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測字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清晨,朱高熾起來後走進大帳,卻隻見李景隆一人在裏麵,忍不住問道:“曹國公,殿下現在何處?”
李景隆站起身,神情嚴肅的說道:“殿下放心不下徽州百姓,非要不辭辛勞的去體察民情,一大早就帶著人走了,哎,,,殿下真是百年難遇的好儲君,此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大明當興在聖孫啊!”
朱高熾沒工夫聽他在這亂舔,正要轉身離開,卻聽到李景隆說道:“燕王孫是為王景輝之事而來吧!”
“你怎知道?”朱高熾轉身問道。
“我當然知道,因為殿下臨走前已經安排好了!”
說罷,轉身拿起案上的公文交給朱高熾,說道:“該辦的我已經全部辦完了,就差燕王孫出麵了!”
“殿下臨走前還交代了,讓我協助燕王孫處理此事,從現在起,我左軍大都督,太子少傅曹國公李景隆聽從燕王孫的命令!”老李嘴角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都是千年的狐狸,非要唱聊齋,老李那點心思,朱高熾心知肚明,他這是怕王景輝的血濺到自己身上,同時又暗罵朱雄英,派條狗來監視自己。
對於徽州官員的刑罰,最終宣判如下。
徽州衛指揮使姚華屠殺無辜百姓,殺良冒功,罪不可赦,處刷洗之刑,夷滅三族。
新安衛指揮使呂鴻侵吞勞役糧餉,一手導致徽州之亂,罪不可赦,處抽腸之刑,夷滅三族。
休寧縣令倒賣洪薯,勾結士紳,侵吞百姓田產,罪大惡極,處剝皮萱草之刑,夷滅三族。
徽州知府王景輝,結黨營私,收取賄賂,,,諷刺當今聖上,藐視儲君,拒不悔改,猖狂至極,處挖膝秤杆之刑,全家問斬,所有家產全部查抄充公。
王景輝是實在沒辦法夷三族或者誅九族,隻能斬他全家。
主犯全部伏法,至於其他從犯則交予劉禦史一一審查定罪。
至於高明和陳忠平二人,雖然是被逼無奈,情有可原,但畢竟犯了不可饒恕的造反大罪,最後被斬立決。
當日午後,所有犯人押赴徽州城的菜市口,午時三刻,朱高熾一聲令下開始行刑,百姓對這些貪官恨之入骨,如今遭受罪有應得的下場無不大快人心,拍手叫好。
從中午砍到傍晚,竟然沒有百姓離去,反而越來越多,行刑完畢後,百姓們紛紛跪倒在地,高唿皇太孫聖明,同時也高唿,感念燕王孫替他們出了這口惡氣。
看到無數百姓跪在自己麵前,朱高熾心中五味雜陳,自己其實沒做什麽,隻是坐在這清涼的高台之上動動嘴皮子而已,卻讓站在下麵暴曬一天的百姓感恩戴德。
他們看到這些貪官伏法心中很是高興,卻忽略此刻的自己還在餓著肚子,忘記下一頓飯還沒有著落,百姓真的很單純,單純的讓人心疼。
能為百姓做些事,真好!
這一刻,朱高熾心中所有的委屈煙消雲散!
……
深夜,李景隆獨自坐在大帳中,沒一會兒,牛結實押著兩名身穿囚服,帶著鐵鏈,蒙上雙眼的男子。
“打開鐐銬,解開蒙眼布,外麵守著!”李景隆吩咐著。
牛結實照做,送來二人後走了出去。
“為何不殺我們?”說話的人正是今日下午已經被斬首的高明,而另一人則是陳忠平。
李景隆聽後冷笑一聲:“你們二人已經死了!”
“你什麽意思?”陳忠平冷眼問道。
“這不是我的意思,是太孫殿下的意思!”
李景隆悠然說道:“太孫殿下念你們造反也是被逼無奈,所以找個兩個重犯替你們死了!”
“這……”
高明,陳忠平瞪著雙眼不敢置信,他們犯的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不連累家屬已是天恩,現在又饒恕了自己,這是在不可思議……
“你們別高興的太早!”
李景隆繼續說道:“現在你們的命已經不是自己的,而是太孫殿下的,從今以後這世間再也沒有高明,陳忠平,隻有蕩倭衛敢死營死士高一,死士陳二!”
高明聽後眉頭一皺,問道:“敢問曹國公,這蕩倭衛敢死營是做什麽的?”
“是太孫殿下專門成立殺倭寇的軍隊,而敢死營就是死士,隨時都會死亡的死士!”
“倭寇?”
“死士?”
陳忠平皺著眉頭琢磨起來,高明卻慷慨說道:“兄弟,你還琢磨啥,我們本就是該死之人,殿下能留我們一命已是天恩,聽說那些倭國來的倭寇來我們大明到處殺人搶東西,死之前能殺幾個倭寇也是美事,幹了!”
見高明表態,陳忠平立馬說道:“我也幹了!”
