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官人選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殺人容易,難的是善後,冷靜後的朱元璋迅速迴到禦書房開始收拾爛攤子,並叫來了劉三吾,淩漢,李景隆等人!
幾人來後,朱元璋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如今懷慶府大災,河南三司及懷慶官員空缺,咱打算讓錦衣衛和新任命的官員,救災的官員一同前去,到時候救人的去救人,殺人的去殺人,你們認為如何?”
眾人自然不會這個時候跳出來找不自在,齊聲道:“皇上聖明!”
“行了!”朱元璋沉聲道:“咱找你們來不是聽你們拍馬屁的,都說說,空缺的官員該怎麽補?”
眾人沉思片刻,李景隆起身率先說道:“聖上,臣認為可提前開恩科,選拔優秀的年輕學子用來填補河南官員的空缺,不僅可以為國家選拔人才,更能體現皇恩浩蕩!”
聽到此話,淩漢當仁不讓站起來說道:“陛下,曹國公之舉乃誤民之言,救民如救火,朝廷等的起,懷慶的百姓卻等不起,若等到新選拔的官員前往懷慶,那看到的隻能是皚皚白骨和數不盡的斷壁殘垣!”
“再說了,朝廷早就發布公告,明年才能開恩科,若是提前,一不符合禮法,二會讓朝廷失信於民!”
朱元璋聽到瞪了李景隆一眼:“聽到了?”
李景隆連忙承認錯誤:“臣有罪!”
朱元璋懶得搭理他!
劉三吾站出來說道:“聖上,臣認為可破格提拔往年的學子……”
“說下去!”朱元璋抬抬手!
劉三吾繼續道:“洪武十八年,二十一年恩科,朝廷選拔了大量優秀實幹的學子,這些人除少部分優秀者得到朝廷重用以外,大部分皆在中下層曆練,聖上可破格提拔年輕有為者為任!”
朱元璋沉思一陣,緩緩的點頭,說道:“這個辦法不錯!”
接著又問道:“三司可有合適的人選?”
淩漢說道:“三司關乎一省之民政,律法,兵馬,年輕官員恐難勝任,當選取老成持重,品性端正的官員前往!”
朱元璋問道:“都說說,該讓誰去?”
這個問題太致命了,說好了是的大人情,說不好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到時候再給你按個結黨營私的罪名哢嚓了!
見三人都不說話,朱元璋上火了,大聲道:“咱既然讓你們來,那絕對相信你們,別給咱裝啞巴,都說,一人選一個!”
聽到此話,淩漢第一個站了出來,直言道:“臣舉薦吏部給事中侯庸擔任按察使之職,侯景中為官清廉,政績卓然,加上孝義之名,天下皆知,臣認為可擔重任!”
“侯庸是的好官!”朱元璋滿意道:“準了!”
接著,劉三吾說道:“臣舉薦翰林編修吳伯宗擔任布政使之職,吳伯宗乃洪武四年的……”
“不是,你說的誰……吳伯宗?”朱元璋皺著眉打斷了劉三吾的話!
“正是!”
“你不提他,我都快忘了咱們這位大明開科的第一位狀元郎了!”
“他不行!”朱元璋直接否定,厭煩的說道:“讓他出使幾個鄰國,修修書還行,品行還算說的過去,能力幾天差遠了,除了長得好看,一無是處,不僅是他,洪武四年的那一科人寫文章都是好手,辦實事都他娘的是廢物!”
洪武四年,大明第一次開恩科,原第一名郭翀因為相貌醜陋不被朱元璋喜歡,於是將排在後麵的吳伯宗欽點為狀元,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吳伯宗長的好看!
後來,洪武四年的學子讓朱元璋大失所望,都是一群隻會誇誇其談,不堪大用的草包,正因如此,從洪武五年到洪武十七年都沒有開恩科!
當然,這一次恩科與當時大明剛剛開國,百廢待興的特殊情況有很大關係!
直到洪武十八年再次開科,此次科舉,江西學子黃子澄獨占鼇頭,緊接著同為江西學子的練子寧為榜眼,結果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夢境,一個叫丁顯的學子走了狗屎運,成了狀元!
洪武十八年,二十一年的恩科出了很多人才,朱元璋對此很滿意,這也是劉三吾為什麽推薦這兩科的學子擔任官員的原因!
推薦被駁迴,劉三吾又道:“聖上,吏部尚書詹徽已被打入詔獄,臣認為與其關著不如讓他去河南將功贖罪,若三年內將懷慶災情恢複正常可免去牢獄之災!”
朱元璋聽後沒有說話,沉思一陣後,轉而問淩漢:“你認為呢?”
淩漢和詹徽可是死對頭,這是滿朝皆知的事情,朱元璋自然知曉,現在問淩漢,分明就是想將詹徽置於死地!
