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政事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咱聽朝中的朋友說,雲南的很多土司不服大明管教,自立為王,攻占城池,搶砸官府,殺朝廷命官,雲南官員上報朝廷,朝中文武分為兩種意見,文官認為應當招撫,武將認為應當征剿!”
“你倆說說,該咋辦?”
這個事,東宮的師傅們早就講給了朱允炆,並且還闡述了觀點,朱允炆笑了笑,信心十足的率先說道:“孫兒認為當以招撫為主,雲南乃我大明的土地,百姓自然也是大明的百姓,一味以武力鎮壓隻會招來無休止的仇恨和戰鬥,若要解決土司造反問題,不僅需要派遣有能力的官員還要建造學堂,教化民眾,以仁義之策待之,雲南百姓必定感恩戴德,自然誠心歸附大明!”
朱允炆侃侃而談,一番話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停頓,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
“大孫啊,你能想到這些爺爺很欣慰!”老朱毫不吝嗇的表揚朱允炆一句,心裏卻在想:“和那些腐儒一樣,說了一大堆沒用的屁話!”
朱允炆很開心,對於這種軍國大事他這幾年耳熏目染,自然有信心比過眼前的這個野孩子,他恐怕連土司是什麽都不知道吧!
朱英聽到朱允炆的一番言論,想笑卻憋著沒笑出來,最後實在忍不住喝了一口茶卻差點噴出來!
“你笑什麽?”朱允炆問道!
“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朱英意味深長說道:“老弟啊,你這一席話說得著實沒毛病!”
老朱聽出他話裏有話,說道:“你也說說!”
朱英喝了口茶,淡淡說道:“這樣軍國大事我不是很懂……”
朱允炆聽到這話頓時樂了,心想:“果然,一個野孩子懂什麽軍事!”
誰知朱英繼續說道:“前幾天我看了一出戲,唱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看完後我就想,孟獲怎麽這麽蠢,被諸葛亮擒了七次才知道降,早幹啥去了!”
“迴去後我就琢磨了一下,可能是打了一次沒感覺疼,兩次還是不疼,直到打了七次才知道疼了,服了,知道認錯了!”
“老爺子,您看,諸葛亮剛開始給孟獲講道理,孟獲不僅不聽,還罵人家是諸葛村夫,後來被打了七次,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一口一個丞相!”
“所以啊,老爺子,這個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要是想讓一個人服你,你得先把他打疼了,才能再給他講道理,不然,說的再多,如同放屁!”
朱允炆說了一大堆,看似說了很多,其實等於沒說!
朱英同樣扯了一大堆,看似啥也沒說,其實暗藏很簡單直白的道理!
老朱聽後大笑兩聲,十分欣慰的指了指朱英:“你這孩子,有點意思!”
朱允炆聽到老朱同樣誇讚,有些不服,連忙問道:“爺爺,我們倆誰說的對?”
“都沒錯!”老朱笑道:“你倆說的都對!”
都是自己的親大孫子,就算有個親近疏遠,那也不能太偏心,至少表麵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傷了孩子的心!
“再再問你們一個!”
“福,浙沿海地區,常有倭寇作亂,登岸搶劫殺人,等到衛所的官兵趕到,這群倭寇便快速登船離開,逃到大海之上,這讓浙江,福建的官員頭疼不已,這事你們說該咋辦?”
朱允炆學聰明了,立馬迴答道:“爺爺,孫兒認為應當派重兵征剿,徹底剿滅這群倭寇,還福,浙沿海百姓一個太平!”
朱英聽後又忍不住哈哈一笑,問道:“你這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說的比尿尿還簡單,怎麽剿?你告訴我?”
朱允炆不服氣的說道:“自然派出能征善戰的將軍,率領最精銳的軍隊前往福,浙沿海,大軍所到之處,倭寇必定聞風喪膽,我軍可登船乘勝追擊,將倭寇全殲於海上,明軍威武之下,定能橫掃大海!”
“一邊玩去泥巴去吧!”朱英聽不下去了,反駁道:“人家是傻子嗎,在海上等著讓你砍!”
“笑話!”朱允炆不屑一顧,傲然道:“我大明錢糧無數,兵強馬壯,四海臣服,難道還怕幾個倭寇!”
“老弟啊!”朱英意味深長的說道:“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不至於,首先我大明將士並不熟悉海戰,還有糧草,軍械,戰船這哪樣不花錢啊,就算像你說的,把倭寇殲滅了,我大明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得不償失啊!”
老爺子滿意的點點頭,這孩子能想到這些當真不簡單啊,比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那些丘八還要優秀許多!
於是又問道:“那也不能放任那些倭寇侵我大明土地,殺我大明子民啊!”
朱英轉頭對老朱說道:“當然不能,打是一定要打的,不過並不是滿大海的去追,老爺子,您要知道倭患在偽元時期便有,不過並沒形成什麽氣候,但為什麽到我們大明時期嚴重了?”
