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南下擴張:波斯危機!(1)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30年3月4日,大明帝國的財政部正在統計來自海內外資本家們的捐款額度,資本家們你的捐款並不是單純的金錢,而是一部分金錢加上物資。
至於朝廷需要資本家們捐贈多少物資,那就得等工業部的統計,看看各地的缺乏什麽。
資本家們除了捐款以外,也把在海外市場投資賺的金錢帶迴來維持他們在國內的工廠。
大明資本家的撤資對世界各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大明海外工廠的減產、關閉給世界各國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這些國家官員希望大明資本家們不要撤資,但是資本家們也沒有辦法,保本土大明人和洋人他們也是能夠分的清的。
畢竟洋人國家再好,他們也是洋人,跟自己又不是一個民族的親兄弟。
4月8日,距離經濟大蕭條的爆發過去了兩個月,大明帝國的經濟增速也受到了這場危機的衝擊。
在第一季度大明帝國經濟增速就從計劃的5%下跌到1%,和外貿、金融相關的企業開始裁員減少支出。
做出裁員也是企業最後的選擇,他們向被裁撤的員工保證等到企業東山再起,經濟複蘇時,會把他們返聘迴來。
被裁撤的員工將會得到最少四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同時也能獲得失業證明。
拿著失業證明的員工可以在勞工局辦理失業補助金。
這是一筆完全免費的補助金,金額大約是員工在任時工資的60%,這份補助金會持續2年時間。
若是員工在失業後又重新找到了工作,那麽這份補助金將會繼續持續3個月,以幫助員工的權益得到保障。
那些還在崗位上的工人大多也被降低了一些薪資,平均工資下降10%。
在經濟蕭條下的製造業也不太景氣,大量中、小企業不斷的虧損,也是縮減生產線以此來減少開支。
自3月以來,大明帝國開始限製龍元和黃金的兌換,並且從民間大量的收購黃金保障龍元的價值不會下滑。
文樵率領的內閣開始著手處理經濟發展上的問題。
他們采用了宏觀調控的手段,做法跟工團一樣,帝國官方直接介入市場經濟中,以政策強力幹預經濟發展的方向。
文樵雖不是個經濟學家,但他清楚中、小企業就相當於人體的毛細血管,供養著整個帝國。
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由於朝廷已經出手幹預了市場,因此朝廷獲取了市場生產的決策權,
帝國的基層官員們會統計各地區所需要的物資,並把這些需求上報給朝廷。
拿到資料的朝廷會把訂單分發給遍布海內外的大明企業進行生產,然後按需進行分配。
宏觀調控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原本想要漲價的大宗商品立馬被按了下來。
糧食波動價格不足5%,汽油價格波動不足7%,電力價格更是被打的下降3%。
在2月份的時候,百姓們還非常的恐慌他們日後的生活。
不過隨著各項政策被議會表決通過,並以光速落地後,大明的百姓們發現好像除了工資少了些,股票賠了不少外,他們仍然能夠開的起汽車,吃的起飯。
那些吃不飽飯,餓殍滿地的謠言不攻自破。
大明帝國安全局也與各地方警衛廳展開聯合行動,抓捕了一批散布謠言的洋人間諜,用強有力的手段扞衛了大明帝國境內的安穩。
宏觀調控是朝廷內閣的一隻大手,另一隻大手是以工代賑。
拿到財政部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部開始發動他們的鈔能力,各種公路、水利、橋梁、鐵路、電力等項目紛紛上馬。
僅在3月份,財政部就向基礎設施建設部和勞工部撥款30億龍元用來發放失業補貼和建設資金。
勞工部於4月1日議會例行問詢會上向議員們公布了第一個月以工代賑的統計數據。
