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木讓這麽多大明高官前來觀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用顧秉謙、馮銓等人的“現身說法”,給其餘的官員們一個警醒。不然的話,即便是作為穿越者的蕭木,也不會莫名其妙地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就是單純地為了折騰他們玩。
蕭木的這個目的也的確達到了,在場的大臣們看到了馮銓這個昔日閹黨骨幹現在的樣子,心裏也都是感觸頗深,有的官員甚至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奇怪心情。
不過略微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這樣一個對於整個大明的教育界都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活動當中,卻沒有大明王朝主管教育方麵的官員參加——翰林院和國子監全都不是正三品的單位(翰林院學士正五品、國子監祭酒從四品),蕭木隨口的一句“三品以上官員”劃定的範圍,成功地也同樣遺憾地把他們給排除在外了。現在在場的官員當中,能夠勉強和“教育事業”稍微搭上一點邊的,也就是禮部尚書、侍郎這幾個官員了——比方說錢謙益。
不過這樣“遺憾”的安排,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於在心裏感到惋惜的蕭木也是一件陰差陽錯的好事,今天的活動結束之後,蕭木一定會這樣認為。
事實上大明的文官大臣們還是有很大的能量的,尤其是這麽多大臣們全都聚集到了一起之後,他們爆發出來的能量之大,跟蕭木這個皇上相比較起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個明朝,出了太祖、成祖在位的時候可以做到真正的說一不二之外,文官集團跟其他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分庭抗禮,隻是蕭木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對於大臣們的能量還是有所低估了的。
不過現實很快就給蕭木上了生動的一課,幫助蕭木很快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要說這裏的很快是多快,答案就是,在馮銓出場,小小地震懾了其他官員的心靈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馬上就讓蕭木充分認識到了這個道理。
馮銓在講課之前,仍是按照慣例,打算引領小太監學生們拜孔夫子。這個做法在大明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孔子乃是“大成至聖先師”,天底下所有讀書人的祖師爺,現在小太監們既然要念書識字,自然要祭拜孔子,這個事情在大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就像後世數學理論之中的“公理”,根本無需證明。
自然,在內書堂管事的太監們事先安排的“演練”當中,這個也是作為重點的環節反複練習過的,所以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學習,小太監們早就已經拜過好多次的孔夫子,孔聖人也同樣在天上不厭其煩地反複多次地收了這同樣的一批學生——當然,這些事情蕭木和在場的大臣們毫不知情。
然而恰恰有一點不巧的是,在這個時空,還有兩個原本不屬於大明的人物存在,而且這兩個人物恰恰是大明王朝金字塔最最頂端的角色。
更加不巧的是,“讀書要拜孔夫子”這個如同天經地義一般的事情,在這兩個穿越者——蕭木和林檎的眼裏,卻並不是什麽牢不可破的鐵律,在林檎的眼裏是可有可無,在蕭木的眼裏則是毫無必要。
至少在蕭木的後世,每個人從小都要去上學,但卻沒見過哪個學校還強製要求新入學的學生有組織地去拜祭孔夫子,否則就不讓入學的。蕭木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林檎所在的2333年肯定也同樣如此,畢竟都是三百年之後的文明社會了,用腳去想也能知道肯定不會有那種“開曆史倒車”的事情出現。
所以,雖然一旁的林檎表現得毫不在意,就像觀看古代電影一樣,但此刻蕭木的心裏卻是躍躍欲試,不由萌生出了打算挑戰一下孔夫子在中國千百年來的權威的衝動。
蕭木心裏是這樣想的,當然也就毫不猶豫地這樣做了。自從穿越到現在,蕭木自認已經徹底適應了皇帝這個新身份,做起事情來也更加地信心十足。畢竟這麽一個說一不二的人物,換成任何普通人,做得久了之後,都會產生那麽一絲絲“上位者”的氣場,做起事來帶著那麽一絲絲不可名狀的自信。
於是蕭木便立即製止了馮銓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的“企圖”。不過即便是林檎眼裏頭腦簡單的蕭木,也知道不能做得太過分,把儒家的那一套全都徹底否定,因為這樣肯定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所以蕭木還是找了一個理由來阻止小學員們拜見孔夫子,而且理由也是現成的,蕭木隨便就想到了一個:馮銓乃是閹黨骨幹,戴罪之人,根本沒有資格帶領小太監們祭拜孔夫子,所以蕭木宣布,內書堂要實行跟其他學堂完全不同的政策,那就是內書堂的學生不需要拜孔夫子——經過改革之後內書堂當中教學的先生都是有罪之人,有罪之人沒有資格帶學生拜孔夫子,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是對“至聖先師”的侮辱,而且內書堂當中沒有不是有罪之人的先生,所以內書堂沒有辦法完成讓學生們拜孔夫子的傳統,於是隻能取消掉這個儀式。
蕭木自認他的這一套理論邏輯十分縝密,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心悅誠服,就算有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見,肯定也會啞口無言,無從反駁。
然而事實證明蕭木還是太年輕,對他將要麵對的困難的意識和準備不足,以至於瞬間都陷入了所有京城三品以上大臣的輪番群毆之中……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皇上!禮法不可輕廢!”
