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十六歲嫁入杜家,十七歲就生下杜季延,但此後二十一年再無所出。
官宦人家,尤其是杜家這樣在京城裏沒有深厚根基的人家,難免都想著要開枝散葉好立穩腳跟。這些年杜家雖然再無大功績,但也算過得安安穩穩。眼看楊氏身虛體弱又年歲漸大,她的娘家人都不止一次要送些丫鬟過來讓她收了入屋。幸好自家夫君態度堅決,也並不貪戀年輕貌美的小丫鬟。
雖是年近四十,其實楊氏也不太顯老。她個子高挑,麵容沉靜,生為禮部外郎家嫡女,身上也有一股詩書女子獨有的雅致。因著這一層關係,平日裏她在杜家還頗受重視。隻是每到秋冬就常要臥床休息,並無精力料理府裏的事項。但再怎麽不敢耗費心神,這唯一的兒子當然也是放在心尖尖的了。
“季延啊,你這裏可還有什麽要準備的?”杜家三兄弟各自分了新院子,三房這邊隻有杜季延這個獨子,安排起來也寬裕許多。這緊挨著主宅的獨門獨院都是他一個人住,往後也就用了來做新房。
原來他獨住時屋裏隻擺了些日常要用的案榻筆墨等物,門邊還常掛著矛劍。自打提了親,屋裏就陸續添置了不少家具,還有許多空有其表沒什麽實質用處的擺設。杜季延更是整日在這邊敲敲打打,可見是挖空了心思要討好未進門的小娘子。
楊氏說起來都要有些吃味,但轉念一想當年夫君也是親手給她做了鏡匣,似乎杜家男兒都有這麽一股傻乎乎的勁。
杜季延聽她問起,沉思了會兒才搖了搖頭。他原本計劃還要將院子翻整一遍種上小鈴鐺花兒,但如今也用不上了。
“那去西南州,總要多帶些衣物被褥、幹糧藥草吧?”楊氏揉了揉眉心,小的時候明明潑皮又聒噪,長大後卻成了個悶嘴葫蘆。
前兩年還操心他娶不上媳婦,哪曉得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看上了喬家的女兒,還自個兒去陛下麵前求了賜親。明知道兒子心中有自己的主意,但總也是忍不住要擔憂。親事還沒有準備妥當,又開始給他收拾出門的行李了。
“好。”這些東西攜帶不便,如果真的遇上流民還容易發生搶奪,恐怕根本帶不到西南州。但想到要帶著小璦兒上路,又看到母親明顯沒有休息好顯得憔悴的麵容,杜季延還是動了動嘴應下來。從京城到西南州境足有千裏,前麵半個月總是用得上的。
楊氏這才露出一點笑容。她環視一眼煥然一新的院子,想到大嫂的吩咐,忙問道:“你可曾再去涼國公府問過,迎親的時候該去顧府還是喬府?”
也不怪她有此一問,實在是顧小公子和涼國公鬧得劍拔弩張,聽說顧小公子將人帶走後喬姑娘就再也沒有迴去過了。
“這……等日子近了打聽一下她住在哪個府上不就行了?”杜季延素來就不喜涼國公,也沒有將這件事想得嚴重。
“你就不怕到時候找錯了地兒,或者顧小公子根本不讓你進門去?”楊氏哭笑不得,幸好有身在禮部的父親提醒。光靠打聽可不是準事,萬一喇叭嗩呐吹著過去走錯了地,鬧了笑話還不算什麽,就怕要耽誤了成親。
杜季延細細一想,倒真覺得小舅舅可能為了留住小璦兒故意誤導出這樣的事情來。
另一邊顧子桓正在與何晏止和剛從那高家出來的闞德澤喝酒,忽然就覺得耳鼻發癢,扭轉身狠狠打了個噴嚏。
“天幹物燥,格非兄可要小心著涼啊!”被“關押”多日的好友終於放了出來,何晏止當即就背著他們兩人的包袱去投奔顧府。
可惜顧府目前隻整修了喬大姑娘住的流雲閣,顧子桓隻隨手指了一間蛛網橫布的客房讓他們住進去。何晏止幸災樂禍之情溢於言表,不錯過任何一個攻擊他的機會。
顧子桓懶得提醒他“天幹物燥”和“著涼”之間並沒什麽聯係,與闞德澤說起他在高家的事。
“高爍華要求我父親運糧去西南州,盡快解決那裏的災民饑荒問題。”闞德澤神情仍是淡淡的,似乎無論是在高府錦衣玉食的奉養還是顧府這樣簡陋的招待對他而言都並無區別。不過想起高家家主說的話,眼神裏還是帶著嘲諷。
他當然是在高爍華麵前滿口答應了施糧。實際上即使他不答應,家中父親也斷不會坐視不管的。他卻不曾保證過,闞家施糧與高家有何相關?