但淩漢的迴答卻讓幾人大吃一驚!
“臣認為詹徽雖有劣跡,但不失為人才,可免其之罪,授予布政使一職,前往河南,戴罪立功!”
“好一個淩漢!”朱元璋讚歎道:“好一個外舉不避仇,怪不得百姓都叫你“淩青天”,果然公正!”
淩漢迴答道:“臣與詹徽皆是公執,並無私仇!”
“說的好!”朱元璋就喜歡這樣的臣子,正色道:“就讓詹徽去河南吧,幹的好,咱不說啥,要是幹不好,讓他下輩子再做人吧!”說罷,又看向淩漢:“你也別在禮部養老了,去吏部幹個尚書吧,多選幾個像你這樣的官員,咱也能少操點心!”
“臣遵旨,謝主隆恩!”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突然看到低著頭不知在尋思什麽的李景隆,問道:“李景隆,娘的,你啞巴了!”
李景隆猛的一哆嗦,連忙說道:“陛下,臣在考慮指揮使的人選!”
“那你考慮清楚了嗎?”
“迴陛下,臣還沒有想清楚!”
“你這左軍都督是怎麽幹的!”朱元璋罵道:“咱看這樣吧,既然你也想不到,那咱就請你曹國公去河南當指揮使吧!”
李景隆嚇的立馬說道:“臣鬥膽推薦兵部主事齊泰任指揮使之職!”
“嗬……娘的!”
朱元璋笑罵兩聲,道:“齊泰……是個人才,他這名還是咱給他改的呢,就他吧!”
隨即又對淩漢正色道:“吏部下道文書,擢詹徽任河南布政使,侯庸任按察使,齊泰任指揮使,其餘官員你們吏部自己定吧!”
“臣遵旨!”淩漢叩首!
“曹國公……”朱元璋又喊了一嗓子!
“臣在!”
“既然曹國公看不上指揮使的官職,那可否替朕前往懷慶賑濟災民?”
“臣願往!”
朱元璋笑了笑,陰陽怪氣的說道:“咱替懷慶的百姓謝謝你曹國公了,大老遠的跑一趟,挺辛苦的!”
李景隆嚇的連忙跪在地上叩首:“為君,為民分憂乃臣之榮幸,陛下放心,隻要臣到懷慶,就不會餓死一位百姓,不然臣提頭來見!”
“還是曹國公會說話,這話聽著真他娘的提氣!”朱元璋笑道:“比吃了大餅還舒坦!”
幾人來後,朱元璋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如今懷慶府大災,河南三司及懷慶官員空缺,咱打算讓錦衣衛和新任命的官員,救災的官員一同前去,到時候救人的去救人,殺人的去殺人,你們認為如何?”
眾人自然不會這個時候跳出來找不自在,齊聲道:“皇上聖明!”
“行了!”朱元璋沉聲道:“咱找你們來不是聽你們拍馬屁的,都說說,空缺的官員該怎麽補?”
眾人沉思片刻,李景隆起身率先說道:“聖上,臣認為可提前開恩科,選拔優秀的年輕學子用來填補河南官員的空缺,不僅可以為國家選拔人才,更能體現皇恩浩蕩!”
聽到此話,淩漢當仁不讓站起來說道:“陛下,曹國公之舉乃誤民之言,救民如救火,朝廷等的起,懷慶的百姓卻等不起,若等到新選拔的官員前往懷慶,那看到的隻能是皚皚白骨和數不盡的斷壁殘垣!”
“再說了,朝廷早就發布公告,明年才能開恩科,若是提前,一不符合禮法,二會讓朝廷失信於民!”
朱元璋聽到瞪了李景隆一眼:“聽到了?”
李景隆連忙承認錯誤:“臣有罪!”
朱元璋懶得搭理他!
劉三吾站出來說道:“聖上,臣認為可破格提拔往年的學子……”
“說下去!”朱元璋抬抬手!
劉三吾繼續道:“洪武十八年,二十一年恩科,朝廷選拔了大量優秀實幹的學子,這些人除少部分優秀者得到朝廷重用以外,大部分皆在中下層曆練,聖上可破格提拔年輕有為者為任!”
朱元璋沉思一陣,緩緩的點頭,說道:“這個辦法不錯!”
接著又問道:“三司可有合適的人選?”
淩漢說道:“三司關乎一省之民政,律法,兵馬,年輕官員恐難勝任,當選取老成持重,品性端正的官員前往!”
朱元璋問道:“都說說,該讓誰去?”
這個問題太致命了,說好了是的大人情,說不好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到時候再給你按個結黨營私的罪名哢嚓了!
見三人都不說話,朱元璋上火了,大聲道:“咱既然讓你們來,那絕對相信你們,別給咱裝啞巴,都說,一人選一個!”
