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道已經在馬兒的疾馳中過了多久,禦林軍隊才浩浩蕩蕩的進了皇城。
這樣聲勢浩大的隊伍,看起來更像是行軍打仗,但這卻是蕭錦白為了尋找他的皇兄才調動的人力。
說起來兄弟情深,可是真實呢?
星辰如眼,湛藍的蒼穹似乎都為蕭錦杭的迴歸感到欣慰,早早的就將月兒高高掛起,皎白的月色似乎要照亮每一個黑暗的地方。
“宣,齊王進殿——”那公公在禦書房的門口喊道。
剛打了一個盹兒的蕭錦白聞聲突然清醒,桌上的茶都沒來得及抿上一口,便站起身向門口走去。
“王兄!”蕭錦白見到了蕭錦杭,激動不已。
“臣參見皇上,幾日來讓皇上擔心了!”蕭錦杭卻單膝跪拜,行君臣之禮。
“快快請起!”蕭錦白說道,將蕭錦杭扶起:“朕自從聽聞皇兄遇難,便寢食難安,派禦林軍前去尋找,如今終於有了結果!”
“讓皇上擔心了。不過臣此次迴來帶迴了重要的線索!”蕭錦杭說道。
“哦?莫非皇兄潛入了漠北都城?”
當蕭錦白的話語剛落音,蕭錦杭便注視到了在門口站立著的公公。
“下去吧。”蕭錦白看出了蕭錦杭的擔心,對那人說道。
“是,奴婢告退。”那公公說著,隨即將禦書房的門帶上,而此時的蕭錦杭依舊沒有開口,直到那公公離開禦書房很遠的距離,連最後一絲影子都消失之後,蕭錦杭這才說道:“並非如此,而是在臨近漠北之地的懸崖之下,有一方極其安靜而又隱蔽的地方,臣在那裏發現了許多大魏的痕跡,以此猜測在先皇或者太上皇時期,那裏曾是一個極佳的埋伏之地!”
他一字一句的說著,這樣的發現無疑有利於現在大魏與漠北的局勢,畢竟王朝動蕩,漠北卻有鄔樾的勢力並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大魏與漠北無論是交好還是矛盾的絆腳石!
“那王兄以為如何?”蕭錦白不假思索著。
“盡快找到先皇與太上皇的筆記!”
燭火闌珊,蕭錦白與蕭錦杭就這樣在禦書房中翻找了兩個時辰。
“在這裏!”蕭錦杭語驚。
摻雜著古老氣息的書卷上,幾十年的光陰如梭已經讓上麵的墨痕越來越不清晰,不過蕭錦杭依然在上麵找到了最重要的消息。
先皇在位之時七年,大魏突然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並且持續了兩年之久。而那時的漠北王也不是昱易,得知了大魏幹旱的消息之後,便動了開戰的念頭。
糧食沒有水無法生長,百姓饑腸轆轆,而漠北又下了戰術,當皇家要征兵,沒有一個人願意參軍。隻有那不足兩萬人的禦林軍隊,願意為了大魏,奮力反抗。
先皇心中怨恨自己,祖先留給他的江山與地位就要這樣葬送在他的手裏了嗎?而就在這樣的境地中,先皇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舉國遷徙,在這個連年幹旱的魏國,百姓也已經受夠了生活,便隨皇宮的子嗣大臣們一起進行了長途跋涉。
而就在此時,漠北王突然發兵,而當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個探路的小兵突然發現了這個地方。據說他本是猜測這裏是否有道路,但走到那裏時他突然腳下一滑,而就摔在了那個山洞的入口處,那地方安靜無比,先皇便也去查看。從雜草叢生的小路繞進去,隻見那裏有著長河和山洞,若不是大魏百姓人口眾多,而又臨近漠北,那這裏必將是一個世外桃源,百姓在這裏可以安居樂業。
先皇看這裏漠北士兵似乎不知道,而且往上看去,兩邊顯然就是懸崖峭壁。觀察了山洞中的形式之後,先皇覺得在這裏若是隱藏士兵是個極好的地方,於是將那兩萬禦林軍都調到了這裏。
