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少數大臣的府上並沒有進行上述那種的商討和謀劃,就比如說徐光啟的家中,此時早已經是夜深人靜,用一個被用爛了的形容手法來描述就是:此時在徐光啟的府上,安靜到了就是一根針掉在地上,聲音也是清晰耳聞的程度——當然這隻是一個誇張的說法,也並不會有什麽人會閑得沒事會找一根針丟到地上試驗一番,因為天黑之後不久,全家上下所有的人都已經早早地睡下了。
畢竟徐光啟認為來宗道並不是真的要辭官,隻是想要通過這個方式來勸諫皇上——當然這個觀點並不正確,但退一步講,就算徐光啟認為來宗道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辭官,恐怕也不會有什麽想要借此機會更進一步的想法。畢竟自己黃土埋了半個身子,早就已經過了爭權奪利的歲數,就算是入了閣,最多也就是在推廣泰西科學的時候方便了一些。但當今聖上本身就對西洋諸學十分感興趣,已經安排自己嚐試推廣番薯等新興的作物,自己奉命忙著這些“正事”,日子已經過得十分充實,所以徐光啟對於謀劃入閣基本上也沒有什麽強烈的精力和欲望。
既然沒有什麽事情需要商議,再加上徐光啟本人也是一把年紀,用過晚飯之後不久就感到困乏,加上明日早朝還需要早起,於是便早早地上床安歇了。府上的老爺都早早地睡了,下麵的管家、仆役之流自然也都跟著睡下了,畢竟夜裏點燈的燈油也不便宜不是?
隻是像徐光啟這中無欲無求的官員畢竟還是少數,除了他還有來宗道等現任閣老之外,估計也就隻剩下了少數無欲無求,晉升無望的官員們了。剩下的幾乎每個大明的官員都嗅到了政治上的血腥氣味,並且想要從中渾水摸魚,讓自己的官位坐得再高一些。
……
所以,當蕭木來到大殿之上,準備開始早朝的時候,才會發現殿下的臣子們大多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隻不過天生遲鈍的蕭木並沒有從中發現問題的本質,他也並不知道殿下的臣子們一個個都在暗地裏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準備推波助瀾,“幫助”來宗道辭官,自己或者自己的盟友好能夠取而代之的;也有想要“保護”住來宗道的首輔之位,從而跟首輔大人結下善緣的;當然最多的還是打算先冷眼觀望一番,等待之際恰當再果斷出擊,直接一錘定音的。總之,今天的早朝之上,搞不好就又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隻是俗話說傻人有傻福,這話套用在今天的蕭木身上倒也十分合適。在下麵的臣子們行過大禮,山唿萬歲之後,蕭木並沒有玩“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這樣的常見套路,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地開口說起了正事——畢竟今天早朝的主題和目的也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消除來宗道的辭官在沒有做足三揖三讓的戲份的情況下就被自己火速成功挽留之後,可能給他本人帶來的非議。
既然這樣,那蕭木當然也就不想在沒有用的事情上白白浪費時間,經過了前兩次的上朝,蕭木也基本了解到了這種早朝的形式,除了給臣子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吵架嘴炮的平台之外,基本上也解決不了什麽國家大事。
“咳咳,朕前日與眾卿共同觀摩內書堂講學……”蕭木輕咳了一聲之後,便說起了正題。
下麵的臣子們一聽皇上說起了前日在內書堂的話,心道果然就是要說來宗道提出辭官的事情啊,接下來肯定就是重頭戲了,所以眾大臣們不管剛才有多麽的無精打采,現在也全都提起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聽著皇上接下來要講的話。
蕭木見自己隻是隨便開口說了一句沒普通的開場白,就能夠讓下麵所有官員全神貫注地側耳傾聽,但卻仍然沒有意識到眼下湧動的暗流,還以為大臣們隻是攝於天子的權威,這才表現出如此認真聆聽的樣子,這讓蕭木不得不聯想到如果後世的中小學課堂上能有這樣的秩序和紀律,不知有多少老師會感動得直接哭出來。
心中感慨封建社會皇權竟有如此力量的同時,蕭木也整理著思路,繼續說道:
“前日內書堂開課之時,朕以為內書堂教員均乃罪惡深重之輩,沒有資格帶領學生們跪拜至聖先師,於是便強行叫停了此事。”
蕭木的話讓下麵的大臣感覺有一點怪怪的,明明皇上看起來是想要直奔主題的,但怎麽說著說著又交代起事情的來龍去脈了呢?來宗道辭官前後的事情我們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都在場,大家全都看得十分清楚,按理說已經沒有再重新描述一邊的必要了啊。
當然眾大臣們縱然心有不滿,覺得皇上說話實在太墨跡,但肯定不會有人表達出來,每個人最多也就是在心裏腹誹一下,表麵上當然都繼續保持著一副用心聆聽的樣子。
“朕當時並未領悟到自己所犯之過,為此,朕與諸位愛卿還當場辯駁起來,險些釀成大錯。”蕭木說著,同時話鋒一轉,說到了他原本打算說的正題之上,“幸而來愛卿直言相諫,朕才幡然悔悟,深知禮法不可輕廢。聖人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試想若沒有來愛卿之諫言,朕恐將仍然執迷不悟,不令內書堂之學生跪拜先師,倘若如此,這些學生即便學了聖人之言,但卻無法成為聖人門徒,如此豈非怪事?”
