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涼國公躁紅了臉,雖是知道那些書畫都是獨一無二的注定賠不出來,但也受不了顧子桓話中的意有所指:“莫非你認為是府中有人故意為之?”
“我才要問問國公爺是什麽意思呢!”顧子桓表情不善,也不像之前表現得疏離有禮:“姐姐雖然走得早,璦兒也是當初老夫人不願意讓我們帶走,這些年她在貴府過的是怎生的日子?”
涼國公皺眉想了想,也沒有想起什麽不妥當的地方,不悅道:“難道是璦兒與你抱怨?我自忖對幾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在家中絕沒有讓她受過半分委屈……”
“一視同仁?”顧子桓嗬嗬一笑,瞧他竟然一副坦坦蕩蕩問心無愧的神情,懶得與他再分辯,搓了搓手指上殘留的紙張,直接道:“這些不過是劣質贗品,國公爺難道當真不知?”
“你……你莫要血口噴人!”涼國公這樣輕易就沒有追究,趙氏平靜下來後心裏還是竊喜的。至於該怎麽向顧家交代,也是涼國公出麵交涉的,她頂多落得保存不善的名聲。因此聽到顧子桓冷不防就冒出這麽一句話,她頓時就跳腳了。
以他這樣年輕的資曆,怎麽能看得出好歹?別說是破爛難辨的,就是完完整整兩幅字擺在麵前,也未必能分得出真偽。
她心裏迅速想出千百句話來反駁,然而顧子桓從頭到尾都沒有注意到她,仿佛也沒有聽到她的指責。反而是涼國公前一刻還對顧子桓的話感到震驚,隨即又在她的維護下反應過來,原先壓抑的煩躁感也再次流露出來:“格非,你可別信口雌黃。它們一直存放於庫房中,連我都甚少進入。若你非要說是贗品,誰知當年送過來的是什麽東西?你千裏迢迢迴京不容易,還是將心思放在會試上,好好讀書吧!”
他這一句話,不但質疑顧子桓作出的判斷,甚至還咬定這些就是當年的陪嫁品,即使是贗品,也是顧家送過來的贗品。言下之意還暗暗隱射如今顧家不比當年,他若是太氣盛,恐怕連會試都過不去。
顧子桓額頭青筋暴起,緊緊盯著他許久才笑了出來:“你該慶幸父親當年給我取了‘格非’二字,否則今夜這個國公府恐怕就要重建了。”
“你太狂妄了!”涼國公又驚又怒地站起身指著他,然而還不等他說更多,顧子桓也已經離座揚長而去了。
“他……”涼國公氣得說不出話來。即使涼國公府再不景氣,自小身為涼國公府繼承人的他也不曾受過這等閑氣。
趙氏連忙在旁勸慰。
工部尚書王大人離開京城前往荊南州的事情還是慢慢傳了出來。雖是沉默寡言,但每日上朝時空出這麽一個位置,實在很難不引人注目。何況那日被召進禦書房中議事的足有十幾人,其中與高家交好的不在少數。不過兩日功夫,高家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一清二楚。
高爍華頓時將顧子桓拋到九霄雲外,連被“請”到高家做客的闞德澤也來不及套近乎,寫了長信命人送去西南州,又琢磨著將消息傳入宮中。
然而他雖是高皇後生父,又是殿前司頭領,但皇後的寢宮也不是輕易能入去的。尤其是在這個不知道陛下是否起疑的重要關頭,自己反而猶豫起來,仍舊讓老母親遞請見孫女兒。
高家老祖母乃是一品誥命夫人,又有高爍華和高皇後常年在皇宮裏外打點。這一次卻也沒有久等,當日下午高祖母就入了宮。
兩人上迴多少有些不歡而散,然而這一次高皇後仍舊出殿迎接,仿佛全無隔閡。唯有聽完祖母說的話,描繪精細的眉毛才動了動。
“王大人去了荊南州?”她向來心思玲瓏,對很多事比在官場上浸淫許多年的高爍華想得還要通透,一下子就想到了重點:“西南州可是出什麽事了?”