李景隆很是滿意,說道:“好,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敢死營的正副隊長!”
……
徽州位於整個南直隸的最南端,東接浙江,南接江西。
而朱雄英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三司交界之處的婺源縣。
作為被後世稱為最美鄉村的婺源確實有一種雲霧繚繞的詩意美。
但朱雄英不是來度假的,也不是來欣賞美景的。
之所以出來,一是給朱高熾騰地方辦事,二確實是來體察民情的。
暗中探查一天,婺源縣還算安寧,既沒有官府欺壓百姓之事,也沒有強征苛捐雜稅的情況,但依然出現許多百姓田地被士紳兼並的問題。
當晚,朱雄英帶著廖家兄弟和瞿家兄弟借宿在一處農家之中。
此處徽州之行,朱雄英勸降亂民,免去一場殺戮,又懲治了罪魁禍首王景輝等人,看似圓滿,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就是徽商的問題,這幾年在王景輝的包庇下大肆吸食徽州的百姓的血汗錢,要想辦法讓他們吐給百姓!
其次就是土地兼並問題,看來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要提前開始了,但如何說服老爺子又是問題!
最後就是如何解決目前老百姓餓肚子的問題了,徽州百姓被這幾個狗官折騰慘了,特別是歙縣和休寧,至少六成的百姓家無餘糧,每日靠著野菜,樹葉充饑。
這三個大問題每一件解決起來都很困難,朱雄英躺在床上,想的頭大……
次日清晨,朱雄英留下一兩銀子,告別農家的主人,來到婺源縣城之中,一邊走一邊低頭想著事情。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做,朱雄英決定先給老爺子寫封信送去,把自己的攤丁入畝計劃說一遍。
正巧,路邊剛好有一個測字算命的攤子,攤主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看他花白的頭發和胡子想必這年紀比老爺子都要大。
經得老人同意,朱雄英借來紙和筆坐在一旁寫了起來,寫完後交給廖鉞送到京城。
隨後留下五文錢就要離開,卻被老人喊住了。
“貴客,測個字吧,測對十文錢,測不對分文不取!”
朱雄英笑了笑,沒有理會,他不信這些江湖術士之言,都是騙人的鬼把戲。
“貴客家大業大,還會舍不得這區區十文錢!”老人坐在竹凳上悠然說道。
這話成功引起了朱雄英的興趣,迴頭坐在老人麵前,笑了笑:“有點意思哈……”
“貴客想測什麽?”老人認真的問道。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既然你說我家大業大,那你測一測我的身份吧!”
李景隆站起身,神情嚴肅的說道:“殿下放心不下徽州百姓,非要不辭辛勞的去體察民情,一大早就帶著人走了,哎,,,殿下真是百年難遇的好儲君,此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大明當興在聖孫啊!”
朱高熾沒工夫聽他在這亂舔,正要轉身離開,卻聽到李景隆說道:“燕王孫是為王景輝之事而來吧!”
“你怎知道?”朱高熾轉身問道。
“我當然知道,因為殿下臨走前已經安排好了!”
說罷,轉身拿起案上的公文交給朱高熾,說道:“該辦的我已經全部辦完了,就差燕王孫出麵了!”
“殿下臨走前還交代了,讓我協助燕王孫處理此事,從現在起,我左軍大都督,太子少傅曹國公李景隆聽從燕王孫的命令!”老李嘴角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都是千年的狐狸,非要唱聊齋,老李那點心思,朱高熾心知肚明,他這是怕王景輝的血濺到自己身上,同時又暗罵朱雄英,派條狗來監視自己。
對於徽州官員的刑罰,最終宣判如下。
徽州衛指揮使姚華屠殺無辜百姓,殺良冒功,罪不可赦,處刷洗之刑,夷滅三族。
新安衛指揮使呂鴻侵吞勞役糧餉,一手導致徽州之亂,罪不可赦,處抽腸之刑,夷滅三族。
休寧縣令倒賣洪薯,勾結士紳,侵吞百姓田產,罪大惡極,處剝皮萱草之刑,夷滅三族。
徽州知府王景輝,結黨營私,收取賄賂,,,諷刺當今聖上,藐視儲君,拒不悔改,猖狂至極,處挖膝秤杆之刑,全家問斬,所有家產全部查抄充公。
王景輝是實在沒辦法夷三族或者誅九族,隻能斬他全家。
主犯全部伏法,至於其他從犯則交予劉禦史一一審查定罪。
至於高明和陳忠平二人,雖然是被逼無奈,情有可原,但畢竟犯了不可饒恕的造反大罪,最後被斬立決。
當日午後,所有犯人押赴徽州城的菜市口,午時三刻,朱高熾一聲令下開始行刑,百姓對這些貪官恨之入骨,如今遭受罪有應得的下場無不大快人心,拍手叫好。
從中午砍到傍晚,竟然沒有百姓離去,反而越來越多,行刑完畢後,百姓們紛紛跪倒在地,高唿皇太孫聖明,同時也高唿,感念燕王孫替他們出了這口惡氣。
看到無數百姓跪在自己麵前,朱高熾心中五味雜陳,自己其實沒做什麽,隻是坐在這清涼的高台之上動動嘴皮子而已,卻讓站在下麵暴曬一天的百姓感恩戴德。
他們看到這些貪官伏法心中很是高興,卻忽略此刻的自己還在餓著肚子,忘記下一頓飯還沒有著落,百姓真的很單純,單純的讓人心疼。
能為百姓做些事,真好!
