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政報司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華殿迴蕩著陳瑛鏗鏘有力的聲音!
口號雖說喊的響亮,但很多人還沒完全聽明白,這個擴大邸報的規模,到底怎麽擴大,如何操作,那都是一頭霧水呢!
練子寧太衝動了,什麽都沒搞明白呢就站出來反對……
或許他真聽明白了!
“陛下,太子殿下!”
見沒人問,小燕王朱高熾主動站了起來,拱手道:“敢問這邸報要寫些什麽內容?”
朱雄英開口道:“以朝廷時政,軍事為主,奏報上來的地方,邊關大事為輔,另外還可以寫一寫各地風土人情,特別是剛打下來的疆域,也能為後麵的移民打下基礎!”
“還有……哪個官員貪汙受賄啊,哪個勳貴貪贓枉法啊,包括皇家的事,朕的事,都可以寫!”
“另外大明律,大誥,也可以抄錄一部分,用大白話翻譯,趁機向百姓普法,有了冤情也知道怎麽去告狀!”
好家夥!
大胖倒吸一口涼氣,你瘋了吧,誰敢寫你的事啊,你真要有什麽錯,邸報也不敢寫,這可是掉腦袋的事啊!
驚訝的不止大胖一人,在場的許多大臣都聽出了其中的玄機和隱藏的目的。
皇帝這是要抓筆杆子啊,這樣做無異於掐住了文官的咽喉,讓他們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大部分百姓一輩子都沒出過村,去過鄉裏都算見世麵了,幾乎得不到外界的消息,有了這邸報,各種朝政大事都知道了!
而且這可是朝廷發行的,百姓自然深信不疑!
試想一下,哪位官員貪汙,被朝廷查到了,然後上了邸報,這下天下百姓都知道了,背後有成千上萬,上百萬,千萬張嘴都在罵你,罵你的家人,祖宗,家族……
就算朝廷不殺你,你還有臉活在這世上嗎,你還不敢死,你怕見到祖宗!
這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日備受煎熬,精神受盡折磨,這可比剝皮萱草狠多了!
一般百姓受了冤屈,即便上了公堂也會被嚇得不敢說話,更不知道律法為何物,縣官怎麽判,他們就怎麽聽。
一旦普法後,百姓就知曉了律法,自己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如何解決,縣官判錯了也可以用律法據理力爭。
爭不過縣官怎麽辦?
沒關係,你頂著大誥來京城,去敲聞登鼓,皇帝會為你做主,還給你報銷來迴路費,另外還有賞賜。
欺負你的地方官就要臭名天下了!
這新邸報簡直就是一把遏製官員,勳貴,甚至皇族的利劍啊,簡直比錦衣衛還要恐怖。
“陛下!”
禮部侍郎郭任趁機說道:“新邸報雖好,但百姓卻不識字啊,即便到了百姓手上也認不得啊,而且百姓常年需要勞作,也沒有心思去關心這些軍國大事,請陛下三思!”
朱雄英卻是微微一笑,喝了口酸梅湯,不疾不徐道:“自大明開國以來,太上皇大興教育,你難道不知?”
“還以為是前元那會兒呢,人人都不識字,日子過糊塗了吧,郭侍郎,照你這意思,大明開國至今四十餘年,各地興辦了大量的社學,朝廷每年補貼無數錢糧,屁用都沒有,天下百姓還都是文盲?”
郭任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拱手道:“陛下,臣絕無此意啊!”
大胖心中一陣牢騷,你可真會扣帽子,這帽子要是砸在郭任頭上,能被碾成一把灰。
老爺子這個人雖然摳了些,但對待教育投資這一塊,是曆朝曆代皇帝中最慷慨的,而且施行的還是免費義務教育。
即為社學,各州,府,縣都有,不僅讀書不花錢,吃住都由朝廷補貼。
當然,老爺子製定的校規也很嚴格,學子必須發的穿統一校服,不許飲酒,不許遲到早退,誰犯了,輕則杖責,重則充軍。
其實還有一條,天下百姓,哪怕販夫走卒,哪怕是賤商,都可以談論天下大事,唯獨學子不可以。
如今新朝十餘年,大明勵精圖治四十多年,還說百姓都不識字,那純粹是打兩代皇帝的臉。
當然,所有百姓都識字,那是不可能的,四十多年,兩代人了,最起碼有三到五成的百姓能夠認識一些字。
新邸報一出,看多了,聽多了,也就認識了,也是一種掃盲的過程。
“就算百姓不識字,還有地方,不然朝廷每年花這麽多銀子養這麽多鄉官做甚啊!”
