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錦衣忠魂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
天也不算多熱,朱雄英站在奉天偏殿,聽著錦衣衛指揮使張虎奏報。
“陛下,胡氏篡權以來大肆屠殺反對他們的人,可謂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安南臣民對胡氏父子可謂痛恨至極!”
“而那胡季犁也料到大明遲早會對他們用兵,正在國內不斷調兵遣將,把守各大城關,伐木鑄寨,企圖憑借天險妄圖阻擋大明軍隊!”
“不過,胡氏父子在安南不得民心,臣派人策反了一部分官員和守將,隻待大軍所到,立馬開城投降!”
張虎手中捧著用布包起來的東西,繼續說道:“這是安南所有州郡城關,山川河流的情況,以及兵力布防圖,請陛下過目!”
這幾個月,雖然大軍沒動,但錦衣衛卻出動了不少人,偷偷潛伏於安南各州府之中刺探情報,策劃地圖,策反安南的官員和各城關的守將。
朱雄英立馬接了過來,放在桌子上,打開上麵的布,隻見是一遝大小不一,形狀不同,材料也不同的紙布。
上麵不僅畫著安南的地形,還有文字記錄當地的情況,官員,守將姓名,官職,兵力部署,有些情報就連多少士兵,多少火器都寫的清清楚楚。
朱雄英看了幾個,發現不少布紙上麵都有黑色的血跡。
“錦衣衛傷亡如何?”
張虎神情瞬間低落起來,說道:“此次共有三百二十六名錦衣衛的兄弟前往安南,隻迴來一百五十二人!”
“由於不了解當地情況,語言也有差異,許多兄弟在策反敵人時被抓,刺探情報時不慎被發現,潛入軍營被殺,還有路過叢林不幸中毒而亡的……哎,這些情報都是兄弟們拿命換來的!”
聽到此話,朱雄英神情黯然,悲傷道:“隻迴來一半人還不到,傷亡太大了!”
張虎鄭重說道:“我們錦衣衛也是大明的士兵,為國盡忠,死得其所,即使無人知曉,也無怨無悔!”
此話讓朱雄英頗為動容,立馬說道:“朕不會虧待任何為國盡忠的英烈,迴來的人重賞,犧牲在安南的錦衣衛全部入英靈殿,享受萬世香火,格外撫恤家人,每人官升一級,由他們的後人世襲官職!”
聽到能入英靈殿,張虎再也繃不住了,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聲音哽咽的說道:“臣替那些犧牲的錦衣衛兄弟叩謝陛下聖恩!”
世人總認為錦衣衛都是心狠手辣,殘害忠良,無所不用其極的劊子手,皇家鷹犬。
卻不知他們也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大戰前夕,不知道有多少錦衣忠魂犧牲在草原荒漠,異國他鄉,甚至屍骨無存。
而他們的付出也不會被人知曉,史書上更不會記載。
隻有陣亡在戰場的士兵才有資格入英靈殿享受香火祭祀,如今犧牲的錦衣衛也能有此等待遇,這怎能不讓張虎激動。
“來人!”
“奴婢在!”
朱雄英吩咐道:“傳兵部尚書詹徽,工部尚書傅友文,侍郎陳瑛,魏國公徐允恭,駙馬都尉梅殷,前往武英殿!”
皇帝要讓這五人要整理這些零碎的紙布,繪製成一份完整的地圖和情報,以備大軍征討安南時所用。
……
武英殿!
朱雄英正在察看詹徽,傅友文等人繪製出來的安南地圖,這幅地圖很詳細,詳細到部分地方,村子裏麵有幾口水井都標了出來。
“萬歲,燕王千歲到了!”
朱雄英立馬迴過神來,說道:“快請!”
片刻後,身穿藩王蟒袍,龍行虎步的朱棣走了進來,立馬拱手道:“臣朱棣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必多禮!”
朱雄英客氣道:“四叔一路辛苦,快坐下歇歇!”
“謝陛下!”
朱棣沒有坐下,反而恭敬的說道:“臣接到陛下詔書,不敢耽誤,立馬帶著燕藩眾將以及五百甲士趕來!”
“好,好!”
朱雄英點頭道:“看到四叔,朕心裏就有底了!”
朱棣忍不住問道:“敢問陛下此次讓臣帶著燕藩眾將進京是為何事?”
“安南的事,四叔聽說了吧?”
“臣知道一些,聽說是安南胡氏發動政變,取代了陳氏,陛下派人調解,卻遭到了伏擊,並殺害了使臣,真是罪該萬死!”
朱棣一副憤怒的神情,咬著牙說道:“像這種謀朝篡位,不忠不義,欺君罔上的逆賊當起兵誅之!”
“四叔之言,正合朕意啊!”