這一刻,朱高熾心中所有的委屈煙消雲散!
……
深夜,李景隆獨自坐在大帳中,沒一會兒,牛結實押著兩名身穿囚服,帶著鐵鏈,蒙上雙眼的男子。
“打開鐐銬,解開蒙眼布,外麵守著!”李景隆吩咐著。
牛結實照做,送來二人後走了出去。
“為何不殺我們?”說話的人正是今日下午已經被斬首的高明,而另一人則是陳忠平。
李景隆聽後冷笑一聲:“你們二人已經死了!”
“你什麽意思?”陳忠平冷眼問道。
“這不是我的意思,是太孫殿下的意思!”
李景隆悠然說道:“太孫殿下念你們造反也是被逼無奈,所以找個兩個重犯替你們死了!”
“這……”
高明,陳忠平瞪著雙眼不敢置信,他們犯的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不連累家屬已是天恩,現在又饒恕了自己,這是在不可思議……
“你們別高興的太早!”
李景隆繼續說道:“現在你們的命已經不是自己的,而是太孫殿下的,從今以後這世間再也沒有高明,陳忠平,隻有蕩倭衛敢死營死士高一,死士陳二!”
高明聽後眉頭一皺,問道:“敢問曹國公,這蕩倭衛敢死營是做什麽的?”
“是太孫殿下專門成立殺倭寇的軍隊,而敢死營就是死士,隨時都會死亡的死士!”
“倭寇?”
“死士?”
陳忠平皺著眉頭琢磨起來,高明卻慷慨說道:“兄弟,你還琢磨啥,我們本就是該死之人,殿下能留我們一命已是天恩,聽說那些倭國來的倭寇來我們大明到處殺人搶東西,死之前能殺幾個倭寇也是美事,幹了!”
見高明表態,陳忠平立馬說道:“我也幹了!”
李景隆很是滿意,說道:“好,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敢死營的正副隊長!”
……
徽州位於整個南直隸的最南端,東接浙江,南接江西。
而朱雄英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三司交界之處的婺源縣。
作為被後世稱為最美鄉村的婺源確實有一種雲霧繚繞的詩意美。
但朱雄英不是來度假的,也不是來欣賞美景的。
之所以出來,一是給朱高熾騰地方辦事,二確實是來體察民情的。
暗中探查一天,婺源縣還算安寧,既沒有官府欺壓百姓之事,也沒有強征苛捐雜稅的情況,但依然出現許多百姓田地被士紳兼並的問題。
當晚,朱雄英帶著廖家兄弟和瞿家兄弟借宿在一處農家之中。
此處徽州之行,朱雄英勸降亂民,免去一場殺戮,又懲治了罪魁禍首王景輝等人,看似圓滿,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就是徽商的問題,這幾年在王景輝的包庇下大肆吸食徽州的百姓的血汗錢,要想辦法讓他們吐給百姓!
其次就是土地兼並問題,看來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要提前開始了,但如何說服老爺子又是問題!
最後就是如何解決目前老百姓餓肚子的問題了,徽州百姓被這幾個狗官折騰慘了,特別是歙縣和休寧,至少六成的百姓家無餘糧,每日靠著野菜,樹葉充饑。
這三個大問題每一件解決起來都很困難,朱雄英躺在床上,想的頭大……
次日清晨,朱雄英留下一兩銀子,告別農家的主人,來到婺源縣城之中,一邊走一邊低頭想著事情。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做,朱雄英決定先給老爺子寫封信送去,把自己的攤丁入畝計劃說一遍。
正巧,路邊剛好有一個測字算命的攤子,攤主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看他花白的頭發和胡子想必這年紀比老爺子都要大。
經得老人同意,朱雄英借來紙和筆坐在一旁寫了起來,寫完後交給廖鉞送到京城。
隨後留下五文錢就要離開,卻被老人喊住了。
“貴客,測個字吧,測對十文錢,測不對分文不取!”
朱雄英笑了笑,沒有理會,他不信這些江湖術士之言,都是騙人的鬼把戲。
“貴客家大業大,還會舍不得這區區十文錢!”老人坐在竹凳上悠然說道。
這話成功引起了朱雄英的興趣,迴頭坐在老人麵前,笑了笑:“有點意思哈……”
“貴客想測什麽?”老人認真的問道。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既然你說我家大業大,那你測一測我的身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