眾臣不語,唯獨夏元吉站出來說道:“陛下,新邸報若是推行,需要下發到各地布政使司,州,府,縣,甚至鄉裏,村裏,這恐怕要耗費大量的紙張和人員抄寫啊!”
“對於國庫來說,又是一筆極大的支出,恐怕……”
這些問題,朱雄英早就考慮到了,說道:“幾張破紙能值幾個錢,趕得上你們有些人喝一頓花酒嗎?”
“至於抄錄,可以用活字印刷刊印,印不了的就送到翰林院,都察院,六科手抄,一大幫翰林學士,禦史言官閑的都快發毛了!”
夏元吉無言以對了,悻悻坐了迴去。
大胖頓時嗤之以鼻,冷笑兩聲,李景隆又不在這,不知道你在這點誰的!
“小燕王,朕不知道你在笑什麽?”
朱高熾立馬收起笑容,嚴肅道:“此乃利國利民之好事,臣替陛下高興……”
“敢問陛下,這新邸報幾日一發合適?”
朱雄英沉聲道:“十日一發,每月三發!”
這個問題,朱雄英同樣考慮過,在交通不發達,送信全靠馬跑的時代,每日一發是不可能的,快馬十日已經是極限了!
“另外,新邸報不歸通政司管,朝廷再設一衙門,名為政報司,全力負責此事!”
皇帝定下的事,誰也改不了,至於大臣,反對可以,但反對無效!
不想幹的就走,想辭官的就去辭,當場批複,想撞柱子的就去撞,有人擦地收屍。
“陛下,敢問由何人主管政報司?”
一直沒有說話的詹徽終於開口了,他已經敏銳察覺到了這個新衙門的重要性。
誰主管這個新衙門,天下的筆杆子就握在誰手上,他想寫誰就寫誰,盡管皇帝會審核,但方向卻在主官手中。
朱雄英既然想到了事,就早就選好了人。
“進來!”
隨著皇帝喊聲傳出,一名身穿藍袍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臣秦王府儀賓李泰見過陛下,太子殿下,見過諸公!”
“免禮!”
朱雄英沉聲道:“今後由李泰擔任政報司主官!”
李泰拱手道:“臣領命!”
口號雖說喊的響亮,但很多人還沒完全聽明白,這個擴大邸報的規模,到底怎麽擴大,如何操作,那都是一頭霧水呢!
練子寧太衝動了,什麽都沒搞明白呢就站出來反對……
或許他真聽明白了!
“陛下,太子殿下!”
見沒人問,小燕王朱高熾主動站了起來,拱手道:“敢問這邸報要寫些什麽內容?”
朱雄英開口道:“以朝廷時政,軍事為主,奏報上來的地方,邊關大事為輔,另外還可以寫一寫各地風土人情,特別是剛打下來的疆域,也能為後麵的移民打下基礎!”
“還有……哪個官員貪汙受賄啊,哪個勳貴貪贓枉法啊,包括皇家的事,朕的事,都可以寫!”
“另外大明律,大誥,也可以抄錄一部分,用大白話翻譯,趁機向百姓普法,有了冤情也知道怎麽去告狀!”
好家夥!
大胖倒吸一口涼氣,你瘋了吧,誰敢寫你的事啊,你真要有什麽錯,邸報也不敢寫,這可是掉腦袋的事啊!
驚訝的不止大胖一人,在場的許多大臣都聽出了其中的玄機和隱藏的目的。
皇帝這是要抓筆杆子啊,這樣做無異於掐住了文官的咽喉,讓他們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大部分百姓一輩子都沒出過村,去過鄉裏都算見世麵了,幾乎得不到外界的消息,有了這邸報,各種朝政大事都知道了!
而且這可是朝廷發行的,百姓自然深信不疑!
試想一下,哪位官員貪汙,被朝廷查到了,然後上了邸報,這下天下百姓都知道了,背後有成千上萬,上百萬,千萬張嘴都在罵你,罵你的家人,祖宗,家族……
就算朝廷不殺你,你還有臉活在這世上嗎,你還不敢死,你怕見到祖宗!
這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日備受煎熬,精神受盡折磨,這可比剝皮萱草狠多了!
一般百姓受了冤屈,即便上了公堂也會被嚇得不敢說話,更不知道律法為何物,縣官怎麽判,他們就怎麽聽。
一旦普法後,百姓就知曉了律法,自己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如何解決,縣官判錯了也可以用律法據理力爭。
爭不過縣官怎麽辦?