朱雄英心中暗暗發笑,像謀朝篡位這樣的幾個詞從燕王嘴裏說出來真是別扭。
“所以此次朕想讓四叔掛帥,征討安南!”
朱棣在北平接到詔書之時就猜到了永興會讓自己去打安南。
“承蒙陛下信任,臣願效死命!”
朱棣一口答應下來,自永興朝開始,八年過去了,北方邊境幾乎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韃靼人好似徹底消停了一樣。
沒有戰事,朱棣就毫無用武之處,以前,他可以隨意找個借口出兵,老爺子也不會責怪什麽,可現在卻不敢了,沒有朝廷聖旨,藩王私自出兵塞外,可是大罪。
如今皇帝終於派自己名正言順的去打仗了,立馬激起了心中的熱血和豪情。
隨後,朱雄英親自在武英殿接見了朱棣帶來的那些燕藩將領,也就是原本曆史上的“靖難名將”。
張玉,朱能,張輔,邱福,李彬,李遠,陳亨,王真,張武等人!
沒有靖難之役的發生,這些人如今還都是中低級的軍官。
在燕藩眾將中,最厲害的張玉,也不過在靖難中曇花一現!
朱能勉強能說得過去!
至於邱福……莽夫一個,他的水平可能連淮西勳貴中排行最後的何榮都不如。
張輔還不錯,不過此時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
朱棣這些靖難功臣的整體作戰水平和藍玉的淮西集團相比,要差上很遠,不過,打一個小小的安南實在綽綽有餘。
“四叔,客氣話真就不說了!”
朱雄英主動說道:“北平諸都司兵馬要防備北方,無法調到南方作戰,攻打安南的兵馬朕會另外調給你!”
“另外,對於此次出征,你還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朕能做到的,一定會盡量滿足!”
朱棣沉聲片刻說道:“安南地廣,且多峻嶺之地,非三十萬兵馬不可!”
“準!”
皇帝一口答應下來,朱棣繼續說道:“臣隻帶燕藩眾將出征,無需其他勳貴協助!”
朱雄英微微點頭,答應下來,哪裏不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想和藍玉那幫淮西勳貴共事。
“朕派幾個年輕的勳貴子弟跟著你曆練,可行?”
“臣遵命!”
年輕的勳貴子弟倒沒什麽,要是藍玉那幫驕兵悍將他是真壓不住。
“陛下,還有一事!”
朱棣立馬拱手道:“臣想求陛下將朱高煦從宗人府放出,跟隨臣征戰安南,戴罪立功!”
天也不算多熱,朱雄英站在奉天偏殿,聽著錦衣衛指揮使張虎奏報。
“陛下,胡氏篡權以來大肆屠殺反對他們的人,可謂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安南臣民對胡氏父子可謂痛恨至極!”
“而那胡季犁也料到大明遲早會對他們用兵,正在國內不斷調兵遣將,把守各大城關,伐木鑄寨,企圖憑借天險妄圖阻擋大明軍隊!”
“不過,胡氏父子在安南不得民心,臣派人策反了一部分官員和守將,隻待大軍所到,立馬開城投降!”
張虎手中捧著用布包起來的東西,繼續說道:“這是安南所有州郡城關,山川河流的情況,以及兵力布防圖,請陛下過目!”
這幾個月,雖然大軍沒動,但錦衣衛卻出動了不少人,偷偷潛伏於安南各州府之中刺探情報,策劃地圖,策反安南的官員和各城關的守將。
朱雄英立馬接了過來,放在桌子上,打開上麵的布,隻見是一遝大小不一,形狀不同,材料也不同的紙布。
上麵不僅畫著安南的地形,還有文字記錄當地的情況,官員,守將姓名,官職,兵力部署,有些情報就連多少士兵,多少火器都寫的清清楚楚。
朱雄英看了幾個,發現不少布紙上麵都有黑色的血跡。
“錦衣衛傷亡如何?”
張虎神情瞬間低落起來,說道:“此次共有三百二十六名錦衣衛的兄弟前往安南,隻迴來一百五十二人!”
“由於不了解當地情況,語言也有差異,許多兄弟在策反敵人時被抓,刺探情報時不慎被發現,潛入軍營被殺,還有路過叢林不幸中毒而亡的……哎,這些情報都是兄弟們拿命換來的!”
聽到此話,朱雄英神情黯然,悲傷道:“隻迴來一半人還不到,傷亡太大了!”
張虎鄭重說道:“我們錦衣衛也是大明的士兵,為國盡忠,死得其所,即使無人知曉,也無怨無悔!”
此話讓朱雄英頗為動容,立馬說道:“朕不會虧待任何為國盡忠的英烈,迴來的人重賞,犧牲在安南的錦衣衛全部入英靈殿,享受萬世香火,格外撫恤家人,每人官升一級,由他們的後人世襲官職!”
