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超和特木爾來說,殺到建奴的中軍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他們跟手下的那一百來個蒙古漢子——雙方激戰了一陣,現在還有沒有一百來個蒙古漢子其實已經不太好判斷了,總之盡管張超和特木爾他們全都士氣正旺,一個個全都是十人敵、百人敵,但還是架不住建奴人多勢眾。
尤其是皇太極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他們會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所以當在他們路上的建奴多得數不勝數,可以說整個建奴大營之中,除了仍然在忙著救火還沒來得及穿戴整齊,披甲上馬進入戰鬥狀態的建奴之外,剩下大部分機動兵力的注意力全都在他們這一邊。
但這並不能說明特木爾和張超他們是失敗的,畢竟他們區區一百來人的人馬牽製住了絕大多數建奴可以立刻投入戰鬥的兵力。
實際上皇太極已經下令讓這些占了所有兵力大多數的兵將們先放棄救火和搶救物資,而是趕快做好戰鬥的準備,全力迎戰已經殺進門來的明軍人馬了,但畢竟現在整個建奴的大營早就是一片混亂,再加上明軍兵將和特木爾他們四處衝殺更是讓建奴的指揮係統亂上加亂,所以短時間之內,皇太極是不能指望那些原本被他安排去救火的兵將們能派上什麽大的作用了。
所以此時跟隨皇太極一同迎敵的建奴兵將並不多,基本上隻有一些他的貼身精銳護衛,還有就是臨時召集起來,剛剛才慌忙地披甲上馬的戰兵。
“大金的勇士們,隨本汗迎戰明軍!”終於披掛整齊,踩著一個親兵的後背跨上了戰馬的皇太極拔出腰間的寶劍,對著手下的兵將們大喊道。
跟在他身後的部眾們的情緒很很快地就被調動了起來,紛紛大喊著,“殺明狗!”
說著皇太極便狠狠地抽了一下胯下的戰馬,帶著剛剛被他鼓舞起士氣的部眾們迎向了已經殺進大營之中的明軍。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卻發現殺進了他們大營的明軍嘴裏喊得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傳入他耳朵的全都是一些不好的聲音:
“奴酋多鐸已經授首,營中建奴早降免死!”
“建奴早降,冥頑不靈者立斬不饒!”
黑夜和混亂之中,沒有人能夠真的去確認明軍喊得話是真是假,就連皇太極本人也不敢確定,他這個年幼無知,經常喜歡故意跟自己對著幹的弟弟多鐸到底是否還活在這個世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明軍這樣一喊,對建奴的士氣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休要中了敵人的奸計!多鐸是我大金數一數二的勇士,怎麽會被明狗所殺!”本來野心頗大的皇太極平日裏說話做事十分注重涵養,而且出於籠絡漢人人心的考慮,輕易不會使用像是“明狗”這樣極具侮辱性的詞語,但現在明軍全都高喊著“多鐸已死”,這樣皇太極已經沒有什麽心情去顧及他的涵養了,畢竟能夠穩定住軍心比什麽都重要。
盡管皇太極還有跟隨在他周圍的親兵高聲大喊著,但也隻能影響到跟隨在他左右的少數人馬,現在戰鬥的關鍵似乎已經不是直截了當的短兵相接,反而是雙方比起誰的嗓門大來了。
很顯然在這方麵的較量上,明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畢竟皇太極清楚地明白明軍早就想好了這個奸計,是主動出招的一方,而且明軍剛剛殺到,人馬集中,所有人有組織地、整齊劃一地高喊,其聲勢自然比倉促應戰,各自為政,如同一盤散沙的建奴這一方要大得多。
而且皇太極在這方麵也隻能接招,卻毫無還手之力,畢竟他就算命令手下的親兵們一齊高喊,“侯世祿已經死了”,明軍那邊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引來明軍的嘲笑,自己一方的士氣反而會更加低落了。
