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迴憶在杜季延心中卻是極其美好的。那日他被祖父追著跑到了平永山下,看到那個漂亮的院子就竄了進去,找了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杈睡覺。誰知睡得迷糊間往下一望就看到了嬌俏可人的女孩兒,然後倒栽蔥般直直掉了下去。
他的頭沒有碰到地,而是枕在一個香滑溫軟的地方,然後被推開。而現在,那個女孩兒已經長大了,很快就會來到自己身邊……
杜季延醒來時渾身燥熱,抹了一把汗,起來灌了一壺涼茶。又覺得不太解渴,吐了口氣拿著木桶去院子裏提了水,照著頭頂猛地衝下去才好些。
那年夏天,後來的日子他天天往平永山下的別院跑。好不容易才混了個臉熟,逗得她開懷,知道她最討厭身穿白色衣裳的男子,別院裏忽然就人去樓空。再得知她是喬家的大小姐,卻也發現涼國公府門第不是他這般白身能進去的。
楊氏走進院子時看到他正在晾頭發,被他嚇了一跳:“什麽時候慣的這毛病,大中午的洗發?”要知道家中那些大老爺們,每次趕著去洗發都要從頭到尾侍候著。
“娘!”杜季延假裝忙碌地將還濕著的頭發紮起來,避開那個問題道:“您怎麽過來了?”
杜家向來貫徹男兒是要摔打著養大的,自打分開了院子過,楊氏也很少往他這邊來,更多時候是把他喊迴去。
杜家共有三房,杜季延兩個堂兄也已經娶妻生子,最早在小馬道巷置下的宅子早就不夠用了。幸好這個巷子也有人來人往,杜家便將左右的宅子也買了下來。如今看起來一大家子仍是共住在老宅子裏,實際上新買的宅子也已經入住,不過呆的時間少人氣不旺而已。
楊氏按住他坐下,掏出手帕幫他把頭發擰幹,歎了口氣道:“都是要成親的人了,連頭發都擦不幹……也不知道你前頭三年是怎麽過來的。”
“曬一曬很快就好了。”杜季延對這些小細節倒真是不太在意。
楊氏拍了一下他的頭,擰幹後又解開發帶,瞧著院子裏整整齊齊沒什麽可念叨的才道:“確實是有件事兒想與你商量——那個聘禮,你真要按單子上的送去嗎?”
杜家如今仍是杜老爺子最有權威,內府事務則由大伯母負責。杜季延的親事也按兩個堂兄的慣例,先有大伯母擬了聘禮交與楊氏,再由三房自行決定。當然後頭另添的,都是各自私底下出的。
杜家家底確實不太豐厚,楊氏已經從自己的嫁妝裏取了幾樣添上,誰知交給兒子過目後,轉眼就添了好幾頁。
“當然。”杜季延有些意外她的話:“不然我掙那些錢還有什麽用處?”
“但是我聽說涼國公府似乎在到處收羅一些上好的物件。”楊氏斟酌著要怎麽說,暗暗歎息兒子怎麽全像了丈夫:“我隻擔心他們是不是在為喬大姑娘張羅嫁妝呢!若是你再送了那樣的聘禮單子去,可不是更讓人為難了?”
就怕涼國公府為了顏麵,也要湊足那個數。
“娘,你可是想多了。趙夫人常年隨禮都要那樣的大手筆,何至於就要現在才去收羅?再說喬大姑娘的生母可是顧夫人,我才是擔心聘禮少了不能給她體麵呢!”杜季延自然知道趙氏忙著到處收羅東西,實際上其中還有他和穆王出的力,但也沒想到事情這麽快就傳開了。
楊氏一想果然如此,然而接著又皺起了眉頭:“你這是什麽意思?就是有顧夫人當年的陪嫁,你也不該去想。”
“娘!”杜季延已經無力糾正她的想法:“您覺得兒子是這樣的人?”