沒關係,你頂著大誥來京城,去敲聞登鼓,皇帝會為你做主,還給你報銷來迴路費,另外還有賞賜。
欺負你的地方官就要臭名天下了!
這新邸報簡直就是一把遏製官員,勳貴,甚至皇族的利劍啊,簡直比錦衣衛還要恐怖。
“陛下!”
禮部侍郎郭任趁機說道:“新邸報雖好,但百姓卻不識字啊,即便到了百姓手上也認不得啊,而且百姓常年需要勞作,也沒有心思去關心這些軍國大事,請陛下三思!”
朱雄英卻是微微一笑,喝了口酸梅湯,不疾不徐道:“自大明開國以來,太上皇大興教育,你難道不知?”
“還以為是前元那會兒呢,人人都不識字,日子過糊塗了吧,郭侍郎,照你這意思,大明開國至今四十餘年,各地興辦了大量的社學,朝廷每年補貼無數錢糧,屁用都沒有,天下百姓還都是文盲?”
郭任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拱手道:“陛下,臣絕無此意啊!”
大胖心中一陣牢騷,你可真會扣帽子,這帽子要是砸在郭任頭上,能被碾成一把灰。
老爺子這個人雖然摳了些,但對待教育投資這一塊,是曆朝曆代皇帝中最慷慨的,而且施行的還是免費義務教育。
即為社學,各州,府,縣都有,不僅讀書不花錢,吃住都由朝廷補貼。
當然,老爺子製定的校規也很嚴格,學子必須發的穿統一校服,不許飲酒,不許遲到早退,誰犯了,輕則杖責,重則充軍。
其實還有一條,天下百姓,哪怕販夫走卒,哪怕是賤商,都可以談論天下大事,唯獨學子不可以。
如今新朝十餘年,大明勵精圖治四十多年,還說百姓都不識字,那純粹是打兩代皇帝的臉。
當然,所有百姓都識字,那是不可能的,四十多年,兩代人了,最起碼有三到五成的百姓能夠認識一些字。
新邸報一出,看多了,聽多了,也就認識了,也是一種掃盲的過程。
“就算百姓不識字,還有地方,不然朝廷每年花這麽多銀子養這麽多鄉官做甚啊!”
眾臣不語,唯獨夏元吉站出來說道:“陛下,新邸報若是推行,需要下發到各地布政使司,州,府,縣,甚至鄉裏,村裏,這恐怕要耗費大量的紙張和人員抄寫啊!”
“對於國庫來說,又是一筆極大的支出,恐怕……”
這些問題,朱雄英早就考慮到了,說道:“幾張破紙能值幾個錢,趕得上你們有些人喝一頓花酒嗎?”
“至於抄錄,可以用活字印刷刊印,印不了的就送到翰林院,都察院,六科手抄,一大幫翰林學士,禦史言官閑的都快發毛了!”
夏元吉無言以對了,悻悻坐了迴去。
大胖頓時嗤之以鼻,冷笑兩聲,李景隆又不在這,不知道你在這點誰的!
“小燕王,朕不知道你在笑什麽?”
朱高熾立馬收起笑容,嚴肅道:“此乃利國利民之好事,臣替陛下高興……”
“敢問陛下,這新邸報幾日一發合適?”
朱雄英沉聲道:“十日一發,每月三發!”
這個問題,朱雄英同樣考慮過,在交通不發達,送信全靠馬跑的時代,每日一發是不可能的,快馬十日已經是極限了!
“另外,新邸報不歸通政司管,朝廷再設一衙門,名為政報司,全力負責此事!”
皇帝定下的事,誰也改不了,至於大臣,反對可以,但反對無效!
不想幹的就走,想辭官的就去辭,當場批複,想撞柱子的就去撞,有人擦地收屍。
“陛下,敢問由何人主管政報司?”
一直沒有說話的詹徽終於開口了,他已經敏銳察覺到了這個新衙門的重要性。
誰主管這個新衙門,天下的筆杆子就握在誰手上,他想寫誰就寫誰,盡管皇帝會審核,但方向卻在主官手中。
朱雄英既然想到了事,就早就選好了人。
“進來!”
隨著皇帝喊聲傳出,一名身穿藍袍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臣秦王府儀賓李泰見過陛下,太子殿下,見過諸公!”
“免禮!”
朱雄英沉聲道:“今後由李泰擔任政報司主官!”
李泰拱手道:“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