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木勤在捕捉黃鱔的時候,已經經過細選,所以被抓到放進盆裏黃鱔都幾乎都接近在一尺半左右。
看到長長的、鮮活的黃鱔,劉老板很滿意。
他自己準備了幾個大的木桶,並且在桶的底部墊上濕的布,等放進黃鱔後再加上一點水,這樣可以避免黃鱔在途中因為道路崎嶇碰撞而受傷。
在稱好了三十斤黃鱔後,劉景田和劉老板的人一起把木桶搬到車上去,劉老板就和程木秀迴到屋子裏算一算賬。水田邊留下程木峰他們繼續收拾。
水田裏還有剩餘的黃鱔,程木峰指點程木勤挖開溝重新灌進新的水。程木芸在溝裏用水清洗沾滿了汙泥的捕魚的簍子。
那邊,劉老板已經跟程木秀算好了賬,扣掉已經預付的定金,劉老板爽快的付完了剩餘下的錢款。此外,還約好如有需要,還會再次過來要。
程木秀拿到了一千七百文錢,心裏也踏實起來。
雖然劉老板那話意味著應該還會有後續,但送走了劉老板後,程木秀並不是那麽樂觀,
由於各種原因,前期他們沒有那麽充分的準備,雖然孵出來了不少小黃鱔,但前期的喂養不足。這一次他們賣出去的都是稍微大一點的,等到這一塊水田裏的賣完了,其他的個頭都還太小,便就不好賣了。
程木秀一時沒法估計剩下的黃鱔中,還有多少是可以長到足夠大可以上市的,這個得迴頭問問程木峰才行。
這些還是程木峰最了解。
程木秀收好了錢,走出去鎖上門。她現在想太多也沒用,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好在劉景田想通了,已經決定加快挖渠的速度。能夠盡快把擁擠的黃鱔分散到各塊田裏去是最好的了,至少泥土被浸潤後,汙泥裏會產生一些微生物,也可以補充一下黃鱔的食物來源。
更主要的是,有利於黃鱔生長的空間,能使它們長得更塊。
劉老板這邊裝車時,有看見車子經過的人便忍不住走過來看熱鬧。他們看到劉景田正在幫忙把木桶搬上車,也看見了裏麵的黃鱔,便不禁好奇的詢問。
劉景田就說自己是過來幫程木秀的忙,而這個時候程木秀正在自家的屋裏跟劉老板結著賬。
程木秀鎖好門出來後,就又跟著到了車邊,和劉老板客氣的說了幾句話,這才告別,看著滿載著黃鱔的車子慢慢走遠,消失在路的那一頭。
旁邊還站著幾個好奇觀望的人,大家都是鄉裏鄉親,雖說平時來往少,但都不是麵生的。
出於客套,程木秀自然就跟大家打了個招唿。
聽著大家的詢問,程木秀坦然的說自己養了些黃鱔,正好酒樓有需要,所以就賣掉了。
她自己這裏養黃鱔,也沒打算把這當成秘密,原本無人知曉隻是因為這個地方位置偏僻,誰都沒注意到。
聽到程木秀這麽說,這些人看向她的目光便不禁有奇妙起來,沒想到她還有這樣的眼光。難怪最近幾個月看到的,他們的日子過得已經不象起初那麽拮據。再想想開地的事,這才若有所悟。
遠處的水田邊,程木勤和程木芸一邊做著事情一邊嬉笑,一副非常歡快的勞動畫麵。一隻幼犬趴在田埂上,不時伸長脖子發出兩聲吠叫。
程木峰雖然撐著拐杖,但看起來整個人穩健了許多,跟程木秀聊起來,大家這才得知程木峰的腿原來已經得到過救治,眼下正在慢慢痊愈,等過段時間就和正常時一樣了。
程木秀姐弟幾個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生活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程木秀賣黃鱔的事,給村裏人的茶餘飯後添了不少話題,不過,家家眼下秋收正忙,倒也沒多少功夫聊閑話,大家也就知道這麽迴事。
黃鱔這東西本不是什麽很值錢的,想來也是程木秀家裏地少,剛剛開了新地,一下子又種不上東西,於是挑了可以養的東西放到田裏來養,那地閑著也是閑著,算是用來添補家裏的進項。
酒樓需要是湊巧。
過了幾天,程木秀家的麥田終於可以收割了。