“哦?”顧子桓是不屑與高家人周旋的,也深知高家在闞德澤手裏討不了好處。他心頭還記掛著約了銀樓的人給喬璦打些壓身的手鐲,聞言心不在焉地應了一句。
“他答應三日之內給我求一道聖旨。”闞德澤也無意吊人胃口,何況他此番入京主要目的就是拿到聖旨。不過思及前後見過的兩批高家人,仍是十分不解:“依我之見,高家人唯利是圖,一則身無點墨,二則蠢極無腦。絕無可能逼得伯父帶你返鄉吧?”
“父親當年乃是丁憂。”顧子桓冷冷糾正他,仰頭喝光杯中酒,正要離開就有下人前來請示杜家公子求見。
喬南自然是早就迴去了涼國公府,喬璦身邊仍有柳初和杏初照顧。雙福當日推傷了劉嬤嬤,喬璦原是想好好教訓她,誰知後來接連發生這麽多事,也根本顧及不上。不過現在涼國公府亂成了一鍋粥,雙福自知迴去要受趙氏打罵或者發賣,寧願留在顧府做些粗使丫鬟做的整理掃灑也不肯離開。
除了她們,顧府自從開始動工又陸續來了十幾人。如今這些人各司其職,顧府也真正恢複了尋常京城府邸該有的模樣。
“小舅舅。”雖然接連在他這裏吃了不少教訓,杜季延進來時依然笑得殷勤。隻是他身材魁梧,相貌深邃,尋常冷冰冰的看起來就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這樣的笑容也沒有讓他看起來更可親,反而有點格格不入。
顧子桓抬頭一看,頓時又不滿地皺起了眉頭。
他們兩人其實年紀相仿,當初喬璦出生顧子桓才八歲,杜季延又比喬璦年長五歲。隻是兩家訂了親,顧子桓在他麵前就生生拔高了輩分。
杜季延見到他突然拉下的臉,心底也是摸不著頭腦。哪裏懂得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喜歡,但對好不容易才克服重重困難迴京見到小外甥女的顧子桓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越看越是能挑剔出千百樣錯處來。
“怎麽又過來了?”他比顧子桓略高,加上常年練武形成的氣勢,站在麵前讓人陡感壓力。顧子桓這才示意他坐下,語氣平平地問。即使是未婚夫妻,這樣三天兩迴找上門來,顯得與自家姑娘非常熟稔似的,難免讓人心中不喜。
“聽聞喬姑娘迴了小舅舅這裏,季延才想要過來問一問。”幾次見麵也不算全無收獲,杜季延也大約了解他的性情,這幾句話在來時的路上打了無數次腹稿。其實除了成親當日的事,基本上所有事情都與涼國公府交接完成了。隻是生怕小舅舅心中不悅,他才特意過來說,順便打聽小璦兒是否要從顧府出嫁。
“有什麽可問的?”顧子桓聽得還算順耳,但麵上依然端著茶盞不動如山。
杜季延暗暗舒了一口氣,趁機問起母親提過的事情。
考慮到喬璦畢竟自小在涼國公府長大,顧府如今又沒有更壓得住陣腳的長輩,顧子桓還是沒有太強硬,答應當日讓其從涼國公府出閣。
涼國公對此雖然頗有微詞,但因趙氏理虧在先,顧子桓又抓著把柄,也不曾多說什麽。又或者他潛意識裏也認為這件事有喬璦發難在背後推波助瀾,心裏對這個女兒也有了偏見,倒是恨不得她不再迴府裏來。
然而無論如何這件事也沒有了他置喙的餘地。顧子桓接連讓人上門催了兩迴妝,趙氏卻遲遲湊不出來。也不等顧家將人告上府衙,流言已經透過高牆傳入皇宮,高皇後大為震怒,派了宮中總管和身邊嬤嬤親自出宮督辦。
就在這樣的滿城風雨中,二十日的時間悄然流逝,婚期也終於到了。
官宦人家,尤其是杜家這樣在京城裏沒有深厚根基的人家,難免都想著要開枝散葉好立穩腳跟。這些年杜家雖然再無大功績,但也算過得安安穩穩。眼看楊氏身虛體弱又年歲漸大,她的娘家人都不止一次要送些丫鬟過來讓她收了入屋。幸好自家夫君態度堅決,也並不貪戀年輕貌美的小丫鬟。