“皇上!聖人雲‘有教無類’,豈可因小失大?”
就連最近在蕭木麵前一向表現得十分恭敬的錢謙益,此刻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皇上,開蒙學童拜夫子乃是千百年來的古訓,倘若妄加廢黜,恐會引起天下震動,臣以為此舉有傷天和,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林檎也沒有想到,蕭木竟然能夠臣自己不注意又幹出這麽一件怪事——當著全天下讀書人中的佼佼者的麵,宣布要廢除讀書人千百年來的規矩,這分明就是自尋死路的節奏,這種自己作死傻事,果然也就這個木頭腦袋的呆子才做得出來。
不過林檎倒是沒有什麽想要替蕭木解圍的想法,雖然貴為皇後娘娘,但現在臣子們和皇上爭辯的乃是“正統大道”,自己區區一介女流之輩,也就隻能在一邊安靜地做個花瓶,根本沒有開口說話的資格。更何況蕭木這個“皇帝”對於那些大臣們輪番的攻擊都有些招架不住,自己這個皇後又“何德何能”,能夠化解眼前的緊張局麵?
要是自己貿然說話,搞不好群情激憤的大臣們會以為是自己影響了他們聖明的皇上,給皇上吹了不該吹的“枕邊風”,這才讓皇上做出了種種的怪事,那樣的話,自己附身的周皇後,恐怕就要留下一個“當代妲己”、“紅顏禍水”的名聲。
當然了,這些原因都還是次要的,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林檎根本就沒有什麽想要幫助蕭木緩解局麵的意向,反而帶著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在一旁看起了好戲,要是哪個太監現在能端上一盤瓜子茶水之類的零嘴,林檎肯定會重重地提拔他。
對於自己作死的蕭木,林檎沒有一點的同情,而是幸災樂禍地在一旁看戲,期待著欣賞蕭木落荒而逃的狼狽樣子。但很快她就發現蕭木的戰鬥力也同樣不是蓋的,麵對氣勢洶洶的群臣,蕭木表現的十分沉著,一口咬定“戴罪之人不得玷汙先賢”、“內書堂沒有無罪講師”這樣邏輯嚴密的論據,用車軲轆話來迴反複地與群臣們拉鋸,場麵一度勢均力敵。
這個時候,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官員們的缺席對於蕭木的幫助就凸顯了出來,畢竟這兩個衙門裏麵的那麽一群人都是整日裏研究儒家經義,引經據典、尋章摘句無所不用其極的家夥。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兩個衙門,尤其是翰林院,是給未來的內閣儲備人才的地方,裏麵的官員大多比較年輕,自然也就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相比之下,現在在場的這些三品以上官員們雖說也都是熟讀經義的大儒,但畢竟做到了這麽高的官位,年紀也都是一大把了,精力不像年輕人那麽旺盛,頭腦也不像年輕人那樣靈活。這也讓蕭木稍稍占了一點小“便宜”
隻是蕭木現在忙著跟大臣們拉鋸,根本無暇去考慮這個問題。
“朕意已決,諸臣無需再議!”蕭木板著臉,用十分堅定、不容任何人質疑的語氣說道,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不可名狀的王者氣度,這甚至讓在一旁看熱鬧的林檎都控製不住要對蕭木刮目相看了。
這樣勢均力敵的對峙場麵一直維持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個官員突然冒出頭來,一語驚雷,成功地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蕭木的這個目的也的確達到了,在場的大臣們看到了馮銓這個昔日閹黨骨幹現在的樣子,心裏也都是感觸頗深,有的官員甚至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奇怪心情。
不過略微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這樣一個對於整個大明的教育界都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活動當中,卻沒有大明王朝主管教育方麵的官員參加——翰林院和國子監全都不是正三品的單位(翰林院學士正五品、國子監祭酒從四品),蕭木隨口的一句“三品以上官員”劃定的範圍,成功地也同樣遺憾地把他們給排除在外了。現在在場的官員當中,能夠勉強和“教育事業”稍微搭上一點邊的,也就是禮部尚書、侍郎這幾個官員了——比方說錢謙益。
不過這樣“遺憾”的安排,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於在心裏感到惋惜的蕭木也是一件陰差陽錯的好事,今天的活動結束之後,蕭木一定會這樣認為。
