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黑貴背著一百個大洋,跑起來速度慢,而在後麵追的幾個人,什麽也沒有背,什麽也沒有拿,跑起來輕鬆,速度快,他們距離杜黑貴已經不遠,他們很快就會追上杜黑貴。
杜黑貴跑起來,上氣不接下氣,他扭過頭朝山上看,看見那幾個人就要追上來,他的心裏非常著急,麵對眼前的危機,他不知怎麽辦,不知道應該怎麽去應對。
丟掉大洋,跑起來就快,有可能躲過追擊,可他舍不得,絕對舍不得,他所以決定偷走洛伍順的大洋,原本就想讓洛伍順由富變窮,免得他仗著有錢,去搶別人的老婆,去做違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
把大洋丟掉,被追上來人拿迴去,浴伍順的大洋失而複得,豈不是照樣有錢?豈不是照樣可以拿著錢,去搶別人的老婆?如果是這樣,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心思?而且從此以後,我將要背上一個賊名,背上一個賊名,還敢在李刀磨生活下去?
如果不敢在李刀磨生活下去,我將到哪裏去生活?去逃荒?還是去流浪,不敢想啊,我是真的不敢想。
背著大洋跑,被追上的可能性不是幾乎,而且絕對,絕對百分百的事情,到了那個時候,錢肯定會失去,人也有可能被打死,名正言順,鐵打鐵的人財兩空,落到如此此悲慘的地步,當初何必要去做?
杜黑貴這樣想的時候,突然看見坐在路邊休息的李雲博,心裏說有了,解決難題的人到了,他以極快的動作把背籮從肩上卸下來,放在李雲博麵前,說:“快,快,快把背籮藏起來,千萬莫要被人看見。”
麵對突發狀況,,李雲博感覺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應對,然而李雲博畢竟聰明,思維敏捷,他以極快的速度,把心穩定下來。
這個人叫我把背籮藏好,要快,而且莫要叫人看見,他這樣說,這樣做,自然會有這樣說的理由,自然會有這樣做的理由,既然有理由,既然有道理,我就隻能做,而且要做好,免得過後人家來找我麻煩。
李雲博在杜黑貴跑開以後,立刻把背籮抱到附近的一個刺蓬裏,以極快的速度把背籮藏好,跟著以極快的速度跑迴來,沒事似的坐在路邊。
追擊杜黑貴的幾個人,上氣不接下氣,跑到李雲博的身邊,站下,問他有沒有看見一個背背籮的人,李雲博說:“人家早就跑到天邊去了,你們還想追到他?追鬼還差不多。”
追擊杜黑貴的幾個人,都是洛伍順家裏的長工或者短工,他們所以追擊杜黑貴,隻是在執行主人的命令,想在主人麵前表一下忠心,留一個好印象,以便今後撈點好處,他們並不想把人追上,更不想把錢追迴還給洛伍順,通恨地主是長工或者短工心裏共同的想法。
他們知道,以洛伍順的性格,追上杜黑貴,把他抓迴去,把大洋背迴去,他們每一個人,最多能得一個或者兩個大洋,但是,等待杜黑貴的卻是死亡,這就是典型的謀財害命。
謀財害命的事情,強盜會去做,土匪會去做,地主也會去做,但是我們長工,或者我們短工是不會去做的,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品德,是如何的高尚,而是我們生性善良,否則,我們也不會成天麵朝黃土背朝天,靠出力氣掙活麵錢,吃苦命飯。
追擊杜黑貴的長工或者短工,許聽李雲博說人已經跑遠,現在去追,不是去追人,而是去追鬼,也不想一想李雲博說出來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隻管相信,趕忙轉身往迴走,迴莊去向洛伍順交差。
這些人離開以後,李雲博不想離開,他對發生在眼前的事情,深感不解,他在等被追擊的人迴到身邊,向他問個究竟,如果他做了壞事,但是壞事做得不算絕,就勸他迴去向人家賠個不是,求得人家的原諒,爭取在李刀磨活下去。
過了一陣子,杜黑貴返迴來,他連聲向李雲博表示感謝,李雲博問清楚事情的原因,感覺事情過於重大,不好就此發表評論,而杜黑貴卻把李雲博當救命恩人,磕頭如搗蒜,緊接著從背籮裏抓去五封大洋。
一封是十個大洋,五封就是五十個大洋,按照當時的價格,一個大洋可以買到一百斤穀子,如此大錢,對於李雲博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潑天富貴的到來,沒有半點預感,沒有半點預兆,來得過於及時,來得過於突然,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杜黑貴給過李雲博大洋,背起背籮就跑,轉眼之間,不見了身影,俗話說,無巧不成節,不過這件事,也太巧了吧?如此這麽巧的事情,怎麽會發生?怎麽會發生在我眼前?