程木秀家的麥田不多,其實不需要劉景田幫忙,她自己花個一天兩天的,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完的。再加上還有程木勤和程木芸也會一起幹。
劉景田說趁著天氣正好的時候趕緊收割,還要晾曬等等,快點幹省得耽誤功夫。
於是程木秀沒有再推卻,而是大家一起幹,最後隻花了半天時間就把地裏的麥子都割完了,然後又挑到曬場上攤開晾曬,等後麵還要打麥等等。
程木秀因為已經打算好要把原來種小麥的地轉成水田,就不需要象其他人那樣,在收完小麥後,還要繼續播種點其他的可以過冬的作物。
他們把麥秸背會了家,這些在以後做泥磚時還用得著。
收拾完了麥秸後,程木秀又重新把地挖了一遍,把地加深了挖,因為種水稻得有足夠深的水層。
在忙完麥田收割後,劉景田把家裏剩餘的事就交給了劉力平來做,自己又帶著劉力壯一起重新到山澗那裏開始挖溝渠。
原先就參與進來的李二秀在自家地裏的活幹完後,也重新加入進來。
從山澗那頭挖起的溝渠,石頭多,地形複雜,所以花了不少力氣,好在已經經過了最困難的地方,漸漸的,後麵挖得就越來越順利了。
而這一邊,程木秀也沒閑著,為了盡快讓水渠完工,她閑空下來時就從田地這頭挖起。
兩邊齊頭並進,便使得水渠的挖通時間縮短了。總算在開工兩個多月後,挖通了整條水渠。
然後,劉力壯就開始籌備他的婚事了。
其實劉力壯準備成親,籌備的事劉二嬸一直在做著,具體的日子也已經定好了下來,劉景田也是想趕著把水渠的事做完了,接下來就可以全心全意的給劉力壯辦喜事。
這可謂是雙喜臨門。
山澗裏的水沿著水渠潺潺而流,一直流到了他們的田地裏。
看著水慢慢的浸潤著土地,程木秀大大的鬆了口氣,再過一陣子,原來擁擠的黃鱔就可以分別放入到各個水田裏了。
這些事情劉景田也沒隻讓程木秀他們自己做,而是大家都一起來幫忙。
在縣衙老太爺的壽宴上,劉老板的菜式,尤其是宴席上的炒黃鱔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縣衙老太爺的壽宴上到來的賓客甚多,而且都是頗有身份和名望的。
這宴席上的菜式就讓劉老板的酒樓火了一吧。
當地不少人是第一嚐到肉嫩味鮮的黃鱔魚肉,記憶深刻,於是流傳開來,許多人就慕名而來到劉老板的酒樓裏嚐一嚐黃鱔的滋味,更何況,都說黃鱔可補充血氣,對身體虧虛的人極有好處。
頭腦精明的劉老板事先在從程木秀這裏拿黃鱔時,已經預多了數量,就是估計到來酒樓裏吃飯的人會有不少人點這到這道菜。果然猜得沒錯,炒黃鱔大受歡迎。
在劉老板的酒樓大肆宣揚之後,其他的飯館也漸漸的做起了這道菜,隻是,做為食材的黃鱔,數量在市場上可就沒那麽多了。
炒黃鱔雖然好賣,但也得有材料才行,不少店家就卡在了食材來源的供應上。
但這個,對劉老板不是問題。為此,他還親自到了程木秀那裏,定下每半個月來拉一次十斤黃鱔。
程木秀自然也知道了市場上黃鱔需求的變化,隻是,她並沒有足夠數量的黃鱔可提供,畢竟,她的黃鱔養殖隻算得上剛剛開始,眼下還不能滿足所有的需要。
程木秀隻能寄希望於明年能有更多的產出。
劉景田眼見這樣的情形,自然也明白了程木秀的盤算錯不了,現在水渠已經通了,水也有了,程木秀依著規劃把黃鱔漸漸分散開到各個水田,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劉景田他們的。
黃鱔會在天冷的時候就躲到泥洞裏麵不再進食,所以現在盡可能多的喂食非常重要。
以前隻是靠著程木勤和程木芸挖蚯蚓,效率不高,現在還這樣顯然就不行了。
劉景田這邊挖完了水渠,別的暫時沒什麽事,於是就弄了個漁網,平時,劉景田和劉力壯輪流就到河邊去網網魚蝦,或者撈些螺螄、蚌殼等等的,有了這些做為飼料,黃鱔的進食就沒多大問題。
劉力壯的婚事籌備也在進行當中。
有了劉景田他們的幫助,程木秀也輕鬆了許多。這天,程木秀就拉著程木勤和程木芸一起到劉二嬸家裏去看看,看他們籌備婚事做得怎麽樣了,有沒有什麽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