楊氏連忙轉了話題,這迴卻是在閑聊了:“聽說西南那邊不太平靜,許多大人都提心吊膽,生怕哪日就被派了過去。”
“又是去看戲的時候聽來的?”這些事已經迫在眉睫,然而真正知道內情的都閉緊了嘴。
……
既問了名又換了帖,杜老爺子便在杜季延的催促下去平永寺問卜,得了吉兆後趕在最後一日行茶禮。涼國公親自坐在堂上,迴了細茶、果物、團圓餅等物,這婚事便真正定了下來。他瞧著杜家壓箱底的聘禮單笑開了顏,以至於趙氏麵色越發難看起來。
她尚想著杜家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到時便能以此為由少出一些。誰知杜家送來的東西從前廳鋪到了院子,對著那單子也要費些時間才點清。
“雙喜,去請大小姐過來。”涼國公思量著杜家人行事如此迅速,為免讓人催妝,當即決定今日也要把大女兒的嫁妝理出來,朝趙氏身後的丫鬟道。說也奇怪,他雖好美色,身邊卻是沒有丫鬟侍候的。
雙喜悄悄看了夫人一眼,見她沒有說話,便頷首飛快往外走去。
喬璦過來時他們已經移步花廳。她見了滿地的箱籠,頭也不抬地朝兩人見了禮,乖順地坐在下側。
“璦兒,你瞧瞧。”涼國公將聘禮單遞過去,笑道:“陛下果然眼光不凡,你看杜家下的禮,就是一品人家也不過如此了。”
喬璦接過,依他所示看了一遍,默默垂下眼。
涼國公對她不驕不躁的態度十分滿意,拍板道:“杜家既然如此看重,咱們也不能讓人看輕了——除了茶酒絹綢各留一樣下來,其他的都加到璦兒的陪嫁裏去。”
他最後一句話是對著趙氏說的,然後又醒悟過來自己還不曾過問過進展,便問道:“單子可曾擬好?取了來讓我看看。”
“還……未曾。”趙氏迴過神來,試探著說:“光杜家這裏就有商鋪五間,良田六百畝,各樣器皿書畫和現銀,加起來得有小兩萬……”
“那又如何。”涼國公驕傲地道:“當年母親為我備了三萬的聘禮,顧家也一分不少的添迴來了。咱們涼國公家的女兒,難道要不起這份嫁妝?”
“爺。”趙氏淺淺吸了一口氣,低語婉轉地勸他:“您也要為珂姐兒想想,如今您給了大小姐這樣大手筆,她往後幾個妹妹可叫妾身怎麽辦?”
涼國公聽得果然猶豫起來。雖不知府中賬務詳略,但涼國公府已經遠不如母親持家時是不爭的事實。何況有璦兒在前,世人難免會比較。
喬璦心底哂笑,他們如今在討論的可不是公中要出的銀子,與幾個妹妹有何相關?說到底還是趙氏太精明意圖混淆,而父親不過是被牽著鼻子走。
“父親,夫人。”事情已經拖了許久,她也沒有耐心再慢慢與他們消耗下去:“夫人常說府裏收項不多,為此操勞多年,倒不好為了嫁妝之事讓夫人再添憂。杜家聘禮不輕,女兒這裏卻是有個主意。”
她停了下來,見他們兩人齊齊看過來才含笑道:“府裏每年收益相差不大,夫人隻管按著妹妹們一起預算了,也免了夫人擔憂外人指責厚此薄彼。”
趙氏全然沒想到她今日如此好說話,卻見她不緊不慢地接著說:“父親也不必擔心在杜家麵前失了氣派,母親當年留下的嫁妝,添置在上頭還有什麽不足的?”
“璦兒真是聰明。”涼國公正在麵子和實力間搖擺,卻聽她一言解決了,撫掌道:“沒錯,你先將公中的數額定出來,再將她母親留下的添上,再將杜家的田地商鋪都加上。這兩樣都是她應得的,日後也無人怪你不公。”
喬璦放下了心。母親的嫁妝將來是留給她的,旁人一分也動不得——這是劉嬤嬤自小常對她提起的,也是早些年就過了明麵的。
想到這裏她心中有些寬慰,雖然父親不靠譜,祖母也不理事,但至少沒有像方家的人那樣老少勾結著要侵吞了前夫人的私產。
“這……”趙氏心中如十五個吊桶打水,好不容易才想出一句話:“姐姐留下的東西也太多了,又有許多小物件,我總要一兩個月才能清點出來。”
至少要一兩個月,才能讓她收攏剛放出去的利錢,弄迴那座最打眼的珊瑚樹。
“無妨。”喬璦早就料到她會有這樣的說法,從袖中掏出冊子遞過去:“東西應當都在庫裏,夫人照著單子清點就是。如果人手不夠,我再支兩個丫鬟給夫人幫忙。”
“這是?”趙氏抖著手指著她拿著的東西。
“這是記錄母親當年陪嫁的清單,府裏應當也有一份的。”喬璦雙手請冊子呈到涼國公麵前,解釋道:“夫人向來忙碌,這書寫的東西又不易保存,我想夫人一時半會兒未必能尋出來,便先借你對照著整理。”
“你怎麽會有這個東西?”趙氏臉色終於維持不住。
“夫人隻管看看是不是真的就行了。”喬璦並不迴她,示意涼國公翻到最後,上頭赫然正是當年顧相的私章,還有京兆尹的方形朱記。
他的頭沒有碰到地,而是枕在一個香滑溫軟的地方,然後被推開。而現在,那個女孩兒已經長大了,很快就會來到自己身邊……
杜季延醒來時渾身燥熱,抹了一把汗,起來灌了一壺涼茶。又覺得不太解渴,吐了口氣拿著木桶去院子裏提了水,照著頭頂猛地衝下去才好些。
那年夏天,後來的日子他天天往平永山下的別院跑。好不容易才混了個臉熟,逗得她開懷,知道她最討厭身穿白色衣裳的男子,別院裏忽然就人去樓空。再得知她是喬家的大小姐,卻也發現涼國公府門第不是他這般白身能進去的。
楊氏走進院子時看到他正在晾頭發,被他嚇了一跳:“什麽時候慣的這毛病,大中午的洗發?”要知道家中那些大老爺們,每次趕著去洗發都要從頭到尾侍候著。
“娘!”杜季延假裝忙碌地將還濕著的頭發紮起來,避開那個問題道:“您怎麽過來了?”