事實上大明的文官大臣們還是有很大的能量的,尤其是這麽多大臣們全都聚集到了一起之後,他們爆發出來的能量之大,跟蕭木這個皇上相比較起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個明朝,出了太祖、成祖在位的時候可以做到真正的說一不二之外,文官集團跟其他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分庭抗禮,隻是蕭木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對於大臣們的能量還是有所低估了的。
不過現實很快就給蕭木上了生動的一課,幫助蕭木很快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要說這裏的很快是多快,答案就是,在馮銓出場,小小地震懾了其他官員的心靈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馬上就讓蕭木充分認識到了這個道理。
馮銓在講課之前,仍是按照慣例,打算引領小太監學生們拜孔夫子。這個做法在大明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孔子乃是“大成至聖先師”,天底下所有讀書人的祖師爺,現在小太監們既然要念書識字,自然要祭拜孔子,這個事情在大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就像後世數學理論之中的“公理”,根本無需證明。
自然,在內書堂管事的太監們事先安排的“演練”當中,這個也是作為重點的環節反複練習過的,所以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學習,小太監們早就已經拜過好多次的孔夫子,孔聖人也同樣在天上不厭其煩地反複多次地收了這同樣的一批學生——當然,這些事情蕭木和在場的大臣們毫不知情。
然而恰恰有一點不巧的是,在這個時空,還有兩個原本不屬於大明的人物存在,而且這兩個人物恰恰是大明王朝金字塔最最頂端的角色。
更加不巧的是,“讀書要拜孔夫子”這個如同天經地義一般的事情,在這兩個穿越者——蕭木和林檎的眼裏,卻並不是什麽牢不可破的鐵律,在林檎的眼裏是可有可無,在蕭木的眼裏則是毫無必要。
至少在蕭木的後世,每個人從小都要去上學,但卻沒見過哪個學校還強製要求新入學的學生有組織地去拜祭孔夫子,否則就不讓入學的。蕭木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林檎所在的2333年肯定也同樣如此,畢竟都是三百年之後的文明社會了,用腳去想也能知道肯定不會有那種“開曆史倒車”的事情出現。
所以,雖然一旁的林檎表現得毫不在意,就像觀看古代電影一樣,但此刻蕭木的心裏卻是躍躍欲試,不由萌生出了打算挑戰一下孔夫子在中國千百年來的權威的衝動。
蕭木心裏是這樣想的,當然也就毫不猶豫地這樣做了。自從穿越到現在,蕭木自認已經徹底適應了皇帝這個新身份,做起事情來也更加地信心十足。畢竟這麽一個說一不二的人物,換成任何普通人,做得久了之後,都會產生那麽一絲絲“上位者”的氣場,做起事來帶著那麽一絲絲不可名狀的自信。
於是蕭木便立即製止了馮銓讓小太監們拜孔夫子的“企圖”。不過即便是林檎眼裏頭腦簡單的蕭木,也知道不能做得太過分,把儒家的那一套全都徹底否定,因為這樣肯定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所以蕭木還是找了一個理由來阻止小學員們拜見孔夫子,而且理由也是現成的,蕭木隨便就想到了一個:馮銓乃是閹黨骨幹,戴罪之人,根本沒有資格帶領小太監們祭拜孔夫子,所以蕭木宣布,內書堂要實行跟其他學堂完全不同的政策,那就是內書堂的學生不需要拜孔夫子——經過改革之後內書堂當中教學的先生都是有罪之人,有罪之人沒有資格帶學生拜孔夫子,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是對“至聖先師”的侮辱,而且內書堂當中沒有不是有罪之人的先生,所以內書堂沒有辦法完成讓學生們拜孔夫子的傳統,於是隻能取消掉這個儀式。
蕭木自認他的這一套理論邏輯十分縝密,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心悅誠服,就算有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見,肯定也會啞口無言,無從反駁。
然而事實證明蕭木還是太年輕,對他將要麵對的困難的意識和準備不足,以至於瞬間都陷入了所有京城三品以上大臣的輪番群毆之中……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皇上!禮法不可輕廢!”