實際上建奴一方的士氣確實已經基本低落到了穀底,就算是是皇太極親自帶領的,剛剛被他鼓舞起士氣的親兵們,聽到了明軍高喊的“奴酋多鐸已經授首”這樣的話,也是心中遲疑,雖然皇太極馬上就辟了謠,而且發動他們一起大喊辟謠,但每個人的心裏還是有些不敢肯定——因為他們都清楚地知道,現在明軍殺來的方向,正是最開始的時候多鐸貝勒帶人出營追擊的方向,現在明軍已經殺了過來,但卻不見多鐸貝勒的蹤影,這意味著什麽也是可想而知。
皇太極周圍的親兵尚且如此,那些本來還在忙著救火,現在還沒來得及穿戴皮甲的建奴們就更加慌亂了,沒有皇太極這個主心骨在他們身邊,他們便群龍無首,每個人心裏都仿佛感到末日就要來了一樣,任憑建奴的軍官如何大喊辟謠,都無濟於事,事實上即便是大喊著辟謠的建奴軍官,心裏也同樣沒底。
這樣的情況在整個建奴大營之中比比皆是,而這樣情況的建奴才占了所有建奴的絕大多數,可以說明軍的這一招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建奴的士氣跌落了穀底,畢竟車轍脖子喊上幾聲對於明軍的兵將來說基本上跟“吹灰之力”也差不了多少。
所有建奴的士氣全都陷入了低落,但這卻也不是絕對,至少就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多爾袞。
這其中的原因也十分簡單,自從他們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逼給父汗努爾哈赤殉葬之後,這個世上就隻有他們兩兄弟是最親的人了——雖然阿巴亥還有一個兒子阿濟格,是多爾袞和多鐸同父同母的哥哥,但阿濟格年歲已長,兄弟的感情遠比不上同樣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
所以,聽到了明軍耀武揚威地到處吆喝著“奴酋多鐸已經授首”這樣的話,多爾袞沒有辦法不怒火中燒,在他眼裏,明軍的喊話是對他弟弟最大的侮辱,無論他的這個親弟弟是死還是活,他都決定要衝進戰陣之中,讓侮辱他弟弟的明軍付出血的代價!
尤其是皇太極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他們會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所以當在他們路上的建奴多得數不勝數,可以說整個建奴大營之中,除了仍然在忙著救火還沒來得及穿戴整齊,披甲上馬進入戰鬥狀態的建奴之外,剩下大部分機動兵力的注意力全都在他們這一邊。
但這並不能說明特木爾和張超他們是失敗的,畢竟他們區區一百來人的人馬牽製住了絕大多數建奴可以立刻投入戰鬥的兵力。
實際上皇太極已經下令讓這些占了所有兵力大多數的兵將們先放棄救火和搶救物資,而是趕快做好戰鬥的準備,全力迎戰已經殺進門來的明軍人馬了,但畢竟現在整個建奴的大營早就是一片混亂,再加上明軍兵將和特木爾他們四處衝殺更是讓建奴的指揮係統亂上加亂,所以短時間之內,皇太極是不能指望那些原本被他安排去救火的兵將們能派上什麽大的作用了。
所以此時跟隨皇太極一同迎敵的建奴兵將並不多,基本上隻有一些他的貼身精銳護衛,還有就是臨時召集起來,剛剛才慌忙地披甲上馬的戰兵。
“大金的勇士們,隨本汗迎戰明軍!”終於披掛整齊,踩著一個親兵的後背跨上了戰馬的皇太極拔出腰間的寶劍,對著手下的兵將們大喊道。
跟在他身後的部眾們的情緒很很快地就被調動了起來,紛紛大喊著,“殺明狗!”
說著皇太極便狠狠地抽了一下胯下的戰馬,帶著剛剛被他鼓舞起士氣的部眾們迎向了已經殺進大營之中的明軍。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卻發現殺進了他們大營的明軍嘴裏喊得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傳入他耳朵的全都是一些不好的聲音:
“奴酋多鐸已經授首,營中建奴早降免死!”