蕭木似乎說起了勁頭,沒等下麵的臣子反應,又繼續開口說道:“朕這兩天細細想來,想起‘鄒忌諷齊王納諫’、唐太宗與魏征之故事,深感虛心納諫的重要,朕今後若有什麽不足之處,還望諸位臣工都能像來愛卿一樣,直言納諫,助朕彌補過失。”
蕭木終於說出了今天上朝的正題,用一通狗屁不通,廢話連篇的說明,大概表達了自己不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是不對的,是有違禮法的,自己作為皇上,卻不顧眾位愛卿的勸諫,執意而行。多虧有了內閣首輔來宗道,不惜放棄首輔之位,也要規勸自己,自己這才認識到了之前的錯誤。
至於蕭木為什麽又願意承認自己不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的行為是錯誤的了呢?這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蕭木當然對這種封建儀式般的禮法活動沒有任何的興趣,甚至想要將其取締,但現在畢竟是大明朝,自己眼裏沒有什麽意義的東西在這個時空的原住民的心中卻是天大的事,自己雖然可以憑借皇權,把這件事情強行壓製下去,但這除了滿足了自己的強迫症之外,似乎也帶來不了什麽直接的好處,至少跟幫助來宗道免遭非議相比,還是後者更加有意義一些。
所以,蕭木聽了林檎提出的這個主意之後,也是沒有什麽猶豫,果斷地就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和堅持,於是便抱著“入鄉隨俗”、“尊重大明朝人士的風俗習慣”的想法,選擇承認了內書堂學生跪拜先師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畢竟承認一件在大明原本就是正確的事情的正確性,對蕭木來說也並沒有什麽損失,既然沒有任何損失,又能夠完美地解決來宗道辭官帶來的一係列麻煩事,這樣劃算的買賣,蕭木當然沒有不做的道理。至於這個大麻煩最初是由於什麽原因而引發的,蕭木則是自動地給忽略了。
當然蕭木心中的正題跟下麵大臣們心裏原本想的正題並不是一迴事,大臣們聽了皇上這樣的說辭,也都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那就是剛剛皇上並沒有東拉西扯不說重點,皇上說的其實就是重點,隻是自己沒有想到罷了。
不過下麵的臣子們既然做了那麽多年的官,心裏接受能力自然也是十分強大的,聽明白了皇上話中的意思之後,也是紛紛賣弄起演習,亮出了看家的絕活,齊聲稱讚來宗道,什麽“直言相諫”、“吾輩楷模”之類的話,來宗道本人當然也是連連推辭,謙虛地說著“哪裏哪裏”、“諸位同僚謬讚了”這些句子。然後不知是誰起了個頭,說了一句“皇上虛心納諫,真乃大明之福”,其他的臣子們聽了之後,也都是有樣學樣,把剛才稱讚來宗道的話拿來再次加工修飾一番,什麽又拿來對蕭木這個皇上歌功頌德了起來,整個大殿裏麵頓時又是一團和氣。
蕭木對眼前和諧的一幕也是十分滿意,見下麵的氣氛醞釀得差不多了,再由臣子們沒完沒了地繼續拍馬屁反而不美。於是便打斷了下麵的奉承,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這個皇上既然認識到了錯誤,那事情總要補救不是?
於是蕭木開口命令道:“曹化淳!”
