像炮一樣!”
“真的假的?”傅友德有些懷疑。
“咱們兄弟,我還能騙你咋的!”
郭英話鋒一轉,繼續道:“不過我也沒見過!”
馮勝敲了敲拐杖,開口道:“說這麽多幹啥,是真是假一會見見不就知道了,走吧!”
說著,三人一起閑聊著走了進去,一路之上,所有士兵和武將見到這二公一侯紛紛行禮。
就在此時,解縉走了出來,對著三人拱手道:“參見宋國公,潁國公,武定侯,太孫殿下說了,請所有前來觀摩之臣前往山上!”說罷,指了指前麵插著旗子,布滿了錦衣衛的半山腰。
三人聽後抬手望了望,立馬苦下臉來,解縉又言道:“殿下還交代了,幾位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臣,行動多有不便,特意交代可由蕩倭衛的士兵背著上山!”
馮勝聽後果斷說道:“不用了,老夫還沒有老到讓人背的地步!”說罷,拄著拐杖開始上山。
“說的對!”
傅友德跟了上去悠悠道:“老子當年都敢偷渡陰平,這小土坡算了求啊!”
郭英在後麵大喊道:“兩位哥哥等等我啊!”
……
到了中午,老爺子和朱雄英帶著一些侍衛和太監才慢慢悠悠的走到了南郊蕩倭衛的營地。
鐵鉉在山上,解縉帶領士兵立馬迎了過來,跪在地上朗聲道:“臣解縉叩見陛下,聖躬金安,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老爺子看到他,笑了笑,說道:“解縉,你這穿長袍的也穿上盔甲了!”
解縉跪在地上拱手道:“迴聖上,隻要能為聖上,為殿下分憂,臣穿什麽衣服都不重要!”
老爺子聽後頓時大笑起來,說道:“解大才子,這身盔甲穿在你身上實在有些不太合身,咱看著心裏別扭,還是換迴你的長袍吧,明天滾迴翰林院去!”
解縉聽到此話頓時大喜,立馬叩謝聖恩。
他本來就是解元出身,賜同進士出身的庶吉士,曾獻太平十策,深的老爺子喜愛,曾讚許他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
據說當年應該欽點解縉為狀元,但有人發現解縉的卷子,文辭太過尖銳,立論敏感直白,特別是對皇上提出的某些政見,針針見血。
對於官員來說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於是就在解縉的名字上做文章,說這名字不好,縉和紳雖然都是高官的意思(解縉字大紳)但是跟姓氏連上,寓意不祥。
“解”字音同“瀉”,國家的官員都遭流失,這樣國家還能安存嗎?這名字不吉,於是就欽點了名字非常吉利的任亨泰為狀元,也就是現在的禮部尚書。
解縉這個人性格灑脫,做什麽事都很直,不僅經常當麵頂撞老爺子,還把朝中的官員快得罪完了,老爺子便把他貶為江西道監察禦史了。
後來李善長被處死,解縉又開始替李善長伸冤,上書禦史元泰貪贓枉法,陷害忠良。
可他哪裏知道這一切都是老爺子的安排。
老爺子看到解縉的奏疏那是真的煩了,於是把他父親招到京城,說:“老解,把你兒子帶迴去,好好教教他怎麽做人,十年以後再迴來當官,聽見了嗎?”
解縉離開京城的時候遇到了朱雄英,就被留了下來。
解縉開開心心的走了,老爺子笑了笑,問道:“大孫,聽說解大才子在京城逛青樓都不花錢,這事真的假的?”
朱雄英笑道:“人家有才,出口成章,一杯酒下肚就是一首詩,青樓的姑娘都上趕著,能讓解大才子贈詩,別說白嫖了,就算倒貼都心甘情願!”
“哈哈……”
老爺子笑罵道:“這個狗日的解縉!”
就在爺孫二人說笑間,石羊先生拿著酒葫蘆醉醺醺的走了過來,見到皇上和儲君不僅沒有行禮,就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走了過去。
老爺子愣了一下,身後的雲成立馬站出來大喝道:“哪裏來的山野之人,見到聖上和太孫殿下還不行禮!”
