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軍事會議(二)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士奇衝著鐵鉉微微點頭,說道:“然也!”
話說到這個份上,在場的臣子有大半人已經明白過來。
藍玉依舊一頭霧水,說道:“不是……這說的是帖木兒的事情,怎麽又扯到三國了,這都哪跟哪啊!”
以藍玉的腦子,讓他明白這樣的政治問題,實在太難了!
不過,當楊士奇說出轉移矛盾的時候,朱雄英就恍然大悟,這才是他要的答案。
帖木兒雖然南征北戰幾十年,覆滅了數個強大的勢力,也打下了遼闊的土地,但這些地方和軍民並沒有融合。
既然沒有融合,那都是潛在的威脅,而且帖木兒也沒有建立帝國,也沒有行政,相當於他征服了周圍國家,這些國家東拚西湊堆在一起,就是所謂的帖木兒帝國。
用現代的話說,可以理解為帖木兒聯-合,國!
帖木兒當然知道這些問題,他也想徹底融合,但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語言不通,人種不同,地域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也不同,不融合就會割裂,強行融合就會爆炸。
在這樣的背景下,轉移矛盾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東察合台汗國也好,大明也罷,甚至是韃靼,瓦剌,總要挑一個打。
根據楊士奇的理論和郭任的推斷,帖木兒的真實目的很有可能是西瓦剌,他想和馬哈木過過招。
如果帖木兒真是這個目的,那這個老瘸子還真不是一般人,絕對不能小看他。
“好了!”
朱雄英沒有為藍玉解釋什麽,反正他也聽不懂,繼續問道:“如果帖木兒的目的是我們大明,他會怎麽打,走哪條路?”
“傳統的戰略戰術朕不想聽,說點不一樣!”
傅友德開口說道:“陛下,如果這個帖木兒沒瘋,他一定不會從西域進犯西北嘉峪關,陛下請看!”
說著,同時指向麵前的沙盤,說道:“如果帖木兒選擇從西域出兵,會翻過蔥嶺(帕米爾高原),接著就是茫茫的戈壁沙漠,除非他能出其不意,一舉攻克嘉峪關,進入西北腹地,才有一線生機,不然,他的百萬大軍就要全部葬送在西域!”
“而且,就帖木兒七十歲的高齡,加上那條斷腿,能不能走到嘉峪關都不好說!”
傅友德也說起了笑話,他的堂弟工部尚書傅友文問道:“如果走河西走廊呢?”
“也不行!”
傅友德緩緩搖頭說道:“河西走廊太過狹窄,糧草軍械跟不上,隻能沿著河西往西打,至於往東打,還從來沒有人試過,來了就是死路一條!”
藍玉趁機說道:“如果帖木兒攻下西域,以戰養戰,又該如何?”
“不成!”
內閣的董倫開口說道:“西域貧瘠,人口稀少,且物資匱乏,就算帖木兒把整個西域洗劫一空,也無法支持他的大軍!”
傅友德琢磨道:“我對帖木兒這個人不了解,也不知道他的作戰風格,但如果我是帖木兒,就先控製西域,然後北上,越過天山,直奔西瓦剌部,統一韃靼,奪取長城外的草原……”
“從草原攻打大明的宣大,可比從西域打嘉峪關容易多了!”
“不過,話雖如此,但瓦剌的馬哈木和韃靼的阿魯台又豈是好惹的,說不定兩家會一起揍帖木兒,夠這個瘸子喝一壺的了!”
各地方的勢力已經穩固,帖木兒在中亞稱王稱霸,拳打腳踢的也就算了,可東邊這幾個鄰居沒有一個好惹的,再說了,他能不能拿下東察合台汗國(亦力把裏)都不好說!
經過一番討論,大部分臣子都認為,帖木兒的目的不是大明,最起碼此次征東不是奔著大明來的,除非這個老瘸子瘋了。
“不見得!”
沉默許久的詹徽終於開口了,而且一開口就反駁了所有人的意見,說道:“陛下,老臣查過大量的史料,也問過撒馬爾罕人,他們作戰和生活方式和我們大明是不一樣的……”
“帖木兒的那些西方人(中東),他們作戰的時候會帶大量的牛羊和駝馬,這些畜牲在行軍過程中可以馱運東西,同時也能作為糧草,缺水之時,以牛羊之奶也可解渴!”
“而且,帖木兒在征服周圍諸國時,最喜歡打突襲戰,曾經奔襲七百裏攻破奧斯曼國!”