而百姓卻似乎看到了希望,年輕力壯的男子便紛紛征兵,而婦女老嫗以及孩童便又迴了大魏。
征兵的人越來越多,而先皇也發現了這個山洞的優越之處,非常隔音而又躲避了夏日的炎熱。
這樣一來,在當時禦林軍首領的帶領下,大魏用遠遠不及漠北的幾萬將士戰勝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爭之中當然有人會受傷,因而這就可以解釋那個蕭錦杭在洞裏看到的人骨了。在那裏的塵土埋藏之下,或許有著無數的戰魂。
後來,漠北王去世,繼位於長子昱易,不過當時昱易已有女兒,便想與大魏和親,平息恩怨。而先皇卻記住了這個讓大魏勝利的地方,便動用大量的人力將山洞繼續向前挖了一定的長度,這樣以來,便可以藏匿更多的人,而石壁上的畫,就是當時先皇刻印上去的。洞口的藤蔓,也是人為種下,作為掩體的。
後來大魏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都是先皇的功勞。
光陰流轉,時間變換。轉眼間先皇去世,傳位與太子蕭錦白,隨著幾十年前那一眾禦林軍的離世,這一戰成功的秘密,便永遠的埋藏在已故人的心中了。
而蕭錦杭此時翻閱的書,便時當年先皇作下的筆記,待後人來尋找。
故事已經結束,當年因為昱帆與蕭錦白的聯姻而讓大魏與漠北交好,現在兩方交戰,似乎又迴到了幾十年前的那一天。
不過,如今的皇上,和如今的禦林軍首領,又是否會做到當年先皇的成功呢?
天色已晚,蕭錦杭從皇宮中走出來,牽著馬兒向齊王府的方向走去。
他的內心感慨很多,一個突然被發現的地方,卻也是先皇的朝代中最重要的地方。若是沒有溫婉兒的一時衝動,那麽這個地方是否就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發現呢?
那境地之中的長河之水,已經經曆了將近百年的洗禮,川流不息,源源不斷,就好像曆史的不管變化,改朝換代,萬千星輝。
這樣聲勢浩大的隊伍,看起來更像是行軍打仗,但這卻是蕭錦白為了尋找他的皇兄才調動的人力。
說起來兄弟情深,可是真實呢?
星辰如眼,湛藍的蒼穹似乎都為蕭錦杭的迴歸感到欣慰,早早的就將月兒高高掛起,皎白的月色似乎要照亮每一個黑暗的地方。
“宣,齊王進殿——”那公公在禦書房的門口喊道。
剛打了一個盹兒的蕭錦白聞聲突然清醒,桌上的茶都沒來得及抿上一口,便站起身向門口走去。
“王兄!”蕭錦白見到了蕭錦杭,激動不已。
“臣參見皇上,幾日來讓皇上擔心了!”蕭錦杭卻單膝跪拜,行君臣之禮。
“快快請起!”蕭錦白說道,將蕭錦杭扶起:“朕自從聽聞皇兄遇難,便寢食難安,派禦林軍前去尋找,如今終於有了結果!”
“讓皇上擔心了。不過臣此次迴來帶迴了重要的線索!”蕭錦杭說道。
“哦?莫非皇兄潛入了漠北都城?”
當蕭錦白的話語剛落音,蕭錦杭便注視到了在門口站立著的公公。
“下去吧。”蕭錦白看出了蕭錦杭的擔心,對那人說道。
“是,奴婢告退。”那公公說著,隨即將禦書房的門帶上,而此時的蕭錦杭依舊沒有開口,直到那公公離開禦書房很遠的距離,連最後一絲影子都消失之後,蕭錦杭這才說道:“並非如此,而是在臨近漠北之地的懸崖之下,有一方極其安靜而又隱蔽的地方,臣在那裏發現了許多大魏的痕跡,以此猜測在先皇或者太上皇時期,那裏曾是一個極佳的埋伏之地!”
他一字一句的說著,這樣的發現無疑有利於現在大魏與漠北的局勢,畢竟王朝動蕩,漠北卻有鄔樾的勢力並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大魏與漠北無論是交好還是矛盾的絆腳石!
