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


    今個應該是今年最後一個大朝會了,永興不似老洪武那般,對官員極為苛刻,一年隻給三年假。


    自永興元年起,官員的俸祿雖然沒漲,但待遇卻有很大的提高,首先是沐休製度,由原來的一年三天假,改成了每個月兩天,開春,立秋,端午,中秋再加一天,過年五天。


    另外又在宮裏設立了東西兩房,供官員用餐,這個錢不從戶部走,皇帝自掏腰包。


    俸祿也沒有折色,實打實的實數,不摻任何水分,這也等於漲了俸祿。


    但是,這七年以來,也有很多不作為,吃白飯,混日子的官員被吏部踢迴家了,永興的飯哪是好吃的。


    有勁你就使勁,沒勁你就迴家歇著,有勁不想使勁,直接滾蛋,永興朝不養閑人。


    可別說永興對官員不好,那也要看和誰比了,和他爺爺老洪武相比,在對待官員這方麵,永興簡直就是文官口中的千古聖君。


    雖然到了年底,但大夥沒有放鬆,都在各忙各的事情,詹徽在兵部想盡辦法的為皇帝籌措軍費,李景隆在鬆江開他的海,朱允熥在江南繼續查淮逆案,藍玉在他的司馬院訓練他的軍官。


    景清擔任漢北布政使後,借助世家的力量,迅速穩定了局勢,期間發生了幾次規模不大的反抗,都被楊文率軍平定。


    但讓景清苦惱的是,漢北的土地都由世家士紳掌控,百姓多是佃戶,造成大量流民,朝廷一直說先遷徙一部分到遼東,但錢卻遲遲沒有撥下來。


    遷徙流民,不是將一群人帶到一個地方,圈出一片地方,自己開墾荒地,然後不管了。


    一路之上的吃喝,到了地方住在哪裏,過冬的衣物,糧食,種子,農具,這都需要錢。


    朝廷銅礦的開采壓根用不了多少勞動力!


    景清也知道朝廷難,皇帝確實是沒有錢,他也沒有開口要錢,而是上奏朝廷,打算用楊文手中的兵權推行攤丁入畝和一體納糧。


    說的直接一些,清理漢北的世家士紳!


    本以為朝廷會直接同意,但皇帝卻沒有批,給出的理由是,不到時候!


    但朱雄英也沒有不管漢北的事,而是讓戶部擠出八十萬兩銀子,安撫流民,賑濟百姓,穩定局勢,先渡過眼前的難關再說吧!


    高麗之戰結束一年後,後遺症終於暴露出來了,各種問題都沒辦法解決。


    也不是沒辦法解決,而是所有的解決辦法都需要用到錢和糧食。


    要想長久的領略漢北,隻有不斷的貼錢貼糧貼人!


    而皇帝沒有同意景清的要求,原因也很簡單,他打算對安南用兵了,如果這個時候清理漢北的世家士紳,很容易激起動亂,前麵可以點火,但後麵絕不能起火,現在還要依靠世家士紳來穩定漢北的局勢。


    先養兩年再說吧,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過急!


    高麗之戰消耗了不少武器軍械,特別是火器,帶去的火器幾乎全部消耗殆盡,不然也不能這麽快就打了下來。


    洪武大炮損毀三十多座,幾乎都是炸膛,炮彈上萬發,彈丸無數。


    沒辦法,攻城略地,人和武器總要失去一個,軍械消耗的雖然多,但士兵的損失卻很少。


    攻城戰沒在士兵扛著梯子用命填,而是直接用大炮轟,間接減少了士兵的傷亡。


    對於火器,皇帝特別舍得花錢,一百萬兩銀子送到科技院,眼都不眨一下,戶部尚書鬱新是有苦說不出啊!


    朝廷突然多出不少衙門,如市舶司,官員,海防衛,還有司馬院的軍官,這都要朝廷養著。


    還有許多暫時無法自足的衛所,漢北一個都指揮使司幾大衛所就是大頭。


    神機營的補充,三千營的軍費,水師的補給,還有打完高麗的封賞,撫恤……


    賑災,修河,造船,軍費……


    鬱新倒是想省錢,但實在省不了啊,皇帝花錢實在太狠了。


    盡管他把錢都花在了刀刃上,但經不起這麽造啊!


    “陛下,國庫實在沒錢了,您就別在為難臣了!”


    鬱新無奈的說道:“今年一年從打高麗開始,平定淮逆,走到修河,賑災……”


    “得得……你別說了!”


    朱雄英不耐煩的問道:“花了多少錢,朕都知道,你不用給朕算,朕就問你,二百萬兩送到西北的軍費,能不能擠出來?”


    帖木兒狼子野心,早晚會吞並西域七國,威脅西北腹地,督西北諸軍務的宋晟說,禦敵嘉峪關外不成問題,但要想與之一戰,還需要加強兵力。


    朱雄英要肅王和慶王整頓關西七衛,將這七個衛組成一個完整的建製,也就是關西都指揮使司,要做到一拉就響,令行禁止,一旦有了戰事,各衛能迅速到位,拉出去就能打。


    兩位藩王給朝廷上了一個上萬字的奏本,說明了情況,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沒錢!


    鬱新咬著牙說道:“最多一百萬!”


    朱雄英眉頭一皺,說道:“國庫不止就一百萬吧,朕記得詹徽兩年前從江南帶迴了一千多萬兩銀子,新政推行這幾年,國庫的農稅也在逐漸增長,這麽多錢,就算有消耗,也不至於都用完了吧!”


    鬱新硬著脖子說道:“陛下,國庫確實還有錢,但不能有錢就要全部花出去啊!”


    “百姓之家尚且知曉省吃儉用,留下餘糧,以防災年,更何況是整個大明朝啊!”


    朱雄英氣憤的說道:“朕是整頓西北軍務,不是建宮殿納妃,你摳摳搜搜的幹啥啊,那錢放在國庫能下崽啊!”


    “朕不管,你自己想辦法,年後必須湊齊二百萬兩的軍費送到西北!”


    皇帝強橫霸道,鬱新真是無奈了,我這個戶部尚書是管錢的,又不是造錢的,真把我當財神爺了!


    鬱新憋了半天,最終說道:“那就隻能減少皇室的用度了!”


    一旁的湘王,蜀王,小燕王聽後猛然抬頭,原本苦著的臉又變得惱怒起來。


    鬱老頭,你他嗎的有病吧,上次提出減少親王,郡王俸祿的是你,皇帝一下子削了八成,現在又要減,我們姓朱的哪裏得罪你了。


    朱雄英也覺得再坑皇室有些不太合適了,問道:“皇室還能再減嗎?”


    鬱新拱手道:“俸祿自然無法再減,但婚喪嫁娶花費太多,朝廷可著令減半!”


    喪事暫時沒多少,但婚嫁之事卻多的不像話,特別是第三代皇孫,最大的朱雄英都三十歲了,那些比他小的堂弟,堂妹們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婚嫁,所有開支都需要朝廷給錢。


    朱雄英略作思考,說道:“準!”


    皇帝已經開始在無形之中還是削藩了,但用的卻是軟刀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