雖是年近四十,其實楊氏也不太顯老。她個子高挑,麵容沉靜,生為禮部外郎家嫡女,身上也有一股詩書女子獨有的雅致。因著這一層關係,平日裏她在杜家還頗受重視。隻是每到秋冬就常要臥床休息,並無精力料理府裏的事項。但再怎麽不敢耗費心神,這唯一的兒子當然也是放在心尖尖的了。
“季延啊,你這裏可還有什麽要準備的?”杜家三兄弟各自分了新院子,三房這邊隻有杜季延這個獨子,安排起來也寬裕許多。這緊挨著主宅的獨門獨院都是他一個人住,往後也就用了來做新房。
原來他獨住時屋裏隻擺了些日常要用的案榻筆墨等物,門邊還常掛著矛劍。自打提了親,屋裏就陸續添置了不少家具,還有許多空有其表沒什麽實質用處的擺設。杜季延更是整日在這邊敲敲打打,可見是挖空了心思要討好未進門的小娘子。
楊氏說起來都要有些吃味,但轉念一想當年夫君也是親手給她做了鏡匣,似乎杜家男兒都有這麽一股傻乎乎的勁。
杜季延聽她問起,沉思了會兒才搖了搖頭。他原本計劃還要將院子翻整一遍種上小鈴鐺花兒,但如今也用不上了。
“那去西南州,總要多帶些衣物被褥、幹糧藥草吧?”楊氏揉了揉眉心,小的時候明明潑皮又聒噪,長大後卻成了個悶嘴葫蘆。
前兩年還操心他娶不上媳婦,哪曉得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看上了喬家的女兒,還自個兒去陛下麵前求了賜親。明知道兒子心中有自己的主意,但總也是忍不住要擔憂。親事還沒有準備妥當,又開始給他收拾出門的行李了。
“好。”這些東西攜帶不便,如果真的遇上流民還容易發生搶奪,恐怕根本帶不到西南州。但想到要帶著小璦兒上路,又看到母親明顯沒有休息好顯得憔悴的麵容,杜季延還是動了動嘴應下來。從京城到西南州境足有千裏,前麵半個月總是用得上的。
楊氏這才露出一點笑容。她環視一眼煥然一新的院子,想到大嫂的吩咐,忙問道:“你可曾再去涼國公府問過,迎親的時候該去顧府還是喬府?”
也不怪她有此一問,實在是顧小公子和涼國公鬧得劍拔弩張,聽說顧小公子將人帶走後喬姑娘就再也沒有迴去過了。
“這……等日子近了打聽一下她住在哪個府上不就行了?”杜季延素來就不喜涼國公,也沒有將這件事想得嚴重。
“你就不怕到時候找錯了地兒,或者顧小公子根本不讓你進門去?”楊氏哭笑不得,幸好有身在禮部的父親提醒。光靠打聽可不是準事,萬一喇叭嗩呐吹著過去走錯了地,鬧了笑話還不算什麽,就怕要耽誤了成親。
杜季延細細一想,倒真覺得小舅舅可能為了留住小璦兒故意誤導出這樣的事情來。
另一邊顧子桓正在與何晏止和剛從那高家出來的闞德澤喝酒,忽然就覺得耳鼻發癢,扭轉身狠狠打了個噴嚏。
“天幹物燥,格非兄可要小心著涼啊!”被“關押”多日的好友終於放了出來,何晏止當即就背著他們兩人的包袱去投奔顧府。
可惜顧府目前隻整修了喬大姑娘住的流雲閣,顧子桓隻隨手指了一間蛛網橫布的客房讓他們住進去。何晏止幸災樂禍之情溢於言表,不錯過任何一個攻擊他的機會。
顧子桓懶得提醒他“天幹物燥”和“著涼”之間並沒什麽聯係,與闞德澤說起他在高家的事。
“高爍華要求我父親運糧去西南州,盡快解決那裏的災民饑荒問題。”闞德澤神情仍是淡淡的,似乎無論是在高府錦衣玉食的奉養還是顧府這樣簡陋的招待對他而言都並無區別。不過想起高家家主說的話,眼神裏還是帶著嘲諷。
他當然是在高爍華麵前滿口答應了施糧。實際上即使他不答應,家中父親也斷不會坐視不管的。他卻不曾保證過,闞家施糧與高家有何相關?