“這個咱知道!”老朱侃侃而談:“那是因為當年陳友糧,方國珍,陳友定的一些部下沒有歸降朝廷,這些餘孽逃到了海上與倭寇聯合,大大增加了倭寇的實力,所以朝廷才會實行海禁,徹底斷了這些人的補給,讓他們自生自滅!”
朱英聽後一笑,說道:“沒錯,說是倭寇作亂,其實真正的倭寇並沒有多少!”
“然而,事實證明,朝廷的海禁政策是沒用的,這不僅沒有達到斷絕倭寇,海盜後路的目的,反而逼的一些漁民鋌而走險,下海為盜!”
老朱聽後,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精光,喃喃道:“說下去!”
朱英喝了口茶,繼續道:“取消海禁,恢複市舶司!”
“這和倭寇之亂有什麽關係?”朱允炆撇著嘴,不屑的問道!
“海上的日子不好過啊,誰不想迴家啊,死了就算不埋進祖墳,那也比扔海裏喂魚強啊!”朱英悠悠說著!
朱允炆沒有聽懂,但老朱卻懂了,點點頭,又追問道:“大孫啊,但這些人始終都是亂賊,他們在大明的土地上燒殺搶掠,作惡多端,手上沾滿了我大明百姓的鮮血,朝廷就這麽原諒他們了?”
“當然不能,但你不給點甜頭,誰會迴來,難道要靠朝廷派兵出海一個一個的逮迴來啊?”
朱英玩味一笑:“老爺子,這個問題您問我有點多餘了,這事您應該去告訴洪武爺,他老人家一定知道該怎麽做,畢竟錦衣衛專門幹這種髒活,熟的很!”
老朱一點就透,心中一驚,心想,這孩子都是從哪學來的這些東西!
“至於剩下的倭寇怎麽解決,我倒有個辦法,不過,,,算了!”朱英欲言又止,想了想還是算了!
“怎麽能算了?”老朱連忙問道:“說說!”
“您要是洪武爺我還能給您說道說道!”朱英直言道:“您一個種地的老頭給您說了也不懂,算了,吃飯!”
“你這孩子,,,哎!”老朱也不好追問,隻得歎息作罷!
“故弄玄虛!”朱允炆蔑視道!
“我忍你很久了,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份上早就揍你了!”朱英瞪了他一眼!
朱允炆有些惶恐,這個眼神太像大哥了,小時候他就被大哥這樣瞪過!
但他不服輸,他自問並不比大哥差多少,強烈的自尊心讓他鼓足勇氣喊道:“誰怕你啊!”
老朱看到這一幕,頓時樂了,笑嗬嗬道:“打,你們哥倆打一架吧!”
“你倆說說,該咋辦?”
這個事,東宮的師傅們早就講給了朱允炆,並且還闡述了觀點,朱允炆笑了笑,信心十足的率先說道:“孫兒認為當以招撫為主,雲南乃我大明的土地,百姓自然也是大明的百姓,一味以武力鎮壓隻會招來無休止的仇恨和戰鬥,若要解決土司造反問題,不僅需要派遣有能力的官員還要建造學堂,教化民眾,以仁義之策待之,雲南百姓必定感恩戴德,自然誠心歸附大明!”
朱允炆侃侃而談,一番話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停頓,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
“大孫啊,你能想到這些爺爺很欣慰!”老朱毫不吝嗇的表揚朱允炆一句,心裏卻在想:“和那些腐儒一樣,說了一大堆沒用的屁話!”
朱允炆很開心,對於這種軍國大事他這幾年耳熏目染,自然有信心比過眼前的這個野孩子,他恐怕連土司是什麽都不知道吧!
朱英聽到朱允炆的一番言論,想笑卻憋著沒笑出來,最後實在忍不住喝了一口茶卻差點噴出來!
“你笑什麽?”朱允炆問道!
“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朱英意味深長說道:“老弟啊,你這一席話說得著實沒毛病!”
老朱聽出他話裏有話,說道:“你也說說!”
朱英喝了口茶,淡淡說道:“這樣軍國大事我不是很懂……”
朱允炆聽到這話頓時樂了,心想:“果然,一個野孩子懂什麽軍事!”
誰知朱英繼續說道:“前幾天我看了一出戲,唱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看完後我就想,孟獲怎麽這麽蠢,被諸葛亮擒了七次才知道降,早幹啥去了!”
“迴去後我就琢磨了一下,可能是打了一次沒感覺疼,兩次還是不疼,直到打了七次才知道疼了,服了,知道認錯了!”
“老爺子,您看,諸葛亮剛開始給孟獲講道理,孟獲不僅不聽,還罵人家是諸葛村夫,後來被打了七次,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一口一個丞相!”
“所以啊,老爺子,這個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要是想讓一個人服你,你得先把他打疼了,才能再給他講道理,不然,說的再多,如同放屁!”
朱允炆說了一大堆,看似說了很多,其實等於沒說!
朱英同樣扯了一大堆,看似啥也沒說,其實暗藏很簡單直白的道理!