“帖木兒的軍隊信奉。伊、教~,有著堅定的信仰,視侵略為聖~戰,其軍隊戰鬥力不亞於我們大明的軍隊……”
“陛下,帖木兒不是庸人,是個十足的梟雄,我們坐在這研討他的用意,他一樣在研討我們大明的反應,不可大意啊!”
詹徽的一番話,讓朱雄英再次猶豫起來,你在預判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預判你的預判。
“其實陛下也不必太過擔憂,臣認為,帖木兒所謂的百萬大軍其實就是個虛數,真實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恐怕打下亦力把裏都要費一番工夫!”
“朕聽明白了!”
朱雄英站起身,指著沙盤說道:“所有問題的根本都圍繞在西域的亦力把裏,解決好這地方,一切迎刃而解!”
詹徽拱手道:“陛下聖明!”
現在的問題從帖木兒東征的目的變成了如何解決西域。
換而言之,大明該不該出兵收複西域!
“宋國公在世時曾多次提起西域之地的重要性,至死都為當年棄地之事遺憾,臨終前告訴朕,將來一定要收複西域,複漢唐榮光!”
朱雄英指著沙盤開口道:“西北的戰線不能隻到嘉峪關,要向前移,留出緩衝之地,作為警戒,如此才能保西北安穩!”
如果帖木兒的地盤和大明邊陲貼著,那沒得說,必須要打他,可中間夾著亦力把裏,這就尷尬了。
其實大明早就有吞並整個西域的實力,但這地方如今已經被大量胡化,且人口稀少,物資匱乏,一旦收迴來,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經略,那就是個無底洞,多少錢和人都不夠砸的,隻會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為主要的是,目前以大明的情況來說,也沒有太多的農業和商業價值。
自從開海後,大明走的是海上貿易這條路,而西域的絲綢之路就沒什麽優勢了。
但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了,他要出兵打西域!
“陛下……”
鬱新剛要開口,隻見朱雄英直接打斷他的話,說道:“朕知道,你要說國庫沒錢,但你聽清楚了,朕說的是打出一片緩衝地,沒說要收複西域!”
鬱新拱手道:“陛下,可嘉峪關外已經有關西七衛為屏障了!”
“不夠!”
朱雄英盯著沙盤說道:“即刻西進,出兵哈密,拿下別失八裏,土魯番,火州!”
話說到這個份上,在場的臣子有大半人已經明白過來。
藍玉依舊一頭霧水,說道:“不是……這說的是帖木兒的事情,怎麽又扯到三國了,這都哪跟哪啊!”
以藍玉的腦子,讓他明白這樣的政治問題,實在太難了!
不過,當楊士奇說出轉移矛盾的時候,朱雄英就恍然大悟,這才是他要的答案。
帖木兒雖然南征北戰幾十年,覆滅了數個強大的勢力,也打下了遼闊的土地,但這些地方和軍民並沒有融合。
既然沒有融合,那都是潛在的威脅,而且帖木兒也沒有建立帝國,也沒有行政,相當於他征服了周圍國家,這些國家東拚西湊堆在一起,就是所謂的帖木兒帝國。
用現代的話說,可以理解為帖木兒聯-合,國!
帖木兒當然知道這些問題,他也想徹底融合,但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語言不通,人種不同,地域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也不同,不融合就會割裂,強行融合就會爆炸。
在這樣的背景下,轉移矛盾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東察合台汗國也好,大明也罷,甚至是韃靼,瓦剌,總要挑一個打。
根據楊士奇的理論和郭任的推斷,帖木兒的真實目的很有可能是西瓦剌,他想和馬哈木過過招。
如果帖木兒真是這個目的,那這個老瘸子還真不是一般人,絕對不能小看他。
“好了!”
朱雄英沒有為藍玉解釋什麽,反正他也聽不懂,繼續問道:“如果帖木兒的目的是我們大明,他會怎麽打,走哪條路?”
“傳統的戰略戰術朕不想聽,說點不一樣!”
傅友德開口說道:“陛下,如果這個帖木兒沒瘋,他一定不會從西域進犯西北嘉峪關,陛下請看!”
說著,同時指向麵前的沙盤,說道:“如果帖木兒選擇從西域出兵,會翻過蔥嶺(帕米爾高原),接著就是茫茫的戈壁沙漠,除非他能出其不意,一舉攻克嘉峪關,進入西北腹地,才有一線生機,不然,他的百萬大軍就要全部葬送在西域!”
“而且,就帖木兒七十歲的高齡,加上那條斷腿,能不能走到嘉峪關都不好說!”