他們在三月份啟動了109項便民項目,總計招攬了18萬失業的百姓參與到大建設中。
根據勞工部的預計,大約會有超過300萬人在往後的2年中參與大建設計劃。
在看到帝國境內沒有“烽煙四起”後,朝廷的官員們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們可以接受大明帝國經濟的緩慢衰退,就比如每年衰退5%,但是無法接受一年衰退50%。
關於農業問題帝國非常的重視,民以食為天,帝國農業部在這種時期更是嚴抓生產,帝國農業發展竟然比經濟上行時期更加繁榮。
大明帝國四大糧商——漢糧集團、洛生集團、黑土集團、天糧集團在帝國農業部的補貼下以市場價格大量的收購各地農民協作會(民間組織)的糧食,再以極低的價格賣給普通的百姓。
大明本土和海外領地內的慈善組織、教堂同樣發揮了民間力量,這些誌願者們免費的向百姓們派發超市快要過期的食物。
根據事後統計的數據發現大明帝國百姓根本不缺吃喝。
每家每戶都有土地,少的三、四十畝,多的五百多畝。
這些土地用上化肥和高產量的種子後,收獲的糧食根本吃不完。
帝國各部門搞的廉價食物對大明本地人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但對於來大明打工的洋人來說簡直就是神皇賞飯吃。
除了造船廠、發電廠、鋼鐵廠等需要技術工的工廠以外,洋人勞工基本上就是首先被裁員的對象。
這些失業的洋人勞工可沒什麽失業補助金,他們最多就是拿3個月的工資賠償。
在大明帝國生存對於這些失業的洋人來說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
他們沒有工作,沒有土地,無法獲得收益,隻能靠大明帝國官方的救濟糧來生存。
每當中午的時候,大明各地的神皇教堂、慈善組織門外就會迎來一群“要飯”的洋人。
這些洋人感激涕零的捧著得到的饅頭、炒麵、米飯、糖果,每一周周日還能吃上冷凍2年的戰略儲備雞肉。
洋人勞工在拿到飯後也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的心情,他們常說的就是:“感謝神皇保佑讓我要到飯了!神皇也會保佑你們的未來會更好,我親愛的女士、先生!”
就在大明帝國的百姓已經開始適應經濟蕭條,迴到農村生活或者參加大建設過渡一下時。
位於波斯帝國北部的一群保守派分子正在跟北邊的沙俄商量著恢複波斯帝國的傳統文化,拒絕世俗化進程,要讓所有波斯女人戴上麵紗。
........
1830年4月27日,波斯帝國,德黑蘭巴列維皇宮。
一名宮廷侍衛懷裏揣著一封電報匆忙的闖入了禮薩·汗的寢宮中,找到了還在唿唿睡覺的禮薩·汗。
“咚咚咚!”
檀木門發出沉悶的響聲,在睡夢中的禮薩·汗被敲門聲所驚醒,他立馬起身拿起枕頭下的29式銀鷹手槍(沙漠之鷹)對準了檀木門。
“誰?”
“我!法魯赫侍衛!”
“你在外麵等一下,有什麽事情要匯報嗎?”
“陛下,我們在亞美尼亞邊境哨所遭到了襲擊,根據我們在亞美尼亞地區間諜的匯報,是波斯工團和亞美尼亞工團聯合組織的一場襲擊,目前我方傷亡48人,邊軍已經開始抓捕那些亞美尼亞遊擊隊了!”
“什麽?這些混蛋!我們波斯人當初拯救了多少從奧斯曼手中逃出來的亞美尼亞人,他們統統是白眼狼!不報答我們的恩情,還敢向我們開火,狠狠的打擊他們!”
聽到法魯赫匯報的禮薩·汗憤怒的打開了房門,開始審視前者遞給他的電報。
“給我接大不裏士省防衛軍司令部的電話,我要他們越過邊境打擊亞美尼亞人的氣焰!”
“陛下,這些亞美尼亞人背後是沙俄人,這次對我們的襲擊就是沙俄人支持的行動,他們想讓我們把巴庫油田重新交給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人!”
“什麽?讓我交出巴庫?這是我們占領的,憑什麽交給他們?石油可是我們重要的經濟來源!”
禮薩·汗在聽到這些沙俄人的目的後被氣的火冒三丈,這個巴庫油田早在1820年就被波斯人占領,他們是從奧斯曼人手中搶的。
如今巴庫油田每年可以給波斯帝國帶來8000萬龍元的收益,波斯必然不會放棄這棵搖錢樹。
..........