“皇上!聖人雲‘有教無類’,豈可因小失大?”
就連最近在蕭木麵前一向表現得十分恭敬的錢謙益,此刻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皇上,開蒙學童拜夫子乃是千百年來的古訓,倘若妄加廢黜,恐會引起天下震動,臣以為此舉有傷天和,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林檎也沒有想到,蕭木竟然能夠臣自己不注意又幹出這麽一件怪事——當著全天下讀書人中的佼佼者的麵,宣布要廢除讀書人千百年來的規矩,這分明就是自尋死路的節奏,這種自己作死傻事,果然也就這個木頭腦袋的呆子才做得出來。
不過林檎倒是沒有什麽想要替蕭木解圍的想法,雖然貴為皇後娘娘,但現在臣子們和皇上爭辯的乃是“正統大道”,自己區區一介女流之輩,也就隻能在一邊安靜地做個花瓶,根本沒有開口說話的資格。更何況蕭木這個“皇帝”對於那些大臣們輪番的攻擊都有些招架不住,自己這個皇後又“何德何能”,能夠化解眼前的緊張局麵?
要是自己貿然說話,搞不好群情激憤的大臣們會以為是自己影響了他們聖明的皇上,給皇上吹了不該吹的“枕邊風”,這才讓皇上做出了種種的怪事,那樣的話,自己附身的周皇後,恐怕就要留下一個“當代妲己”、“紅顏禍水”的名聲。
當然了,這些原因都還是次要的,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林檎根本就沒有什麽想要幫助蕭木緩解局麵的意向,反而帶著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在一旁看起了好戲,要是哪個太監現在能端上一盤瓜子茶水之類的零嘴,林檎肯定會重重地提拔他。
對於自己作死的蕭木,林檎沒有一點的同情,而是幸災樂禍地在一旁看戲,期待著欣賞蕭木落荒而逃的狼狽樣子。但很快她就發現蕭木的戰鬥力也同樣不是蓋的,麵對氣勢洶洶的群臣,蕭木表現的十分沉著,一口咬定“戴罪之人不得玷汙先賢”、“內書堂沒有無罪講師”這樣邏輯嚴密的論據,用車軲轆話來迴反複地與群臣們拉鋸,場麵一度勢均力敵。
這個時候,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官員們的缺席對於蕭木的幫助就凸顯了出來,畢竟這兩個衙門裏麵的那麽一群人都是整日裏研究儒家經義,引經據典、尋章摘句無所不用其極的家夥。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兩個衙門,尤其是翰林院,是給未來的內閣儲備人才的地方,裏麵的官員大多比較年輕,自然也就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相比之下,現在在場的這些三品以上官員們雖說也都是熟讀經義的大儒,但畢竟做到了這麽高的官位,年紀也都是一大把了,精力不像年輕人那麽旺盛,頭腦也不像年輕人那樣靈活。這也讓蕭木稍稍占了一點小“便宜”
隻是蕭木現在忙著跟大臣們拉鋸,根本無暇去考慮這個問題。
“朕意已決,諸臣無需再議!”蕭木板著臉,用十分堅定、不容任何人質疑的語氣說道,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不可名狀的王者氣度,這甚至讓在一旁看熱鬧的林檎都控製不住要對蕭木刮目相看了。
這樣勢均力敵的對峙場麵一直維持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個官員突然冒出頭來,一語驚雷,成功地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