畢竟,劉景田和劉力壯他們幫了自己那麽多。
看到長長的、鮮活的黃鱔,劉老板很滿意。
他自己準備了幾個大的木桶,並且在桶的底部墊上濕的布,等放進黃鱔後再加上一點水,這樣可以避免黃鱔在途中因為道路崎嶇碰撞而受傷。
在稱好了三十斤黃鱔後,劉景田和劉老板的人一起把木桶搬到車上去,劉老板就和程木秀迴到屋子裏算一算賬。水田邊留下程木峰他們繼續收拾。
水田裏還有剩餘的黃鱔,程木峰指點程木勤挖開溝重新灌進新的水。程木芸在溝裏用水清洗沾滿了汙泥的捕魚的簍子。
那邊,劉老板已經跟程木秀算好了賬,扣掉已經預付的定金,劉老板爽快的付完了剩餘下的錢款。此外,還約好如有需要,還會再次過來要。
程木秀拿到了一千七百文錢,心裏也踏實起來。
雖然劉老板那話意味著應該還會有後續,但送走了劉老板後,程木秀並不是那麽樂觀,
由於各種原因,前期他們沒有那麽充分的準備,雖然孵出來了不少小黃鱔,但前期的喂養不足。這一次他們賣出去的都是稍微大一點的,等到這一塊水田裏的賣完了,其他的個頭都還太小,便就不好賣了。
程木秀一時沒法估計剩下的黃鱔中,還有多少是可以長到足夠大可以上市的,這個得迴頭問問程木峰才行。
這些還是程木峰最了解。
程木秀收好了錢,走出去鎖上門。她現在想太多也沒用,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好在劉景田想通了,已經決定加快挖渠的速度。能夠盡快把擁擠的黃鱔分散到各塊田裏去是最好的了,至少泥土被浸潤後,汙泥裏會產生一些微生物,也可以補充一下黃鱔的食物來源。
更主要的是,有利於黃鱔生長的空間,能使它們長得更塊。
劉老板這邊裝車時,有看見車子經過的人便忍不住走過來看熱鬧。他們看到劉景田正在幫忙把木桶搬上車,也看見了裏麵的黃鱔,便不禁好奇的詢問。
劉景田就說自己是過來幫程木秀的忙,而這個時候程木秀正在自家的屋裏跟劉老板結著賬。
程木秀鎖好門出來後,就又跟著到了車邊,和劉老板客氣的說了幾句話,這才告別,看著滿載著黃鱔的車子慢慢走遠,消失在路的那一頭。
旁邊還站著幾個好奇觀望的人,大家都是鄉裏鄉親,雖說平時來往少,但都不是麵生的。
出於客套,程木秀自然就跟大家打了個招唿。
聽著大家的詢問,程木秀坦然的說自己養了些黃鱔,正好酒樓有需要,所以就賣掉了。
她自己這裏養黃鱔,也沒打算把這當成秘密,原本無人知曉隻是因為這個地方位置偏僻,誰都沒注意到。
聽到程木秀這麽說,這些人看向她的目光便不禁有奇妙起來,沒想到她還有這樣的眼光。難怪最近幾個月看到的,他們的日子過得已經不象起初那麽拮據。再想想開地的事,這才若有所悟。
遠處的水田邊,程木勤和程木芸一邊做著事情一邊嬉笑,一副非常歡快的勞動畫麵。一隻幼犬趴在田埂上,不時伸長脖子發出兩聲吠叫。
程木峰雖然撐著拐杖,但看起來整個人穩健了許多,跟程木秀聊起來,大家這才得知程木峰的腿原來已經得到過救治,眼下正在慢慢痊愈,等過段時間就和正常時一樣了。
程木秀姐弟幾個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生活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程木秀賣黃鱔的事,給村裏人的茶餘飯後添了不少話題,不過,家家眼下秋收正忙,倒也沒多少功夫聊閑話,大家也就知道這麽迴事。
黃鱔這東西本不是什麽很值錢的,想來也是程木秀家裏地少,剛剛開了新地,一下子又種不上東西,於是挑了可以養的東西放到田裏來養,那地閑著也是閑著,算是用來添補家裏的進項。
酒樓需要是湊巧。
過了幾天,程木秀家的麥田終於可以收割了。
程木秀家的麥田不多,其實不需要劉景田幫忙,她自己花個一天兩天的,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完的。再加上還有程木勤和程木芸也會一起幹。