如果不是想念俞曉梅,如果不是想到去雲裏縣城買豬腦殼,如果不是突然想到要坐下來休息,我怎麽會逼到杜黑貴?杜黑貴怎麽會給我五十個大洋?就算巧,也不能巧到如此地步吧?
想到巧,想到不可思議的巧,李雲博的心裏,當即有了一種感覺,什麽感覺?他覺得那種感覺是一種托付,是俞曉梅的一種托付。
在俞曉梅麵前,李雲博很溫柔,很聽話,俞曉梅的一句話,俞曉梅的一個眼神,俞曉梅的一個暗示,對於李雲博來說,就是一個觸動,就是一個震動。
曉梅,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天明,放心不下我們的兒子,所以,你故意托夢給我,故意暗示給我,叫我到雲裏縣城買祭物,而當我買好祭物之後,當我走向木瓜箐的時候,你已經知道杜黑貴將要偷主人家的錢,而他也會被人追擊。
我知道,至少我現在已經知道,如果人被追擊,他們就會顯心急,就會手忙腳亂,繼而做出違背常情的事情,那麽,什麽叫做違背常情的事情?那就是在平時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緊急時刻就會發生。
具體來說,就算杜黑貴被人追擊,就算杜黑貴自以為逃得性命,但是,如果按照常情而論,他能夠拿出三五個大洋給李雲博,就是極大的恩賜,就是極大的報答,現在呢?他不是拿給李雲博三五個大洋,而是拿給李雲博五十個大洋,偷來的一百個大洋中的一半。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杜黑貴有意識在表現大方?還是驚慌失措之時的錯誤選擇了?李雲博不知道,但是,他在以後知道了。
前文已經說過,盡管俞曉梅答應給李雲博生孩子,但是,俞曉梅在生下李天明之後,再也沒有懷上,那麽,在俞曉梅的心裏,就是虧欠李雲博,就是對不起李雲博,承諾過的事情做不到,俞曉梅會在心裏自責,會在心裏難受。
按照李雲博的思維,按照李雲博的想法,那就是俞曉梅覺得對不起李天明,她覺得自己生為李天明的母親,卻沒有給李天明相應的母愛,既然如此,麵對即將到手的潑天富貴,我為什麽不可以想到暗示?我為什麽不可以想到托付?
想到這些,隻是李雲博的暫時,隻是李雲博的暫時萌動,當他後來經過許多事情甚至許多變故,他對俞曉梅不再停留於感激,而是上升到一種崇敬,後文將有進一步的敘述。
杜黑貴跑起來,上氣不接下氣,他扭過頭朝山上看,看見那幾個人就要追上來,他的心裏非常著急,麵對眼前的危機,他不知怎麽辦,不知道應該怎麽去應對。
丟掉大洋,跑起來就快,有可能躲過追擊,可他舍不得,絕對舍不得,他所以決定偷走洛伍順的大洋,原本就想讓洛伍順由富變窮,免得他仗著有錢,去搶別人的老婆,去做違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
把大洋丟掉,被追上來人拿迴去,浴伍順的大洋失而複得,豈不是照樣有錢?豈不是照樣可以拿著錢,去搶別人的老婆?如果是這樣,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心思?而且從此以後,我將要背上一個賊名,背上一個賊名,還敢在李刀磨生活下去?
如果不敢在李刀磨生活下去,我將到哪裏去生活?去逃荒?還是去流浪,不敢想啊,我是真的不敢想。
背著大洋跑,被追上的可能性不是幾乎,而且絕對,絕對百分百的事情,到了那個時候,錢肯定會失去,人也有可能被打死,名正言順,鐵打鐵的人財兩空,落到如此此悲慘的地步,當初何必要去做?