石羊先生置若罔聞,提著酒葫蘆悠哉的走了!
雲成讓侍衛把這老頭拿下,卻被朱雄英製止,老爺子眉頭一皺,問道:“大孫,這老頭誰啊,怎一點禮數都不懂?”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皇爺爺,這位就是您當年求而不得的石羊先生!”
老爺子聽後呢喃道:“石羊……先生,這名號這麽熟悉!”
“當年您讓劉伯溫請他輔佐您,請了好幾次都沒請來!”
老爺子恍然大悟,說道:“原來是這個老東西!”
京城南外郊,蕩倭衛營地!
蕩倭衛建在一處山下,自成立以後,依舊沒有募兵擴大,但基本的框架早已搭建起來,每天的訓練也不耽誤,破風八刀個個耍的虎虎生風。
聽說皇太孫發明了一些新武器,其中還有火器,朝中許多武將都想見識一下,朱雄英早就派人去通知了京城勳貴以及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都督同知,僉事等以及六部的尚書,侍郎前來觀摩。
今日的蕩倭衛格外的熱鬧,凡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陸陸續續都來了,而且當今洪武爺和太孫儲君也會來,這可把蕩倭衛的士兵激動的不行,一個個站在營地外昂首挺胸,等待聖駕!
宋國公馮勝坐著馬車來到營地門口,拄著拐杖從裏麵走了出來,門口林立的士兵紛紛行禮,齊聲高喊:“參見宋國公!”
這歡迎儀式嚇了馮勝一跳,作為大明僅次於徐常外的常勝將軍,開國名將,宋國公馮勝在軍中威望很高!
除了馮勝本身戰功赫赫,馮家還有一個已故被追封的哥哥,郢國公馮國用。
馮國用是朱元璋最早的左膀右臂,也是當時的頭號謀士,掌管親兵,是他最早提出來攻取金陵作為根據地的戰略計劃。
這位戰略級的軍師在老爺子創業之初功勞很大,可惜馮國用在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就染病去世了,如果他能活到大明開國,其功勞和地位絕對不在李善長之下。
馮勝的戰功大多都是開國後立的,大明開國之初,馮勝能受封開國六公,有他哥哥馮國用的一半功勞。
言歸正傳!
馮勝拄著拐杖剛要進去,身後傳來唿喊聲:“宋國公,馮大哥,等等我!”
馮勝迴頭望去,隻見武定侯郭英一路小跑了過來。
“老四,你也來了!”
馮勝問道:“你不應該跟著皇上和太孫保王護駕嗎,為何提前來了?”
郭英指著前麵的路,一邊走一邊說道:“皇上不讓跟著,說大白天的哪有什麽刺客,要和太孫殿下一起走走!”
馮勝聽後沒有說什麽,隨後問道:“老傅呢,還沒來嗎?”
“在後麵!”
郭英指著後麵的一道人影說道:“讓咱們等等他!”
傅友德來到後,三人客氣幾句便走了進去,路上傅友德忍不住問道:“二位兄弟,太孫殿下發明了什麽玩意,你們見過沒有?”
馮勝搖搖頭,郭英卻說道:“沒見過,但聽一些錦衣衛說過,拳頭大小的鐵疙瘩,扔出去就爆炸,像炮一樣!”
“真的假的?”傅友德有些懷疑。
“咱們兄弟,我還能騙你咋的!”
郭英話鋒一轉,繼續道:“不過我也沒見過!”
馮勝敲了敲拐杖,開口道:“說這麽多幹啥,是真是假一會見見不就知道了,走吧!”
說著,三人一起閑聊著走了進去,一路之上,所有士兵和武將見到這二公一侯紛紛行禮。
就在此時,解縉走了出來,對著三人拱手道:“參見宋國公,潁國公,武定侯,太孫殿下說了,請所有前來觀摩之臣前往山上!”說罷,指了指前麵插著旗子,布滿了錦衣衛的半山腰。
三人聽後抬手望了望,立馬苦下臉來,解縉又言道:“殿下還交代了,幾位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臣,行動多有不便,特意交代可由蕩倭衛的士兵背著上山!”