“那王兄以為如何?”蕭錦白不假思索著。
“盡快找到先皇與太上皇的筆記!”
燭火闌珊,蕭錦白與蕭錦杭就這樣在禦書房中翻找了兩個時辰。
“在這裏!”蕭錦杭語驚。
摻雜著古老氣息的書卷上,幾十年的光陰如梭已經讓上麵的墨痕越來越不清晰,不過蕭錦杭依然在上麵找到了最重要的消息。
先皇在位之時七年,大魏突然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並且持續了兩年之久。而那時的漠北王也不是昱易,得知了大魏幹旱的消息之後,便動了開戰的念頭。
糧食沒有水無法生長,百姓饑腸轆轆,而漠北又下了戰術,當皇家要征兵,沒有一個人願意參軍。隻有那不足兩萬人的禦林軍隊,願意為了大魏,奮力反抗。
先皇心中怨恨自己,祖先留給他的江山與地位就要這樣葬送在他的手裏了嗎?而就在這樣的境地中,先皇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舉國遷徙,在這個連年幹旱的魏國,百姓也已經受夠了生活,便隨皇宮的子嗣大臣們一起進行了長途跋涉。
而就在此時,漠北王突然發兵,而當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個探路的小兵突然發現了這個地方。據說他本是猜測這裏是否有道路,但走到那裏時他突然腳下一滑,而就摔在了那個山洞的入口處,那地方安靜無比,先皇便也去查看。從雜草叢生的小路繞進去,隻見那裏有著長河和山洞,若不是大魏百姓人口眾多,而又臨近漠北,那這裏必將是一個世外桃源,百姓在這裏可以安居樂業。
先皇看這裏漠北士兵似乎不知道,而且往上看去,兩邊顯然就是懸崖峭壁。觀察了山洞中的形式之後,先皇覺得在這裏若是隱藏士兵是個極好的地方,於是將那兩萬禦林軍都調到了這裏。
而百姓卻似乎看到了希望,年輕力壯的男子便紛紛征兵,而婦女老嫗以及孩童便又迴了大魏。
征兵的人越來越多,而先皇也發現了這個山洞的優越之處,非常隔音而又躲避了夏日的炎熱。
這樣一來,在當時禦林軍首領的帶領下,大魏用遠遠不及漠北的幾萬將士戰勝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爭之中當然有人會受傷,因而這就可以解釋那個蕭錦杭在洞裏看到的人骨了。在那裏的塵土埋藏之下,或許有著無數的戰魂。
後來,漠北王去世,繼位於長子昱易,不過當時昱易已有女兒,便想與大魏和親,平息恩怨。而先皇卻記住了這個讓大魏勝利的地方,便動用大量的人力將山洞繼續向前挖了一定的長度,這樣以來,便可以藏匿更多的人,而石壁上的畫,就是當時先皇刻印上去的。洞口的藤蔓,也是人為種下,作為掩體的。
後來大魏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都是先皇的功勞。
光陰流轉,時間變換。轉眼間先皇去世,傳位與太子蕭錦白,隨著幾十年前那一眾禦林軍的離世,這一戰成功的秘密,便永遠的埋藏在已故人的心中了。
而蕭錦杭此時翻閱的書,便時當年先皇作下的筆記,待後人來尋找。
故事已經結束,當年因為昱帆與蕭錦白的聯姻而讓大魏與漠北交好,現在兩方交戰,似乎又迴到了幾十年前的那一天。
不過,如今的皇上,和如今的禦林軍首領,又是否會做到當年先皇的成功呢?
天色已晚,蕭錦杭從皇宮中走出來,牽著馬兒向齊王府的方向走去。
他的內心感慨很多,一個突然被發現的地方,卻也是先皇的朝代中最重要的地方。若是沒有溫婉兒的一時衝動,那麽這個地方是否就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發現呢?
那境地之中的長河之水,已經經曆了將近百年的洗禮,川流不息,源源不斷,就好像曆史的不管變化,改朝換代,萬千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