杜黑貴這樣想的時候,突然看見坐在路邊休息的李雲博,心裏說有了,解決難題的人到了,他以極快的動作把背籮從肩上卸下來,放在李雲博麵前,說:“快,快,快把背籮藏起來,千萬莫要被人看見。”
麵對突發狀況,,李雲博感覺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應對,然而李雲博畢竟聰明,思維敏捷,他以極快的速度,把心穩定下來。
這個人叫我把背籮藏好,要快,而且莫要叫人看見,他這樣說,這樣做,自然會有這樣說的理由,自然會有這樣做的理由,既然有理由,既然有道理,我就隻能做,而且要做好,免得過後人家來找我麻煩。
李雲博在杜黑貴跑開以後,立刻把背籮抱到附近的一個刺蓬裏,以極快的速度把背籮藏好,跟著以極快的速度跑迴來,沒事似的坐在路邊。
追擊杜黑貴的幾個人,上氣不接下氣,跑到李雲博的身邊,站下,問他有沒有看見一個背背籮的人,李雲博說:“人家早就跑到天邊去了,你們還想追到他?追鬼還差不多。”
追擊杜黑貴的幾個人,都是洛伍順家裏的長工或者短工,他們所以追擊杜黑貴,隻是在執行主人的命令,想在主人麵前表一下忠心,留一個好印象,以便今後撈點好處,他們並不想把人追上,更不想把錢追迴還給洛伍順,通恨地主是長工或者短工心裏共同的想法。
他們知道,以洛伍順的性格,追上杜黑貴,把他抓迴去,把大洋背迴去,他們每一個人,最多能得一個或者兩個大洋,但是,等待杜黑貴的卻是死亡,這就是典型的謀財害命。
謀財害命的事情,強盜會去做,土匪會去做,地主也會去做,但是我們長工,或者我們短工是不會去做的,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品德,是如何的高尚,而是我們生性善良,否則,我們也不會成天麵朝黃土背朝天,靠出力氣掙活麵錢,吃苦命飯。
追擊杜黑貴的長工或者短工,許聽李雲博說人已經跑遠,現在去追,不是去追人,而是去追鬼,也不想一想李雲博說出來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隻管相信,趕忙轉身往迴走,迴莊去向洛伍順交差。
這些人離開以後,李雲博不想離開,他對發生在眼前的事情,深感不解,他在等被追擊的人迴到身邊,向他問個究竟,如果他做了壞事,但是壞事做得不算絕,就勸他迴去向人家賠個不是,求得人家的原諒,爭取在李刀磨活下去。
過了一陣子,杜黑貴返迴來,他連聲向李雲博表示感謝,李雲博問清楚事情的原因,感覺事情過於重大,不好就此發表評論,而杜黑貴卻把李雲博當救命恩人,磕頭如搗蒜,緊接著從背籮裏抓去五封大洋。
一封是十個大洋,五封就是五十個大洋,按照當時的價格,一個大洋可以買到一百斤穀子,如此大錢,對於李雲博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潑天富貴的到來,沒有半點預感,沒有半點預兆,來得過於及時,來得過於突然,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杜黑貴給過李雲博大洋,背起背籮就跑,轉眼之間,不見了身影,俗話說,無巧不成節,不過這件事,也太巧了吧?如此這麽巧的事情,怎麽會發生?怎麽會發生在我眼前?
如果不是想念俞曉梅,如果不是想到去雲裏縣城買豬腦殼,如果不是突然想到要坐下來休息,我怎麽會逼到杜黑貴?杜黑貴怎麽會給我五十個大洋?就算巧,也不能巧到如此地步吧?
想到巧,想到不可思議的巧,李雲博的心裏,當即有了一種感覺,什麽感覺?他覺得那種感覺是一種托付,是俞曉梅的一種托付。
在俞曉梅麵前,李雲博很溫柔,很聽話,俞曉梅的一句話,俞曉梅的一個眼神,俞曉梅的一個暗示,對於李雲博來說,就是一個觸動,就是一個震動。
曉梅,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天明,放心不下我們的兒子,所以,你故意托夢給我,故意暗示給我,叫我到雲裏縣城買祭物,而當我買好祭物之後,當我走向木瓜箐的時候,你已經知道杜黑貴將要偷主人家的錢,而他也會被人追擊。
我知道,至少我現在已經知道,如果人被追擊,他們就會顯心急,就會手忙腳亂,繼而做出違背常情的事情,那麽,什麽叫做違背常情的事情?那就是在平時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緊急時刻就會發生。
具體來說,就算杜黑貴被人追擊,就算杜黑貴自以為逃得性命,但是,如果按照常情而論,他能夠拿出三五個大洋給李雲博,就是極大的恩賜,就是極大的報答,現在呢?他不是拿給李雲博三五個大洋,而是拿給李雲博五十個大洋,偷來的一百個大洋中的一半。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杜黑貴有意識在表現大方?還是驚慌失措之時的錯誤選擇了?李雲博不知道,但是,他在以後知道了。
前文已經說過,盡管俞曉梅答應給李雲博生孩子,但是,俞曉梅在生下李天明之後,再也沒有懷上,那麽,在俞曉梅的心裏,就是虧欠李雲博,就是對不起李雲博,承諾過的事情做不到,俞曉梅會在心裏自責,會在心裏難受。
按照李雲博的思維,按照李雲博的想法,那就是俞曉梅覺得對不起李天明,她覺得自己生為李天明的母親,卻沒有給李天明相應的母愛,既然如此,麵對即將到手的潑天富貴,我為什麽不可以想到暗示?我為什麽不可以想到托付?
想到這些,隻是李雲博的暫時,隻是李雲博的暫時萌動,當他後來經過許多事情甚至許多變故,他對俞曉梅不再停留於感激,而是上升到一種崇敬,後文將有進一步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