馮勝聽後果斷說道:“不用了,老夫還沒有老到讓人背的地步!”說罷,拄著拐杖開始上山。
“說的對!”
傅友德跟了上去悠悠道:“老子當年都敢偷渡陰平,這小土坡算了求啊!”
郭英在後麵大喊道:“兩位哥哥等等我啊!”
……
到了中午,老爺子和朱雄英帶著一些侍衛和太監才慢慢悠悠的走到了南郊蕩倭衛的營地。
鐵鉉在山上,解縉帶領士兵立馬迎了過來,跪在地上朗聲道:“臣解縉叩見陛下,聖躬金安,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老爺子看到他,笑了笑,說道:“解縉,你這穿長袍的也穿上盔甲了!”
解縉跪在地上拱手道:“迴聖上,隻要能為聖上,為殿下分憂,臣穿什麽衣服都不重要!”
老爺子聽後頓時大笑起來,說道:“解大才子,這身盔甲穿在你身上實在有些不太合身,咱看著心裏別扭,還是換迴你的長袍吧,明天滾迴翰林院去!”
解縉聽到此話頓時大喜,立馬叩謝聖恩。
他本來就是解元出身,賜同進士出身的庶吉士,曾獻太平十策,深的老爺子喜愛,曾讚許他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
據說當年應該欽點解縉為狀元,但有人發現解縉的卷子,文辭太過尖銳,立論敏感直白,特別是對皇上提出的某些政見,針針見血。
對於官員來說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於是就在解縉的名字上做文章,說這名字不好,縉和紳雖然都是高官的意思(解縉字大紳)但是跟姓氏連上,寓意不祥。
“解”字音同“瀉”,國家的官員都遭流失,這樣國家還能安存嗎?這名字不吉,於是就欽點了名字非常吉利的任亨泰為狀元,也就是現在的禮部尚書。
解縉這個人性格灑脫,做什麽事都很直,不僅經常當麵頂撞老爺子,還把朝中的官員快得罪完了,老爺子便把他貶為江西道監察禦史了。
後來李善長被處死,解縉又開始替李善長伸冤,上書禦史元泰貪贓枉法,陷害忠良。
可他哪裏知道這一切都是老爺子的安排。
老爺子看到解縉的奏疏那是真的煩了,於是把他父親招到京城,說:“老解,把你兒子帶迴去,好好教教他怎麽做人,十年以後再迴來當官,聽見了嗎?”
解縉離開京城的時候遇到了朱雄英,就被留了下來。
解縉開開心心的走了,老爺子笑了笑,問道:“大孫,聽說解大才子在京城逛青樓都不花錢,這事真的假的?”
朱雄英笑道:“人家有才,出口成章,一杯酒下肚就是一首詩,青樓的姑娘都上趕著,能讓解大才子贈詩,別說白嫖了,就算倒貼都心甘情願!”
“哈哈……”
老爺子笑罵道:“這個狗日的解縉!”
就在爺孫二人說笑間,石羊先生拿著酒葫蘆醉醺醺的走了過來,見到皇上和儲君不僅沒有行禮,就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走了過去。
老爺子愣了一下,身後的雲成立馬站出來大喝道:“哪裏來的山野之人,見到聖上和太孫殿下還不行禮!”
石羊先生置若罔聞,提著酒葫蘆悠哉的走了!
雲成讓侍衛把這老頭拿下,卻被朱雄英製止,老爺子眉頭一皺,問道:“大孫,這老頭誰啊,怎一點禮數都不懂?”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皇爺爺,這位就是您當年求而不得的石羊先生!”
老爺子聽後呢喃道:“石羊……先生,這名號這麽熟悉!”
“當年您讓劉伯溫請他輔佐您,請了好幾次都沒請來!”
老爺子恍然大悟,說道:“原來是這個老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