杜家向來貫徹男兒是要摔打著養大的,自打分開了院子過,楊氏也很少往他這邊來,更多時候是把他喊迴去。
杜家共有三房,杜季延兩個堂兄也已經娶妻生子,最早在小馬道巷置下的宅子早就不夠用了。幸好這個巷子也有人來人往,杜家便將左右的宅子也買了下來。如今看起來一大家子仍是共住在老宅子裏,實際上新買的宅子也已經入住,不過呆的時間少人氣不旺而已。
楊氏按住他坐下,掏出手帕幫他把頭發擰幹,歎了口氣道:“都是要成親的人了,連頭發都擦不幹……也不知道你前頭三年是怎麽過來的。”
“曬一曬很快就好了。”杜季延對這些小細節倒真是不太在意。
楊氏拍了一下他的頭,擰幹後又解開發帶,瞧著院子裏整整齊齊沒什麽可念叨的才道:“確實是有件事兒想與你商量——那個聘禮,你真要按單子上的送去嗎?”
杜家如今仍是杜老爺子最有權威,內府事務則由大伯母負責。杜季延的親事也按兩個堂兄的慣例,先有大伯母擬了聘禮交與楊氏,再由三房自行決定。當然後頭另添的,都是各自私底下出的。
杜家家底確實不太豐厚,楊氏已經從自己的嫁妝裏取了幾樣添上,誰知交給兒子過目後,轉眼就添了好幾頁。
“當然。”杜季延有些意外她的話:“不然我掙那些錢還有什麽用處?”
“但是我聽說涼國公府似乎在到處收羅一些上好的物件。”楊氏斟酌著要怎麽說,暗暗歎息兒子怎麽全像了丈夫:“我隻擔心他們是不是在為喬大姑娘張羅嫁妝呢!若是你再送了那樣的聘禮單子去,可不是更讓人為難了?”
就怕涼國公府為了顏麵,也要湊足那個數。
“娘,你可是想多了。趙夫人常年隨禮都要那樣的大手筆,何至於就要現在才去收羅?再說喬大姑娘的生母可是顧夫人,我才是擔心聘禮少了不能給她體麵呢!”杜季延自然知道趙氏忙著到處收羅東西,實際上其中還有他和穆王出的力,但也沒想到事情這麽快就傳開了。
楊氏一想果然如此,然而接著又皺起了眉頭:“你這是什麽意思?就是有顧夫人當年的陪嫁,你也不該去想。”
“娘!”杜季延已經無力糾正她的想法:“您覺得兒子是這樣的人?”