聽到能入英靈殿,張虎再也繃不住了,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聲音哽咽的說道:“臣替那些犧牲的錦衣衛兄弟叩謝陛下聖恩!”
世人總認為錦衣衛都是心狠手辣,殘害忠良,無所不用其極的劊子手,皇家鷹犬。
卻不知他們也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大戰前夕,不知道有多少錦衣忠魂犧牲在草原荒漠,異國他鄉,甚至屍骨無存。
而他們的付出也不會被人知曉,史書上更不會記載。
隻有陣亡在戰場的士兵才有資格入英靈殿享受香火祭祀,如今犧牲的錦衣衛也能有此等待遇,這怎能不讓張虎激動。
“來人!”
“奴婢在!”
朱雄英吩咐道:“傳兵部尚書詹徽,工部尚書傅友文,侍郎陳瑛,魏國公徐允恭,駙馬都尉梅殷,前往武英殿!”
皇帝要讓這五人要整理這些零碎的紙布,繪製成一份完整的地圖和情報,以備大軍征討安南時所用。
……
武英殿!
朱雄英正在察看詹徽,傅友文等人繪製出來的安南地圖,這幅地圖很詳細,詳細到部分地方,村子裏麵有幾口水井都標了出來。
“萬歲,燕王千歲到了!”
朱雄英立馬迴過神來,說道:“快請!”
片刻後,身穿藩王蟒袍,龍行虎步的朱棣走了進來,立馬拱手道:“臣朱棣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必多禮!”
朱雄英客氣道:“四叔一路辛苦,快坐下歇歇!”
“謝陛下!”
朱棣沒有坐下,反而恭敬的說道:“臣接到陛下詔書,不敢耽誤,立馬帶著燕藩眾將以及五百甲士趕來!”
“好,好!”
朱雄英點頭道:“看到四叔,朕心裏就有底了!”
朱棣忍不住問道:“敢問陛下此次讓臣帶著燕藩眾將進京是為何事?”
“安南的事,四叔聽說了吧?”
“臣知道一些,聽說是安南胡氏發動政變,取代了陳氏,陛下派人調解,卻遭到了伏擊,並殺害了使臣,真是罪該萬死!”
朱棣一副憤怒的神情,咬著牙說道:“像這種謀朝篡位,不忠不義,欺君罔上的逆賊當起兵誅之!”
“四叔之言,正合朕意啊!”
朱雄英心中暗暗發笑,像謀朝篡位這樣的幾個詞從燕王嘴裏說出來真是別扭。
“所以此次朕想讓四叔掛帥,征討安南!”
朱棣在北平接到詔書之時就猜到了永興會讓自己去打安南。
“承蒙陛下信任,臣願效死命!”
朱棣一口答應下來,自永興朝開始,八年過去了,北方邊境幾乎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韃靼人好似徹底消停了一樣。
沒有戰事,朱棣就毫無用武之處,以前,他可以隨意找個借口出兵,老爺子也不會責怪什麽,可現在卻不敢了,沒有朝廷聖旨,藩王私自出兵塞外,可是大罪。
如今皇帝終於派自己名正言順的去打仗了,立馬激起了心中的熱血和豪情。
隨後,朱雄英親自在武英殿接見了朱棣帶來的那些燕藩將領,也就是原本曆史上的“靖難名將”。
張玉,朱能,張輔,邱福,李彬,李遠,陳亨,王真,張武等人!
沒有靖難之役的發生,這些人如今還都是中低級的軍官。
在燕藩眾將中,最厲害的張玉,也不過在靖難中曇花一現!
朱能勉強能說得過去!
至於邱福……莽夫一個,他的水平可能連淮西勳貴中排行最後的何榮都不如。
張輔還不錯,不過此時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
朱棣這些靖難功臣的整體作戰水平和藍玉的淮西集團相比,要差上很遠,不過,打一個小小的安南實在綽綽有餘。
“四叔,客氣話真就不說了!”
朱雄英主動說道:“北平諸都司兵馬要防備北方,無法調到南方作戰,攻打安南的兵馬朕會另外調給你!”
“另外,對於此次出征,你還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朕能做到的,一定會盡量滿足!”
朱棣沉聲片刻說道:“安南地廣,且多峻嶺之地,非三十萬兵馬不可!”
“準!”
皇帝一口答應下來,朱棣繼續說道:“臣隻帶燕藩眾將出征,無需其他勳貴協助!”
朱雄英微微點頭,答應下來,哪裏不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想和藍玉那幫淮西勳貴共事。
“朕派幾個年輕的勳貴子弟跟著你曆練,可行?”
“臣遵命!”
年輕的勳貴子弟倒沒什麽,要是藍玉那幫驕兵悍將他是真壓不住。
“陛下,還有一事!”
朱棣立馬拱手道:“臣想求陛下將朱高煦從宗人府放出,跟隨臣征戰安南,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