“奴婢在。”
“朕命你為內書堂祭酒,內書堂一切大小事務,由你總覽。”
“奴婢遵旨。”曹化淳當然還是應聲答道。
“迴頭選一個好日子,由你親自帶領內書堂眾學員跪拜先師,也好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學習聖人的言論。”蕭木吩咐著說道,之後又馬上強調了一句,“此事不可輕視,朕和諸位臣工還要前去觀看。”
“奴婢明白……”
畢竟徐光啟認為來宗道並不是真的要辭官,隻是想要通過這個方式來勸諫皇上——當然這個觀點並不正確,但退一步講,就算徐光啟認為來宗道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辭官,恐怕也不會有什麽想要借此機會更進一步的想法。畢竟自己黃土埋了半個身子,早就已經過了爭權奪利的歲數,就算是入了閣,最多也就是在推廣泰西科學的時候方便了一些。但當今聖上本身就對西洋諸學十分感興趣,已經安排自己嚐試推廣番薯等新興的作物,自己奉命忙著這些“正事”,日子已經過得十分充實,所以徐光啟對於謀劃入閣基本上也沒有什麽強烈的精力和欲望。
既然沒有什麽事情需要商議,再加上徐光啟本人也是一把年紀,用過晚飯之後不久就感到困乏,加上明日早朝還需要早起,於是便早早地上床安歇了。府上的老爺都早早地睡了,下麵的管家、仆役之流自然也都跟著睡下了,畢竟夜裏點燈的燈油也不便宜不是?
隻是像徐光啟這中無欲無求的官員畢竟還是少數,除了他還有來宗道等現任閣老之外,估計也就隻剩下了少數無欲無求,晉升無望的官員們了。剩下的幾乎每個大明的官員都嗅到了政治上的血腥氣味,並且想要從中渾水摸魚,讓自己的官位坐得再高一些。
……
所以,當蕭木來到大殿之上,準備開始早朝的時候,才會發現殿下的臣子們大多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隻不過天生遲鈍的蕭木並沒有從中發現問題的本質,他也並不知道殿下的臣子們一個個都在暗地裏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準備推波助瀾,“幫助”來宗道辭官,自己或者自己的盟友好能夠取而代之的;也有想要“保護”住來宗道的首輔之位,從而跟首輔大人結下善緣的;當然最多的還是打算先冷眼觀望一番,等待之際恰當再果斷出擊,直接一錘定音的。總之,今天的早朝之上,搞不好就又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隻是俗話說傻人有傻福,這話套用在今天的蕭木身上倒也十分合適。在下麵的臣子們行過大禮,山唿萬歲之後,蕭木並沒有玩“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這樣的常見套路,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地開口說起了正事——畢竟今天早朝的主題和目的也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消除來宗道的辭官在沒有做足三揖三讓的戲份的情況下就被自己火速成功挽留之後,可能給他本人帶來的非議。
既然這樣,那蕭木當然也就不想在沒有用的事情上白白浪費時間,經過了前兩次的上朝,蕭木也基本了解到了這種早朝的形式,除了給臣子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吵架嘴炮的平台之外,基本上也解決不了什麽國家大事。
“咳咳,朕前日與眾卿共同觀摩內書堂講學……”蕭木輕咳了一聲之後,便說起了正題。
下麵的臣子們一聽皇上說起了前日在內書堂的話,心道果然就是要說來宗道提出辭官的事情啊,接下來肯定就是重頭戲了,所以眾大臣們不管剛才有多麽的無精打采,現在也全都提起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聽著皇上接下來要講的話。
蕭木見自己隻是隨便開口說了一句沒普通的開場白,就能夠讓下麵所有官員全神貫注地側耳傾聽,但卻仍然沒有意識到眼下湧動的暗流,還以為大臣們隻是攝於天子的權威,這才表現出如此認真聆聽的樣子,這讓蕭木不得不聯想到如果後世的中小學課堂上能有這樣的秩序和紀律,不知有多少老師會感動得直接哭出來。
心中感慨封建社會皇權竟有如此力量的同時,蕭木也整理著思路,繼續說道:
“前日內書堂開課之時,朕以為內書堂教員均乃罪惡深重之輩,沒有資格帶領學生們跪拜至聖先師,於是便強行叫停了此事。”
蕭木的話讓下麵的大臣感覺有一點怪怪的,明明皇上看起來是想要直奔主題的,但怎麽說著說著又交代起事情的來龍去脈了呢?來宗道辭官前後的事情我們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都在場,大家全都看得十分清楚,按理說已經沒有再重新描述一邊的必要了啊。
當然眾大臣們縱然心有不滿,覺得皇上說話實在太墨跡,但肯定不會有人表達出來,每個人最多也就是在心裏腹誹一下,表麵上當然都繼續保持著一副用心聆聽的樣子。
“朕當時並未領悟到自己所犯之過,為此,朕與諸位愛卿還當場辯駁起來,險些釀成大錯。”蕭木說著,同時話鋒一轉,說到了他原本打算說的正題之上,“幸而來愛卿直言相諫,朕才幡然悔悟,深知禮法不可輕廢。聖人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試想若沒有來愛卿之諫言,朕恐將仍然執迷不悟,不令內書堂之學生跪拜先師,倘若如此,這些學生即便學了聖人之言,但卻無法成為聖人門徒,如此豈非怪事?”