聽到此話,淩漢第一個站了出來,直言道:“臣舉薦吏部給事中侯庸擔任按察使之職,侯景中為官清廉,政績卓然,加上孝義之名,天下皆知,臣認為可擔重任!”
“侯庸是的好官!”朱元璋滿意道:“準了!”
接著,劉三吾說道:“臣舉薦翰林編修吳伯宗擔任布政使之職,吳伯宗乃洪武四年的……”
“不是,你說的誰……吳伯宗?”朱元璋皺著眉打斷了劉三吾的話!
“正是!”
“你不提他,我都快忘了咱們這位大明開科的第一位狀元郎了!”
“他不行!”朱元璋直接否定,厭煩的說道:“讓他出使幾個鄰國,修修書還行,品行還算說的過去,能力幾天差遠了,除了長得好看,一無是處,不僅是他,洪武四年的那一科人寫文章都是好手,辦實事都他娘的是廢物!”
洪武四年,大明第一次開恩科,原第一名郭翀因為相貌醜陋不被朱元璋喜歡,於是將排在後麵的吳伯宗欽點為狀元,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吳伯宗長的好看!
後來,洪武四年的學子讓朱元璋大失所望,都是一群隻會誇誇其談,不堪大用的草包,正因如此,從洪武五年到洪武十七年都沒有開恩科!
當然,這一次恩科與當時大明剛剛開國,百廢待興的特殊情況有很大關係!
直到洪武十八年再次開科,此次科舉,江西學子黃子澄獨占鼇頭,緊接著同為江西學子的練子寧為榜眼,結果因為朱元璋的一個夢境,一個叫丁顯的學子走了狗屎運,成了狀元!
洪武十八年,二十一年的恩科出了很多人才,朱元璋對此很滿意,這也是劉三吾為什麽推薦這兩科的學子擔任官員的原因!
推薦被駁迴,劉三吾又道:“聖上,吏部尚書詹徽已被打入詔獄,臣認為與其關著不如讓他去河南將功贖罪,若三年內將懷慶災情恢複正常可免去牢獄之災!”
朱元璋聽後沒有說話,沉思一陣後,轉而問淩漢:“你認為呢?”
淩漢和詹徽可是死對頭,這是滿朝皆知的事情,朱元璋自然知曉,現在問淩漢,分明就是想將詹徽置於死地!
但淩漢的迴答卻讓幾人大吃一驚!
“臣認為詹徽雖有劣跡,但不失為人才,可免其之罪,授予布政使一職,前往河南,戴罪立功!”
“好一個淩漢!”朱元璋讚歎道:“好一個外舉不避仇,怪不得百姓都叫你“淩青天”,果然公正!”
淩漢迴答道:“臣與詹徽皆是公執,並無私仇!”
“說的好!”朱元璋就喜歡這樣的臣子,正色道:“就讓詹徽去河南吧,幹的好,咱不說啥,要是幹不好,讓他下輩子再做人吧!”說罷,又看向淩漢:“你也別在禮部養老了,去吏部幹個尚書吧,多選幾個像你這樣的官員,咱也能少操點心!”
“臣遵旨,謝主隆恩!”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突然看到低著頭不知在尋思什麽的李景隆,問道:“李景隆,娘的,你啞巴了!”
李景隆猛的一哆嗦,連忙說道:“陛下,臣在考慮指揮使的人選!”
“那你考慮清楚了嗎?”
“迴陛下,臣還沒有想清楚!”
“你這左軍都督是怎麽幹的!”朱元璋罵道:“咱看這樣吧,既然你也想不到,那咱就請你曹國公去河南當指揮使吧!”
李景隆嚇的立馬說道:“臣鬥膽推薦兵部主事齊泰任指揮使之職!”
“嗬……娘的!”
朱元璋笑罵兩聲,道:“齊泰……是個人才,他這名還是咱給他改的呢,就他吧!”
隨即又對淩漢正色道:“吏部下道文書,擢詹徽任河南布政使,侯庸任按察使,齊泰任指揮使,其餘官員你們吏部自己定吧!”
“臣遵旨!”淩漢叩首!
“曹國公……”朱元璋又喊了一嗓子!
“臣在!”
“既然曹國公看不上指揮使的官職,那可否替朕前往懷慶賑濟災民?”
“臣願往!”
朱元璋笑了笑,陰陽怪氣的說道:“咱替懷慶的百姓謝謝你曹國公了,大老遠的跑一趟,挺辛苦的!”
李景隆嚇的連忙跪在地上叩首:“為君,為民分憂乃臣之榮幸,陛下放心,隻要臣到懷慶,就不會餓死一位百姓,不然臣提頭來見!”
“還是曹國公會說話,這話聽著真他娘的提氣!”朱元璋笑道:“比吃了大餅還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