楊氏連忙轉了話題,這迴卻是在閑聊了:“聽說西南那邊不太平靜,許多大人都提心吊膽,生怕哪日就被派了過去。”
“又是去看戲的時候聽來的?”這些事已經迫在眉睫,然而真正知道內情的都閉緊了嘴。
……
既問了名又換了帖,杜老爺子便在杜季延的催促下去平永寺問卜,得了吉兆後趕在最後一日行茶禮。涼國公親自坐在堂上,迴了細茶、果物、團圓餅等物,這婚事便真正定了下來。他瞧著杜家壓箱底的聘禮單笑開了顏,以至於趙氏麵色越發難看起來。
她尚想著杜家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到時便能以此為由少出一些。誰知杜家送來的東西從前廳鋪到了院子,對著那單子也要費些時間才點清。
“雙喜,去請大小姐過來。”涼國公思量著杜家人行事如此迅速,為免讓人催妝,當即決定今日也要把大女兒的嫁妝理出來,朝趙氏身後的丫鬟道。說也奇怪,他雖好美色,身邊卻是沒有丫鬟侍候的。
雙喜悄悄看了夫人一眼,見她沒有說話,便頷首飛快往外走去。
喬璦過來時他們已經移步花廳。她見了滿地的箱籠,頭也不抬地朝兩人見了禮,乖順地坐在下側。
“璦兒,你瞧瞧。”涼國公將聘禮單遞過去,笑道:“陛下果然眼光不凡,你看杜家下的禮,就是一品人家也不過如此了。”
喬璦接過,依他所示看了一遍,默默垂下眼。
涼國公對她不驕不躁的態度十分滿意,拍板道:“杜家既然如此看重,咱們也不能讓人看輕了——除了茶酒絹綢各留一樣下來,其他的都加到璦兒的陪嫁裏去。”
他最後一句話是對著趙氏說的,然後又醒悟過來自己還不曾過問過進展,便問道:“單子可曾擬好?取了來讓我看看。”
“還……未曾。”趙氏迴過神來,試探著說:“光杜家這裏就有商鋪五間,良田六百畝,各樣器皿書畫和現銀,加起來得有小兩萬……”
“那又如何。”涼國公驕傲地道:“當年母親為我備了三萬的聘禮,顧家也一分不少的添迴來了。咱們涼國公家的女兒,難道要不起這份嫁妝?”
“爺。”趙氏淺淺吸了一口氣,低語婉轉地勸他:“您也要為珂姐兒想想,如今您給了大小姐這樣大手筆,她往後幾個妹妹可叫妾身怎麽辦?”
涼國公聽得果然猶豫起來。雖不知府中賬務詳略,但涼國公府已經遠不如母親持家時是不爭的事實。何況有璦兒在前,世人難免會比較。
喬璦心底哂笑,他們如今在討論的可不是公中要出的銀子,與幾個妹妹有何相關?說到底還是趙氏太精明意圖混淆,而父親不過是被牽著鼻子走。
“父親,夫人。”事情已經拖了許久,她也沒有耐心再慢慢與他們消耗下去:“夫人常說府裏收項不多,為此操勞多年,倒不好為了嫁妝之事讓夫人再添憂。杜家聘禮不輕,女兒這裏卻是有個主意。”
她停了下來,見他們兩人齊齊看過來才含笑道:“府裏每年收益相差不大,夫人隻管按著妹妹們一起預算了,也免了夫人擔憂外人指責厚此薄彼。”
趙氏全然沒想到她今日如此好說話,卻見她不緊不慢地接著說:“父親也不必擔心在杜家麵前失了氣派,母親當年留下的嫁妝,添置在上頭還有什麽不足的?”
“璦兒真是聰明。”涼國公正在麵子和實力間搖擺,卻聽她一言解決了,撫掌道:“沒錯,你先將公中的數額定出來,再將她母親留下的添上,再將杜家的田地商鋪都加上。這兩樣都是她應得的,日後也無人怪你不公。”
喬璦放下了心。母親的嫁妝將來是留給她的,旁人一分也動不得——這是劉嬤嬤自小常對她提起的,也是早些年就過了明麵的。
想到這裏她心中有些寬慰,雖然父親不靠譜,祖母也不理事,但至少沒有像方家的人那樣老少勾結著要侵吞了前夫人的私產。
“這……”趙氏心中如十五個吊桶打水,好不容易才想出一句話:“姐姐留下的東西也太多了,又有許多小物件,我總要一兩個月才能清點出來。”
至少要一兩個月,才能讓她收攏剛放出去的利錢,弄迴那座最打眼的珊瑚樹。
“無妨。”喬璦早就料到她會有這樣的說法,從袖中掏出冊子遞過去:“東西應當都在庫裏,夫人照著單子清點就是。如果人手不夠,我再支兩個丫鬟給夫人幫忙。”
“這是?”趙氏抖著手指著她拿著的東西。
“這是記錄母親當年陪嫁的清單,府裏應當也有一份的。”喬璦雙手請冊子呈到涼國公麵前,解釋道:“夫人向來忙碌,這書寫的東西又不易保存,我想夫人一時半會兒未必能尋出來,便先借你對照著整理。”
“你怎麽會有這個東西?”趙氏臉色終於維持不住。
“夫人隻管看看是不是真的就行了。”喬璦並不迴她,示意涼國公翻到最後,上頭赫然正是當年顧相的私章,還有京兆尹的方形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