傅友德也說起了笑話,他的堂弟工部尚書傅友文問道:“如果走河西走廊呢?”
“也不行!”
傅友德緩緩搖頭說道:“河西走廊太過狹窄,糧草軍械跟不上,隻能沿著河西往西打,至於往東打,還從來沒有人試過,來了就是死路一條!”
藍玉趁機說道:“如果帖木兒攻下西域,以戰養戰,又該如何?”
“不成!”
內閣的董倫開口說道:“西域貧瘠,人口稀少,且物資匱乏,就算帖木兒把整個西域洗劫一空,也無法支持他的大軍!”
傅友德琢磨道:“我對帖木兒這個人不了解,也不知道他的作戰風格,但如果我是帖木兒,就先控製西域,然後北上,越過天山,直奔西瓦剌部,統一韃靼,奪取長城外的草原……”
“從草原攻打大明的宣大,可比從西域打嘉峪關容易多了!”
“不過,話雖如此,但瓦剌的馬哈木和韃靼的阿魯台又豈是好惹的,說不定兩家會一起揍帖木兒,夠這個瘸子喝一壺的了!”
各地方的勢力已經穩固,帖木兒在中亞稱王稱霸,拳打腳踢的也就算了,可東邊這幾個鄰居沒有一個好惹的,再說了,他能不能拿下東察合台汗國(亦力把裏)都不好說!
經過一番討論,大部分臣子都認為,帖木兒的目的不是大明,最起碼此次征東不是奔著大明來的,除非這個老瘸子瘋了。
“不見得!”
沉默許久的詹徽終於開口了,而且一開口就反駁了所有人的意見,說道:“陛下,老臣查過大量的史料,也問過撒馬爾罕人,他們作戰和生活方式和我們大明是不一樣的……”
“帖木兒的那些西方人(中東),他們作戰的時候會帶大量的牛羊和駝馬,這些畜牲在行軍過程中可以馱運東西,同時也能作為糧草,缺水之時,以牛羊之奶也可解渴!”
“而且,帖木兒在征服周圍諸國時,最喜歡打突襲戰,曾經奔襲七百裏攻破奧斯曼國!”
“帖木兒的軍隊信奉。伊、教~,有著堅定的信仰,視侵略為聖~戰,其軍隊戰鬥力不亞於我們大明的軍隊……”
“陛下,帖木兒不是庸人,是個十足的梟雄,我們坐在這研討他的用意,他一樣在研討我們大明的反應,不可大意啊!”
詹徽的一番話,讓朱雄英再次猶豫起來,你在預判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預判你的預判。
“其實陛下也不必太過擔憂,臣認為,帖木兒所謂的百萬大軍其實就是個虛數,真實兵力最多不過二十萬,恐怕打下亦力把裏都要費一番工夫!”
“朕聽明白了!”
朱雄英站起身,指著沙盤說道:“所有問題的根本都圍繞在西域的亦力把裏,解決好這地方,一切迎刃而解!”
詹徽拱手道:“陛下聖明!”
現在的問題從帖木兒東征的目的變成了如何解決西域。
換而言之,大明該不該出兵收複西域!
“宋國公在世時曾多次提起西域之地的重要性,至死都為當年棄地之事遺憾,臨終前告訴朕,將來一定要收複西域,複漢唐榮光!”
朱雄英指著沙盤開口道:“西北的戰線不能隻到嘉峪關,要向前移,留出緩衝之地,作為警戒,如此才能保西北安穩!”
如果帖木兒的地盤和大明邊陲貼著,那沒得說,必須要打他,可中間夾著亦力把裏,這就尷尬了。
其實大明早就有吞並整個西域的實力,但這地方如今已經被大量胡化,且人口稀少,物資匱乏,一旦收迴來,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經略,那就是個無底洞,多少錢和人都不夠砸的,隻會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為主要的是,目前以大明的情況來說,也沒有太多的農業和商業價值。
自從開海後,大明走的是海上貿易這條路,而西域的絲綢之路就沒什麽優勢了。
但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了,他要出兵打西域!
“陛下……”
鬱新剛要開口,隻見朱雄英直接打斷他的話,說道:“朕知道,你要說國庫沒錢,但你聽清楚了,朕說的是打出一片緩衝地,沒說要收複西域!”
鬱新拱手道:“陛下,可嘉峪關外已經有關西七衛為屏障了!”
“不夠!”
朱雄英盯著沙盤說道:“即刻西進,出兵哈密,拿下別失八裏,土魯番,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