至於朝廷需要資本家們捐贈多少物資,那就得等工業部的統計,看看各地的缺乏什麽。
資本家們除了捐款以外,也把在海外市場投資賺的金錢帶迴來維持他們在國內的工廠。
大明資本家的撤資對世界各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大明海外工廠的減產、關閉給世界各國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這些國家官員希望大明資本家們不要撤資,但是資本家們也沒有辦法,保本土大明人和洋人他們也是能夠分的清的。
畢竟洋人國家再好,他們也是洋人,跟自己又不是一個民族的親兄弟。
4月8日,距離經濟大蕭條的爆發過去了兩個月,大明帝國的經濟增速也受到了這場危機的衝擊。
在第一季度大明帝國經濟增速就從計劃的5%下跌到1%,和外貿、金融相關的企業開始裁員減少支出。
做出裁員也是企業最後的選擇,他們向被裁撤的員工保證等到企業東山再起,經濟複蘇時,會把他們返聘迴來。
被裁撤的員工將會得到最少四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同時也能獲得失業證明。
拿著失業證明的員工可以在勞工局辦理失業補助金。
這是一筆完全免費的補助金,金額大約是員工在任時工資的60%,這份補助金會持續2年時間。
若是員工在失業後又重新找到了工作,那麽這份補助金將會繼續持續3個月,以幫助員工的權益得到保障。
那些還在崗位上的工人大多也被降低了一些薪資,平均工資下降10%。
在經濟蕭條下的製造業也不太景氣,大量中、小企業不斷的虧損,也是縮減生產線以此來減少開支。
自3月以來,大明帝國開始限製龍元和黃金的兌換,並且從民間大量的收購黃金保障龍元的價值不會下滑。
文樵率領的內閣開始著手處理經濟發展上的問題。
他們采用了宏觀調控的手段,做法跟工團一樣,帝國官方直接介入市場經濟中,以政策強力幹預經濟發展的方向。
文樵雖不是個經濟學家,但他清楚中、小企業就相當於人體的毛細血管,供養著整個帝國。
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由於朝廷已經出手幹預了市場,因此朝廷獲取了市場生產的決策權,
帝國的基層官員們會統計各地區所需要的物資,並把這些需求上報給朝廷。
拿到資料的朝廷會把訂單分發給遍布海內外的大明企業進行生產,然後按需進行分配。
宏觀調控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原本想要漲價的大宗商品立馬被按了下來。
糧食波動價格不足5%,汽油價格波動不足7%,電力價格更是被打的下降3%。
在2月份的時候,百姓們還非常的恐慌他們日後的生活。
不過隨著各項政策被議會表決通過,並以光速落地後,大明的百姓們發現好像除了工資少了些,股票賠了不少外,他們仍然能夠開的起汽車,吃的起飯。
那些吃不飽飯,餓殍滿地的謠言不攻自破。
大明帝國安全局也與各地方警衛廳展開聯合行動,抓捕了一批散布謠言的洋人間諜,用強有力的手段扞衛了大明帝國境內的安穩。
宏觀調控是朝廷內閣的一隻大手,另一隻大手是以工代賑。
拿到財政部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部開始發動他們的鈔能力,各種公路、水利、橋梁、鐵路、電力等項目紛紛上馬。
僅在3月份,財政部就向基礎設施建設部和勞工部撥款30億龍元用來發放失業補貼和建設資金。
勞工部於4月1日議會例行問詢會上向議員們公布了第一個月以工代賑的統計數據。
他們在三月份啟動了109項便民項目,總計招攬了18萬失業的百姓參與到大建設中。
根據勞工部的預計,大約會有超過300萬人在往後的2年中參與大建設計劃。