老朱聽後大笑兩聲,十分欣慰的指了指朱英:“你這孩子,有點意思!”
朱允炆聽到老朱同樣誇讚,有些不服,連忙問道:“爺爺,我們倆誰說的對?”
“都沒錯!”老朱笑道:“你倆說的都對!”
都是自己的親大孫子,就算有個親近疏遠,那也不能太偏心,至少表麵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傷了孩子的心!
“再再問你們一個!”
“福,浙沿海地區,常有倭寇作亂,登岸搶劫殺人,等到衛所的官兵趕到,這群倭寇便快速登船離開,逃到大海之上,這讓浙江,福建的官員頭疼不已,這事你們說該咋辦?”
朱允炆學聰明了,立馬迴答道:“爺爺,孫兒認為應當派重兵征剿,徹底剿滅這群倭寇,還福,浙沿海百姓一個太平!”
朱英聽後又忍不住哈哈一笑,問道:“你這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說的比尿尿還簡單,怎麽剿?你告訴我?”
朱允炆不服氣的說道:“自然派出能征善戰的將軍,率領最精銳的軍隊前往福,浙沿海,大軍所到之處,倭寇必定聞風喪膽,我軍可登船乘勝追擊,將倭寇全殲於海上,明軍威武之下,定能橫掃大海!”
“一邊玩去泥巴去吧!”朱英聽不下去了,反駁道:“人家是傻子嗎,在海上等著讓你砍!”
“笑話!”朱允炆不屑一顧,傲然道:“我大明錢糧無數,兵強馬壯,四海臣服,難道還怕幾個倭寇!”
“老弟啊!”朱英意味深長的說道:“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不至於,首先我大明將士並不熟悉海戰,還有糧草,軍械,戰船這哪樣不花錢啊,就算像你說的,把倭寇殲滅了,我大明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得不償失啊!”
老爺子滿意的點點頭,這孩子能想到這些當真不簡單啊,比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那些丘八還要優秀許多!
於是又問道:“那也不能放任那些倭寇侵我大明土地,殺我大明子民啊!”
朱英轉頭對老朱說道:“當然不能,打是一定要打的,不過並不是滿大海的去追,老爺子,您要知道倭患在偽元時期便有,不過並沒形成什麽氣候,但為什麽到我們大明時期嚴重了?”
“這個咱知道!”老朱侃侃而談:“那是因為當年陳友糧,方國珍,陳友定的一些部下沒有歸降朝廷,這些餘孽逃到了海上與倭寇聯合,大大增加了倭寇的實力,所以朝廷才會實行海禁,徹底斷了這些人的補給,讓他們自生自滅!”
朱英聽後一笑,說道:“沒錯,說是倭寇作亂,其實真正的倭寇並沒有多少!”
“然而,事實證明,朝廷的海禁政策是沒用的,這不僅沒有達到斷絕倭寇,海盜後路的目的,反而逼的一些漁民鋌而走險,下海為盜!”
老朱聽後,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精光,喃喃道:“說下去!”
朱英喝了口茶,繼續道:“取消海禁,恢複市舶司!”
“這和倭寇之亂有什麽關係?”朱允炆撇著嘴,不屑的問道!
“海上的日子不好過啊,誰不想迴家啊,死了就算不埋進祖墳,那也比扔海裏喂魚強啊!”朱英悠悠說著!
朱允炆沒有聽懂,但老朱卻懂了,點點頭,又追問道:“大孫啊,但這些人始終都是亂賊,他們在大明的土地上燒殺搶掠,作惡多端,手上沾滿了我大明百姓的鮮血,朝廷就這麽原諒他們了?”
“當然不能,但你不給點甜頭,誰會迴來,難道要靠朝廷派兵出海一個一個的逮迴來啊?”
朱英玩味一笑:“老爺子,這個問題您問我有點多餘了,這事您應該去告訴洪武爺,他老人家一定知道該怎麽做,畢竟錦衣衛專門幹這種髒活,熟的很!”
老朱一點就透,心中一驚,心想,這孩子都是從哪學來的這些東西!
“至於剩下的倭寇怎麽解決,我倒有個辦法,不過,,,算了!”朱英欲言又止,想了想還是算了!
“怎麽能算了?”老朱連忙問道:“說說!”
“您要是洪武爺我還能給您說道說道!”朱英直言道:“您一個種地的老頭給您說了也不懂,算了,吃飯!”
“你這孩子,,,哎!”老朱也不好追問,隻得歎息作罷!
“故弄玄虛!”朱允炆蔑視道!
“我忍你很久了,要不是看在老爺子的份上早就揍你了!”朱英瞪了他一眼!
朱允炆有些惶恐,這個眼神太像大哥了,小時候他就被大哥這樣瞪過!
但他不服輸,他自問並不比大哥差多少,強烈的自尊心讓他鼓足勇氣喊道:“誰怕你啊!”
老朱看到這一幕,頓時樂了,笑嗬嗬道:“打,你們哥倆打一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