若非倚在她這棵大樹,高家在京城絕對發展不到如今的風光,否則當年也不至於落魄到讓她去了姑姑家。而西南知州事也就是大伯家的小兒子,印象中是高家近來最出色的人才了。隻等在外曆練幾年,迴了京才好提拔,也是她一直寄予厚望的。
如果說王大人為了西南州的事情去了荊南州,她心中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在皇宮中素來沒什麽消息能瞞住她,但皇城內外畢竟隔著高牆,尤其是外麵流散的小道消息更是她難以聽聞的。
她的心一瞬間就沉下來。
“西南州……聽說是旱災,地裏種不出糧食,很多賤民就沿路上了京城。”高家祖母說起來時麵上也是含恨的,那也是她放在心尖上、高家上下交口相讚最有出息的小孫兒,要不是那些賤民鬧事,很快就能迴京做官了。如今這麽一鬧,聽小兒子的意思似乎問題不輕,這才趕著她來找孫女商量。
“有多嚴重?”高皇後啞著嗓子問。無須再問“是否嚴重”,能鬧到百姓背井離鄉,陛下派了京官去巡查的,肯定不是小事。她隻懷著最後一點希望,希望堂弟瞞下的事不要太讓人絕望。
“我……我怎麽知道。”高家祖母害怕她像上次一樣生氣,說出要放棄那個小孫兒的話來,有些事情就不太願意說。但小兒子又特意叮囑了要讓她帶迴有用的話,高皇後盯著她的眼神更是十分淩厲。思來想去又怕真的出了事沒有人兜底,便摻雜著說了最近發生的事:“種不出糧食,還餓死了人,王大人就是去放糧賑災的。對了,顧家也有人來京了,就是當年那個跟在你後麵的小屁孩,叫什麽顧子桓的。還有闞家的少爺,你父親請到府裏來做客……”
“父親請了誰去做客?”高皇後靠在鳳榻上,覺得自己暈乎乎的轉不過來。但她向來謹慎,與娘家人說話時連最貼身的宮女都是隻能站在外頭的。便一手撐著頭,想要聽清是不是自己方才聽錯了。
“闞家的少爺啊!”
“那子桓呢?”她低低地問。當年那個小孩子跟的根本不是她,而是他的親姐姐。她去到顧家時他也才牙牙學語,然而無論她怎麽用心,他就是跟她不親。
“爍華也讓人去請了,但他不願意來。”高家祖母說起來還有點不高興,聽到她提起顧家人更不高興,甚至後悔當年任由她被帶到顧家。
“那該怎麽辦?”高皇後合上眼,似乎在問麵前的老人家,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什麽怎麽辦?”高家祖母不解其意,急忙道:“爍華也是想讓你拿個主意。那破知州事不做也罷,咱們趕緊讓你弟迴家吧,聽說連一口吃的都沒有!”
“迴家?”高皇後真是恨不得敲開他們的腦子,看一看裏麵存的都是些什麽東西。那個好弟弟,倘若能撿迴一條命,就該是高家祖墳冒青煙了。還有顧子桓,她千叮囑萬叮囑要好好將人留在府中,所謂去請過,恐怕也是敷衍她的吧。
更讓她惶恐的是,昨晚陛下還曾歇在她宮中,兩人還聊了許久。然而他自始至終都不曾提過半句西南州的災情或者處置。明明……明明那是與高家息息相關的。
京城中被打破平靜的遠不止喬家和高家。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突然插/了進來,轉動安靜了十幾年的齒輪,將許多人卷入其中。
“涼國公當真這麽說?”楊熙坐在自己府內的書房裏,空氣中還殘留著剛才激辯時的緊張氣氛。幾個唇槍舌劍的幕僚都各自離開,年紀尚輕的鄭鍾鴻卻留了下來,將方才打聽來的事當做笑話說出來解悶。
顧家公子剛剛辭別就去了涼國公府,大皇子當然是不太放心的,鄭鍾鴻這才找了國公府的下人收買消息。
“應當是真的,也不是什麽有利害關係的事,據說涼國公都氣壞了。”鄭鍾鴻也是難以相信,堂堂國公爺竟然可以把日子過得這麽糊塗。府內外事務半點都不明白,被一個沒什麽見識的婦人玩弄於鼓掌之中。
“恐怕他這一輩子都想不明白,如果不是顧府尚有餘威,就憑趙氏那樣貪得無厭的性子,國公府早就被撕去分了。”
可惜他也是明白得太晚,被高氏糊弄了。楊熙搖頭驅走腦海裏最後一點不甘,轉而問他:“趙氏倒賣的東西能找到多少?”