“哦?”顧子桓是不屑與高家人周旋的,也深知高家在闞德澤手裏討不了好處。他心頭還記掛著約了銀樓的人給喬璦打些壓身的手鐲,聞言心不在焉地應了一句。
“他答應三日之內給我求一道聖旨。”闞德澤也無意吊人胃口,何況他此番入京主要目的就是拿到聖旨。不過思及前後見過的兩批高家人,仍是十分不解:“依我之見,高家人唯利是圖,一則身無點墨,二則蠢極無腦。絕無可能逼得伯父帶你返鄉吧?”
“父親當年乃是丁憂。”顧子桓冷冷糾正他,仰頭喝光杯中酒,正要離開就有下人前來請示杜家公子求見。
喬南自然是早就迴去了涼國公府,喬璦身邊仍有柳初和杏初照顧。雙福當日推傷了劉嬤嬤,喬璦原是想好好教訓她,誰知後來接連發生這麽多事,也根本顧及不上。不過現在涼國公府亂成了一鍋粥,雙福自知迴去要受趙氏打罵或者發賣,寧願留在顧府做些粗使丫鬟做的整理掃灑也不肯離開。
除了她們,顧府自從開始動工又陸續來了十幾人。如今這些人各司其職,顧府也真正恢複了尋常京城府邸該有的模樣。
“小舅舅。”雖然接連在他這裏吃了不少教訓,杜季延進來時依然笑得殷勤。隻是他身材魁梧,相貌深邃,尋常冷冰冰的看起來就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這樣的笑容也沒有讓他看起來更可親,反而有點格格不入。
顧子桓抬頭一看,頓時又不滿地皺起了眉頭。
他們兩人其實年紀相仿,當初喬璦出生顧子桓才八歲,杜季延又比喬璦年長五歲。隻是兩家訂了親,顧子桓在他麵前就生生拔高了輩分。
杜季延見到他突然拉下的臉,心底也是摸不著頭腦。哪裏懂得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喜歡,但對好不容易才克服重重困難迴京見到小外甥女的顧子桓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越看越是能挑剔出千百樣錯處來。
“怎麽又過來了?”他比顧子桓略高,加上常年練武形成的氣勢,站在麵前讓人陡感壓力。顧子桓這才示意他坐下,語氣平平地問。即使是未婚夫妻,這樣三天兩迴找上門來,顯得與自家姑娘非常熟稔似的,難免讓人心中不喜。
“聽聞喬姑娘迴了小舅舅這裏,季延才想要過來問一問。”幾次見麵也不算全無收獲,杜季延也大約了解他的性情,這幾句話在來時的路上打了無數次腹稿。其實除了成親當日的事,基本上所有事情都與涼國公府交接完成了。隻是生怕小舅舅心中不悅,他才特意過來說,順便打聽小璦兒是否要從顧府出嫁。
“有什麽可問的?”顧子桓聽得還算順耳,但麵上依然端著茶盞不動如山。
杜季延暗暗舒了一口氣,趁機問起母親提過的事情。
考慮到喬璦畢竟自小在涼國公府長大,顧府如今又沒有更壓得住陣腳的長輩,顧子桓還是沒有太強硬,答應當日讓其從涼國公府出閣。
涼國公對此雖然頗有微詞,但因趙氏理虧在先,顧子桓又抓著把柄,也不曾多說什麽。又或者他潛意識裏也認為這件事有喬璦發難在背後推波助瀾,心裏對這個女兒也有了偏見,倒是恨不得她不再迴府裏來。
然而無論如何這件事也沒有了他置喙的餘地。顧子桓接連讓人上門催了兩迴妝,趙氏卻遲遲湊不出來。也不等顧家將人告上府衙,流言已經透過高牆傳入皇宮,高皇後大為震怒,派了宮中總管和身邊嬤嬤親自出宮督辦。
就在這樣的滿城風雨中,二十日的時間悄然流逝,婚期也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