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追剿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
阮宗杜率領殘兵敗將一路奔逃,明軍的馬蹄聲就在身後,盡管人困馬乏,他也不敢停下休息片刻。
時不時掉隊的安南士兵紛紛倒在明軍的鐵騎之下。
呂毅率領的狼兵和瞿能率領蜀軍很快碰到了一起,兩路人馬誰也不讓誰,都在奮力追趕安南殘兵。
抓住多邦城的守將阮宗杜才是大功一件。
明軍不斷用弓弩和火銃消耗安南軍的人馬,副將梁獻民喊道:“將軍,這些下去我們很快就會被明軍消耗到全軍覆沒,末將留下,率領本部阻擋明軍!”
阮宗杜迴頭說道:“你部隻有三百多士卒,如何能擋住幾千的明軍鐵騎!”
“擋不住也要擋!”
梁獻民慷慨道:“擋得幾時算幾時!”
“算上我部百餘人!”
蔡伯樂挺身而出,說道:“與你共同赴死,黃泉路上一起走!”
“不,你留下保護將軍!”
說罷,梁獻民突然勒住馬頭,停了下來,大聲喊道:“老子的兵全部留下!”
話音落下,還真有三百多名士兵站了出來,這些都是他的親兵和本部兵馬,可謂忠心耿耿。
“兄弟們,我們雖然敗了,卻也不能讓明軍小瞧了!”
梁獻民怒吼道:“黃泉路上一起走,殺過去,殺……”
一股殘兵突然轉身迴擊,讓呂毅有些意外!
黃中招唿道:“老蔡,一起剁了他!”
二人一同迎了上去,卻不想瞿能快他們一步。
兩軍相交,幾名安南士兵手持長矛,一同刺向衝來的瞿能。
“找死!”
瞿能暴喝一聲,縱馬躍起,手中馬刀揮過,人借馬力,馬借人力,直接斬斷了安南兵手中的矛頭,同時也割裂了他們的脖頸。
這一刀行雲流水,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這不僅需要高超的馬術和刀法,更重要是在戰場上積累的拚殺經驗和反應能力。
呂毅驚歎道:“不愧是川蜀第一猛將,名不虛傳!”
據說,朝廷這一次出兵安南,皇帝力捧兩個人,一個是張輔,另一個就是瞿能。
燕王為什麽讓年輕的張輔指揮作戰,而不是老將邱福,沐家為什麽不斷讓瞿能撈軍功,恐怕這都是朝廷的意思。
想到此處,呂毅忍不住歎息一聲,不知道他自己什麽時候能入陛下的法眼。
“安南狗賊,拿命來!”
趁著瞿能被纏住,黃中一槍刺向梁獻民,卻被其刀挑開。
“狗賊,你反應的挺快啊!”
黃中挺槍再劈,梁獻民橫刀格擋,二人在馬上較量著力氣。
“去死吧!”
蔡福不知道從哪裏殺了出來,橫刀劈過,猶如旋風,直接將梁獻民的肚子砍出一個血口子,黃中趁機收槍,接著一槍捅進其心窩。
“別他媽搶老子的功了!”
黃中一點都不領情,沒好氣的說道:“老子在這個位子坐五年了,你不知道啊!”
蔡福橫著刀說道:“逮到阮宗杜給你!”
“別說了,瞿能殺過去了,趕緊追上去!”
兩廣之地,幾乎就是平平土司動亂,打打海盜,很少有大型的戰事,所以這地方的軍官沒有什麽機會拿軍功,普遍升官很慢。
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戰事,還不使勁的撈軍功。
這一夥安南殘兵並沒有阻擋明軍多長時間,很快再次追了上去。
“將軍,你多保重,末將去了!”
蔡伯樂效仿梁獻民,主動留下斷後,黃中頓時樂了,說道:“這個讓給我,看我取他項上人頭!”
“嗖!”
還沒等黃中策馬殺過去,一支羽箭飛過,直接將蔡伯樂射落馬下。
黃中迴頭一看,正是瞿能幹的,頓時氣的罵道:“曹……”
兩位情同手足的副將戰死,讓阮宗杜悲痛不已,而他也好像也走到了人生的末路。
前麵是散圓山,已經沒路了!
“迂!”
阮宗杜勒住韁繩,停了下來,迴頭一看,隻剩三五十名士兵了,而且人人帶傷,狼狽不已,實在沒辦法再打了。
他下馬坐在一處石頭上,等待著明軍的到來,整個人十分的落寞。
很快,明軍的大部隊就追了過來,將這夥殘兵團團圍住。
阮宗杜緩緩站了起來,走到明軍陣前,問道:“我是安南天長將軍,多邦城守將阮宗杜,臨死之前想和你們官職最大的將軍多兩句話!”