既然錯失了先機,若能投其所好也算有所彌補。這樣的道理鄭鍾鴻如何能想不明白?不過此時聽他提起,臉上的表情卻有些尷尬,也有些敬畏。
“趙氏根本沒有賣給別人,那些買家全都是顧家當年留下的人……”
可笑涼國公還試圖威脅顧公子,豈不知自己像隻小貓在真正的老虎麵前齜牙裂嘴。
“我才要問問國公爺是什麽意思呢!”顧子桓表情不善,也不像之前表現得疏離有禮:“姐姐雖然走得早,璦兒也是當初老夫人不願意讓我們帶走,這些年她在貴府過的是怎生的日子?”
涼國公皺眉想了想,也沒有想起什麽不妥當的地方,不悅道:“難道是璦兒與你抱怨?我自忖對幾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在家中絕沒有讓她受過半分委屈……”
“一視同仁?”顧子桓嗬嗬一笑,瞧他竟然一副坦坦蕩蕩問心無愧的神情,懶得與他再分辯,搓了搓手指上殘留的紙張,直接道:“這些不過是劣質贗品,國公爺難道當真不知?”
“你……你莫要血口噴人!”涼國公這樣輕易就沒有追究,趙氏平靜下來後心裏還是竊喜的。至於該怎麽向顧家交代,也是涼國公出麵交涉的,她頂多落得保存不善的名聲。因此聽到顧子桓冷不防就冒出這麽一句話,她頓時就跳腳了。
以他這樣年輕的資曆,怎麽能看得出好歹?別說是破爛難辨的,就是完完整整兩幅字擺在麵前,也未必能分得出真偽。
她心裏迅速想出千百句話來反駁,然而顧子桓從頭到尾都沒有注意到她,仿佛也沒有聽到她的指責。反而是涼國公前一刻還對顧子桓的話感到震驚,隨即又在她的維護下反應過來,原先壓抑的煩躁感也再次流露出來:“格非,你可別信口雌黃。它們一直存放於庫房中,連我都甚少進入。若你非要說是贗品,誰知當年送過來的是什麽東西?你千裏迢迢迴京不容易,還是將心思放在會試上,好好讀書吧!”
他這一句話,不但質疑顧子桓作出的判斷,甚至還咬定這些就是當年的陪嫁品,即使是贗品,也是顧家送過來的贗品。言下之意還暗暗隱射如今顧家不比當年,他若是太氣盛,恐怕連會試都過不去。
顧子桓額頭青筋暴起,緊緊盯著他許久才笑了出來:“你該慶幸父親當年給我取了‘格非’二字,否則今夜這個國公府恐怕就要重建了。”
“你太狂妄了!”涼國公又驚又怒地站起身指著他,然而還不等他說更多,顧子桓也已經離座揚長而去了。
“他……”涼國公氣得說不出話來。即使涼國公府再不景氣,自小身為涼國公府繼承人的他也不曾受過這等閑氣。
趙氏連忙在旁勸慰。
工部尚書王大人離開京城前往荊南州的事情還是慢慢傳了出來。雖是沉默寡言,但每日上朝時空出這麽一個位置,實在很難不引人注目。何況那日被召進禦書房中議事的足有十幾人,其中與高家交好的不在少數。不過兩日功夫,高家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一清二楚。
高爍華頓時將顧子桓拋到九霄雲外,連被“請”到高家做客的闞德澤也來不及套近乎,寫了長信命人送去西南州,又琢磨著將消息傳入宮中。
然而他雖是高皇後生父,又是殿前司頭領,但皇後的寢宮也不是輕易能入去的。尤其是在這個不知道陛下是否起疑的重要關頭,自己反而猶豫起來,仍舊讓老母親遞請見孫女兒。
高家老祖母乃是一品誥命夫人,又有高爍華和高皇後常年在皇宮裏外打點。這一次卻也沒有久等,當日下午高祖母就入了宮。
兩人上迴多少有些不歡而散,然而這一次高皇後仍舊出殿迎接,仿佛全無隔閡。唯有聽完祖母說的話,描繪精細的眉毛才動了動。
“王大人去了荊南州?”她向來心思玲瓏,對很多事比在官場上浸淫許多年的高爍華想得還要通透,一下子就想到了重點:“西南州可是出什麽事了?”