蕭木似乎說起了勁頭,沒等下麵的臣子反應,又繼續開口說道:“朕這兩天細細想來,想起‘鄒忌諷齊王納諫’、唐太宗與魏征之故事,深感虛心納諫的重要,朕今後若有什麽不足之處,還望諸位臣工都能像來愛卿一樣,直言納諫,助朕彌補過失。”
蕭木終於說出了今天上朝的正題,用一通狗屁不通,廢話連篇的說明,大概表達了自己不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是不對的,是有違禮法的,自己作為皇上,卻不顧眾位愛卿的勸諫,執意而行。多虧有了內閣首輔來宗道,不惜放棄首輔之位,也要規勸自己,自己這才認識到了之前的錯誤。
至於蕭木為什麽又願意承認自己不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的行為是錯誤的了呢?這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蕭木當然對這種封建儀式般的禮法活動沒有任何的興趣,甚至想要將其取締,但現在畢竟是大明朝,自己眼裏沒有什麽意義的東西在這個時空的原住民的心中卻是天大的事,自己雖然可以憑借皇權,把這件事情強行壓製下去,但這除了滿足了自己的強迫症之外,似乎也帶來不了什麽直接的好處,至少跟幫助來宗道免遭非議相比,還是後者更加有意義一些。
所以,蕭木聽了林檎提出的這個主意之後,也是沒有什麽猶豫,果斷地就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和堅持,於是便抱著“入鄉隨俗”、“尊重大明朝人士的風俗習慣”的想法,選擇承認了內書堂學生跪拜先師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畢竟承認一件在大明原本就是正確的事情的正確性,對蕭木來說也並沒有什麽損失,既然沒有任何損失,又能夠完美地解決來宗道辭官帶來的一係列麻煩事,這樣劃算的買賣,蕭木當然沒有不做的道理。至於這個大麻煩最初是由於什麽原因而引發的,蕭木則是自動地給忽略了。
當然蕭木心中的正題跟下麵大臣們心裏原本想的正題並不是一迴事,大臣們聽了皇上這樣的說辭,也都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那就是剛剛皇上並沒有東拉西扯不說重點,皇上說的其實就是重點,隻是自己沒有想到罷了。
不過下麵的臣子們既然做了那麽多年的官,心裏接受能力自然也是十分強大的,聽明白了皇上話中的意思之後,也是紛紛賣弄起演習,亮出了看家的絕活,齊聲稱讚來宗道,什麽“直言相諫”、“吾輩楷模”之類的話,來宗道本人當然也是連連推辭,謙虛地說著“哪裏哪裏”、“諸位同僚謬讚了”這些句子。然後不知是誰起了個頭,說了一句“皇上虛心納諫,真乃大明之福”,其他的臣子們聽了之後,也都是有樣學樣,把剛才稱讚來宗道的話拿來再次加工修飾一番,什麽又拿來對蕭木這個皇上歌功頌德了起來,整個大殿裏麵頓時又是一團和氣。
蕭木對眼前和諧的一幕也是十分滿意,見下麵的氣氛醞釀得差不多了,再由臣子們沒完沒了地繼續拍馬屁反而不美。於是便打斷了下麵的奉承,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這個皇上既然認識到了錯誤,那事情總要補救不是?
於是蕭木開口命令道:“曹化淳!”
“奴婢在。”
“朕命你為內書堂祭酒,內書堂一切大小事務,由你總覽。”
“奴婢遵旨。”曹化淳當然還是應聲答道。
“迴頭選一個好日子,由你親自帶領內書堂眾學員跪拜先師,也好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學習聖人的言論。”蕭木吩咐著說道,之後又馬上強調了一句,“此事不可輕視,朕和諸位臣工還要前去觀看。”
“奴婢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