“建奴早降,冥頑不靈者立斬不饒!”
黑夜和混亂之中,沒有人能夠真的去確認明軍喊得話是真是假,就連皇太極本人也不敢確定,他這個年幼無知,經常喜歡故意跟自己對著幹的弟弟多鐸到底是否還活在這個世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明軍這樣一喊,對建奴的士氣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休要中了敵人的奸計!多鐸是我大金數一數二的勇士,怎麽會被明狗所殺!”本來野心頗大的皇太極平日裏說話做事十分注重涵養,而且出於籠絡漢人人心的考慮,輕易不會使用像是“明狗”這樣極具侮辱性的詞語,但現在明軍全都高喊著“多鐸已死”,這樣皇太極已經沒有什麽心情去顧及他的涵養了,畢竟能夠穩定住軍心比什麽都重要。
盡管皇太極還有跟隨在他周圍的親兵高聲大喊著,但也隻能影響到跟隨在他左右的少數人馬,現在戰鬥的關鍵似乎已經不是直截了當的短兵相接,反而是雙方比起誰的嗓門大來了。
很顯然在這方麵的較量上,明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畢竟皇太極清楚地明白明軍早就想好了這個奸計,是主動出招的一方,而且明軍剛剛殺到,人馬集中,所有人有組織地、整齊劃一地高喊,其聲勢自然比倉促應戰,各自為政,如同一盤散沙的建奴這一方要大得多。
而且皇太極在這方麵也隻能接招,卻毫無還手之力,畢竟他就算命令手下的親兵們一齊高喊,“侯世祿已經死了”,明軍那邊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引來明軍的嘲笑,自己一方的士氣反而會更加低落了。
實際上建奴一方的士氣確實已經基本低落到了穀底,就算是是皇太極親自帶領的,剛剛被他鼓舞起士氣的親兵們,聽到了明軍高喊的“奴酋多鐸已經授首”這樣的話,也是心中遲疑,雖然皇太極馬上就辟了謠,而且發動他們一起大喊辟謠,但每個人的心裏還是有些不敢肯定——因為他們都清楚地知道,現在明軍殺來的方向,正是最開始的時候多鐸貝勒帶人出營追擊的方向,現在明軍已經殺了過來,但卻不見多鐸貝勒的蹤影,這意味著什麽也是可想而知。
皇太極周圍的親兵尚且如此,那些本來還在忙著救火,現在還沒來得及穿戴皮甲的建奴們就更加慌亂了,沒有皇太極這個主心骨在他們身邊,他們便群龍無首,每個人心裏都仿佛感到末日就要來了一樣,任憑建奴的軍官如何大喊辟謠,都無濟於事,事實上即便是大喊著辟謠的建奴軍官,心裏也同樣沒底。
這樣的情況在整個建奴大營之中比比皆是,而這樣情況的建奴才占了所有建奴的絕大多數,可以說明軍的這一招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建奴的士氣跌落了穀底,畢竟車轍脖子喊上幾聲對於明軍的兵將來說基本上跟“吹灰之力”也差不了多少。
所有建奴的士氣全都陷入了低落,但這卻也不是絕對,至少就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多爾袞。
這其中的原因也十分簡單,自從他們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逼給父汗努爾哈赤殉葬之後,這個世上就隻有他們兩兄弟是最親的人了——雖然阿巴亥還有一個兒子阿濟格,是多爾袞和多鐸同父同母的哥哥,但阿濟格年歲已長,兄弟的感情遠比不上同樣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
所以,聽到了明軍耀武揚威地到處吆喝著“奴酋多鐸已經授首”這樣的話,多爾袞沒有辦法不怒火中燒,在他眼裏,明軍的喊話是對他弟弟最大的侮辱,無論他的這個親弟弟是死還是活,他都決定要衝進戰陣之中,讓侮辱他弟弟的明軍付出血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