隻見呂毅和瞿能同時驅馬走了上來,二人相視一眼,眼神中都有些看不上對方。
一個是四川兵馬都指揮使,一個是廣西兵馬都指揮使,這裏確實他們倆官最大。
阮宗杜對著大人抱拳道:“兩位將軍,臨死之前,我想知道,每次作戰,你們明軍為何都能預料到我的作戰計劃?”
呂毅坦誠說道:“那是你們安南人自己上趕著告訴我們的!”
阮宗杜聽後,頓時咬著牙說道:“叛徒!”
呂毅繼續說道:“不過說句心裏話,你確實厲害,四江七寨,堪稱固若金湯,沒有你們安南人給的布防圖,我們要想輕易攻破確實困難……”
“再說此戰,要不是你們的人通風報信,讓我明軍有所防備,城外的陷阱和城內的象兵必然會讓我們死傷慘重……”
呂毅微微一笑,接著說道:“阮將軍,你是個人才,燕王對你頗為欣賞,隻要你願意為我明軍效命,戰後一定帶你迴大明,去五軍都督府當官!”
阮宗杜有些意外,但隨即卻是苦笑一聲,說道:“敗軍之將,唯有一死,報答君上!”
呂毅繼續勸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胡氏倒行逆施,早已盡失民心,你何必為他陪葬了!”
阮宗杜堅定的說道:“知遇之恩,雖死無憾!”
當初,他隻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因作戰勇猛,受到了丞相胡季犁的賞識,一路提拔,視為心腹,不然也不會讓他固守多邦城這道國門。
“降了吧!”
呂毅苦苦勸道:“我大明之師一路走來,各地皆是望風而降,唯有你鎮守四江七寨,多邦重鎮堅守到底,你已經盡力,也算對得起胡氏了!”
誰知阮宗杜聽後卻是大笑起來,眼中充滿了蔑視,怒言道:“降者,皆該殺,我恥與這些賣國之賊為伍!”
說罷,立馬抽出腰間的佩劍橫於脖間,義正言辭的說道:“我安南雖是小國,卻也有小國的骨氣,我阮宗杜無愧君上,無愧生我養我的安南!”
“我寧死不降!”
長劍揮過脖頸,鮮血四濺,阮宗杜自刎殉國。
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明軍一路走來,見過了太多投降明軍的安南人,幾乎都是主動投靠,明軍雖然接受,卻也打心眼裏看不上這些人。
同為軍人,阮宗杜和那兩名戰死的副將以身殉國,才最讓人欽佩。
呂毅感慨道:“宗藩小邦也有忠臣良將啊!”
阮宗杜率領殘兵敗將一路奔逃,明軍的馬蹄聲就在身後,盡管人困馬乏,他也不敢停下休息片刻。
時不時掉隊的安南士兵紛紛倒在明軍的鐵騎之下。
呂毅率領的狼兵和瞿能率領蜀軍很快碰到了一起,兩路人馬誰也不讓誰,都在奮力追趕安南殘兵。
抓住多邦城的守將阮宗杜才是大功一件。
明軍不斷用弓弩和火銃消耗安南軍的人馬,副將梁獻民喊道:“將軍,這些下去我們很快就會被明軍消耗到全軍覆沒,末將留下,率領本部阻擋明軍!”
阮宗杜迴頭說道:“你部隻有三百多士卒,如何能擋住幾千的明軍鐵騎!”
“擋不住也要擋!”
梁獻民慷慨道:“擋得幾時算幾時!”
“算上我部百餘人!”
蔡伯樂挺身而出,說道:“與你共同赴死,黃泉路上一起走!”
“不,你留下保護將軍!”
說罷,梁獻民突然勒住馬頭,停了下來,大聲喊道:“老子的兵全部留下!”
話音落下,還真有三百多名士兵站了出來,這些都是他的親兵和本部兵馬,可謂忠心耿耿。
“兄弟們,我們雖然敗了,卻也不能讓明軍小瞧了!”
梁獻民怒吼道:“黃泉路上一起走,殺過去,殺……”
一股殘兵突然轉身迴擊,讓呂毅有些意外!
黃中招唿道:“老蔡,一起剁了他!”
二人一同迎了上去,卻不想瞿能快他們一步。
兩軍相交,幾名安南士兵手持長矛,一同刺向衝來的瞿能。
“找死!”
瞿能暴喝一聲,縱馬躍起,手中馬刀揮過,人借馬力,馬借人力,直接斬斷了安南兵手中的矛頭,同時也割裂了他們的脖頸。
這一刀行雲流水,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這不僅需要高超的馬術和刀法,更重要是在戰場上積累的拚殺經驗和反應能力。
呂毅驚歎道:“不愧是川蜀第一猛將,名不虛傳!”
據說,朝廷這一次出兵安南,皇帝力捧兩個人,一個是張輔,另一個就是瞿能。
燕王為什麽讓年輕的張輔指揮作戰,而不是老將邱福,沐家為什麽不斷讓瞿能撈軍功,恐怕這都是朝廷的意思。
想到此處,呂毅忍不住歎息一聲,不知道他自己什麽時候能入陛下的法眼。
“安南狗賊,拿命來!”