在看到帝國境內沒有“烽煙四起”後,朝廷的官員們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們可以接受大明帝國經濟的緩慢衰退,就比如每年衰退5%,但是無法接受一年衰退50%。
關於農業問題帝國非常的重視,民以食為天,帝國農業部在這種時期更是嚴抓生產,帝國農業發展竟然比經濟上行時期更加繁榮。
大明帝國四大糧商——漢糧集團、洛生集團、黑土集團、天糧集團在帝國農業部的補貼下以市場價格大量的收購各地農民協作會(民間組織)的糧食,再以極低的價格賣給普通的百姓。
大明本土和海外領地內的慈善組織、教堂同樣發揮了民間力量,這些誌願者們免費的向百姓們派發超市快要過期的食物。
根據事後統計的數據發現大明帝國百姓根本不缺吃喝。
每家每戶都有土地,少的三、四十畝,多的五百多畝。
這些土地用上化肥和高產量的種子後,收獲的糧食根本吃不完。
帝國各部門搞的廉價食物對大明本地人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但對於來大明打工的洋人來說簡直就是神皇賞飯吃。
除了造船廠、發電廠、鋼鐵廠等需要技術工的工廠以外,洋人勞工基本上就是首先被裁員的對象。
這些失業的洋人勞工可沒什麽失業補助金,他們最多就是拿3個月的工資賠償。
在大明帝國生存對於這些失業的洋人來說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
他們沒有工作,沒有土地,無法獲得收益,隻能靠大明帝國官方的救濟糧來生存。
每當中午的時候,大明各地的神皇教堂、慈善組織門外就會迎來一群“要飯”的洋人。
這些洋人感激涕零的捧著得到的饅頭、炒麵、米飯、糖果,每一周周日還能吃上冷凍2年的戰略儲備雞肉。
洋人勞工在拿到飯後也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的心情,他們常說的就是:“感謝神皇保佑讓我要到飯了!神皇也會保佑你們的未來會更好,我親愛的女士、先生!”
就在大明帝國的百姓已經開始適應經濟蕭條,迴到農村生活或者參加大建設過渡一下時。
位於波斯帝國北部的一群保守派分子正在跟北邊的沙俄商量著恢複波斯帝國的傳統文化,拒絕世俗化進程,要讓所有波斯女人戴上麵紗。
........
1830年4月27日,波斯帝國,德黑蘭巴列維皇宮。
一名宮廷侍衛懷裏揣著一封電報匆忙的闖入了禮薩·汗的寢宮中,找到了還在唿唿睡覺的禮薩·汗。
“咚咚咚!”
檀木門發出沉悶的響聲,在睡夢中的禮薩·汗被敲門聲所驚醒,他立馬起身拿起枕頭下的29式銀鷹手槍(沙漠之鷹)對準了檀木門。
“誰?”
“我!法魯赫侍衛!”
“你在外麵等一下,有什麽事情要匯報嗎?”
“陛下,我們在亞美尼亞邊境哨所遭到了襲擊,根據我們在亞美尼亞地區間諜的匯報,是波斯工團和亞美尼亞工團聯合組織的一場襲擊,目前我方傷亡48人,邊軍已經開始抓捕那些亞美尼亞遊擊隊了!”
“什麽?這些混蛋!我們波斯人當初拯救了多少從奧斯曼手中逃出來的亞美尼亞人,他們統統是白眼狼!不報答我們的恩情,還敢向我們開火,狠狠的打擊他們!”
聽到法魯赫匯報的禮薩·汗憤怒的打開了房門,開始審視前者遞給他的電報。
“給我接大不裏士省防衛軍司令部的電話,我要他們越過邊境打擊亞美尼亞人的氣焰!”
“陛下,這些亞美尼亞人背後是沙俄人,這次對我們的襲擊就是沙俄人支持的行動,他們想讓我們把巴庫油田重新交給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人!”
“什麽?讓我交出巴庫?這是我們占領的,憑什麽交給他們?石油可是我們重要的經濟來源!”
禮薩·汗在聽到這些沙俄人的目的後被氣的火冒三丈,這個巴庫油田早在1820年就被波斯人占領,他們是從奧斯曼人手中搶的。
如今巴庫油田每年可以給波斯帝國帶來8000萬龍元的收益,波斯必然不會放棄這棵搖錢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