若非倚在她這棵大樹,高家在京城絕對發展不到如今的風光,否則當年也不至於落魄到讓她去了姑姑家。而西南知州事也就是大伯家的小兒子,印象中是高家近來最出色的人才了。隻等在外曆練幾年,迴了京才好提拔,也是她一直寄予厚望的。
如果說王大人為了西南州的事情去了荊南州,她心中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在皇宮中素來沒什麽消息能瞞住她,但皇城內外畢竟隔著高牆,尤其是外麵流散的小道消息更是她難以聽聞的。
她的心一瞬間就沉下來。
“西南州……聽說是旱災,地裏種不出糧食,很多賤民就沿路上了京城。”高家祖母說起來時麵上也是含恨的,那也是她放在心尖上、高家上下交口相讚最有出息的小孫兒,要不是那些賤民鬧事,很快就能迴京做官了。如今這麽一鬧,聽小兒子的意思似乎問題不輕,這才趕著她來找孫女商量。
“有多嚴重?”高皇後啞著嗓子問。無須再問“是否嚴重”,能鬧到百姓背井離鄉,陛下派了京官去巡查的,肯定不是小事。她隻懷著最後一點希望,希望堂弟瞞下的事不要太讓人絕望。
“我……我怎麽知道。”高家祖母害怕她像上次一樣生氣,說出要放棄那個小孫兒的話來,有些事情就不太願意說。但小兒子又特意叮囑了要讓她帶迴有用的話,高皇後盯著她的眼神更是十分淩厲。思來想去又怕真的出了事沒有人兜底,便摻雜著說了最近發生的事:“種不出糧食,還餓死了人,王大人就是去放糧賑災的。對了,顧家也有人來京了,就是當年那個跟在你後麵的小屁孩,叫什麽顧子桓的。還有闞家的少爺,你父親請到府裏來做客……”
“父親請了誰去做客?”高皇後靠在鳳榻上,覺得自己暈乎乎的轉不過來。但她向來謹慎,與娘家人說話時連最貼身的宮女都是隻能站在外頭的。便一手撐著頭,想要聽清是不是自己方才聽錯了。
“闞家的少爺啊!”
“那子桓呢?”她低低地問。當年那個小孩子跟的根本不是她,而是他的親姐姐。她去到顧家時他也才牙牙學語,然而無論她怎麽用心,他就是跟她不親。
“爍華也讓人去請了,但他不願意來。”高家祖母說起來還有點不高興,聽到她提起顧家人更不高興,甚至後悔當年任由她被帶到顧家。
“那該怎麽辦?”高皇後合上眼,似乎在問麵前的老人家,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什麽怎麽辦?”高家祖母不解其意,急忙道:“爍華也是想讓你拿個主意。那破知州事不做也罷,咱們趕緊讓你弟迴家吧,聽說連一口吃的都沒有!”
“迴家?”高皇後真是恨不得敲開他們的腦子,看一看裏麵存的都是些什麽東西。那個好弟弟,倘若能撿迴一條命,就該是高家祖墳冒青煙了。還有顧子桓,她千叮囑萬叮囑要好好將人留在府中,所謂去請過,恐怕也是敷衍她的吧。
更讓她惶恐的是,昨晚陛下還曾歇在她宮中,兩人還聊了許久。然而他自始至終都不曾提過半句西南州的災情或者處置。明明……明明那是與高家息息相關的。
京城中被打破平靜的遠不止喬家和高家。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突然插/了進來,轉動安靜了十幾年的齒輪,將許多人卷入其中。
“涼國公當真這麽說?”楊熙坐在自己府內的書房裏,空氣中還殘留著剛才激辯時的緊張氣氛。幾個唇槍舌劍的幕僚都各自離開,年紀尚輕的鄭鍾鴻卻留了下來,將方才打聽來的事當做笑話說出來解悶。
顧家公子剛剛辭別就去了涼國公府,大皇子當然是不太放心的,鄭鍾鴻這才找了國公府的下人收買消息。
“應當是真的,也不是什麽有利害關係的事,據說涼國公都氣壞了。”鄭鍾鴻也是難以相信,堂堂國公爺竟然可以把日子過得這麽糊塗。府內外事務半點都不明白,被一個沒什麽見識的婦人玩弄於鼓掌之中。
“恐怕他這一輩子都想不明白,如果不是顧府尚有餘威,就憑趙氏那樣貪得無厭的性子,國公府早就被撕去分了。”
可惜他也是明白得太晚,被高氏糊弄了。楊熙搖頭驅走腦海裏最後一點不甘,轉而問他:“趙氏倒賣的東西能找到多少?”
既然錯失了先機,若能投其所好也算有所彌補。這樣的道理鄭鍾鴻如何能想不明白?不過此時聽他提起,臉上的表情卻有些尷尬,也有些敬畏。
“趙氏根本沒有賣給別人,那些買家全都是顧家當年留下的人……”
可笑涼國公還試圖威脅顧公子,豈不知自己像隻小貓在真正的老虎麵前齜牙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