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10月14日,世界第一金融城市——上滬。


    “轟隆隆~”


    一道道閃電閃爍在烏雲中,上滬在進入到秋季後迎來了第一場大雨。


    大雨伴隨著狂風席卷著這座世界的掌上明珠,繁華的金融區內依舊燈火通明,商業街上的霓虹燈依舊的引人注目。


    在這種風雨天氣下的行人大多會就近選個地方避避雨,或者幹脆伸手打個的士迴家。


    有軌電車上擠滿了避雨的乘客,電車上的收音機在不斷的播報著天氣預警。


    從上滬造船廠下班的麥克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接到了來自家裏的電話。


    “喂!麥克,我的侄子愛德華·泰勒在今天就會抵達上滬,我的叔叔讓我照顧一下他的兒子!”


    “艾薩克·拉比?就是你之前跟我提過的學霸?他怎麽來投奔我們了?”


    拿著電話的麥克看了看屋外的天氣,非常疑惑的問道。


    “麥克!艾薩克·拉比是一位高材生,現在美麗國東海岸正在遭遇經濟大蕭條,那裏的人都活不下去了,老兵們正在集體討要退伍金。”


    “現在的美麗國早就沒有了什麽夢想,自從歐陸戰爭失敗後,美麗國就被一分為二,一個在天堂裏麵,一個在地獄裏麵!”


    “我的這個侄子所在的大學已久沒錢給他們這些學者的研究室投資了,他們這些研究院要自謀生路!”


    “我忘了他是學什麽的,反正好像他研究的課題隻有日不落、普魯士、大明、美麗國開設!”


    “待會你就去上滬碼頭去接接他,他乘坐的是聖母號郵輪,我已經把晚餐做好了,就放在廚房裏麵!”


    “我今天上夜班執勤就不等你迴來吃飯了!”


    伊芙琳在電話裏給麥克簡單的描述了一下他的那位侄子,隨後便掛斷了電話,留下了一臉無奈的麥克。


    “哦,我的老天爺!這娘們辦事真不靠譜,我都不知道他侄子長什麽樣,我待會要怎麽去接?”


    麥克攤開雙手非常的無語。


    在和自己的同事打過招唿後,麥克拿著一把雨傘下樓往停車場走去。


    他要開著自己的長城皮卡車去迎接這個素未謀麵的侄子。


    隻見上滬造船廠的停車場內停放著密密麻麻的汽車,這些汽車都是工人們的。


    在大明藍領有時候比白領更加吃香,特別是像他們這種造船工人,是個技術工種,沒有幾年經驗是無法勝任的。


    坐在皮卡車內的麥克使勁的朝著外麵甩了甩雨傘,隨後把雨傘塞到了後座的地板上。


    “現在是下午6點10分,該死的,這鬼天氣我待會要怎麽去找一個人?”


    “算了還是早點去吧!最近新來的洋人也是越來越多了,要是沒有早點到碼頭,說不定那個侄子都會被當成偷渡客被警察抓走了!”


    麥克看著手上的腕表幽幽的抱怨道。


    “哢哢~”


    “嗡嗡嗡~”


    打火啟動汽車的麥克開始駕駛這輛皮卡車往上滬碼頭去,雨天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汽車,特別是在下班晚高峰的時候。


    麥克剛開出造船廠就遇到了大堵車,坐在車裏等待通行的麥克打開了收音機,他要聽聽今天夜間有什麽新聞。


    “根據本台獲悉的消息,邊境巡邏局加大了對非法移民的抓捕力度,近2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法移民正通過南洋和勘察加半島抵達我大明的本土!”


    “邊境巡邏總局局長謝憫宣布要加大力度懲戒這些非法入境的洋人,並且要求議會重新修訂移民法案,加強對移民的監管,收緊移民政策!”


    “不過議會的代表對於謝憫局長的唿聲並未重視,至少在文樵首相的任期內是無法改變的,大明帝國依舊是世界各國百姓所向往的燈塔之國,每一個來到大明的人都揣有一個大明夢!”


    ..........


    聽著主持人的播報,麥克一臉的慶幸,得虧他早早的就來到了大明,並且加入了大明的國籍,要不然換了傳統派當首相,自己一家老小再努力也沒法加入國籍。


    麥克心中雖是有些慶幸,但也對那些瘋狂湧入大明帝國的外鄉人保持警惕之心。


    他在大明帝國生活了十幾年,並且宣誓效忠大明帝國和皇帝,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他都是一個漢人。


    來到大明帝國工作的外鄉人越多,他這種中產的危機就越大,因為那些新來的外鄉人是真的給錢就幹活。


    就在前往上滬碼頭的路上,麥克就看到了不少新到大明的洋人正在苦苦的尋找工作,這些新來的為了有一份工作不惜把每天的工資壓低到5毛錢。


    要知道哪怕是在上滬街頭掃地的工人們每天的工資都至少有1塊錢,平均每一位上滬工人每月薪資都有34塊錢。


    這些外來的洋人用工成本隻有本地工人的一半,不少餐飲店或者工地上的老板就會選擇這些成本更低的洋工人。


    美名其曰減少成本,實則擠壓了大明本地人的生存空間。


    “哦!該死,又他媽的來了一批新人!”


    “真是不知道這些家夥怎麽想的,飄洋過海來到了大明發展!”


    “不過我承認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要想活的好一些那隻能來到大明!”


    在車裏自言自語的麥克正在掃視著街道兩旁的那些新勞工。


    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惡化,資源和金錢宛如一台失控的天平一樣,源源不斷的朝著另一邊匯聚。


    像大明這樣還有朝廷兜底經濟的國家自然是各國投資者的首要選擇,各國的銀行家都得來到大明規避風險,人才也是像鳥兒一樣擇木而棲。


    畢竟那些人才要開設的課題和研究項目都是燒錢的,沒有一些家底的國家是真的給不起研究資金。


    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麵也造就了經濟層麵上的虹吸效應,這種虹吸效應不僅是對內的,也是對外的。


    在大明帝國內部,經濟發達的城市廣泛的吸納更多本土人才,吸納更多的本土企業家,發達城市能夠給這些投資客和人才更好的平台,對外也是同樣的道理。


    自經濟蕭條時代來臨後,世界的財富都在快速的朝著一個地方聚集,這就宛如像一台抽水機在幹旱的時候開始抽取為數不多的水源。


    至於誰家的抽水機能抽更多的水,那就要看綜合實力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住在南極的小鯊並收藏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