趁著瞿能被纏住,黃中一槍刺向梁獻民,卻被其刀挑開。
“狗賊,你反應的挺快啊!”
黃中挺槍再劈,梁獻民橫刀格擋,二人在馬上較量著力氣。
“去死吧!”
蔡福不知道從哪裏殺了出來,橫刀劈過,猶如旋風,直接將梁獻民的肚子砍出一個血口子,黃中趁機收槍,接著一槍捅進其心窩。
“別他媽搶老子的功了!”
黃中一點都不領情,沒好氣的說道:“老子在這個位子坐五年了,你不知道啊!”
蔡福橫著刀說道:“逮到阮宗杜給你!”
“別說了,瞿能殺過去了,趕緊追上去!”
兩廣之地,幾乎就是平平土司動亂,打打海盜,很少有大型的戰事,所以這地方的軍官沒有什麽機會拿軍功,普遍升官很慢。
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戰事,還不使勁的撈軍功。
這一夥安南殘兵並沒有阻擋明軍多長時間,很快再次追了上去。
“將軍,你多保重,末將去了!”
蔡伯樂效仿梁獻民,主動留下斷後,黃中頓時樂了,說道:“這個讓給我,看我取他項上人頭!”
“嗖!”
還沒等黃中策馬殺過去,一支羽箭飛過,直接將蔡伯樂射落馬下。
黃中迴頭一看,正是瞿能幹的,頓時氣的罵道:“曹……”
兩位情同手足的副將戰死,讓阮宗杜悲痛不已,而他也好像也走到了人生的末路。
前麵是散圓山,已經沒路了!
“迂!”
阮宗杜勒住韁繩,停了下來,迴頭一看,隻剩三五十名士兵了,而且人人帶傷,狼狽不已,實在沒辦法再打了。
他下馬坐在一處石頭上,等待著明軍的到來,整個人十分的落寞。
很快,明軍的大部隊就追了過來,將這夥殘兵團團圍住。
阮宗杜緩緩站了起來,走到明軍陣前,問道:“我是安南天長將軍,多邦城守將阮宗杜,臨死之前想和你們官職最大的將軍多兩句話!”
隻見呂毅和瞿能同時驅馬走了上來,二人相視一眼,眼神中都有些看不上對方。
一個是四川兵馬都指揮使,一個是廣西兵馬都指揮使,這裏確實他們倆官最大。
阮宗杜對著大人抱拳道:“兩位將軍,臨死之前,我想知道,每次作戰,你們明軍為何都能預料到我的作戰計劃?”
呂毅坦誠說道:“那是你們安南人自己上趕著告訴我們的!”
阮宗杜聽後,頓時咬著牙說道:“叛徒!”
呂毅繼續說道:“不過說句心裏話,你確實厲害,四江七寨,堪稱固若金湯,沒有你們安南人給的布防圖,我們要想輕易攻破確實困難……”
“再說此戰,要不是你們的人通風報信,讓我明軍有所防備,城外的陷阱和城內的象兵必然會讓我們死傷慘重……”
呂毅微微一笑,接著說道:“阮將軍,你是個人才,燕王對你頗為欣賞,隻要你願意為我明軍效命,戰後一定帶你迴大明,去五軍都督府當官!”
阮宗杜有些意外,但隨即卻是苦笑一聲,說道:“敗軍之將,唯有一死,報答君上!”
呂毅繼續勸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胡氏倒行逆施,早已盡失民心,你何必為他陪葬了!”
阮宗杜堅定的說道:“知遇之恩,雖死無憾!”
當初,他隻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因作戰勇猛,受到了丞相胡季犁的賞識,一路提拔,視為心腹,不然也不會讓他固守多邦城這道國門。
“降了吧!”
呂毅苦苦勸道:“我大明之師一路走來,各地皆是望風而降,唯有你鎮守四江七寨,多邦重鎮堅守到底,你已經盡力,也算對得起胡氏了!”
誰知阮宗杜聽後卻是大笑起來,眼中充滿了蔑視,怒言道:“降者,皆該殺,我恥與這些賣國之賊為伍!”
說罷,立馬抽出腰間的佩劍橫於脖間,義正言辭的說道:“我安南雖是小國,卻也有小國的骨氣,我阮宗杜無愧君上,無愧生我養我的安南!”
“我寧死不降!”
長劍揮過脖頸,鮮血四濺,阮宗杜自刎殉國。
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明軍一路走來,見過了太多投降明軍的安南人,幾乎都是主動投靠,明軍雖然接受,卻也打心眼裏看不上這些人。
同為軍人,阮宗杜和那兩名戰死的副將以身殉國,才最讓人欽佩。
呂毅感慨道:“宗藩小邦也有忠臣良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