劉景田說趁著天氣正好的時候趕緊收割,還要晾曬等等,快點幹省得耽誤功夫。
於是程木秀沒有再推卻,而是大家一起幹,最後隻花了半天時間就把地裏的麥子都割完了,然後又挑到曬場上攤開晾曬,等後麵還要打麥等等。
程木秀因為已經打算好要把原來種小麥的地轉成水田,就不需要象其他人那樣,在收完小麥後,還要繼續播種點其他的可以過冬的作物。
他們把麥秸背會了家,這些在以後做泥磚時還用得著。
收拾完了麥秸後,程木秀又重新把地挖了一遍,把地加深了挖,因為種水稻得有足夠深的水層。
在忙完麥田收割後,劉景田把家裏剩餘的事就交給了劉力平來做,自己又帶著劉力壯一起重新到山澗那裏開始挖溝渠。
原先就參與進來的李二秀在自家地裏的活幹完後,也重新加入進來。
從山澗那頭挖起的溝渠,石頭多,地形複雜,所以花了不少力氣,好在已經經過了最困難的地方,漸漸的,後麵挖得就越來越順利了。
而這一邊,程木秀也沒閑著,為了盡快讓水渠完工,她閑空下來時就從田地這頭挖起。
兩邊齊頭並進,便使得水渠的挖通時間縮短了。總算在開工兩個多月後,挖通了整條水渠。
然後,劉力壯就開始籌備他的婚事了。
其實劉力壯準備成親,籌備的事劉二嬸一直在做著,具體的日子也已經定好了下來,劉景田也是想趕著把水渠的事做完了,接下來就可以全心全意的給劉力壯辦喜事。
這可謂是雙喜臨門。
山澗裏的水沿著水渠潺潺而流,一直流到了他們的田地裏。
看著水慢慢的浸潤著土地,程木秀大大的鬆了口氣,再過一陣子,原來擁擠的黃鱔就可以分別放入到各個水田裏了。
這些事情劉景田也沒隻讓程木秀他們自己做,而是大家都一起來幫忙。
在縣衙老太爺的壽宴上,劉老板的菜式,尤其是宴席上的炒黃鱔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縣衙老太爺的壽宴上到來的賓客甚多,而且都是頗有身份和名望的。
這宴席上的菜式就讓劉老板的酒樓火了一吧。
當地不少人是第一嚐到肉嫩味鮮的黃鱔魚肉,記憶深刻,於是流傳開來,許多人就慕名而來到劉老板的酒樓裏嚐一嚐黃鱔的滋味,更何況,都說黃鱔可補充血氣,對身體虧虛的人極有好處。
頭腦精明的劉老板事先在從程木秀這裏拿黃鱔時,已經預多了數量,就是估計到來酒樓裏吃飯的人會有不少人點這到這道菜。果然猜得沒錯,炒黃鱔大受歡迎。
在劉老板的酒樓大肆宣揚之後,其他的飯館也漸漸的做起了這道菜,隻是,做為食材的黃鱔,數量在市場上可就沒那麽多了。
炒黃鱔雖然好賣,但也得有材料才行,不少店家就卡在了食材來源的供應上。
但這個,對劉老板不是問題。為此,他還親自到了程木秀那裏,定下每半個月來拉一次十斤黃鱔。
程木秀自然也知道了市場上黃鱔需求的變化,隻是,她並沒有足夠數量的黃鱔可提供,畢竟,她的黃鱔養殖隻算得上剛剛開始,眼下還不能滿足所有的需要。
程木秀隻能寄希望於明年能有更多的產出。
劉景田眼見這樣的情形,自然也明白了程木秀的盤算錯不了,現在水渠已經通了,水也有了,程木秀依著規劃把黃鱔漸漸分散開到各個水田,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劉景田他們的。
黃鱔會在天冷的時候就躲到泥洞裏麵不再進食,所以現在盡可能多的喂食非常重要。
以前隻是靠著程木勤和程木芸挖蚯蚓,效率不高,現在還這樣顯然就不行了。
劉景田這邊挖完了水渠,別的暫時沒什麽事,於是就弄了個漁網,平時,劉景田和劉力壯輪流就到河邊去網網魚蝦,或者撈些螺螄、蚌殼等等的,有了這些做為飼料,黃鱔的進食就沒多大問題。
劉力壯的婚事籌備也在進行當中。
有了劉景田他們的幫助,程木秀也輕鬆了許多。這天,程木秀就拉著程木勤和程木芸一起到劉二嬸家裏去看看,看他們籌備婚事做得怎麽樣了,有沒有什麽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
畢竟,劉景田和劉力壯他們幫了自己那麽多。